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采用近红外光谱进行采后苹果品种及货架期定性判别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不同光谱预处理和不同光谱波段选择,研究苹果品种(嘎啦、乔纳金、金冠、寒富)及货架期(0、14、28 d)的近红外判别模型.结果 表明,不同品种苹果定标判别模型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为:在全波长范围(408.8~2492.8 nm)内,采用去散射结合二阶导数光谱预处理,对未知样品判别正确率为85.00% ~ 95.00%;苹果货架期较优定标模型在1 108~2492.8 nm范围内,光谱预处理方法为标准正常化处理(standard normal variate,SNV)+去散射处理(detrend,D)+一阶导数,预测样品正确率为91.67% ~ 96.67%.实验证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采后苹果品种及货架期检测具有适用性.


Pseudomonas alcaliphila AD-28的脱氮性能及其关键酶活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由于能够同时实现硝化反硝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由于菌的种类不同,其脱氮途径不尽相同,研究菌株脱氮关键酶的种类及其活性可以推测菌株的脱氮途径,从而为菌株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目的]研究Pseudomonas alcaliphila AD-28的脱氮性能及其关键酶的活性,为菌株脱氮分子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柠檬酸钠为碳源,以硫酸铵、亚硝酸钠、硝酸钾为氮源,研究菌株AD-28的脱氮性能并检测其关键酶氨单加氧酶(AMO)、羟胺氧化还原酶(HAO)、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硝酸盐还原酶(NAR)的酶活性.[结果]菌株AD-28培养24h的菌密度(OD600)可达1.971,对初始浓度为18.85mg/L的氨氮、26.13mg/L的硝酸盐氮、19.47mg/L的亚硝酸盐氮、66.11 mg/L的总氮去除率均达到96%以上;关键酶AMO、HAO、NIR和NAR的比活力分别为0.028、0.003、0.011、0.027 U/mg.[结论]Pseudomonas alcaliphila AD-28能同时进行异养硝化-好养反硝化作用,该菌在AMO作用下将NH4+-N氧化为羟胺,然后由HAO氧化为NO2--N,NO2--N和NO3--N在NIR、NAR等酶的催化作用下脱氮.
关键词: 异养硝化 好氧反硝化 嗜碱假单胞菌 氨单加氧酶 羟胺氧化还原酶 亚硝酸盐还原酶 硝酸盐还原酶


天津宝坻困难村帮扶模式分析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9
摘要:对宝坻区困难村驻村帮扶工作组的帮扶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和分析总结,帮扶组的帮扶工作主要包含基础设施帮扶、社会服务帮扶、产业发展帮扶和消费帮扶等四种模式,四种模式均能为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带来益处,但各有差别.帮扶单位应当主动担起帮扶责任,针对困难村具体实际,寻求合适的帮扶模式.文章为今后帮扶工作提供了建议和参考,以促进帮扶工作效果的整体提升.


菠萝叶纤维素膜对青枣和鲜切菠萝的保鲜效果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初步明确菠萝叶纤维素膜对部分水果的保鲜效果,以青枣和鲜切菠萝为保鲜对象,研究菠萝叶纤维素膜对两种水果的保鲜效果及自身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素膜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纤维素酶和灰霉对其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菠萝叶纤维素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外观商品性劣变,有效遏制果实失重率、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的上升。综上,菠萝叶纤维素膜可有效提高青枣和鲜切菠萝的常温贮藏品质,在鲜食果蔬贮藏保鲜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养殖池塘底泥预处理方法对Biolog Eco板分析结果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养殖池塘底泥Biolog Eco板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周边底泥1#和中部底泥2#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文献中常用的5种预处理方法底泥微生物群落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碳源利用模式和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培养3 d后周边底泥1#样品异养细菌总数(7.73×105 CFU·m L-1)显著低于中部底泥2#样品(3.48×107 CFU·mL-1)(P<0.05)。不同预处理方式底泥微生物群落的AWCD值、六类碳源利用情况、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差异较大。240 h时,1#底泥方法 4和方法 5除对胺类碳源的利用(方法 5显著高于方法 4)外,微生物群落的上述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多项指标显著优于方法 1、2、3(P<0.05);2#底泥方法 5处理微生物群落的多项指标显著优于方法 1~4;且无论在1#底泥还是2#底泥,方法 5主成分分析的平行点均较为集中,说明其平行性较好。因此建议采用方法 5进行养殖池塘底泥的预处理,即10%底泥稀释液在250 r·min-1转速下振荡30 min,经600 r·min-1离心10 min,离心上清液直接接入Biolog Eco板。
关键词: 养殖池塘 底泥微生物群落 Biolog Eco微平板 底泥预处理方式


氮肥处理对小站稻金稻919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 2019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氮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通过优化和调控施氮量及施氮方式,旨在达到稳产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稻米品质.试验采用小站稻金稻919为供试材料,设置了3种氮肥处理,其中以当地习惯施氮方式作为对照(CK).同时也分析和探讨了不同穗位和一、二次枝梗着生稻谷对金稻919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金稻919的糙米外观品质的影响在0.1%水平显著,上部穗位和一次枝梗着生稻谷的直链淀粉含有率均显著低于下部穗位和二次枝梗着生稻谷,上部穗位和一次枝梗着生稻谷的糙米粒厚、稻米淀粉糊化特性(除糊化温度外)均显著低于下部穗位和二次枝梗着生稻谷.综上所述,氮肥处理对不同穗位着生稻谷和一、二次枝梗着生稻谷存在显著影响,不同穗位着生稻谷和一、二次枝梗着生稻谷稻米的理化特性有显著差异,最终影响稻米品质和产量.


中国油菜区试新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对2002—2016年国家冬、春油菜参试的2 075个新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家区域试验油菜新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占90.84%。冬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9)>单株有效角果数(0.26)>产量(0.15)>每角果粒数(0.11)>千粒重(0.10)>种子含油量(0.06);春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5)>单株有效角果数(0.20)>产量(0.12)>千粒重(0.08)>每角果粒数(0.06)>种子含油量(0.05)。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春油菜区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长江上游、下游区的这2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区及黄淮区和春油菜区5个产区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春油菜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黄淮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区二者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长江上游区、黄淮区和春油菜区单株产量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产量与种子含油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油菜新品种的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将是中国油菜遗传改良的重中之重。


低蛋白质、无微量元素添加日粮对育肥猪生产性能、氮利用及胴体性能的影响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9
摘要:试验选取平均初始体重(85.00±2.00)kg的杜×长×大育肥猪12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预饲期5 d,试验期31 d。试验1组为基础日粮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3.96%)、试验2组为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日粮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87%)、试验3组为低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无微量元素添加日粮组(粗蛋白质质量分数为9.87%+不添加微量元素的预混料)。结果显示,与基础日粮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有下降趋势(P>0.05),耗料增重比升高(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摄入氮含量分别低于试验1组31.96%和30.84%(P<0.05);各组粪氮百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尿氮浓度分别低于试验1组23.93%和15.64%(P<0.05);与试验1组相比,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胴体重和背膘厚度有升高趋势(P>0.05)、眼肌面积及屠宰率均无显著变化;所有组的肉品质性状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基础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4个百分点,微量元素降低14%~60%后,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性状均无显著变化,但是均能够显著降低氮摄入量和氮排放量。
关键词: 低蛋白质日粮 育肥猪 微量元素 生长性能 氮排放 胴体性能 肉品质性状


冰温对葡萄质地结构参数及代谢速率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冰温条件对意大利葡萄果实质地结构参数和代谢速率的影响,以回复性、凝聚性、果皮强度、弹性、硬度、咀嚼性作为质地结构参数的评价指标,以葡萄果实与果梗呼吸作用和乙烯释放量作为代谢速率评价指标,对在超冰温(—3℃及—2℃)、冰温(—1℃)及普通冷库(4℃)4种温度下的葡萄的质地结构参数及代谢速率进行测定。研究发现:—3℃超冰温条件下的葡萄各项质构参数指标都较好,其硬度能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且能够有效抑制葡萄呼吸作用和乙烯量的释放。葡萄果实质地结构参数及代谢速率受贮藏温度影响较大,其中超冰温贮藏保鲜效果较好。


基于改进的SSD框架与表型特征的黄瓜快速分级算法
《贵州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给黄瓜表型特征的田间测量提供更便捷的方法,针对黄瓜分级现有算法的不足,根据黄瓜分级要求,基于SSD和DAG-SVM算法,研究适合黄瓜快速分级的算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得到适用于田间场景黄瓜快速分级的算法为CSSM,该算法对黄瓜的平均检测准确率为94.9%;分级准确率为93.12%;训练速度和测试速度均较快,分别为59min和0.41s。CSSM算法可对非结构化的视觉检测场景进行检测,并能解决端到端的深度学习算法很难依据国家分级标准进行相关分级的问题,仅需拍照上传便可得到黄瓜表型数据及分级信息。CSSM算法为研发适用于小农户的黄瓜分级设备奠定了基础,算法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瓜 表型特征 支持向量机 分级 快速分级算法(CSS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