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饲料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家禽饲料中的应用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24
摘要:为促进饲料酶制剂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本文对饲料酶制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实际生产中影响酶制剂活性的因素,同时对未来酶制剂开发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肉香气物质分析
《上海蔬菜 》 2024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的香气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果肉中总香气含量为411.41μg/kg,含量大于0.2μg/kg的香气化合物有30种,包括13种醛类、11种酯类、3种醇类、1种萜烯类、1种酮类和1种内酯类,醛类、酯类、醇类、萜烯类、酮类和内酯类的含量分别为216.57μg/kg、157.54μg/kg、35.17μg/kg、0.96μg/kg、0.78μg/kg和0.38μg/kg,分别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52.64%、38.29%、8.55%、0.24%、0.19%和0.09%。与已报道的红皮白肉火龙果密宝果肉中香气物质相比较,黄皮白肉火龙果燕窝果的香气特征是具有高总香气含量、高酯类含量和高醛类含量,低萜烯类和低酮类含量,以及含有内酯类化合物。
关键词: 黄皮白肉火龙果 燕窝果 顶空固相微萃取 GC-MS 香气物质


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储存蛋白含量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阴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等方法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储存蛋白进行纯化,采用SDS-PAGE、ELISA等方法测定甜菜夜蛾储存蛋白动态变化,研究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和氟啶脲在亚致死剂量下对储存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菜夜蛾幼虫储存蛋白亚基分子量为85.1 ku.在5龄幼虫血淋巴中储存蛋白质量浓度随日龄逐渐增加,于5龄第3天达到最大值30.76 mg∕mL.低剂量的甲氧虫酰肼能够提高幼虫血淋巴中储存蛋白的浓度,处理48 h和72 h后,LC10处理组的储存蛋白质量浓度分别为19.27 mg∕mL和45.21 mg∕mL,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的甲氧虫酰肼对甜菜夜蛾储存蛋白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LC40处理组在72 h后,血淋巴中储存蛋白浓度仅为对照组的48.47%.氟啶脲LC10、LC40两个处理组的储存蛋白浓度在各个处理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特别是在处理48 h和72 h后,血淋巴中储存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且氟啶脲浓度越高,影响越显著,LC40处理组在72 h后,血淋巴中储存蛋白浓度仅为对照组的26.77%.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两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发酵饲料对乳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2+3”生产模式下,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乳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平均体重约560 g和产蛋性能相近且同期产蛋的8月龄父母代卡奴种鸽60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F组),每组5个重复(6对种鸽/重复)。C组和F组分别饲喂日粮+常规肉鸽保健砂和日粮+发酵饲料与常规肉鸽保健砂混合(1:1)的饲粮,试验周期50 d(其中预饲期7 d,试验期43 d)。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可显著提高乳鸽活体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P <0.01)以及胸肌重(P <0.05);F组乳鸽腺胃重、腺胃指数、肝脏重、肝脏指数、肺重、肺指数、肾脏重(P <0.01)以及脾脏重(P <0.05)均显著高于C组;饲喂发酵饲料可显著降低乳鸽胸肌肉电导率(P <0.01),提高胸肌肉L*值(P <0.01)和胸肌氨基酸成分(P <0.05)。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发酵饲料对乳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肉品质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可为肉鸽养殖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低压静电场对冷冻-解冻后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研究
《上海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南美白对虾富含蛋白质和虾青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改善冷冻贮藏后南美白对虾的品质,有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现以南美白对虾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低压静电场强度(400 V/m、800 V/m、1 600 V/m)对冷冻-解冻后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冷冻贮藏后南美白对虾的硬度、咀嚼性显著低于新鲜样本(未冷冻处理),离心损失率显著高于新鲜样本.相比于对照组(未施加低压静电场),施加低压静电场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冷冻-解冻后虾肉的质地品质、稳定虾肉的色泽以及降低离心损失率.其中,在冷冻-解冻过程中均使用电场强度为800 V/m的低压静电场可以更好地维持南美白对虾的品质.


利用转录组初步探索曲古抑素A延缓香菇菌丝转色机制
《菌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蛋白去乙酰化是最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发育中起着多种作用,但组蛋白去乙酰化在香菇中的详细功能和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使用广泛的去乙酰化抑制剂(HDACi)曲古抑素A(TSA)来确定组蛋白去乙酰化对香菇发育过程的作用。通过香菇菌包的培养,观察到外源性应用TSA能够抑制香菇后熟转色的进程。随后,我们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以揭示潜在的机制。数据显示,TSA处理产生393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等途径。通过分析TSA处理和对照组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TSA可能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色素P450、漆酶,糖蛋白家族等相关基因,从而影响香菇菌丝转色。为认识组蛋白去乙酰化对香菇后熟转色发育的影响提供依据,进一步为香菇工厂化生产缩短周期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葡萄灰霉病生物源农药筛选试验
《果农之友 》 2024
摘要:葡萄灰霉病是危害葡萄生产最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均有较大影响,对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进行探索可为优质安全葡萄果品生产提供良好的生产实践基础。通过对阳光玫瑰葡萄进行离体叶片接种灰霉病菌进而探索生物源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较对照而言,生物源药剂(绿地康3号、苦参碱和棕榈精油)可以阻止葡萄叶片灰霉病病斑面积的扩大,其中苦参碱的防治效果最佳。所以,设施葡萄灰霉病绿色防治方法中建议优先使用苦参碱。


适配体筛选中单链DNA获取方法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适配体技术近20年来快速发展,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法医鉴定、生物医药等领域都得到了高度重视.目前,已有大量研究针对小分子、蛋白质、病毒、细菌、细胞等进行了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适配体筛选.然而ssDNA适配体筛选仍然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一般都需要经过10轮左右甚至更多轮的ssDNA-dsDNA(双链DNA)-ssDNA重复步骤,直到亲和力强的序列成为主要序列,经过测序后,从中挑选一条或几条亲和力最强的序列.显然,在此过程中ssDNA的获取是适配体筛选的关键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本文对适配体筛选研究中ssDNA获取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期望针对适配体筛选中ssDNA次级文库的获取环节可以展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提高筛选效率.
关键词: 适配体 筛选 单链DNA 双链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