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30条记录
甜瓜GATA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GATA转录因子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具有Ⅳ型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GATA基因家族已在各种植物中被发现,但是目前尚无甜瓜GATA转录因子的报道。为此,利用生物信息学对甜瓜GATA家族基因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5个GATA基因,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25个GAT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长度在131~565 aa之间,蛋白分子量在14.13~63.04 ku之间,等电点范围介于3.63~9.71之间,80%定位在细胞核。根据进化关系可将甜瓜GATA家族分为3个亚族,分别包含了6、8、11个成员。启动子分析发现,GATA基因家族上游存在大量与植物激素、光信号和逆境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显示可能存在多种转录调控。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约50%GATA家族成员在甜瓜不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特异性表达。采用qRT-PCR方法对白粉病菌胁迫下的6个甜瓜GATA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ATA基因家族可能参与甜瓜对白粉病菌侵染的响应。

关键词: 甜瓜 GATA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胁迫响应 白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磷水平下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实验,比较了低磷(0.05 mmol·L-1)和正常施磷(0.50 mmol·L-1)下接种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ies)和豆马勃属菌(Pisolithus sp.)以及未接菌的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Wangenh.) K. Koch]幼苗在净光合速率、干质量、营养元素吸收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低磷条件下,土生空团菌和豆马勃属菌的幼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39.9%和35.5%;正常施磷条件下,这2种真菌的幼苗菌根侵染率分别为41.4%和31.9%。总体上看,缺磷会抑制幼苗光合作用,减少干质量以及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接菌处理促进了幼苗光合作用,增加了干质量以及根、茎、叶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低磷条件下,接种豆马勃属菌对幼苗光合作用和干质量增加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接种土生空团菌,接种土生空团菌对幼苗营养元素吸收的提升效果总体优于接种豆马勃属菌。低磷条件下,接菌处理提高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N-乙酰-β-葡萄糖苷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了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且接种豆马勃属菌对土壤酶活性的提升效果优于接种土生空团菌。综合分析认为,外生菌根真菌对薄壳山核桃幼苗在低磷条件下的磷吸收和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不同菌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在提高磷利用效率和宿主植株干质量方面表现出不同的优势。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外生菌根真菌 施磷水平 生长特性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健康与上草黄鳝菌群组成差异分析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揭示健康与上草黄鳝菌群组成差异,为判别黄鳝病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健康黄鳝养殖水体(HW)、体表粘液(HN)、肠道粘膜(HC)和上草黄鳝养殖水体(BW)、体表粘液(BN)和肠道粘膜(BC)为试验材料,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结构。【结果】(1)上草黄鳝降低了菌群的Alpha多样性,其中,HN组Alpha多样性最高,极显著高于BN(P<0.01)。PCoA分析发现健康和上草黄鳝的体表粘液和肠道粘膜菌群分别显著分离。(2)在门水平上,上草黄鳝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上升,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丰度降低;属水平上,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乳球菌属(Lactococcus)、水小杆菌属(Undi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等丰度升高,鲸杆菌属、Pedobacter、Emticicia、多核杆菌属(Polynucleobacter)等丰度降低。(3)LefSe分析发现HN与HC组优势差异物种均为鲸杆菌属、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BN组优势差异物种主要为黄杆菌属、金黄杆菌属、气单胞菌属、水小杆菌属等。BC组优势差异物种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无色杆菌属、噬酸菌属(Acidovorax)、乳球菌属等。其中,气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在健康黄鳝和上草黄鳝中均表现出从水体-体表粘液-肠道黏膜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鲸杆菌属则主要在健康黄鳝的体表粘液和肠道粘膜中富集。(4)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上草黄鳝的致病性、胁迫耐受表型菌群丰度均高于健康黄鳝,且主要涉及的是变形菌门中菌群。【结论】首次从微生态的角度分析水体-体表粘液-肠道粘膜菌群与黄鳝上草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健康与上草黄鳝的养殖水体、体表粘液及肠道粘膜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健康黄鳝微生物多样性较高,有益菌(如鲸杆菌属等)丰度较高;而上草黄鳝微生物多样性较低,潜在致病性细菌(如变形菌门的气单胞菌属等)丰度显著上升,提示气单胞菌属和鲸杆菌属可考虑作为黄鳝发生上草行为的候选微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黄鳝 养殖水体 体表粘液 肠道粘膜 菌群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套袋时间对甜瓜果实外观及品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瓜18X-9和W4-3为试材,研究授粉后10 d和授粉后20 d两个套袋时间对甜瓜果实基础性状、质构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初步筛选甜瓜套袋的适宜时间,明确套袋对甜瓜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2个甜瓜材料的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授粉后10 d套袋处理的18X-9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均高于对照,而授粉后20 d套袋的18X-9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单果重均显著低于对照.授粉后10 d套袋的W4-3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授粉后20 d套袋处理的W4-3除单果重外,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套袋可以显著降低甜瓜的果肉硬度,对果皮硬度的影响较小;果实脆性显著增加,且授粉后10 d套袋效果最佳.授粉后10 d套袋处理的18X-9各品质指标均显著提高,其中,蔗糖和类黄酮含量增加最为显著;授粉后20 d套袋处理的18X-9除果糖和总酚外,其他品质指标值均高于对照.W4-3的2个套袋处理的果实品质均好于对照,其中授粉后10 d套袋对W4-3甜瓜果实品质提升的效果显著好于授粉后20 d套袋.可见,套袋处理对W4-3品质的促进作用好于18X-9,授粉后10 d套袋的效果最佳.

关键词: 甜瓜 套袋 质构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六道木品种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六道木(Abelia spp.)品种‘Francis Mason’、‘Ruby Anniversary’、‘Sparkling Silver’、‘Edward Goucher’的花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六道木品种花挥发性成分分别有23、22、24和21种,其中,萜烯类化合物分别有16、14、14和18种;4个六道木品种的花挥发性成分包含萜烯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烷烃类6类化合物,其中,在‘Francis Mason’和‘Sparkling Silver’中检测到这6类化合物,在‘Ruby Anniversary’中未检测到酮类化合物,在‘Edward Goucher’中未检测到醇类和醛类化合物。4个六道木品种花挥发性成分的共有成分有11种,其中,D-α-蒎烯和β-蒎烯的相对含量较高,苯甲醛在‘Francis Mason’、‘Ruby Anniversary’和‘Sparkling Silver’中的相对含量也较高。综上所述,供试4个六道木品种间的花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六道木 花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SPME)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百合(Lilium spp.)是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包括观赏、食用和药用百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百合遗传背景复杂、杂合度高、远缘杂交不亲和,且传统杂交育种周期长、育种精度低,难以快速高效地培育目标品种。目前,包括现代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在内的现代育种技术均已在百合中应用。本文总结了百合杂交育种中远缘杂交不亲和的克服方法,诱变育种中的诱变条件,倍性育种中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主要采取的技术手段,体细胞杂交育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和杂交的条件以及基因工程育种中百合遗传转化体系和基因编辑体系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列举了不同百合育种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案例,分析了不同育种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百合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未来百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为更多百合新品种的创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百合(Lilium spp.) 育种技术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采后品质劣变生物学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常温放置易腐烂变质,长期的低温冷藏易导致果肉褐变、风味丧失、抗病性降低、有害物质积累等,是桃产业链的关键性采后问题.前人研究表明,采后品质劣变症状及相关代谢酶、蛋白、基因对果实衰老和调控技术表现出应答差异性,为了解研究概况,笔者对采后品质劣变生物学、调控技术、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分析.目前,采后品质劣变生物学主要局限于质地、内在品质和冷害及相关基因的挖掘和验证,调控技术虽然被广泛研究,但仍未解决长期冷藏导致的果实抗病性降低、风味丧失和货架期缩短的问题.建议后续基于多组学技术,从超微结构、糖和能量、挥发性物质、内源激素、采后冷害和病害及基因甲基化等方面进行机制解析,重点从冷链物流体系和抗病防御系统的建立、保鲜剂的研发及配套技术、终端货架和外源激素破休眠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 品质劣变 采后生物学 调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心果果肉香气物质组分的分析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法,对人心果果肉香气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心果果肉共检测出含量大于0.1μg/kg的香气化合物34种,包括8种醛类、13种酯类、5种醇类、2种酮类、4种烯类和2种醚类化合物,分别占总香气物质含量的51.52%、30.40%、6.83%、5.26%、3.78%和2.20%;含量大于10μg/kg的化合物有7种,包括苯甲酸甲酯、己醛、2-己烯醛、苯甲醛、2-丙烯酸-3-苯丙烯酸甲酯、苯乙酮和苯甲醇。醛类、酯类、醇类、酮类、烯类和醚类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分别是己醛65.72μg/kg、苯甲酸甲酯73.61μg/kg、苯甲醇13.34μg/kg、苯乙酮19.33μg/kg、4,8-二甲基壬-1,3,7-三烯6.90μg/kg和二甲基二硫醚6.73μg/kg。

关键词: 人心果 果肉 香气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力负荷对两种生态沟渠内沉水植物苦草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农业灌排系统改造建设生态沟渠是治理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水生植物、填料及水力负荷等是影响沟渠净化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沟渠和沸石+苦草沟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力负荷(HLR)下两种沟渠对农田径流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差异,阐明了苦草对沟渠脱氮除磷的贡献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HLR下沟渠对水体氮和磷浓度去除率分别为47.7%~66.0%和57.5%~77.1%,随HLR升高而降低;氮和磷单位面积去除率为305.3~1 009.2 mg·m-2·d-1和17.8~66.7 mg·m-2·d-1,随HLR升高而升高。HLR显著影响沟渠氮、磷净化效率(P<0.05),而沸石填料则影响较小(P>0.05)。与沟渠运行前相比,苦草的密度、叶长以及总生物量(干质量)分别增加5.9~7.0、1.8~2.3倍和4.0~5.0倍,低HLR下苦草生长更好。苦草叶片及根系的氮、磷和叶绿素含量与水体氮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苦草直接吸收去除氮和磷量分别为2 674.4~3 384.1 mg·m-2和579.6~673.9 mg·m-2,对沟渠氮和磷去除的贡献分别为5.6%~19.9%和20.1%~65.0%,苦草吸收贡献率随HLR升高而降低,HLR是影响苦草直接吸收对沟渠氮、磷去除贡献的主要因素。综上,苦草沟渠可有效削减农田氮、磷流失,提高HLR虽然降低氮、磷浓度去除率,但能显著增加氮、磷截留量。沸石+苦草沟渠长期运行后,应及时更新沸石以保障沟渠内填料强化净化功能的发挥。因此,从浓度和通量两方面对生态沟渠净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优化沟渠设计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农田径流 生态沟渠 沉水植物 填料 水力负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短缩茎割伤处理对结球甘蓝裂球时间的影响

上海蔬菜 2024

摘要:甘蓝主要以叶球供食用,而甘蓝叶球在生长后期易开裂,不仅影响其外观品质和商品性,还易感染病害,不耐储藏和运输,给甘蓝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作者开展了外短缩茎割伤处理对结球甘蓝裂球时间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割伤外短缩茎可有效延迟叶球开裂时间,延长结球甘蓝存圃期.参试结球甘蓝品种叶球成熟后的平均田间存圃期为15.06 d,经外短缩茎割伤处理后,其最长存圃期可达29.56 d.切割深度≤茎粗的1/2时,割伤越严重叶球开裂时间越晚;切割深度>茎粗的1/2时,不同切割深度与叶球开裂时间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建议实际操作时仅需外短缩茎受伤即可,无需精准切割.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外短缩茎 割伤处理 裂球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