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豫产道地药材禹白芷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

种业导刊 2025

摘要:禹白芷是豫产道地药食同源中药材,以干燥根入药。为了提升禹白芷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本草考证禹白芷基原植物的基地上,从种母选择与栽种、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种子采收与处理等方面,尤其杂草防控、肥水管理、去杂去劣、花序修剪、防倒伏、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方面对禹白芷良种繁育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广大禹白芷从事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禹白芷 本草考证 良种繁育 田间管理 花序修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评价干燥方式对黄芪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

摘要:目的 基于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评价干燥方式对黄芪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碳纤维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技术(carbon fiber far-infrared combined heat pump drying, CFFCHPD)、中短波红外干燥(medium short wave infrared drying, MSWID)、真空脉动干燥(vacuum pulsed drying, VPD)、真空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 FD) 6种方式对黄芪进行干燥试验,比较黄芪的干燥时间、单位能耗、色泽、感官品质以及有效成分,并采用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TOPSIS)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 CFFCHPD干燥黄芪时间最短、能耗最低,分别为(0.15±0.00) h与(3.41±0.03)(kW·h)/kg,且干燥后样品L*最高,可对保持黄芪原有色泽有积极作用,其他处理组黄芪则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褐变。VPD组感官评分最高,但与其他处理组差异并不显著。CFFCHPD可赋予黄芪更好的口感,使其鲜味、甜味和丰富度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保留黄芪中的甲苷、多糖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等营养成分,获得更优的品质。相关性分析表明黄芪L*与甲苷含量呈负相关,与多糖含量呈正相关, a*与黄芪甲苷含量正相关,可通过色泽间接判断黄芪甲苷与多糖的含量。结论 CFFCHPD综合排序第一,说明CFFCHPD是一种有前途的适用于黄芪干燥的联合干燥技术,该研究结果为黄芪高效保质干燥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关键词: 黄芪 联合干燥 甲苷 相关性分析 熵权逼近理想排序法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犊牛腹泻7种病原流行情况调查

中国奶牛 2025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造成河南省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及其流行情况,明确犊牛腹泻病因、扩充河南省内犊牛腹泻病原的流行数据,本研究对河南省内犊牛腹泻粪便送检样品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7种常见腹泻病原检测。结果表明,河南省犊牛腹泻常见病原中隐孢子虫检出率最高,达到41.18%(42/102);BCoV和BRV其次,分别为24.51%(25/102)、14.71%(15/102);BVDV检出率3.92%(4/102);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K99检出率均为1.96%(2/102),副结核分枝杆菌未检出。除单一感染外,还有较多的混合感染情况,且病原流行情况有地区差异。

关键词: 隐孢子虫 BCoV BRV BVDV 混合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消减花生连作土壤障碍,服务花生优质高产,研究功能微生物对花生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和养分利用的影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哈茨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米曲霉3种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2种细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微生物磷和花生仁中养分、花生农艺性状及荚果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科学施用微生物菌剂及发挥土壤生物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施用功能微生物增加了花生根际土壤中真菌、细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数量;提高花生根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的含量;增加花生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的活性;提高花生仁中氮、磷、钾、锌的含量;增加花生主茎高、侧枝长、侧枝数、饱果数,降低秕果数;施用功能微生物的花生荚果产量增加252.5~480.4 kg/hm2,增产率为5.1%~9.6%,其中,施用真菌微生物的荚果产量比细菌微生物肥料平均增加153.9kg/hm2,增产率为3.0%。本试验条件下,在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为120 kg/hm2、90 kg/hm2、120 kg/hm2的基础上,施用功能微生物75 kg/hm2,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加349.6 kg/hm2,增产率为7.0%,其中,施用哈茨木霉菌75kg/hm2的花生荚果产量最高,为5464.2 kg/hm2,可在夏花生主产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微生物 根际土壤生物学肥力 养分利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灵芝大棚菌包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鹌鹑产业高质量发展:概况、态势、困境及建议

中国家禽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鹌鹑起源与驯化历史悠久,经过近百年发展,鹌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文章基于产业链维度,从鹌鹑养殖发展历程及现状、种业、加工、产品商贸流通等关键环节对产业发展进行综述;认为鹌鹑产业高质量发展将面临种质资源创新手段多学科融合化、农牧业设施装备现代化、未来农牧业智慧(数字)化、农牧业科技贡献新质生产力要素化等趋势,同时,在鹌鹑产业繁育、加工、商贸流通、养殖及其关联环节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鹌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理论框架,从种业科技创新、关键技术变革、生产体系优化、生产关系匹配等维度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为拓展鹌鹑产业研究边界、促进鹌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鹌鹑 鹌鹑蛋 种质资源 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戈美拉汀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手工克隆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

中国畜禽种业 2025

摘要:该试验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前20~22 h培养过程中添加10-11、10-10、10-9和10-8mol/L的阿戈美拉汀,不添加阿戈美拉汀的作为对照组,对猪卵巢中收集到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利用2',7'-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HF-DA)染色方法检测卵母细胞中活性氧水平,采用绿色荧光素标记花生凝集素(FITC-PNA)染色方法检测卵母细胞中皮质颗粒分布情况;手工克隆重构胚激活后在第2天统计卵裂率、第7天统计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总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囊胚中多能性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11、10-10mol/L的阿戈美拉汀能显著降低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P<0.05),且10-10mol/L的阿戈美拉汀显著促进了卵母细胞皮质颗粒分布类型Ⅰ比例(P<0.05).10-11、10-10mol/L浓度的阿戈美拉汀添加都可以促进徒手克隆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但10-10mol/L浓度下促进效果显著(P<0.05),据此确定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阿戈美拉汀浓度为10-10mol/L.定量PCR结果显示,阿戈美拉汀组囊胚细胞中多能性基因NANOG、POU5F1、SOX2的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10-10mol/L的阿戈美拉汀可提高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改善克隆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

关键词: 阿戈美拉汀 卵母细胞 手工克隆胚胎 发育潜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成麦202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2025

摘要:小麦新品种成麦202是河南大成种业有限公司以洛麦33为母本、淮麦20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长相清秀、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干热风、综合抗病能力突出,202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43015,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探讨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旨在更有效地将该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关键词: 小麦 成麦202 特征特性 高产 稳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凌草高效栽培技术

河南农业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艾优质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25

摘要: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叶片入药,是一种常用的大宗中药材,药用和经济价值较高。本文从其品种选择、选地整地和繁殖方法等7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该植物优质栽培技术。包括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产量高、品质好且综合抗性强的优良品种;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条件良好且肥沃的壤土及砂质壤土,种植前进行深耕、施肥;其繁殖技术包括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和扦插繁殖等;适宜种植密度在9.75万~12.00万株/hm2,根茎繁殖的根茎量以3 000 kg/hm2为宜;种植后,适时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灌溉、平茬和疏密等规范化管理工作,促进植株生长;田间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适时采收,根据其应用特性进行加工存储。本文为艾标准化生产和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根茎繁殖 病虫害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