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水仙NtCCHC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建立的多效唑诱导中国水仙的SSH文库,克隆中国水仙NtCCHC锌指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原核表达,为深入研究NtCCHC锌指基因在中国水仙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多效唑处理后的中国水仙叶片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根据已知的CCHC锌指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基因克隆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结果]克隆一段810bp的cDNA编码区序列,编码26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与多个物种的CCHC基因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命名为NtCCHC.该基因能成功在pGEX-4T-3原核表达载体上实现诱导表达,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NtCCHC与中国莲遗传距离最近.[结论]克隆了中国水仙NtCCHC基因序列,并成功诱导表达.


超声协同果胶酶提取黑木耳糖醛酸工艺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优化黑木耳糖醛酸提取工艺,提高黑木耳资源的开发、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比较热水、超声波、微波、光波、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方法的黑木耳糖醛酸提取率,得到最佳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黑木耳粒径、果胶酶添加量、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等对黑木耳糖醛酸提取率的影响,得到关键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和pH值为自变量,利用4因素3水平响应面法优化黑木耳糖醛酸提取工艺.[结果]超声波、微波、光波等3种物理破壁方法和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3种生物酶法中分别以超声波法和果胶酶法最佳;单因素提取黑木耳糖醛酸的最佳条件分别为:黑木耳粒径58μm、果胶酶0.25%、液料比100mL·g-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 h、pH值5.50、超声功率540 W、超声时间30 min;确定响应面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0mL·g-1、pH5.60、超声功率540 W、提取温度49℃.本研究在超声波协同果胶酶提取黑木耳糖醛酸的最佳条件下,糖醛酸提取率达7.95‰,比传统热水法提高了201%.[结论]通过超声波与果胶酶协同提取超微粉碎的黑木耳粉的糖醛酸工艺,确定响应面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110mL·g-1、pH5.60、超声功率540 W、提取温度49℃.


半番鸭不同组织Cu/Zn-SOD基因表达及酶活性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首次对半番鸭不同组织Cu/Zn-SOD基因表达、酶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半番鸭不同组织抗氧化特性,为深入研究半番鸭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能力及相关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了半番鸭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胃和胸肌中的Cu/Zn-SOD mRNA相对表达量、酶活力和MDA含量.[结果]Cu/Zn-SOD mRNA在胸肌中相对表达量最高,总体趋势为胸肌>肝脏>肺>心脏>脾脏>肾脏/肌胃.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肝脏和肾脏Cu/Zn-SOD酶活力显著高于胸肌和肌胃.半番鸭胸肌MDA含量显著高于肝脏、肌胃和肾脏,提示胸肌可能更易受到氧化应激损伤.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u/Zn-SOD活力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抗氧化酶活力与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半番鸭Cu/Zn-SOD基因表达和酶活力具有组织特异性.不同组织Cu/Zn-SOD活力差异可能与Cu/Zn-SOD自身的生理功能以及组织代谢水平有关.


‘秋姬李’PsMYB18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在采后‘秋姬李’果皮积累花色苷过程中高表达的MYB抑制因子PsMYB18基因,研究其序列特征、表达特点与功能。【方法】以‘秋姬李’为试材,采用qRT-PCR分析不同温度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秋姬李’果皮中PsMYB18基因的转录水平,采用RT-PCR克隆PsMYB18基因,并通过烟草叶片瞬时表达试验分析PsMYB18的功能。【结果】q RT-PCR分析表明20℃和光照处理可促进‘秋姬李’果皮PsMYB18基因表达。PsMYB18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702 bp,编码233个氨基酸的蛋白。进化树分析表明PsMYB18与其他植物的花色苷合成抑制因子亲缘关系较近。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其具有保守的R2R3结构域和抑制基序C1和C2。烟草瞬时表达试验表明,PsMYB18可抑制正调控因子PsMYB10.1和PsbHLH3的花色苷合成诱导功能。【结论】‘秋姬李’PsMYB18为花色苷合成抑制因子。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树保鲜期长、成熟期配套、优质丰产等优异性状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系列新品种;利用新育成的不同熟期龙眼品种,结合催花技术和生态差异选择,在我国实现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研发出了龙眼安全保鲜物流新技术;先后构建了龙眼的基因组草图和精细参考基因组图谱,促进龙眼基础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时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龙眼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创新.


双孢蘑菇6个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多个双孢蘑菇菌株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转录组分析,为进一步验证双孢蘑菇发育相关基因及探讨其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对双孢蘑菇主栽品种As2796及其亲本02、8213,其回交子代W192,以及国外野生菌株ARP159、国内野生菌株AgLH830共6个具有重要代表性的菌株子实体原基期、幼菇期、采摘期、开伞期等4个不同发育阶段共24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与双孢蘑菇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进行各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量分析及差异表达基因识别,发掘新基因与共同基因的差异表达,并进行各数据库的基因功能注释.[结果]结果共鉴定到10 660个转录本,发掘新基因677个,其中237个得到功能注释.与原基期相比,6个菌株在幼菇期、采摘期和开伞期分别有49、82、73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3个是相同的基因.[结论]发现了一批在双孢蘑菇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筛选出不同菌株不同阶段的共有差异基因,对双孢蘑菇子实体发育中重要的差异基因进行了注释与探讨.


不同品种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5类(宽皮橘类、甜橙类、柚类、柠檬类和金柑类)柑橘共5个品种的果皮提取液为原料,评价各品种的抗氧化能力。实验采用DPPH法和ABTS法测定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用IC50值来评价柑橘的抗氧化性,并综合分析了各品种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强弱。结果表明,供试柑橘的果皮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不同样品柑橘果皮的抗氧化能力不同,综合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为:太田椪柑>金弹>北京柠檬>纽荷尔脐橙>坪山柚,即在5类柑橘品种中,宽皮橘类的抗氧化能力最强,金柑类次之,柠檬类和甜橙类较弱,柚类最弱。


猕猴桃Cu/ZnSOD的克隆及其在果实贮藏中的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猕猴桃Cu/ZnSOD的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部位与果实贮藏中的表达特征,丰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果实采后品质关系的研究。【方法】以‘米良1号’猕猴桃为材料,采用RT-PCR法克隆得到2个Cu/ZnSOD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AdCSD1和AdCSD2,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特征、功能结构域、基因结构及系统进化关系,应用qRT-PCR技术研究它们在不同组织部位、不同贮藏温度和激素处理后的表达模式。【结果】AdCSD1和AdCSD2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459和621 bp,分别编码152和206个氨基酸,登录号分别为MF034869和KY471357。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dCSD1和AdCSD2对密码子选择偏性不强,均编码具亲水性的稳定酸性蛋白,且包含完整的Cu/ZnSOD结构域和保守的Cu2+/Zn2+结合位点。AdCSD1和AdCSD2的外显子内含子组成不同,且它们的序列一致性较低,在系统进化树中位于2个不同的分支,可能源自不同的基因祖先。AdCSD1和AdCSD2在猕猴桃各组织部位(根、茎、叶、花、幼果和成熟果)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不同。猕猴桃果实中AdCSD1和AdCSD2在4℃低温贮藏过程中的表达量均比25℃常温贮藏中同期的表达量低;它们在脱落酸处理后的表达均下调,而在赤霉素处理后的表达模式不同。【结论】AdCSD1和AdCSD2均参与猕猴桃各组织部位活性氧的清除,且在果实低温贮藏中的表达受到抑制,但它们对外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应答模式不同。
关键词: 猕猴桃 AdCSD1 AdCSD2 低温 激素 表达分析


酿酒红曲米特征与产品酸度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5份福建省酿酒红曲米为对象,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红曲pH值、干燥失重、容重、淀粉、蛋白质、总氨基酸、液化力、糖化力、发酵力、产酒力等特性指标与酿造产品总酸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的变异系数最大;红曲pH值、发酵力与产品酸度的相关性及偏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产品酸度(y)与红曲pH(x1)、容重(x2)、淀粉(x3)、蛋白质(x4)、液化力(x5)、发酵力(x6)及产酒力(x7)的回归方程为:y=-206.6614+40.55114x1+8. 9631x6+1. 16790x7+0. 1086x1x5-0. 9471x1x6-0. 2151x1x7-0. 0002x2x3+0. 0002x2x5+0.0244x3x5-0.0768x3x6+0.0264x4x5-0.1749x4x6+0.0233x5x6-0.0101x5x7(R=0.9894,P=0.0001),其中,红曲pH值、发酵力、产酒力是重要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建立的单因子回归方程均达显著及极显著水平.


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血清代谢产物和激素浓度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血清代谢产物和激素浓度的影响。选用90头体况相近、平均体重为(61.97±4.37) kg的长白×大白杂交后备母猪,根据体重相近的原则均衡分成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3组母猪饲喂3种不同能量结构的等能等氮饲粮,其中组1饲粮含有49. 70%淀粉、2. 81%粗脂肪(EE)和8. 95%中性洗涤纤维(NDF),组2饲粮含有43.52%淀粉、5.68%EE和12.53%NDF,组3饲粮含有37.13%淀粉、8.73%EE和16.02%NDF。预饲5 d后开始试验,在猪群第1个个体出现发情后的1个月结束试验,试验期68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淀粉水平的降低和EE、NDF水平的增加,后备母猪背膘厚呈下降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情日龄以组1最小,但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发情率组1和组2比组3均提高10百分点,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饲粮能量结构对后备母猪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瘦素(Leptin)、促黄体素(LH)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3(P<0.05),血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组1显著高于组2和组3(P<0.05)。血清胰岛素(INS)、雌二醇(E2)和促卵泡素(FSH)浓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过多降低后备母猪饲粮淀粉水平并增加EE、NDF水平,会影响血清中代谢激素IGF-Ⅰ、Leptin和生殖激素GnRH、LH的分泌,不利于初情期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