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巴西蘑菇多糖冲剂制备工艺研究
《中国食用菌 》 2006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巴西蘑菇多糖的条件,研究了多糖冲剂制备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对巴西蘑菇多糖冲剂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巴西蘑菇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0min,微波功率为80%(全功率为800w),液料比为20:1。巴西蘑菇多糖冲剂配方为:巴西蘑菇粗多糖:可溶性淀粉:甜蜜素=1:4:0.04,冲剂中多糖含量为7.6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新品种粤蚕6号(丰9·春5×湘A·研7)的选育
《蚕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蚕6号”是采用杂交方法选育、组配的家蚕夏秋用四元杂交种。新品种易繁易养,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生命力与“两广二号”相当;茧层量比“两广二号”提高13.23%,万蚕收茧量15.545 kg,万蚕茧层量3.447 kg;茧丝长1 019 m,解舒率75.68%,解舒丝长771.3 m,茧丝纤度2.603 dtex,洁净93.38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香蕉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
《广东农业科学 》 2006 CSCD
摘要:介绍了近年来世界香蕉的生产贸易情况和面临的挑战,指出了香蕉产业的发展趋势:国际香蕉市场呈垄断态势、香蕉质量得到保证、新品种和新市场日渐开发、有机香蕉大受欢迎、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06
摘要:甜玉米是新兴的保健型农作物,生物新技术育种发展很快。转基因抗虫甜玉米品种于1998年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商品化生产,商品化率提高10%。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将花丝抗虫基因、耐寒基因、抗矮花叶病基因、幼苗长势基因和甜玉米食用品质相关基因等定位到相应染色体上。利用甜玉米作物生物反应器研究和分子标记应用资源特征鉴定研究也取得新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中抗营养因子及其去除方法概述
《饲料工业 》 2006
摘要:人们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以及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等。目前,按照大豆抗营养因子对热敏感性的程度将其分为以下两类:热不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和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主要的去除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文章主要就大豆中不同类别的抗营养因子的性能,以及去除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