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玛瑙红樱桃不同发育时期胚败育果实转录组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发育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为筛选胚败育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膨大期、转色期、成熟期)的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及相关分析。【结果】所有玛瑙红樱桃样品的高质量序列均在98%以上,映射序列均在85%以上,Q30均大于94%;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6 316个,其中,不同比较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1 207个;注释到GO的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等,参与生物过程最多;注释到KEGG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参与环境信息处理、生物体系统、遗传信息处理、细胞过程和新陈代谢5大通路的18个分支,注释到碳水化合物代谢分支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1 806个差异表达基因预测为转录因子,共注释到57个转录因子家族,其中,bHLH家族最多。【结论】玛瑙红樱桃胚败育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期、成熟期的基因表达差异较大,转色期与成熟期基因表达差异变小,可在果实转色前筛选胚败育相关基因进行功能验证。

关键词: 玛瑙红樱桃 胚败育 转录组测序 生育期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BSA-seq技术的辣椒分枝QTL定位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枝是辣椒(Capsicum annuum L.)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不仅影响辣椒产量的多少,也是观赏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独杆辣椒(du-1)、簇生朝天椒(S16)及它们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构建亲本及F2代辣椒分枝极端混池,利用BSA-seq技术,筛选辣椒分枝性状的QTLs。结果显示,SNP与InDel关联区域取其交集,得到9个与性状相关的候选区域,总长度为21.53 Mb,主要集中在1号染色体上。同时,利用BLAST软件对候选区间内编码基因进行多个数据库深度注释,共注释到121个基因,其中非同义突变基因31个,移码突变基因5个。结合候选区域内基因的GO富集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辣椒分枝性状相关候选基因7个。以上结果为进一步辣椒分枝性状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础。

关键词: 辣椒 分枝 BSA-seq 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百八十七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穗部性状的表型多样性

浙江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玉米种质资源穗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筛选鉴定优质玉米资源。以贵州、陕西、甘肃、湖北4个省份收集的487份玉米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玉米10个穗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个穗部性状变异系数为6.1%~71.0%,表型多样性指数为0.319~2.038。相关分析表明,10个穗部性状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系统聚类分析将487份资源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有187份种质资源,类群Ⅱ有208份种质资源,类群Ⅲ有48份种质资源,类群Ⅳ有44份种质资源,贵州和陕西的玉米种质资源代表性更强。最终筛选到15份穗部性状综合表现优异的玉米种质资源,为玉米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种质材料创新和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和基础材料。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穗部性状 多样性分析 系统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技术体系的优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芥菜基因型和培养条件对小孢子培养效果的影响,建立适合芥菜小孢子培养及染色体加倍的最佳方案,对芥菜8个不同变种的34份自交系进行小孢子培养,比较不同热激时间、活性炭浓度、小孢子密度对出胚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因型对芥菜小孢子培养成功与否影响较大,34份材料中11份材料成功培养出胚状体;不同材料间出胚效果差异明显,其中,大头菜出胚率最高,可达23.85胚/蕾;芥菜小孢子出胚最佳条件为32℃热激1~2 d,培养基含活性炭3~5 g/L,小孢子密度为1.5×105~2.0×105 个/mL.染色体加倍试验结果显示,1 g/L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茎尖1 h的处理加倍效率高、嵌合体少,可应用于芥菜染色体的加倍.

关键词: 芥菜 小孢子培养 双单倍体 小孢子胚胎发生 染色体加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关岭牛不同部位牛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差异比较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贵州省关岭牛不同部位牛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差异,对关岭牛眼肉、里脊、臀肉、牛腩、肋排、上脑6个部位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牛肉中共鉴定出68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烯类、烷烃类占比超过75.000%,是影响牛肉风味的重要因素。脂肪酸是挥发性成分的重要前体物质,其含量直接影响牛肉的口感风味,从牛肉中共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10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acids,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7种;脂肪酸在不同部位中含量不同,眼肉、里脊、臀肉、牛腩、肋排、上脑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的含量分别是43.017%、39.021%、48.869%、46.730%、40.678%、45.147%。

关键词: 关岭牛 风味物质 脂肪酸 营养价值 牛肉 贵州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的山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

江苏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典型山区耕地土壤高光谱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光谱变换法和机器学习原理构建贵州省山区耕地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估算模型.于 2020 年8 月至2021 年3 月在贵州省13 个县(区、市)采集了120 个土壤样品,检测土壤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信息,利用 5 种光谱数据变换(原始光谱、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倒数对数的一阶微分、连续统去除)和 4 类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BP 神经网络)组合出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模型,按照3 ∶ 1 选择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以估算山区SOM含量.结果表明,一阶微分数据变换与山区SOM含量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635;反演模型中,基于一阶微分光谱变换构建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最高,训练集、测试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 0.845、0.838,测试集均方根误差(RMSE)为 3.452,相对分析误差(RPD)达到2.470,其次是RF、PLSR模型的RPD较高,SVM模型的RPD最低.光谱数据变换中一阶微分法能极大程度提取出山区耕地的SOM含量信息,BP神经网络模型是估算山区SOM含量的最优模型,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山区耕地土壤肥力的监测以及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高光谱 山区耕地 一阶微分 BP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金钱蒲叶片和根状茎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来自8个产地的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叶片和根状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从8个产地金钱蒲叶片和根状茎中共鉴定出10大类74种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金钱蒲主要挥发性成分基本为草蒿脑,且叶片和根状茎中的草蒿脑相对含量接近。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的金钱蒲叶片和根状茎中榄香素的相对含量最高,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的金钱蒲根状茎中1,2-二甲氧基-4-(1-丙烯基)-苯的相对含量最高。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的金钱蒲叶片中草蒿脑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根状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的金钱蒲叶片中榄香素含量明显高于根状茎。综上所述,可以对金钱蒲的叶片加以开发利用,并且不同产地金钱蒲的主要有效成分不同,在实际应用中应有所区分。

关键词: 金钱蒲 叶片 根状茎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根系土壤硒镉含量与理化性质关系研究

北方园艺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贵州省观山湖区土壤-蔬菜协同样为试材,采用调查采样方法,研究了蔬菜硒镉、土壤硒镉含量及主要理化性质,进一步了解蔬菜硒镉富集情况,明确主要土壤理化指标与土壤硒镉含量的关系,以期为富硒土壤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各级理化性质分级下,土壤(0~20 cm)全硒平均含量均高于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采集的46件蔬菜样品镉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22)限量值,超标率为0%,镉的安全性较高,硒含量均未检出。土壤理化性质对硒、镉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与土壤硒含量呈显著相关关系,土壤速效钾与土壤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有机质、pH、碱解氮与土壤硒之间分别呈幂函数、指数函数、线性函数关系,土壤速效钾与土壤镉含量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研究区存在“土壤富硒作物不富硒”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土壤总硒与有效硒的关系不明确,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探究土壤中硒的形态特征及生物有效性对富硒农产品的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壤 蔬菜 全硒 全镉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比例和发酵时间对燕麦、光叶紫花苕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组:40%燕麦和60%光叶紫花苕(Y40G60)、50%燕麦和50%光叶紫花苕(Y50G50)、60%燕麦和40%光叶紫花苕(Y60G40)、70%燕麦和30%光叶紫花苕(Y70G30)以及80%燕麦和20%光叶紫花苕(Y80G20),分别在青贮8、16、30 d和45 d测定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结果表明:Y60G40组的感官评价、相对饲用价值、乳酸、乙酸含量和费氏评分分别较Y40G60组显著提高21.99%、4.93%、38.46%、25.57%和33.94%(P <0.05),Y60G40组的pH、丙酸、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较Y40G60组显著降低10.02%、42.86%、2.71%和5.32%(P <0.05);随燕麦混合比例的增加,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 <0.05);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和pH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发酵30 d含量最低,而乳酸、乙酸、相对饲用价值和费氏评分随发酵天数的推移逐渐升高;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组综合价值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Y60G40组>Y70G30组>Y80G20组>Y50G50组>Y40G60组。综上,燕麦与光叶紫花苕混合比例为60:40青贮效果最佳,推荐适宜发酵时间为30 d。

关键词: 燕麦 光叶紫花苕 混合青贮 发酵时间 隶属函数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香果与柠檬对贵州红酸汤发酵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研究百香果、柠檬对贵州红酸汤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浓度的百香果与柠檬作为添加物,对发酵过程中酸汤中维生素C(vitamin C,VC)、还原糖、pH、可滴定酸、氨基酸以及生物胺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在发酵40 d时,10%添加量的百香果和柠檬的酸汤相较空白样品,VC含量分别上升8.25 mg/100 g和7.70 mg/100 g,还原糖分别下降1.08 mg/mL与1.89 mg/mL,pH分别下降0.24、0.37、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上升0.38%与0.48%,其生物胺总量由193.70 mg/kg分别下降为 152.28 mg/kg和 150.46 mg/kg,在添加浓度 6%~8%左右时,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以及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百香果和柠檬能有效改善红酸汤品质与营养,影响酸汤中VC、还原糖、pH、可滴定酸、氨基酸含量,降低有害的生物胺的量.二种添加物对酸汤发酵影响存在差异,在实际发酵过程中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添加物与添加量.

关键词: 百香果 柠檬 红酸汤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