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种预处理方式对双孢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漂烫、超声漂烫、常温超声3种预处理方式在远红外干燥条件下对双孢菇干制品硬度、脆度、色泽、VC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超声预处理的双孢菇干燥时间缩短,与未处理产品相比,其硬度值明显下降、脆度值显著提高。同时常温超声预处理显著提高了双孢菇干制品复水比、降低了收缩率。超声漂烫和漂烫两种预处理方式因存在高温作用,使双孢菇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双孢菇干制品色泽变化明显、复水比降低、收缩率提高且VC含量降低。因此采用常温超声作为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双孢菇干制品的品质。


南京辣椒上一种斑驳类型病毒病的分子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省南京地区植株叶片表现斑驳症状的辣椒病毒病病原,针对性地开展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14年,我们对江苏省南京地区辣椒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采集了70份表现斑驳症状的叶片样品,通过提取样品总RNA,分别用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简并引物Tob-Uni1/Tob-Uni2和辣椒轻斑驳病毒的特异性引物PMMo V-F/PMMo V-R进行RT-PCR分子检测,经序列测定、BLAST分析和MEGA6系统进化分析对病原进行鉴定。RT-PCR结果显示,在70份样品中,61份样本扩增到804 bp(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和576 bp(辣椒轻斑驳病毒)的预期目的片段,检出率高达87.14%;序列BLAST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病毒与辣椒轻斑驳病毒的同源性最高(>98.3%),暗示其为PMMo V;MEGA6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南京的辣椒病毒病病原属于PMMo V。2014年江苏省南京地区植株叶片表现斑驳症状的辣椒病毒病病原为烟草花叶病毒属的辣椒轻斑驳病毒,该病毒近年来在江苏首次发现。
关键词: 辣椒 辣椒轻斑驳病毒 RT-PCR 分子检测与鉴定


兔出血症病毒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安全性及效力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实验室制备的兔出血症病毒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效力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实验室制备了5批次兔出血症病毒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按照现行《中国兽药典》附录对疫苗进行了性状、无菌检验、甲醛残留量、安全及效力试验。结果显示,5批次疫苗无菌检验、甲醛残留量均合格;疫苗对肉兔、獭兔、毛兔3个品种家兔均安全,接种疫苗后30、60 d,剖检注射部位未见炎症反应,疫苗吸收良好,并且疫苗对怀孕母兔、未断奶仔兔、断奶幼兔也安全;对肉兔各项生产性能也没有影响,说明该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疫苗免疫21 d后,易感家兔和母兔均能抵抗兔出血症强毒攻击,说明该疫苗免疫原性良好。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杆状病毒 灭活疫苗 安全性试验 效力试验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和混料设计的低度甜糯玉米酒原料配方优化
《核农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以鲜食甜糯玉米为主要原料制备甜糯玉米酒的原料配方。试验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将甜糯玉米酒感官品质数学抽象量化,以量化后的感官品质为指标,通过混料试验设计,建立原料配方与感官品质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好(R=0.984 4,P<0.001),可用于预测和分析甜糯玉米酒的感官品质。经模型优化可得,感官品质评价为"好"的甜糯玉米酒原料配方为鲜食糯玉米(66%)、鲜食甜玉米(17%)和糯米(17%)。本研究酿造的甜糯玉米酒的酒精度仅为4.75%,远低于一般低度酒,符合现代人的饮酒需求。
关键词: 糯玉米 甜玉米 玉米酒 混料设计 模糊数学综合感官评价


绿针假单胞菌YL-1抗细菌活性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针假单胞菌YL-1对植物多种重要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采用转座子插入突变技术电转化绿针假单胞菌YL-1,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通过平板抑菌试验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对3种病原细菌荚壳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umae、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和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a抑菌效果显著下降的突变体,并采用PCR和Southern Blot验证转座子是否成功插入到YL-1染色体基因组上。利用质粒拯救技术克隆转座子插入位点基因、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绿针假单胞菌YL-1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筛选出7株对3种病原细菌抑制效果明显下降的突变体,但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与野生型菌株YL-1相同;PCR和South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绿针假单胞菌YL-1的7株突变体均是单拷贝;克隆到7个突变体插入位点的基因序列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6个突变位点是嗜铁素合成基因簇,1个突变位点是蛋白分泌基因sec Y。
关键词: 绿针假单胞菌YL-1 突变株 抗细菌活性 质粒拯救 克隆


肉兔阶段性使用抗球虫药物的可行性研究
《畜牧与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对妊娠期前3周母兔及56~80日龄幼兔不给球虫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试验组妊娠期前3周母兔及56~80日龄幼兔饲喂不加药的饲料,其余时间饲喂含地克珠利1 mg/kg的饲料;同时设对照组,饲喂添加地克珠利1 mg/kg的饲料,比较不同时期试验兔死亡情况、球虫卵囊数及增重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球虫病,增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妊娠期前3周母兔及56~80日龄幼兔不给抗球虫药是可行的,能降低成本,减少兔肉药物残留,提高经济效益。


甘薯源库关系建立、发展和平衡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盆栽、田间微区和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苏薯16(半直立株型)和苏薯11(匍匐株型)生长前期(0~30 d)、中期(30~60 d)和后期(60~120 d)根系形态、单株薯数、叶面积指数、茎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和T/R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施氮对甘薯茎叶生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根生长的影响各不相同。生长前期,低量施氮对根系生长和分化有促进作用,而适量和高量施氮则表现显著抑制作用,并使30 d时单株薯数显著降低29.3%~36.6%或1.3~2.0个(P<0.05),但同一甘薯品种、不同施氮处理的单株薯数在生长中期之后又趋于一致。生长中期,适量和过量施氮可显著促进源库规模的发展,并使甘薯茎叶生物量增加量分别显著提高35.5%~48.9%和73.4%~79.8%(P<0.05),叶面积指数迅速达到4左右,而对根生物量增加量无显著影响(P>0.05)。生长后期,施氮过多时(N32处理)茎叶鲜重持续增加,到收获时叶面积指数和蔓薯比分别达4.9~5.6和1.50~1.51,显著高于适量施氮处理时的3.3~3.5和0.58~0.64(P<0.05);施氮过少时(N30处理)则反之,收获时不施氮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和蔓薯比分别为1.6~1.9和0.36~0.42,其中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适量施氮处理(P<0.05);不同施氮处理的单个薯重差异越来越大,适量施氮处理的单个薯重(218~345 g)显著高于不施氮(181~262 g)和过量施氮处理(160~285 g,P<0.05),所以适量施氮处理的最终单株块根产量(1.02~1.20 kg)也高于不施氮处理(0.88~0.91 kg)和过量施氮处理(0.79~0.87 kg,P<0.05)。表明,移栽前一次性基施氮的条件下,不施或少施氮有利于甘薯生长前期源库关系的提早建立,适量或过量施氮有利于甘薯生长中期源库关系的发展,而仅有适量施氮有利于维持甘薯生长后期的源库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