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江都地区西兰花高效栽培技术

蔬菜 2015

摘要:江都地区大棚西兰花生产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规模化种植,形成了成熟的栽培技术体系。总结西兰花生产成功经验,可进一步推广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大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和档案记录等相关技术,为广大菜农增收致富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西兰花 栽培 病虫害 防治 采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分蘖期沼液施灌对农田水体氮素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沼液作为农牧生产废弃物能源化的副产物,是农业面源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又是水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为研究农田安全消纳沼液技术,本文通过设置BS10(一次性基施沼液1 000 t·hm?2)、300%BS(沼液300%常规施N替代,分蘖期施灌沼液635.29 t·hm?2)、200%BS(沼液200%常规施N替代,分蘖期施灌沼液423.53 t·hm?2)、100%BS(沼液100%常规施N替代,分蘖期施灌沼液211.76 t·hm?2)、CF(常规施肥)、CK(不施肥)等处理,监测了稻麦两熟制农田稻季分蘖期田面水及不同深度下渗水水体氮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沼液施灌明显增加了田面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且随沼液施灌量的增加而增大。各沼液施灌处理田面水中氮素含量以铵态氮为主,浓度随着时间推移明显降低。与施灌后1 d比较,各处理总氮浓度在施灌后3 d下降达46.67%~73.26%,铵态氮浓度下降达47.52%~67.60%,其中,BS10、300%BS、200%BS、100%BS处理总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CF处理26.59%、26.43%、24.38%、10.25%,铵态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CF处理14.73%、17.29%、20.08%、6.47%;施灌后7 d总氮浓度下降69.15%~86.43%,铵态氮浓度下降75.25%~83.73%,其中,BS10、300%BS、200%BS、100%BS处理总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CF处理13.16%、12.27%、11.60%、5.96%,铵态氮下降速率分别高出CF处理6.05%、6.21%、8.48%、3.55%。因此认为沼液施灌后的前3 d是稻田消解沼液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过控制灌排水减少径流氮损失的关键时期。与常规施肥处理比较,BS10、300%BS、200%BS、100%BS处理对40 cm处下渗水总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增加了60 cm处下渗水总氮和铵态氮浓度,施灌后7 d,BS10、300%BS、200%BS、100%BS处理60 cm处下渗水总氮含量分别高出CF处理0.37 mg·L–1、0.67 mg·L–1、0.13 mg·L–1、0.23 mg·L–1。BS10、200%BS处理60 cm处下渗水铵态氮含量分别高出CF处理0.02 mg·L–1、0.36 mg·L–1。施灌3 d后100%BS处理对田面水影响最小,对不同深度下渗水的影响也较低。40 cm处下渗水和60 cm处下渗水总氮浓度各处理重复值之间变化幅度较大,方差分析显示在0.05水平下无显著性差异。结合水稻安全生产,建议分蘖期沼液施灌应控制在211.76 t·hm?2范围内。

关键词: 沼液 稻麦两熟制农田 稻田水体 氮素 水稻安全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粳9108及亲本生育后期生长、光合和产量比较(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摘要:以南粳910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优质高产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光强-光合响应曲线,并在成熟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南粳9108的单株实际产量比亲本均显著提高,比亲本武香粳14提高7.7%,大库和大粒是其高产的重要结构基础。进一步分析生长指标,南粳9108在开花后14 d内具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及倒三叶的较小叶基角,其群体的光合能力较强;供试材料剑叶开花后14 d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光合参数分析,南粳9108的光合能力与亲本武香粳14类似,但显著低于亲本关东194;而通过光合作用对光响应的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分析,其对光强更容易饱和,且容易发生光抑制。可见,高产水稻南粳9108具有良好的株型、穗粒结构以及较高的群体光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单叶光合能力,将是其发挥超高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粳稻 株型 光合生理特性 光强-光合作用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生产潜力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牧草生产潜力模拟模型(For-PASM)是模拟牧草的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应用模型。For-PASM包括常年模拟和牧草品种参数调试两个系统。各系统包含生长周期、叶面积动态、收割期与收割次数及光合生产和产量等模块。牧草的生长发育是由气候因素决定的,依据积温来确定牧草生育期和收获期,禾本科以抽穗期为收获期,豆科牧草以初花期为收获期。模型的功能是模拟牧草的收获期、产量季节性动态以及年产量。用四川雅安市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和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生产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For-PASM在模拟牧草收割期和牧草季节性的产量动态中,季节性干物质产量动态趋势与总产量均符合实际。

关键词: 生产潜力模拟模型 牧草产量模拟 冷季型牧草 暖季型牧草 多花黑麦草 扁穗牛鞭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冻结方式对莲藕片品质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速冻莲藕片冻结方式对其质地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液氮、超低温冰箱和普通冰箱3种冻结方式处理,分析莲藕片质构、自由液滴、维生素C、色泽和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液氮和超低温冰箱冻结属部分玻璃态冻结,普通冰箱冻结为橡胶态冻结。液氮和超低温冰箱冻结的莲藕片细胞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但速冻仍使部分细胞受损;普通冰箱冻结的莲藕片细胞结构破坏严重,细胞被压扁变形,细胞质溶出,细胞壁降解收缩。超低温冰箱冻结莲藕片品质最佳,莲藕片质构、自由液滴和维生素C损失较少;液氮冻结莲藕片色泽最佳,但会出现冻裂现象;普通冰箱冻结莲藕片汁液流失、品质下降最为严重。表明超低温冰箱冻结是速冻莲藕最佳的冻结方式。

关键词: 冻结方式 莲藕片 品质 微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卡拉白鱼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进行了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仔鱼的培育、鱼种及商品鱼淡水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卡拉白鱼精养试验中,24月龄雌鱼全长(15.05±0.74)cm、体质量(32.30±6.62)g;雌鱼生长快,雄鱼生长慢。在养殖生产中,从1龄卡拉白鱼鱼种筛选个体较大鱼,雌雄比例为5∶4可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养虾、蟹、泥鳅、彭泽鲫鱼与搭配卡拉白鱼混养,经济效益高于单养虾、蟹、泥鳅、彭泽鲫。

关键词: 卡拉白鱼 池塘养殖 模式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蓬壳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生物活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莲蓬壳的生物活性物质,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莲蓬壳提取物分为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5个不同极性部位,测定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及多酚含量,分析其还原能力及对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莲蓬壳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同时还考察了莲蓬壳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莲蓬壳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和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氧化能力较强于其他萃取相部位提取物;正己烷相提取物和二氯甲烷相提取物可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关键词: 莲蓬壳 极性部位 自由基 细胞增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莲藕片热风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莲藕片热风干燥特性,探讨了不同装载量和热风温度对莲藕片薄层热风干燥过程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莲藕片热风干燥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最后计算了莲藕片热风干燥条件下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莲藕片热风干燥过程符合Page模型,经验证,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拟合良好;莲藕片热风干燥有效扩散系数在0.831×10-7~3.516×10-7m2/s范围内。Page模型适用于描述莲藕片热风干燥过程。

关键词: 莲藕 热风 干燥特性 动力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炔草酯微乳剂药液在菵草叶片上的润湿和持留特性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使用除草剂防治菵草,采用Zisman图法测定了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及不同浓度炔草酯微乳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炔草酯微乳剂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及在菵草叶片上的接触角和最大稳定持留量。结果表明,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为31.3 m N/m。炔草酯浓度为676.1 mg/L时,药液表面张力为28.0 m N/m,此时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浓度为1 000.0、2 000.0 mg/L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其表面张力分别为27.7、27.8 m N/m,接触角均小于60°,润湿性好,最大稳定持留量分别为3.65±0.09、3.83±0.02 mg/cm2,均显著高于其余浓度;其余浓度下表面活性剂浓度均小于临界胶束浓度,药液表面张力大于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500.0 mg/L除外),接触角介于75.9~125.9°之间,润湿性中等或差,最大稳定持留量相对较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的0.47±0.10 mg/cm2。表明只有药液表面张力小于菵草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且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才能使药液在菵草叶片上具有较好的润湿性和较高的最大稳定持留量。

关键词: 炔草酯 菵草 表面张力 接触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便捷高产的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产生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的形成是辣椒疫病发生的前提,疫霉菌产孢条件的优化对辣椒疫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对V8培养基的浓度、黑暗培养时间及无菌水处理等条件进行探索,以期获得辣椒疫霉菌游动孢子产生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5%V8培养基最适合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及产孢,产孢量可达100万个/m L,在光照试验中发现5 d黑暗处理时菌丝生长浓密且在光照条件下易于产孢。结果还发现,无菌水对产孢量有重要作用,黑暗处理后加入适量无菌水进行光照能够大大提高产孢量,最高产孢量可达750万个/m L。本试验简化了辣椒疫霉菌的培养,获得了游动孢子最佳产孢条件,为辣椒抗疫霉病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辣椒 疫霉菌 游动孢子 产孢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