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瓜新品种‘黔南瓜1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南瓜1号’是以‘G10-12’为母本,‘G10-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以嫩瓜为食用对象的南瓜新品种,早熟;平均单株有效结瓜数8个,平均单瓜质量400 g,产量达64.0 t·hm~(-2);商品瓜色泽亮绿,果形匀称,果肉紧实,果脐较小,耐贮藏运输。适宜在海拔1 800 m以下区域种植。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创制红菜薹早熟DH系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早熟型的双单倍体(DH)植株,加快早熟型红菜薹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5个早熟型红菜薹品种为试材,进行小孢子培养,观察小孢子发育过程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当花瓣/花药(P/A)长度比值为0.6~0.8时,红菜薹小孢子72%~78%处于单核靠边期;共有6个基因型红菜薹出胚,其中出胚率最大的为gy21-55,平均出胚率为14.3胚/蕾;选取子叶形胚进行植株再生,成苗率在90%以上;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平均自然加倍率达76.8%。gy21-40、gy21-55表现出早熟特性,与对照植株相比获得的DH植株可分别提早5 d和8 d抽薹。


蜂糖李种质鉴定中孢粉学与InDel标记的应用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能够特异性地区分蜂糖李种质和其他李种质,以及蜂糖李中的不同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的鉴定方法。【方法】选择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黄皮、青皮和一点红)及其他9个李种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花粉形态并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重测序数据进行分子标记开发,并利用21份其他李种质对分子标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三月李在花粉形态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一点红蜂糖李与其他蜂糖李相比在花粉外壁纹饰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分子标记开发方面,筛选出2对表现稳定的InDel分子标记,联合使用能够将蜂糖李与其他21份李种质有效区分,同时还筛选出一对InDel分子标记,可用于区分蜂糖李中的3个品系。【结论】研究结果为蜂糖李的种质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和分子标记依据,有望对蜂糖李产业的标准化与品质提升提供帮助。


发酵杜仲叶粉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杜仲叶粉(FEL)对育雏期三穗鸭生长性能、肠道发育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7日龄三穗鸭384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鸭。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饲粮中FEL添加水平分别为0、1%、2%和3%,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试验期为28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的FEL可极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可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能够显著增加空肠肌层厚度(P<0.05);饲粮中添加2%的FEL能够显著增加空肠绒毛高度(P<0.05);饲粮中添加3%的FEL能够显著降低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显著增加十二指肠肌层厚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ALB)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1%~2%的FEL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P<0.05或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1);饲粮中添加1%~3%的FEL能够极显著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2%~3%的FEL能够极显著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1%的FEL显著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的FEL可显著提高空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2%~3%的FEL可显著提高空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杜仲叶粉能够提高育雏期三穗鸭的平均日采食量,改善肠道形态结构,促进肠道发育,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保护肝脏健康,在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
关键词: 发酵杜仲叶粉 三穗鸭 生长性能 肠道发育 抗氧化指标 血浆生化指标


不同南方大豆种质资源在贵阳地区的性状分析与评价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南方大豆资源的特性,筛选鉴定具有优异特殊性状的种质,以 311 份来自四川、云南、南京种质资源库以及贵州本地的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贵阳地区种植,鉴定不同大豆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在贵阳地区的表现,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特征特性呈现多样性.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节数、有效分枝数、百粒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单株粒重、生育期等 10 个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 21.06%,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39.54%,变异系最小的是蛋白质含量,仅有5.72%.参试品种的生育期为91~131 d,蛋白质含量为 13.80%~47.72%,脂肪含量为 14.19%~22.43%.百粒重在 13~19.9 g之间的种质最多,占比59.81%;单株粒重为2.48~25.44 g,不同资源之间单株粒重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 311 份资源分为 3 个类群,其中类群I脂肪含量、单株粒重较高,可以作为南方高油高产资源材料进行研究利用.综上,南方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资源以贵阳地区为种植背景,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新品种选育时应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有相应性状特性的种质加以利用.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贵州地区爱沃燕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爱沃燕麦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3个种植密度150、180、210 kg/hm2(分别记作D1、D2和D3),4个施氮量0、80、110、145 kg/hm2(分别记作N0、N1、N2和N3).结果显示,同一施氮量下,爱沃燕麦的茎粗、株高、叶片数、叶宽、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种植密度间干草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一种植密度下,施氮有利于提高爱沃燕麦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和经济收益.在3个种植密度和4个施氮量的双因素试验中,D1N2的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及净收入最高.研究表明,贵州地区爱沃燕麦的最佳种植方式为种植密度150 kg/hm2、施氮量110 kg/hm2.


黔东苦荬菜对平坝灰鹅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黔东苦荬菜对平坝灰鹅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80只45日龄雌性平坝灰鹅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试验A组)、20%(试验B组)的黔东苦荬菜草粉,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共45 d,试验期结束后测定鹅的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各组间的期末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A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试验B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的胸肌肉色、腿肌肉色和腿肌剪切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B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的胸肌pH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的腿肌pH值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A组和试验B组的IgG、IL-1及TNF-a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B组的IgA质量浓度显著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IgM质量浓度差异显著(P<0.05),IL-2质量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平坝灰鹅日粮中添加10%的黔东苦荬菜草粉能显著降低料重比,提高平均日增重及免疫功能.


芹菜和细叶旱芹叶绿体基因组结构特征与系统进化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芹菜(Apium graveolens)和细叶旱芹(Apium leptophyllum)同为伞形科草本植物,二者均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和Nanopore测序平台对芹菜和细叶旱芹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组装和注释获得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并将其序列特征与伞形科其他物种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芹菜和细叶旱芹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2 025和158 702 bp,分别包含87和9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都具有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芹菜和细叶旱芹重复序列的类型与分布模式相似,但数目略有差异,芹菜叶绿体基因组中鉴定到202个SSRs,低于细叶旱芹中的219个.与大多数被子植物一样,芹菜和细叶旱芹均偏好使用A/T结尾的密码子;核酸多样性分析显示,二者叶绿体基因组SSC区域中rpl32基因可作为潜在的分子标记用以鉴定伞形科物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大小、结构、基因组成和排列顺序等在种内及种间均高度保守,均未检测出大片段的基因重排,呈现出高度共线性关系.基于20种伞形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揭示了芹菜和细叶旱芹物种之间高度相似.本研究为芹菜和细叶旱芹叶绿体基因组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有助于今后更全面的了解伞形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与进化.


水稻核糖体失活蛋白家族基因OsRIP8的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核糖体失活蛋白(RIPs)是一种能使真核细胞核糖体功能被抑制的毒蛋白.OsRIP8是属于该家族的一个功能未知基因.为研究该基因生物学功能,通过数据库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验证其表达模式,同时构建OsRIP8-RNAi干涉载体并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采用PCR技术鉴定出转基因阳性植株,分析阳性植株的表达和农艺性状,初步揭示该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水稻OsRIP8蛋白为不稳定亲水蛋白,不含信号肽及完整的跨膜结构域,蛋白结构以α螺旋为主;在OsRIP8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着与植物生长发育、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响应有关的元件;OsRIP8基因的共表达基因富集到多种大分子的生物合成与蛋白代谢等途径;qRT-PCR分析结果表明,OsRIP8基因在发育的小穗及抽穗前1 d的花药中优先表达;RNAi干涉后OsRIP8基因的表达下调造成植株花粉育性和结实率显著降低.暗示该基因对水稻小穗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能参与调控花粉发育过程.
关键词: 水稻 核糖体失活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功能分析 基因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