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和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室内发芽试验,以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根长和芽长为参数,研究了油菜不同器官(根、茎、叶、花)水浸提液对水稻和高粱种子萌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会延迟发芽速度,即水浸提液抑制水稻种子发芽势,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高粱种子发芽势表现为促进作用,对高粱种子发芽率和芽长的作用总体上呈现"低促高抑"的规律.从化感指数来看,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抑制水稻和高粱幼苗根的生长,其中对水稻幼苗根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油菜不同器官水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综合效应均为抑制,对高粱的化感综合效应在3.1 g/L与6.2 g/L时为促进,在12.5 g/L与25.0 g/L时为抑制.

关键词: 油菜;水稻;高粱;化感作用;发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美味蘑菇'申美1号'的选育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美味蘑菇Agaricus sinodeliciosus‘申美1号’品种是野生种人工驯化、选育而来。经过多年的示范栽培表明:‘申美1号’具有中温生长(菌丝生长23℃,出菇16–18℃),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50%),菌龄较短(53d),菇型圆整,菇质紧实,香味浓郁,遗传稳定性高等优良特性,适宜于中国美味蘑菇菌袋栽培模式,能够满足设施化栽培用种需求。

关键词: 中国美味蘑菇 驯化 设施化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方式对新杨黑羽淘汰蛋鸡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65周龄新杨黑羽蛋鸡为材料,测定其在"UFO"阳光鸡房和传统笼养模式下的屠体性状,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新杨黑羽淘汰蛋鸡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UFO"养殖模式下,新杨黑羽淘汰蛋鸡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笼养模式,腿肌率和心脏比率极显著低于笼养模式.不同饲养方式对新杨黑羽淘汰蛋鸡胸肌肉嫩度、胸肌纤维指标和腿肌纤维指标无显著影响.可见,"UFO"阳光鸡房规模化福利养殖模式对新杨黑羽淘汰蛋鸡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大多数指标没有影响,但会降低淘汰蛋鸡的腿肌率和心脏比率.规模化福利养殖模式不会对新杨黑羽淘汰蛋鸡的肉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规模化福利养殖模式;淘汰蛋鸡;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风险特征浅探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2—2018年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舆情实时监测数据,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相关系数法,从问题事件发生的风险诱因、所属行业、行业环节和首发媒体4个方面分析,初步揭示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的特征。结果表明:问题事件舆情的风险诱因涉及到9个风险因素,"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污染""农兽渔药残留"及"动植物疫病"为主要的风险诱因;行业具有集中性,多发生在畜牧业和种植业;问题所属行业环节具有前置性,生产和初加工环节为舆情事件发生最多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报道曝光的首发媒体主要为网站和报纸,占比分别为72.10%和23.48%。

关键词: 农产品 质量安全 舆情风险 舆情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都市农业区不同类型村庄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文化环境多样,其村庄更是具有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的异质性,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很难"一刀切",必须分类推进.大都市农业区的农业农村特征不同于一般农业区,本研究以典型的大都市农业区上海金山区为例,基于覆盖所有行政村的问卷调查,以产业发展为标准,构建乡村类型分类矩阵,划分乡村类型,并结合不同类型村庄自身发展特色,识别共性和个性需求,探索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结果表明,上海市金山区乡村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第一产业较强与第二、三产业较弱型(Ⅰ类),一、二、三产业均较强型(Ⅱ类),一、二、三产业均较弱型(Ⅲ类),第一产业较弱与第二、三产业较强型(Ⅳ类).Ⅰ类村庄乡村振兴路径主要从提升农业产业能级、强化实用人才支撑、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实施;Ⅱ类村庄则从加速农产品产销对接、持续引进复合型人才、创新融合发展用地机制等方面实施;Ⅲ类村庄和Ⅳ类村庄分别从平安乡村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方面实施.本研究为全国其他农业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分类推进;大都市农业区;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黄瓜杂交组合对接种白粉病菌的生理响应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华南类型黄瓜组合接种白粉病菌的生理变化,以5个华南类型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在接种白粉病菌后0、1、3、6、9 d对叶片的病情指数、叶绿素含量、防御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这些生理指标变化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病情指数对5个黄瓜杂交组合进行抗性分级,18C-3为抗病,18C-2和18C-4为中抗,18C-1和18C-5为感病;5个黄瓜组合接种白粉病菌后,叶绿素含量下降,抗病组合18C-3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其他组合;大部分组合叶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趋势为上升-下降-再上升,抗病组合18C-3的防御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并且一直保持着较高的脯氨酸含量和较低的MDA含量,说明抗病组合比感病组合具有更强的防御能力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南类型黄瓜组合接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以及与黄瓜白粉病抗性之间的关系,筛选和鉴定抗病组合,以期为黄瓜白粉病的抗性鉴定及遗传育种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瓜 杂交组合 白粉病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启动子调控外源基因在斑玉蕈中的表达分析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转录的重要顺式元件,也是遗传转化实验中驱动外源基因表达的重要工具。在同一真菌中,不同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启动子是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的关键。本研究分别应用花椰菜病毒35S RNA (cauliflower mosaic virus 35S RNA,CoMV35S)和斑玉蕈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Hypsizygusmarmoreus 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HmGPD)基因的启动子构建了两个遗传转化质粒,在斑玉蕈中分别驱动外源的植物花青素合成基因表达,并利用来自刺芹侧耳的萎锈灵抗性基因进行转基因筛选。两个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斑玉蕈单核菌株后,对具有萎锈灵抗性的转化子经PCR方法进行转基因验证,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阳性转化子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MV35S和HmGPD基因的启动子均成功驱动了植物花青素合成基因在斑玉蕈中转录,为增强基因表达而引入的内含子在转录过程中均被正确切割。其中,HmGPD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比CaMV35S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强22-36倍。

关键词: 启动子 遗传转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能耗分析的真空冷冻干燥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冷冻干燥过程中能耗、推动冻干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应用在线调控预冻-冷冻干燥一体化设备进行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研究.对实际生产中冻结阶段(预冻温度、装盘物料厚度)、升华阶段(干燥仓压强、加热板温度)、解析阶段(水分转换点、升温工艺)等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及优化,得出了适宜食用菌汤块冻干的节能工艺条件.提出了解析阶段的分步阶段升温法,并对解析阶段冻干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预冻温度设定为-35℃,装盘物料厚度为15 mm,干燥仓压强为25 Pa,汤块含水率为83.1%;升华阶段加热板温度为-10℃,解析阶段起始点为1148 min,汤块含水率为9.2%,解析阶段采用分步阶段升温工艺(-10℃→2.5℃(70 min)→15℃(70 min)→27.5℃(70 min)→40℃(144 min))为较优选择,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汤块成品率为99.2%,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8.37,能耗为1.75 kW·h/kg,汤块含水率为4.3%.Boltzmann模型能较好表征解析阶段的冻干过程.该研究为冻干过程参数优化和能耗分析提供参考,为冻干技术应用于方便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干燥;能耗;食用菌汤块;冻干工艺;中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桃表面污染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桃生长发育过程易遭受多种霉菌的污染,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性,部分霉菌还可能产生真菌毒素,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明确黄桃中污染真菌的种类,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黄桃表面真菌,依据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上海地区黄桃表面的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并鉴定出59株真菌,分属于12个属,其中链格孢属和镰刀菌属为主要污染真菌,分离比例分别为40.7%和20.3%,其他分离到的真菌有拟茎点霉属、枝孢属、曲霉属、青霉属、葡柄霉属、地霉属、拟青霉属、丝核菌属、小丛壳属、拟暗球腔菌属.样品来源分析显示,镰刀菌为试验地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而链格孢菌为市场中采集样品的主要污染真菌.本研究首次揭示了黄桃中真菌的污染情况,为黄桃病害防治及潜在真菌毒素的污染筛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桃;污染真菌;形态观察;分子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UPLC-MS/MS定量检测法优化灵芝三萜热回流提取工艺的研究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UPLC-MS/MS)定量检测法优化出一种灵芝三萜热回流提取的工艺。通过本实验建立的灵芝三萜UPLC-MS/MS精确方法检测不同来源的7个栽培品种灵芝子实体中19个三萜化合物的含量,筛选出三萜含量较高的sd-2灵芝子实体作为提取原料,以三萜含量和提取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对灵芝三萜的热回流工艺进行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2.5h、液料比14:1、提取次数2次。对获得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中试实验,灵芝子实体乙醇提取物的得率为6.10%,三萜含量为11.8591mg/g。研究结果可为灵芝三萜的工业大规模提取提供理论依据,为灵芝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液质联用分析 中试提取 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