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门湾海域冬夏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的种类组成、时空分布及多样性分析
《动物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的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海域口足目与十足目中虾类在冬季和夏季的密度、优势种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并结合该调查海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虾类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海域虾类以广温、广盐种为主,其夏季种类数高于冬季,且夏季虾类质量和尾数密度均值亦高于冬季,夏季与冬季的虾类质量分别为93.32 kg/km2和31.97 kg/km2,而尾数密度分别为32.34×103 ind/km2和19.32×103 ind/km2。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冬季最主要的优势种为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夏季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夏季虾类种间分配较为均匀,致使该海域冬季虾类质量及尾数多样性指数值H'均值(1.58,1.33)皆低于夏季质量和尾数H'均值(1.78,2.18)。在冬季,三门湾口外海域水温较高,导致较多数量虾类出现。在夏季,湾口水域有不同盐度水团混合交汇,也使此处虾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依据本文调查资料,三门湾海域十足目虾类种类数占浙江近海游泳虾类的25.00%,其种类丰富度要小于浙江近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生产方式转型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水产品经济特性出发,分析研究了水产品市场中由经验品和信用品特征引发的逆向选择和水产品"柠檬市场"的问题,认为目前我国水产业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方式产生的低水平的专用性资产投入,缺乏品牌建设和维护激励以及政府监管困难是造成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并提出转变生产方式走以规模化、组织化为代表的企业化经营道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蓠藻渣膳食纤维制备工艺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从江蓠藻渣中制备膳食纤维的工艺。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脱除助滤剂,得到藻渣粗纤维;再以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指标,利用复合植物水解酶对其进行酶解改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梯度离心条件分别为2500r/min、10min,3500r/min、5min,可得到纯净的藻渣粗纤维,回收率为25.4%,同时回收得到60.2%的助滤剂;藻渣粗纤维酶解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加酶量20FBG/g、pH4.5、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55℃,酶解改性后总膳食纤维得率为20.34%(相对于藻渣,干质量计),膨胀力10.25mL/g,持水力541.6%。结论:梯度离心结合复合植物水解酶制备江蓠藻渣膳食纤维可行,可为江蓠藻渣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美人鱼发光杆菌疫苗对卵形鲳鲹的免疫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美人鱼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damselae subsp.piscicida制备外膜蛋白(OMP)、脂多糖(LPS)及甲醛灭活全菌(FKC)3种疫苗,分别腹腔注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在免疫后第7、14、21、28天进行尾静脉采血,检测试验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溶菌酶活力以及血清凝集抗体效价等免疫指标.与对照组相比,OMP、LPS和FKC均能显著提高所测的免疫指标(P<0.05),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菌酶活力在免疫第14~21天内,保持较高的水平,而血清抗体滴度则在免疫第14天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免疫第28天后,测得LPS或OMP免疫组的鱼体增质量率明显高于FKC免疫组(P<0.05),同时进行人工感染,LPS、OMP和FKC免疫组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66.7%、60.0%和38.8%.说明注射美人鱼发光杆菌的LPS或OMP疫苗能给卵形鲳鲹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抑菌广谱,稳定性高,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其应用日益引起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抑菌机理,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 抑菌机理 结构 活性 食品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品质比较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分析了3个地区分别代表3种不同养殖模式下的红鳍东方鲀成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3种养殖模式下红鳍东方鲀的粗成分含量(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检测到18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平均达肌肉湿样的(15.65%±0.95%)或肌肉干样的79.13%~83.19%;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2.77%~33.68%、39.06%~41.72%,3种养殖模式间均没有显著差异;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总量,以丹东红鳍东方鲀(DD)最高,达32.09%,显著高于大连红鳍东方鲀(DL)的29.94%和河北唐山红鳍东方鲀(HB)的29.90%(P<0.05),其中谷氨酸是所有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达肌肉干重的12%以上。∑EAA/∑AA比值为40.49%~41.79%,∑EAA/∑NEAA为80.74%~85.89%,均高于FAO/WHO指出的理想模式标准;不同养殖模式对红鳍东方鲀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差异,如C16∶0、C20∶1ω9、C22∶6ω3、∑SFA;肌肉浸提液中肌苷酸(IMP)的含量是其他核苷酸降解产物的10~100倍,达220.75~265.03 mg/L。HB肌肉浸提液的K值显著低于DL和DD,表明HB有更长的货架时间。肌肉结构分析结果表明,HB和DD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DL。红鳍东方鲀肌肉非常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很好的养殖对象;而养殖模式会影响其营养成分、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肌肉的物理特性,其中池塘养殖至幼鱼后移至海上网箱养殖是相对好的一种养殖模式。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肌肉 营养成分 风味物质 肌肉物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睾丸酮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 mg.kg-1和2 mg.kg-1剂量对经检测不含甲基睾丸酮残留的罗非鱼单次口灌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组织中甲基睾丸酮(MET)的浓度。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Florisil小柱净化。以3p97软件分析药时数据,MET在两个浓度组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分别为0.29和0.28 h;分布半衰期分别为0.65和0.57 h,达峰时间分别为是0.78和0.60 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8.40和5.98 h。20 mg.kg-1组血液和肌肉中MET残留至144 h仍有检出,至216 h血液和肌肉样品MET均未检出;肝脏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液和肌肉中的浓度,MET残留至24 h有检出,48 h的样品未检出。结果表明,口灌给药,MET在罗非鱼体内吸收、分布快,肝脏为主要吸收和代谢器官,与血液和肌肉相比消除速率要快,血液和肌肉中的MET消除速率相对较缓慢,因此开展MET监督检验除了常规的肌肉样品的检测外,还应增加血液样品的检测。
关键词: 甲基睾丸酮 罗非鱼 药代动力学 残留消除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机氮磷添加对太湖来源浮游植物和附着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富营养对太湖来源水体浮游植物的影响,对来源于太湖梅梁湾的水体进行氮磷营养盐添加实验。实验共3个处理(T0、T1和T2),T0不进行营养盐添加,处理T1和T2添加无机氮磷,T1中总氮、总磷净增加分别为10和0.5mg·L-1,T2添加的量为T1的2倍。结果表明:T0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添加营养盐的2个处理,而添加营养盐的2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氮磷营养盐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但并非营养盐添加越高浮游植物生物量就越高;添加处理与对照中附着生物叶绿素a含量的比较结果与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相同;T2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可能受到除氮磷之外的因素的限制;T1和T2中均没有出现期望的蓝藻水华,表明蓝藻水华的形成不只是与充足的氮磷供应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渔业科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6年6、8、10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缺氧区底拖网定点捕捞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组成及数量分布。结果表明,长江口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共49种,隶属2纲5目25科37属;生物量组成以蟹类为主,占大型无脊椎动物总生物量的58.20%;个体数密度组成以虾类为主,占大型无脊椎动物总密度的92.41%;不同航次大型无脊椎动物生物量分布变化较大,个体数密度分布与水温、盐度、水深、pH及溶解氧等单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但受水温及盐度影响相对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