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n)引起的严重制约辣椒生产的土传病害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材料,而化学药剂则不能完全根治,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病菌抗药性等问题.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提取物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既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述了近20 a来国内外用于辣椒枯萎病生物防治的微生物种类、植物来源及其生防机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生防产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辣椒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辣椒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 抗病材料 生物防治 生防机制


不同砧木材料嫁接冬瓜苗期氮营养特性综合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冬瓜砧木的氮素营养效率,解决冬瓜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以‘铁柱168’为接穗,获得11种嫁接苗,以自根苗为对照,分别在低氮(0.5 mmol/L)和正常氮(14.0 mmol/L)水平下进行水培试验,测定11种砧木材料的嫁接冬瓜苗期的植株干物量、氮含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嫁接苗与自根苗在正常氮和低氮水平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并由聚类分析将砧木材料进行氮素营养效率的划分。结果表明,除正常氮水平下的根干物量小于低氮水平外,植株氮含量、氮积累量、茎干物量、叶干物量、地上部干物量和整株干物量均大于低氮水平;氮积累量和干物量为氮效率评价的最主要指标,其中正常氮水平下主要与茎、叶的干物量和氮积累量有关,低氮水平下主要与根、茎、叶干物量及其氮积累量有关;正常氮水平下,黑杆为氮高效型,‘京欣砧1号’和‘301’为氮低效型,‘海砧1号’‘冬砧1号’‘黄砧1号’‘雪藤木’‘铠甲’‘果砧2号’‘京欣砧2号’和‘京欣砧5号’为氮中效型;低氮水平下,‘京欣砧1号’为氮高效型,‘黄砧1号’和‘铠甲’为氮低效型,‘海砧1号’‘冬砧1号’‘雪藤木’‘301’‘黑杆’‘果砧2号’‘京欣砧2号’和‘京欣砧5号’为氮中效型。当前"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背景下,推荐选用‘京欣砧1号’作为冬瓜的嫁接砧木。


叶子花属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研制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子花属植物是观赏价值极高、应用广泛的热带亚热带特色花木.该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育种活跃,产业前景广阔,亟需研制符合中国实际、与国际接轨的DUS测试指南,以此规范叶子花属植物品种管理和品种权保护工作.本研究结合中国叶子花属植物品种资源特性、育种和产业发展水平,按照UPOV有关规范和中国相关国家标准,经过多年的性状观测,研究了叶子花属植物品种的形态特征和表现差异,研制了DUS测试指南.与UPOV指南相比,本指南删除了其中1个性状,增加了 7个新性状,调整了 7个性状的表达状态和分级代码,筛选了 23个标准品种,确定了性状测试方法.本指南的研制对中国叶子花属植物品种测试、保护育种者权利、鼓励品种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山香圆叶提取物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香圆叶提取物(TFE)对文昌鸡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同批次的42日龄雌性文昌鸡432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15%、0.030%、0.060%TF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中TFE添加水平的增加,文昌鸡终末体重呈显著线性升高(P<0.05),料重比(F/G)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30%和0.060%的TFE显著提高了文昌鸡的平均日增重(ADG)(P<0.05).2)随着TFE添加水平的增加,文昌鸡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B)、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呈显著线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30%和0.060%的TFE显著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丙二醛(MDA)、IL-6和TNF-α含量;添加0.060%的TFE显著提高了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IL-10含量(P<0.05),不同添加水平的TFE均显著提高了文昌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IL-1β含量(P<0.05).3)随着TFE添加水平的增加,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呈显著线性和二次曲线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60%的TFE显著降低了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粪肠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5)通过二次函数拟合,确定TFE最适添加水平为0.056%.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TFE能够改善文昌鸡生长性能,提高文昌鸡血清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可以通过提高血清抗炎因子含量,降低促炎因子含量,从而缓解机体炎症损伤,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本试验条件下,推荐42~84日龄文昌鸡TFE最适添加水平为0.056%.
关键词: 山香圆叶提取物 文昌鸡 生长性能 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肠道微生物


五指山猪和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选择信号差异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五指山猪和杜洛克猪免疫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选择信号差异。本研究从海南国家级五指山猪保种场采集30头4月龄健康(10公,20母)五指山猪的耳组织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从NCBI数据库下载29头杜洛克猪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SRA:PRJNA378496);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59个样本WGS数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s),进行SNPs过滤,定位SNPs在基因组的位置,分析其结构特征和基因型频率,并注释对应基因的功能;使用XP-CLR方法筛选五指山猪基因组受到强烈选择的区域,分析两个品种相关通路基因的功能差异。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平均每个样本共筛选到36 961 902个SNPs位点,内含子区域分布最多,平均每个样本16 729 364个,约占45.26%,编码区(起始、终止密码子)平均有2 073个SNPs;五指山猪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主要集中在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通路;免疫反应通路中,9个基因(TGFBR2、IL26、IL15、BMPR2、TNFSF15、TNFSF4、TNFSF8、ACKR4、TNFRSF11B)功能区域SNPs位点在五指山猪中只存在一种突变纯合基因型,而在杜洛克猪大部分个体中存在3种基因型(野生纯合基因型、杂合子、突变纯合基因型),其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比例最高;脂类代谢通路中,关键调节基因IRS2、PRKG1、ADCY5的基因型频率与免疫反应基因类似。在五指山猪中突变纯合基因型比例为100%,在杜洛克猪中野生纯合基因型所占比例为48%~93%(14/29-27/29)。本研究筛选出与五指山猪免疫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9个、与脂类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3个,发现五指山猪免疫、代谢和神经功能相关基因的受选择程度强于杜洛克猪,为揭示五指山猪特色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五指山猪 全基因组重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XP-CLR选择信号 炎症因子 脂类代谢


复合型涂膜剂对莲雾保鲜效果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莲雾采后易失水引发劣变,本研究以多菌种培养液和壳聚糖配制3种复合型涂膜剂,在对采后莲雾8个品质指标单独分析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和数学模型综合评价3种复合型涂膜剂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由乳酸菌培养液(V(乳酸链球菌)∶V(婴儿双歧杆菌)∶V(动物双歧杆菌)=1∶2∶2)和壳聚糖溶液按体积比3∶7配制的涂膜剂3保鲜效果最好,使用涂膜剂3的莲雾在贮藏第10天好果率达95%,比对照组高45%。涂膜剂处理能有效减少失水现象,在贮藏第10天,使用涂膜剂1、2、3莲雾的失水率分别为14.87%、13.81%、15.64%,均显著小于同期对照组(P<0.05)。涂膜剂还能更好地维持莲雾品质稳定,使用涂膜剂3处理的莲雾经过10 d贮藏后,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比第0天分别增长了0.08%和12.28%,增幅最小,VC、葡萄糖、果糖含量比第0天分别降低了18.87%、10.91%、5.84%,降幅最小。PCA结果表明,PC1和PC2代表了8个指标的69.814%信息,能综合反映涂膜剂对全部指标的整体影响情况。数学模型分析表明,第0天莲雾综合得分为-0.53,贮藏第4天时,对照组得分由负转正,说明品质明显发生劣变。涂膜剂3处理的莲雾贮藏期间综合得分一直在临界值0附近,再次验证了其保鲜效果最好。保鲜效果排序为涂膜剂3>涂膜剂1>涂膜剂2>对照组。本研究可为莲雾采后保鲜和品质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大豆耐涝bZIP转录因子Glyma06g0839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ZIP转录因子在响应不同非生物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耐涝性强大豆品种'齐黄34'作为材料,对其进行没顶淹水处理,取样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1个差异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Gly-ma06g08390,并对其进行RT-qPCR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趋势一致,呈现上调表达.分析Gly-ma06g08390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发现该蛋白内部含有bZIP保守结构域.蛋白三级结构中存在与寡聚化作用的亮氨酸拉链区.预测与Glyma06g08390蛋白互作的蛋白,结果发现有两个蛋白是MAPK信号通路中的蛋白,分别MAPK2和MAPKK2.因此,我们推测Glyma06g08390可能与MAPK2和MAPKK2发生互作,激发了 MAPK信号通路来响应涝害胁迫.
关键词: 大豆 耐涝 转录组 bZIP转录因子 MAPK信号通路


绿叶富贵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高效的绿叶富贵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以其茎段为外植体,针对消毒时间、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幼苗移栽等环节设置不同的实验处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绿叶富贵竹外植体最佳消毒处理方式为75%酒精预处理30 s,再经0.1%HgCl2消毒12 min,污染率为16.66%,芽萌生率为88.43%;适宜的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3.5 mg/L+KT 1 mg/L+NAA 0.1 mg/L,增殖系数5.07;最佳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2MS+0.5mg/LNAA,生根率达100%;幼苗移栽时,椰糠∶河沙∶珍珠岩按1∶1∶1的体积比为混合基质,移栽成活率达到96.67%,植株生长健壮.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绿叶富贵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其种苗快繁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绿叶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 茎段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13份矮生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矮生番茄13份种质资源的11个质量性状和15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变异、主成分、相关性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84~2.61,在质量性状中最高和最低分别是果肉色(2.52)和成熟前果色(1.84);在数量性状中最高和最低分别是单花序果数(2.61)和果形指数(2.17),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9.57%~81.12%,除果形指数(9.57%)外,其他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提取的5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 83.469%;各个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聚类为Ⅳ大类,第Ⅰ、Ⅱ类群株型为直立紧凑,株高较矮,适宜作为盆栽观赏番茄;第Ⅲ、Ⅳ类群株型为半蔓性,糖度较高,可作为前两大类群品质改良的育种材料.


'台农17号'菠萝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台农17号’菠萝组培再生体系,以‘台农17号’菠萝增殖单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再生和不定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暗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的培养基是MS+6-BA 3.0 mg/L+NAA 2.0 mg/L,4周内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2%,愈伤组织重量达1.49 g;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4-D、KT、ZT后,效果最好的是添加2,4-D浓度0.20 mg/L处理,愈伤组织长势明显提升,重量值达到最高的1.73 g,而添加KT和ZT愈伤组织增殖效果和长势未得到显著提升;光照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再生最佳配方是MS+6-BA 2.0 mg/L+NAA 2.0 mg/L,再生率达到82%;MS+6-BA 2.0 mg/L+NAA3.0 mg/L适宜不定芽增殖,4周后增殖系数达5.40;生根配方1/2MS+IBA 0.5 mg/L+NAA 0.50 mg/L生根效果最佳,平均生根条数约3.87条,生根率95%。研究明确了不同激素及配比对‘台农17号’菠萝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再生和芽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初步建立了‘台农17号’菠萝高效组培再生技术体系,为深入研究菠萝开花机理提供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