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研究及规模化验证
《菌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灵芝三萜是灵芝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前期研究发现油酸可以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下的发酵合成。本研究主要对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3L发酵罐规模的验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油酸的添加方式、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对灵芝三萜的影响,结合响应面实验,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在发酵第32h添加1.21%高温灭菌油酸,最高灵芝三萜含量为42.69mg/g;在发酵第7h添加1.35%过滤除菌油酸,最高三萜含量为43.38mg/g,分别比对照提高2.04倍和2.08倍。在1 000m L摇瓶中添加高温灭菌油酸和过滤除菌油酸,灵芝三萜含量分别为32.18和32.48mg/g,为对照的1.96倍和1.95倍;在3L发酵罐规模下灵芝三萜含量分别为28.66和25.13mg/g,为对照的1.62倍和1.42倍。本研究系统优化了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条件,并在与工业生产相对应的3L发酵罐上进行验证。该研究可为灵芝三萜的规模化发酵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大豆卵磷脂稀释液中添加原花青素对山羊冻精效果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豆卵磷脂稀释液中添加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 PC)对山羊精子的冷冻保护作用,以20%卵黄为对照(EY组),分别在大豆卵磷脂为基础稀释液的冻精稀释液中添加最终浓度为0、10、20、40、60μg·mL-1的PC(分别命名为SL0、SL1、SL2、SL3、SL4组),冷冻-解冻后分别对精子活率、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线粒体活性、抗氧化和凋亡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当大豆卵磷脂稀释液中PC添加浓度为40μg·mL-1(SL3组)时,解冻后精子活力、活率、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和线粒体活性最高,分别达58.49%、53.45%、50.46%、55.37%和55.16%,显著高于其他PC添加组和EY组(P<0.05)。SL3组解冻后精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24.87 U·mL-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129.6 U·L-1)最高,总caspase凋亡率(54.33%)和TUNEL凋亡率(41.36%)最低,与EY和SL0组差异显著(P<0.05)。当PC的添加浓度提高至60μg·mL-1(SL4组)时,解冻后精子质量显著下降,表现为对精子毒性作用。综上,在山羊精液冷冻中,大豆卵磷脂稀释液中添加PC浓度为40μg·mL-1可降低精子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提高冻精品质。该研究改善了无动物源稀释液在山羊精液冷冻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了山羊冻精的生物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叶用莴苣NAC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热胁迫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基因家族是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响应高温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叶用莴苣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查询鉴定,共有99个LsNAC基因,编码NAC蛋白161个。LsNAC基因在1号到9号染色体上均有分布,2个LsNAC基因未能定位在染色体上,其中6号染色体上编码的基因最多,8号染色体上编码的基因最少。叶用莴苣NAC蛋白有着相似的motif组成,分析表明,NAC总共有9个保守的motif,前8个motif分布在保守的N端,只有第9个motif位于序列不保守的C端,而且第9个motif仅存在于9个Ls NAC蛋白中。LsNAC基因的重复性鉴定分析表明,7对为片段重复基因,6对为串联重复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Ls NACs可以分为6个亚家族,通过对叶用莴苣热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鉴定出13个对热胁迫响应的LsNAC基因,这些LsNAC基因在除第六亚家族之外,在其他五个家族中均有分布,其中第三个亚家族含有的热响应基因最多(4个LsNAC基因),RT-qPCR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表明10个NAC基因在耐热材料中上调表达,3个下调表达。本研究为今后LsNAC基因在叶用莴苣中的耐热机理研究和相关抗逆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电子束辐照抑制几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生长的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电子束辐照对食源性致病菌控制效果,以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孢杆菌等4种常见致病菌为对象,通过分析D10值、生长曲线、生物被膜和混菌培养中优势菌,研究了电子束辐照对致病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4种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D10值范围为0.330~0.648 kGy,多次辐照可导致D10值变小,致病菌对辐照耐受性降低。亚致死剂量电子束辐照可抑制致病菌生长,表现为延迟期延长,且稳定期菌落数量级水平低于对照,在较低温度15℃下表现更明显。不同致病菌间进行比较发现,大肠埃希氏菌对辐照最敏感,D10值最低,延迟期滞后程度大于其他致病菌,而蜡样芽孢杆菌的辐照敏感度最低。4种致病菌辐照后共同培养时,蜡样芽孢杆菌在混合菌液中生长受到抑制,由33.49%下降至25.06%,其他3种致病菌百分比都较培养前有所增加。亚致死剂量电子束辐照可影响致病菌生物被膜形成,大肠埃希氏菌、蜡样芽孢杆菌辐照后成膜能力增强,而鼠伤寒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成膜能力减弱。
关键词: 电子束 辐照 大肠埃希氏菌 鼠伤寒沙门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蜡样芽孢杆菌 生长抑制


农药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理效应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蚯蚓是土壤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动物区系,对促进土壤生成、维持土壤理化结构及生态功能等均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综述重金属和农药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的生态毒理效应,分析了用于评估两者复合污染作用方式的模型.建议将污染物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纳入化学品毒性风险评估框架,以期为环境标准的制定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 蚯蚓;重金属;农药;复合污染;毒理效应


遮阴对3个矾根品种生长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矾根的3个品种'黑曜石'、'栀子黄'和'上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遮阴(0%、30%、60%和90%)处理对矾根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能够有效减轻环境对矾根叶片的胁迫并维持其观赏价值,且有助于其顺利越夏.矾根的热害指数随遮阴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植株的株高、冠幅、叶长、叶宽与遮阴度呈正相关;夏季遮阴度与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呈正相关,说明遮阴处理能够缓解矾根叶绿体的损伤,减轻植株受胁迫的程度.研究表明:矾根'黑曜石'和'上海'在上海地区露地生长的最适遮阴度为60%,'栀子黄'为90%,每年5月上中旬至9月底为进行遮阴处理的适宜时间,为矾根在华东地区的应用和推广以及适生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矾根;遮阴;生长特性


核酸适配体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对于防控该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生物识别物是快速检测的核心,核酸适配体作为新兴的生物识别物,与靶标分子有高度的亲和力及特异性,且易于人工合成和修饰,在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本文综述了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技术及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富集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食源性致病菌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拓宽思路.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筛选;检测;生物传感器


赤芝规模化液态深层发酵及其产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00 L工业级别发酵罐规模化制备赤芝液态深层发酵活性产物,获得的30 L发酵产物经醇提浓缩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依次萃取,得到3种不同极性部位的萃取物,分别评价其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添加油酸可以促进活性产物的合成,发酵产物中三萜及甾醇含量高达8.91 mg/(100 mg干菌丝);石油醚萃取物与乙酸乙酯萃取物均表现出良好的抗L1210和K562肿瘤细胞活性.可见,液态深层发酵技术是规模化制备赤芝活性物质的有效手段,可为后续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材料来源.


樱桃番茄成熟期品质指标动态变化的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樱桃番茄成熟期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以指导栽培管理措施并确立适宜的采收期,以FN110、FN207、FN208、FN402、FN4035种樱桃番茄为试材,对成熟阶段果实的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抗坏血酸、番茄红素、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糖酸比进行持续观测,绘制各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果形指数、硬度、可溶性蛋白在整个果实成熟阶段呈现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抗坏血酸、可滴定酸表现较为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糖酸比和番茄红素在成熟过程中逐渐上升;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在物质积累的变化趋势上基本相同,但是不同果色番茄在物质快速积累的时期有一定差异.转色期、粉红期是樱桃番茄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当结合适宜的田间管理和环境调控以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樱桃番茄短期储藏的适宜采收期是粉红期,长期储藏的果实在转色期采收更佳.
关键词: 樱桃番茄;采收期;成熟期;果实品质


磷酸盐转运蛋白OsPT4影响水稻氮磷积累与利用的机理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磷酸盐(Pi)转运蛋白Os PT4是水稻Pht1家族成员之一,负责Pi吸收以及向地上部的转运。探究OsPT4超表达对不同Pi条件下水稻氮(N)和磷(P)积累与利用的影响及其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日本晴背景的OsPT4超表达株系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正常供Pi与缺Pi的水培与桶培实验,检测生殖生长阶段不同组织中OsPT4的相对表达量,探究不同Pi处理条件下不同组织(叶片、叶鞘、茎秆、稻壳、穗柄和糙米)中的N和P浓度,并计算Pi吸收率及N和P利用效率,同时分析株高、单株产量、千粒重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Os PT4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的根系中相对表达丰度较高,Os PT4超表达使水稻剑叶、叶鞘、茎秆、稻壳、穗柄和糙米中的总P浓度不同程度提高,并显著提高了不同Pi处理条件下的Pi吸收与利用效率。同时,Os PT4的超表达可显著提高正常供Pi与缺Pi土壤条件下的单株产量与千粒重,以及缺Pi土壤中生长的结实率。除此之外,Os PT4的超表达使缺Pi条件下瘪壳与糙米中总N浓度平均升高16.8%和19.8%,N利用效率平均升高6.6%。【结论】Os PT4超表达不仅显著提高Pi吸收与利用效率,同时对不同Pi条件下的生理氮素利用率起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