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G优325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优325是贵州黔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G29A与恢复系源恢325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该组合近2 a在贵州省印江县合水镇的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华北型黄瓜新品种‘黔园绿2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园绿2号’是以SG034[源自强雌杂交种‘秀尔(10)’]为母本、SG003(源自抗病杂交种‘荣盛519F’)为父本,利用单倍体培养技术纯化亲本,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华北型黄瓜新品种。瓜长棒状,瓜长33.7 cm,单瓜质量340 g左右,果肉浅绿,口感爽脆。耐低温弱光,抗白粉病和霜霉病,植株生长势强,中晚熟,丰产,一般产量87.0 t·hm~(-2),适宜贵州多雨寡日照环境下栽培。


不同形态氮肥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同等氮水平下不同氮肥形态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通过无土盆栽试验,研究6种同量不同形态氮肥处理(100%NH4+-N,50%NO3--N+50%NH4+-N,100%NO3--N,50%NO3--N+50%CO(NH2)2,100%CO(NH2)2,50%NH4+-N+50%CO(NH2)2)对黄瓜生长指标和N、P、K、Ca、Mg、Fe的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50%NO3--N+50%CO(NH2)2处理时,干重、株高、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最高,100%NH4+-N处理时最低,而50%NO3--N+50%CO(NH2)2处理时茎粗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最大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三种单一氮肥中,100%CO(NH2)2更有利于黄瓜植株对N元素的吸收,但混合氮肥对N吸收作用优于单一氮肥;100%NH4+-N促进了黄瓜对P和Fe元素的吸收而不利于K、Ca、Mg的吸收,100%NO3--N不利于黄瓜对P和Fe的吸收却显著增强了K、Ca、Mg的吸收,50%NO3--N+50%CO(NH2)2等混合氮肥可一定程度促进黄瓜对P、K、Ca、Mg、Fe的均衡吸收;50%NO3--N+50%CO(NH2)2处理时,N、K每株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Ca的积累量虽然没有达到最大值,但与最大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而P、Fe则在50%NH4+-N+50%CO(NH2)2处理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发现,干重、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与N的积累量变化规律一致,均在50%NO3--N+50%CO(NH2)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与N积累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得,相同氮水平下混合氮肥更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和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且本研究中最合适的氮肥形态组合为50%NO3--N+50%CO(NH2)2。这一结论为黄瓜生产中黄瓜品质的提升和氮肥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甘蓝型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的选育与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培育高产、高油及耐密植油菜新品种,为高油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应用提供种质选择。【方法】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两系D418AB作母本,以恢复系YD84R作父本,于2023年育成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GPD油菜[2023]520162)。【结果】宝油187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7 kg/667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4.09%;平均产油量104.6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18%;平均生育期215 d。在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宝油187平均产量210.3 kg/667m2,比对照(华油杂50)增产7.32%;平均产油量107.6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29%;平均生育期215 d。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宝油187芥酸为0.05%,硫甙为20.45μmol/g饼,含油量为51.94%。【结论】宝油187中抗菌核病,丰产性好,耐密植,高油分,适宜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冬油菜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宝油187 高油分 新品种 隐性核不育 芥酸 硫甙


不同辣椒AT3(酰基转移酶3)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艳椒465’和‘魔鬼椒’为材料,克隆获得2个辣椒(Capsicum annuum)品种酰基转移酶3 (acyltransferase 3, AT3)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AT3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测定花后30 d不同组织中AT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果实中辣椒素含量,探究不同品种AT3基因的序列差异、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及其在辣椒素合成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克隆得到‘艳椒465’和‘魔鬼椒’ AT3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 310和1 313 bp,分别编码396和397个氨基酸,均为稳定亲水的非跨膜蛋白,并且无信号肽,是非分泌蛋白,通过转拟南芥原生质体初步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二级结构主要是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磷酸化位点存在一定差异。在辣椒植株果实中的AT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段,并且‘魔鬼椒’果实中的AT3基因表达量高于‘艳椒465’,‘魔鬼椒’果实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高于‘艳椒465’。不同辣椒品种AT3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但其在植株不同器官的表达量及辣椒素类合成积累量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探知辣椒素类合成通路效率差异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辣椒 AT3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表达差异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BdCO基因调控开花的转录组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NSTANS(CO)是植物光周期诱导开花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之一。为探究BdCO在光周期途径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对野生型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Bd21植株、过表达BdCO基因型二穗短柄草(CO_OX)植株和BdCO基因敲除型二穗短柄草(CO_A3)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观察三种植株的开花表型。结果表明,对比Bd21 vs CO_OX和Bd21 vs CO_A3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检测到1 382个和773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Bd21 vs CO_OX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小核仁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snoRNA结合和rRNA处理中,Bd21 vs CO_A3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类囊体、色素结合和光合作用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Bd21 vs CO_OX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昼夜节律-植物等通路,Bd21 vs CO_A3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植物、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通路;在长日照条件下,CO_OX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野生型Bd21的提前约1.90 d, CO_A3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野生型Bd21的延迟约7.92 d。综上,BdCO影响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影响二穗短柄草的开花时间,说明BdCO在二穗短柄草的光周期途径调控开花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香葱染色体核型分析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香葱染色体核型特点,采用滴片技术获得3个香葱品种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片子,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香葱品种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2x=16,平坝白葱的染色体较赫章黑葱和赫章红葱粗短,呈近椭圆形。赫章黑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4 m+2 sm, 16条染色体中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12.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06%,核型类型为2A;赫章红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2 m+4 sm, 16条染色体中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12.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16%,核型类型为2A;平坝香葱的核型公式为2n=2x=14 m+2 st, 16条染色体中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占总染色体数的12.5%,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10%,核型类型为2A。3个品种中进化程度最高的是赫章红葱,最低的是平坝白葱。


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与黄金芽抗茶蚜性能比较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蚜Toxoptera aurantii Boyer是茶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深入研究抗蚜特异资源的抗性机理对培育茶树抗蚜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收集的望谟紫芽茶树优良品系‘W016’对茶蚜抗性强,为初步探明该种质的抗蚜特性,利用刺吸电位技术测定了茶蚜在‘W016’和黄金芽(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探明影响茶蚜刺探取食叶片的主要物理性状及生化成分因子。结果表明,茶蚜在两种供试种质上均产生9种EPG波形,依次为非刺探波(np波)、路径波(A波、B波、C波、pd波)、机械阻力波(F波)、木质部吸食波(G波)、韧皮部唾液分泌波(El波)和韧皮部汁液吸食波(E2波)。刺探取食过程中,茶蚜在‘W016’上的非刺探时间(np波)和C波总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黄金芽。二者口针遇到阻力的次数(F波)和总持续时间无差异,但韧皮部吸食汁液(E2波)时间‘W016’显著短于黄金芽。茸毛密度、下表皮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是‘W016’抗茶蚜取食胁迫的主要物理屏障因子,而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为主要生化因子。表明‘W016’对茶蚜的取食抗性与其叶片理化性质密切相关。


1-甲基环丙烯对不同成熟度蜂糖李货架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影响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蜂糖李因口感独特、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该文以3个不同采收成熟度蜂糖李果实为试验材料,采后使用0.5、1.0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 1-MCP)处理,然后货架(25±2)℃14 d,每隔2 d测定一次腐烂率、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硬度、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并做出感官评价,最终结合GC-MS分析1-MCP对不同成熟度蜂糖李货架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蜂糖李是典型的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收成熟度是影响蜂糖李果实在货架期间品质变化的主要原因,采收成熟度越高,蜂糖李果实在货架期间腐烂率越高、呼吸越旺盛、品质劣变越迅速;高浓度1-MCP(1.0μL/L)处理可以延缓不同成熟度蜂糖李果实货架期间品质的劣变,且对高成熟度(花后110 d)果实保鲜效果最为明显。GC-MS分析表明,醛类(“青草”味)和酯类(“果香”味)是蜂糖李果实主要的挥发性物质,且采收成熟度越高,醛类含量越低,酯类含量越高;不同浓度的1-MCP处理都可以延缓蜂糖李果实在货架期间醛类含量降低和酯类含量升高,更有效地维持蜂糖李果实的固有香气。结合固酸比与感官评价结果,高成熟度蜂糖李果实在货架期间风味最佳,1-MCP处理(1.0μL/L)可以有效延缓不同成熟度蜂糖李果实货架期间品质的劣变和风味的损失,且对高成熟度蜂糖李果实的货架保鲜效果最佳。
关键词: 蜂糖李 采收成熟度 1-甲基环丙烯 货架品质 挥发性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