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氟甲喹对异育银鲫细胞色素CYP450主要药酶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了氟甲喹腹腔注射后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主要药酶活性影响的基础上,从蛋白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探究了氟甲喹对CYP1A(EROD)的诱导机制。以氟甲喹剂量35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异育银鲫24h后,肝微粒体的7-乙氧基异吩唑酮-O-脱乙基酶(EROD)活性为54.33pmol/(mg·min),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00 pmol/(mg·min)(P<0.01),而红霉素-N-脱甲基酶(ERND)[177.98 pmol/(mg·min)]、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PD)[934.40 pmol/(mg·min)]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9.84 pmol/(mg·min)]与对照组[分别为140.90 pmol/(mg·min)]、850.71pmol/(mg·min)和8.93 pmol/(mg·min)]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除肾组织中ERND活性高于肝脏外,其他CYP亚型药酶活性(APD、EROD和ECOD)均以肝组织中最高。Western-blotting印迹表明,实验组肝脏中CYP1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酶活(EROD)相符合;而肾、肠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条带。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CYP1A mRNA在肝、肾和肠均有表达,但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氟甲喹与微粒体共孵育,未见EROD活性与浓度、时间的依赖关系。综上推测,氟甲喹对鲫鱼肝CYP1A的诱导是在翻译后水平,可能是加强蛋白的稳定性。本研究旨在为氟甲喹在鱼类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效率及半滑舌鳎养殖效果分析
《环境工程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封闭式循环水生产性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养殖系统和流水养殖系统各水处理单元水质指标以及鱼的生长、免疫和消化指标。结果表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经过25 d的运行,生物滤池出水NH4+-N、NO 2--N、PO43--P、COD及SS浓度显著低于养鱼池中NH 4+-N、NO 2--N、PO34--P、COD及SS浓度(P<0.05),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13%、19.47%1、0.47%、25.36%和30.30%;微滤机对COD、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4.43%和67.13%;臭氧-蛋白质分离器对PO34--P、COD及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3.10%2、2.43%和58.75%;循环水养殖池中NH4+-N浓度极显著低于流水养殖池中NH4+-N浓度(P<0.01);循环水养殖半滑舌鳎日平均增重达2.85 g,饵料系数为1.08,而流水养殖日平均增重2.01 g,饵料系数为1.33,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循环水养殖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流水养殖半滑舌鳎胃和肠中的淀粉酶活力(P<0.01),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流水养殖中半滑舌鳎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显示了明显的水质处理效率高和养殖效果好的优势。
关键词: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处理效果 养殖效果 半滑舌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海域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虾拖网,特别是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的兼捕和抛弃是全球最为突出的渔业问题,而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美国东南沿海和澳大利亚沿海对虾拖网渔业是典型的热带海域捕虾拖网渔业,在这些海域的捕虾拖网渔业中,大型海洋生物(海龟)和鱼类兼捕共存的特点使得选择性研究主要是以种类选择性为主,选择性装置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海龟释放装置(TED)和鱼类兼捕减少装置(BRD)上。通过归纳和对比这两种渔业中所开展的选择性研究,找出选择性虾拖网研究的共性和个性,结合不同渔业中有关兼捕减少的法律法规,为中国今后开展虾拖网渔业选择性研究以及虾拖网渔业相关技术措施和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龟释放装置 兼捕减少装置 热带海域 对虾拖网渔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IGF-1基因的基因型对生长和体型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比对6尾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外显子1-部分内含子2和外显子3-部分内含子4序列,共找到3个SNPs位点,分别为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1_G1319T和内含子3_C6T。使用PCR-RFLP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121尾吉富罗非鱼在内含子1_A1307G和内含子3_C6T的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内含子1_A1307G与雌鱼增重和体厚/体长值均显著相关(P<0.05),但与雄鱼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内含子3_C6T与雄鱼和雌鱼的增重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与雌鱼体高/体长显著相关(P<0.05)。为了验证所选标记在其他家系的表现,本实验检测了来自60个家系的417尾吉富罗非鱼在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3_C6T的基因型与增重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相同趋势。本实验筛选到与吉富罗非鱼体型和增重相关的SNP位点2个,可作为辅助育种标记。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吉富罗非鱼 单核苷酸多态性 增重 体型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玉筋鱼形态学与生物学特征比较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日本北海道宗谷近海的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和北方玉筋鱼(A.hexaperus)进行了部分形态学和生物学特征的分析比较。2种玉筋鱼在体长体质量关系式、性腺成熟系数等生物学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2种玉筋鱼的脊椎骨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有较高的重叠率(70%)。采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进行研究,发现玉筋鱼耳石角度的平均值[(86.8±0.4)°]显著小于北方玉筋鱼[(93.0±0.5)°](P<0.05)。利用耳石角度对2种玉筋鱼的判别准确率较高,平均为84.3%,可以作为鉴别2种玉筋鱼的1个形态学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圆斑星鲽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与卵巢发育及温光调控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系统研究了人工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的年周期变化规律及其与卵巢发育成熟及温光调控的关系。结果表明,圆斑星鲽卵巢发育属非同步分批发育模式,一年一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卵巢年周期发育过程中可见5个发育时相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化分为4个成熟阶段,6个发育时期。性腺指数(GSI)、肝脏指数(HSI)和肥满度(CF)在亲鱼的年周期发育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亲鱼血浆中雌二醇(E2)在产卵期达峰值;排卵结束后,E2表达水平降至较低水平。血浆中睾酮(T)含量在10月达峰值,并在产卵期间保持相对较高表达水平。统计分析表明,血浆E2水平与GSI和HSI值的变化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水温和光周期对卵巢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并显著影响E2的表达,G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HSI与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CF与光周期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为,圆斑星鲽雌性亲鱼血浆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变化与性腺发育(卵母细胞成熟)、水温等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可作为温光调控人工亲鱼性腺发育成熟、激素诱导亲鱼产卵的重要参考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石鲷仔稚鱼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从初孵仔鱼到孵化后33日龄稚鱼期间的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条石鲷初孵仔鱼体内可检测到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但胰蛋白酶、酸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均很低。9日龄仔鱼胰蛋白酶总活力(U/larva)有显著升高,并随发育的进行逐渐升高。28日龄稚鱼酸性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总活力有显著增大,33日龄稚鱼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总活力较28日龄稚鱼显著增大。9日龄仔鱼的淀粉酶总活力显著升高,并随发育的进行逐渐增大,但进入稚鱼期后淀粉酶活力随稚鱼生长发育而显著降低。研究表明条石鲷仔稚鱼消化酶活性与其发育阶段及食性密切相关,在早期仔鱼阶段,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是起主要消化作用的内源性消化酶。
关键词: 条石鲷 仔稚鱼 胰蛋白酶 酸性蛋白酶 脂肪酶 淀粉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军曹鱼Igκ轻链cDNA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ium Linnaeus)Igκ轻链的cDNA全序列,并分析其在组织中的表达。军曹鱼Igκ的cDNA全长969 bp,3′端的非编码区域(UTR)为188 bp,5′UTR为52 bp,开放阅读框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6.255 kD,理论等电点7.52。推测的军曹鱼Igκ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同(Seriola quinqueradiata)、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Ig轻链同源性最高,达77%以上,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与的相应序列同源性最高,达87%。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军曹鱼Igκ恒定区氨基酸序列同、大西洋鲑的L3、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G等鱼的轻链均为κ型的聚为一支,同大西洋鲑的L2、斑马鱼(Danio rerios)的L2、鲤(Cyprinus carpio)的L2等均为λ型的明显不同,由此可推断此序列属于Igκ型。利用半定量PCR技术,发现在健康鱼体中κ链基因在肝脏和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肠和脑组织中几乎没有表达。经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JT2刺激192 h后,κ链基因在采样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头肾、肠、鳃和脾中的表达量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而肝的表达量有所下降,脑组织有κ链基因的少量表达。说明经刺激后头肾、脾脏、肠、鳃是免疫球蛋白的主要表达场所,在抵御病原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军曹鱼 免疫球蛋白轻链κ cDNA序列全长 mRNA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SRAP标记分析福瑞鲤及其原始亲本的遗传结构
《动物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黄河鲤(C.c.haematopterus)和福瑞鲤(FFRC Strain Common Carp,C.carpio)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0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92个,平均多态性比率83.6%,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56。对3个鲤鱼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群体多态位点比例等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3个鲤鱼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指数分别为0.221、0.205和0.23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32、0.298和0.352;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8.1%、65.2%和71.2%。结果表明,福瑞鲤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其原始亲本高,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因而该群体仍具有一定的选育潜力。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福瑞鲤继承了更多建鲤的遗传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牙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文库质量鉴定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免疫及抗病相关蛋白和大分子物质的功能及相互作用机制,构建了牙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1.6×106 CFU/mL,随机选取单克隆菌落进行PCR扩增,根据PCR扩增结果表明插入片段大部分大于500 bp,平均长度约为1.5 kb,随机调取了115个EST进行了序列测定。扩增后放大文库库容约为1.8×1012 CFU。转化酵母后,文库转化效率为3.6×105CFU/μg,文库库容为5.4×106CFU。牙鲆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成功为鲆蝶类免疫机理的研究,尤其是信号分子通路研究提供有效的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