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地方芥菜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贵州芥菜型油菜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材料作为核心种质资源,该研究以242份贵州地方芥菜型油菜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株高、一次分枝数、千粒重等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的评价、主成分分析和类群划分。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芥菜型油菜的株高、一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全株有效角果数等15个表型数量性状具有较大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表型变异系数介于10.27%~33.66%之间。(2)主成分分析将15个数量性状简化为产量相关因子、分枝相关因子、主花序相关因子、角果相关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29%。(3)在欧式距离为10处,可将贵州芥菜型油菜资源划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芥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丰富,该研究结果为贵州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贵州 芥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基于转录组的3种缬草SSR位点信息比较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3种缬草SSR分子标记的差异,开发相应的引物用于缬草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本研究采用Excel和MISA软件对3种缬草转录组中SSR位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Primer 3.0软件随机设计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引物的有效性和SSR的多态性。结果显示,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VOL)、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iatifolia Miq.(VOI)及Valeriana officinalis var.officinalis Linn.(VOO)的转录组数据分别包含29 462、40 840和29 280个序列总数(Unigene),这些Unigene分别包含7 515、8 046和7 330个SSR位点。3种缬草的SSR位点的发生频率为25.50%、19.71%、25.05%,平均距离为4.16 kb、4.20 kb、4.22 kb。SSR单碱基重复基元的主要类型为A/T型,占SSR总数的41.76%、41.30%、38.50%。VOL、VOI、VOO 3种缬草的独有重复基元数量分别是44种、45种、25种。随机设计的引物扩增SSR的有效率为77.78%,具有SSR高多态性的引物占比55.56%。总之,3种缬草的SSR位点具有分布密度高、出现频率高、重复基元类型多等特点,多态性好,可为3种缬草后续的鉴定及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不同马铃薯酶促褐变评价
《中国蔬菜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褐变是影响马铃薯加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褐变评价对抗褐变马铃薯品种选育及马铃薯鲜切加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45个马铃薯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10个酶促褐变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再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鲜薯切片0 h和6 h亮度值、褐变强度(BD)初始值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4个指标进行马铃薯酶促褐变的鉴定评价;根据抗酶促褐变能力将45个马铃薯品种分为5种类型,其中高抗酶促褐变材料5份、抗酶促褐变材料9份、中度酶促褐变材料18份、易酶促褐变材料9份和极易酶促褐变材料4份.


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鲜红托竹荪为原料,研究传统煤火干燥(Coal Fire Drying,CFD)、空气源热泵干燥(Air Source Heap Pump Drying,ASHPD)、真空微波-电热鼓风组合干燥(Microwave Vacuum Drying in Combination with Forced Air Drying,MVD+FAD)和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VFD)四种干燥方式对其外形、色泽、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VFD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竹荪菌柄和菌裙外形,其蛋白质、粗纤维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色泽与鲜品最接近(ΔE=3.60);ASHPD制备的竹荪菌柄和菌裙外形保持较好,脂肪含量最高,蛋白质保留效果较好。竹荪的鲜甜味/苦味的值为VFD组(4.99%)>MVD+FAD组(4.66%)>ASHPD组(4.50%)>CFD组(4.37%)。VFD制备的竹荪组织结构较脆,组织内部结合力较小,与鲜品相似,而另三种干燥方式制备的竹荪内部结合力较大,抵抗受损能力较强,吞咽前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嚼碎。此外,VFD和ASHPD制备竹荪的细胞状结构明显,VFD更好的保持了竹荪原有的细胞状结构。干燥方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VFD>MVD+FAD>ASHPD>CFD。综上,VFD为红托竹荪较理想的干燥方式,但其应用成本较高;在实际生产中,ASHPD是比较有推广价值的干燥方式。


羊肚菌新品种‘乐丰2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乐丰2号’原始菌株来源于贵州省阿哈湖南岸采集的野生羊肚菌。子囊果红褐色,钝圆锥形,菌盖中空,长4.0~7.3 cm,直径3.2~4.0 cm,表面棱纹密度适中;菌柄长2.1~3.6 cm,直径1.6~2.9 cm,白色、中空,韧性差。在黔中地区从播种至采收约90~120 d,鲜菇平均产量5.19 t·hm~(-2)。适宜在贵州除南部低热河谷以外的地区进行栽培。


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并检测其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LD50毒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oppCDF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op-pCDF基因缺失株可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oppC与oppF基因缺失后可提高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oppC基因缺失可降低在RAW267.4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oppF基因缺失可显著增强在RAW267.4内的存活能力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而oppD基因缺失后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和RAW267.4内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oppCDF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鼠伤寒沙门菌致病作用中的复杂调控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λ-Red同源重组 oppCDF基因 生物学特性


蜂糖李授粉品种初步筛选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授粉品种的恰当选择是李等果树坐果和高产的关键。为筛选蜂糖李适宜授粉品种,对蜂糖李及其潜在授粉品种进行了授粉亲和性决定因子S-RNase基因(S基因)分型、开花期记录、花粉离体萌发率检测,以及潜在授粉品种对蜂糖李授粉坐果率调查等工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具有相同S基因型,与凤凰李、冰脆李、脆红李不同;蜂糖李与凤凰李、茵红李花期重合,四月李在蜂糖李始花期盛开、冰脆李在蜂糖李末花期盛开;室温阴干花粉的萌发率为13.4%~23.8%,处在相同果园的蜂糖李与四月李、凤凰李、冰脆李、茵红李等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果园四月李、蜂糖李的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脆红李花粉与各园各品种花粉萌发率差异均不显著,经恒温干燥,脆红李花粉萌发率高达81.1%,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其他各品种间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均在60%以上;相较自然授粉、四月李授粉、蜂糖李自交授粉,脆红李、凤凰李、冰脆李对蜂糖李授粉可显著提高其坐果率;凤凰李对蜂糖李授粉后其固酸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得仁率均得到显著提高。综上,选取S基因型不同的花粉对蜂糖李进行授粉可有效提高其坐果率;凤凰李为蜂糖李的优异授粉品种。研究结果可为蜂糖李育种、授粉树配置、授粉用花粉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侵染贵州番茄的辣椒褪绿病毒分子鉴定与分析
《病毒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褪绿病毒(Capiscum chlorosis virus, CaCV)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的重要成员,能够侵染辣椒、番茄等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进化起源,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和测定了CaCV的N、NSs和NSm基因的全长片段,分别获得长度约828bp、1 320bp和927bp的目标条带。经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的N、NSs和NSm基因与CaCV其他分离物核苷酸的相似性分别在85.5%~99.4%、82.7%~98.9%和83.1%~98.7%之间。根据系统发育树结果,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N基因和NSs基因与中国云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NSm基因与中国海南和广州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近,推测贵州CaCV可能是由于番茄、辣椒的品种引进,及蓟马带毒传播进入。这是贵州省CaCV侵染番茄的首次报道,对监测CaC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别以多酚含量400 mg/kg BW/d的剂量对高脂饮食小鼠进行干预.连续灌胃4周,测定小鼠体重、肝脏指数、白色脂肪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结果:与CON组相比,MODEL组胰岛素水平(Insulln,INS)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P<0.05,P<0.01)提高,血脂四项中高密度脂肪(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肪(Low-density lipopr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氧化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力显著下降(P<0.01),肠道屏障蛋白表达水平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相比,多酚干预组(RF、RP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RF组抗氧化物SOD、GPx活力显著提升(P<0.01),RF组和RP组肠道内ZO-1、Claduin-1和SCFAs水平均发生显著逆转(P<0.01).结论:刺梨多酚提取物能有效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内代谢紊乱,减缓体重增长,保护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缓解肥胖小鼠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且RF效果优于RP.
关键词: 刺梨多酚提取物 肥胖小鼠 血脂 炎症因子 短链脂肪酸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降解秸秆效果研究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离、筛选并构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本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滤纸酶(FPA)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复筛,从腐烂的水稻秸秆、森林腐殖质和腐殖土中筛选获得产酶能力较高的5株单一菌株,编号为K3、P4、H7、R18和C25,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别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3)、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P4)、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H7)、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R18)和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C25)。通过对无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等比复配构建了8组复合菌系,经酶活性测定最终将复合菌系B (P4,R18)、C(R18,C25)、F(K3,R18,C25)、G(P4,R18,C25)和H(K3,P4,R18,C25)作为优势复合菌系,用于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的酶活性高于单一菌株,复合菌系F、G和H对秸秆降解效果较好,处理26 d后的秸秆失重率分别达到32.96%、36.24%和46.41%,其中复合菌系H对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02%、36.31%和25.16%,对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