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分层抽样误差分析及其在渔业统计中的应用

海洋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层抽样是统计工作中最常采用的抽样方法之一。以全国海洋捕捞动态信息采集网络中南海区三省2009年10月采集的渔业信息为实际案例,分析研究了分层随机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渔获量统计结果精度。结果表明:分层抽样方法的渔获量评估均值的方差明显小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后者的方差是前者的28.17倍;合理的分层和样本量分配,既可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精度,又可以降低统计调查的工作量和经费成本;在当前全面统计受人为因素干扰严重的情况下,分层抽样统计结果可为我国现行渔业统计的修正校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层抽样 随机抽样 方差 渔业统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酶解法提取鼠尾藻多糖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波及纤维素酶解法提取鼠尾藻多糖,探讨了功率、酶量、温度、时间对鼠尾藻多糖制备的影响,运用单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得出4种因素对鼠尾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酶量,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00W、酶量3%、温度50℃、时间15min;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添加纤维素酶比对照组提取率提高37.03%。

关键词: 鼠尾藻 多糖 超声波 纤维素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与耐高温性状相关的微卫星标记筛选

海洋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SSR)技术分析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耐高温相关特性,为耐高温大菱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将大菱鲆经过高温实验处理,区分为耐高温组与高温敏感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Salah.M法抽提大菱鲆肌肉组织的DNA,根据已知的30个大菱鲆微卫星位点的侧翼保守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扩增。对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最后进行微卫星位点与耐高温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耐高温性状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有3个微卫星位点与大菱鲆耐高温性状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位点Sma-USC27 286 bp的等位基因片段与耐高温性状的正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383(P<0.01),其余2个位点为一般显著性相关。微卫星位点Sma-USC27所扩增出的差异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指导耐高温大菱鲆的辅助育种。

关键词: 大菱鲆 微卫星标记 耐高温性状 分群分离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LA-OmpK微球疫苗的部分特征及其对鲫鱼的口服免疫效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1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EL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裹OmpK,制备微球疫苗,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蛋白包裹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形貌。取鲫鱼随机分为3组:微球疫苗组、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采用疫苗或蛋白拌饲投喂方式口服免疫,投喂3 d,间隔7 d,再投喂3 d加强免疫;对照组投喂不含疫苗的饲料。加强免疫4周和8周后,经腹腔注射20 LD50的Vh EcGS020802株攻击,记录各组鱼死亡数,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制备的PELA-OmpK微球疫苗中OmpK蛋白的包裹率达78%。微球粒径小于12μm,且90%微球的粒径小于5μm。4℃保存10 d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保存30 d PELA微球降解,粒径较大的微球表面出现空洞;保存60 d可见大量碎片,微球表面毛糙松散,出现多个空洞。微球疫苗加强免疫鲫鱼4周和8周后,对活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48%,而口服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鱼全部死亡。结论用PELA包裹裸疫苗制备成微球疫苗,对抗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ELA用作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关键词: 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微球疫苗 口服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rcSDE MapGuide的太湖渔业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CSCD

摘要:收集与太湖渔业资源相关的空间数据,并存储于由ArcSDE和SQL SERVER建立并配置的空间数据库中,利用MapGuide实现太湖渔业资源空间数据网络共享,太湖渔业资源信息系统具有电子地图浏览、图层管理及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的成功开发,可以扩大太湖渔业资源的辐射面,为渔业规划的制定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关键词: ArcSDE MapGuide 太湖 渔业 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酶解多肽的抑菌活性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复合酶酶解南极磷虾,对酶解多肽进行多肽含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采用滤纸片法筛选南极磷虾酶解多肽及各分级级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四联微球菌、大肠杆菌、啤酒酵母和副溶血弧菌6种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法所得的南极磷虾酶解多肽的含量达81.44%,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254~10 000;酶解多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且分级级分Ⅲ(1.0×103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多肽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染色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海洋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好;以成体呼吸树、成体肠组织为材料时,也能获得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但存在着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低、染色体易丢失等问题;向刺参体内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能有效促进刺参的有丝分裂;缩短低渗处理的时间,同时用甲醇进行第一次固定后再用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可有效避免刺参染色体的丢失;实验得出刺参的染色体数目为2n=46条。为刺参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如基因定位、染色体原位杂交等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染色体制备 原肠后期 呼吸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鲫鱼肝细胞分离与原代培养方法的优化

华北农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的分离方法和培养条件探索鲫鱼肝细胞的原代培养,以建立稳定的鲫鱼肝细胞原代培养模型。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用WST-1检测细胞活力,同时观察长期培养过程中肝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组织块培养4~5 d后肝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并增殖,但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且细胞不易收集;机械分散法收集的细胞少,细胞存活率低;而胰蛋白酶消化法获得良好稳定的分离和培养效果。用0.1%胰蛋白酶消化30 min,每克肝重可收集1.47×108个细胞,平均存活率为91.43%。培养基和血清浓度均会影响肝细胞的贴壁和生长。在含有10%(V/V)胎牛血清(FCS)M199培养基中,4%CO2、28℃,肝细胞培养8~9 d后传代。

关键词: 鲫鱼 肝细胞 胰蛋白酶 原代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珠母贝珍珠质相关基因N36和N45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同源克隆从大珠母贝外套膜中扩增到2种编码N66类似蛋白的基因,分别命名为N36和N45。N36的开放阅读框为987 bp,编码329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35.7ku。N45的开放阅读框为1 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44.6 ku。二者都富含甘氨酸、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N36蛋白不含信号肽,N45蛋白在N-端有一段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N36蛋白和N45蛋白分别有2个和1个糖基化位点,分别有13个和16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它们的二级结构都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组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N36和N45与N66进化关系最近,而与其他nacrein蛋白则距离较远。与合浦珠母贝的nacrein和大珠母贝的N66类似,N36和N45蛋白都包含2种功能结构域:1个α-碳酸酐酶结构域和1个Gly-Xaa-Asn(Xaa=Asp,Asn or Glu)重复结构域。推测N36和N45与珍珠层碳酸钙晶体的形成有关。

关键词: 大珠母贝 珍珠质相关基因 α-碳酸酐酶结构域 Gly-Xaa-Asn重复结构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海洋馆驯养的野生和子一代中华鲟为对象,研究了养殖密度对中华鲟行为、免疫力和养殖环境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分别为2.7、2.4、2.0kg/m3的循环水环境中,中华鲟的泳层分布改变,体型小的中华鲟变化最大。3种密度环境对中华鲟食欲未有明显影响,对野生中华鲟和F1-1998的泳速和呼吸频率也未有明显影响。2.7kg/m3的密度下,F1-199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值下降,而丙二醛水平上升。在养殖密度为2.7和2.4kg/m3的水环境时,水体悬浮总细菌数量持续大于8 000cfu/100mL,年龄大的中华鲟,包括野生中华鲟和F1-1998中华鲟细菌感染。同期对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氨/铵、亚硝酸盐和浊度稳定,硝酸盐、磷酸盐和总细菌随养殖密度下降而降低,溶解氧、酸碱度上升,各密度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硝酸盐、磷酸盐、总细菌与养殖密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实验表明,使用循环水养殖中华鲟,环境负荷对水体微生物和养殖鱼免疫力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推荐最佳养殖密度为2.0kg/m3。

关键词: 中华鲟 养殖密度 循环水 水质 人工饲养 行为 免疫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