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菱鲆亲子鉴定的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建立及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8个微卫星标记组合建立了2个微卫星多重PCR体系,对大菱鲆7个人工选育家系进行了系谱认证、亲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2个多重PCR体系中8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等位基因49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3~8个。根据已知亲本及子代基因型,成功推断出了3个缺失亲本的基因型。在双亲未知的情况下2个多重PCR的8个微卫星位点累积排除概率是96.58%,已知1个亲本时累积排除率为99.71%,亲子鉴定准确率为96.42%。采用70个个体进行双盲验证,利用UPGMA法对7个家系的70个体进行了聚类分析,同一家系95.71%的个体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来源一致。Cervus 2.0软件亲子鉴定结果表明亲子鉴定准确率为92.86%。2个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为大菱鲆不同家系混养后的亲子鉴定、系谱分析和分子辅助家系管理提供了技术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育银鲫P450家族CYP3A136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5种硬骨鱼已知CYP3A序列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以异育银鲫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CYP3A基因片段,根据得到片段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全长cDNA。得到异育银鲫CYP3A基因全长为1 769 bp,开放阅读框为1 545个核苷酸,编码514个氨基酸。其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58.624 ku,理论等电点为6.30。将异育银鲫CYP3A序列理论编码氨基酸序列提交细胞色素P450命名委员会(Cytochrome P450 NomenclatureCommittee)并由其命名为CYP3A136。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与稀有鲫、草鱼、鲦同源性较高,并且具有高度保守的血红素结合区域FXXGXXXCXG。异育银鲫CYP3A基因的半定量RT-PCR显示,在肝和肠组织中转录水平最高,在肾和鳃中次之,其余组织较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苯胍的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氯苯胍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采用酸化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C18填料为基质分散剂提取水产品中残留的氯苯胍,经中性氧化铝柱净化,浓缩后用乙腈水溶液定容,经正己烷脱脂后上机检测,外标法定量。优化的色谱条件为:采用Agilent ODS-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以体积比为65∶35的乙腈-磷酸二氢铵缓冲液(三乙胺调pH值至6.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进样量20μL,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353 nm。在该色谱条件下,氯苯胍在质量浓度为0.01~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以罗非鱼、鳗鲡、对虾及甲鱼为基质进行3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76%~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81%~8.2%,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下限为30μg/kg。通过3家实验室间验证实验表明:在鱼、虾及甲鱼中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均大于70%,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11%。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准确度与再现性良好,已成功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可作为相关检验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价载体疫苗免疫大菱鲆效果评价
《中国水产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注射与浸泡2种方法,对构建的多效价载体疫苗MVAV6203A-1进行了免疫保护效果和血清效价的研究。结果显示,用多效价载体疫苗注射免疫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可同时获得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免疫保护效果,免疫相对保护率分别为80.6%和77.0%;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效价的结果显示,免疫MVAV6203A-1后大菱鲆血清效价最高达到2 048,均值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用多效价载体疫苗浸泡免疫大菱鲆后,对鳗弧菌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相对保护率分别为62.2%和11.7%。血清效价分析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均值均为64。上述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疫苗MVAV6203A-1可有效提高大菱鲆对鳗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力,并且免疫和攻毒的途径可能是影响免疫保护效果的因子。本研究旨在为鳗弧菌与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类疾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多效价载体疫苗 大菱鲆 鳗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免疫保护率 抗体效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28±1)℃条件下,诺氟沙星药浴给药(10 mg·L-1)和药饵给药(30 mg·kg-1)连续5 d后,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分析诺氟沙星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结果表明,2种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中国对虾肝胰腺、肌肉等组织中的分布和消除差别较大。药浴给药后中国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药物达峰时间分别为9和24 h,药峰浓度分别为1.36,0.25μg.g-1,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9.87和40.19 h;药饵给药后中国对虾肝胰腺和肌肉中药物达峰时间均为4 h,药峰浓度分别为0.79,0.113μg.g-1。2种给药方式下药物在对虾肌肉中的消除曲线分别为C(t)浴=0.2449e-0.4138t和C(t)饵=0.4066e-0.5364t;消除半衰期分别为40.19和31.01 h。根据诺氟沙星在水产品中的残留限量标准(50μg·kg-1),2种给药方式下,肌肉中诺氟沙星浓度均在给药后24 h低于此残留限量;肝胰腺中浓度经药浴给药后216 h低于此残留限量,药饵给药后96 h低于此残留限量。药浴给药和药饵给药后,肌肉中药物浓度达到此残留限量的休药期分别为3.84和3.90 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点篮子鱼的存活、生长及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容积为500 L的圆锥形塑料缸中分别用对照(自然海水)、配制的盐度为20、10、5的海水和淡水(地下水)养殖点篮子鱼[(67.76±26.12)g],研究了不同盐度对点篮子鱼存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淡水组第9天出现死亡,至第27天时死亡率达100%,其余各组未出现异常,死亡率为0%。各盐度组鱼的特定生长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盐度10组鱼体重显著高于盐度20和盐度5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盐度5组全长显著低于其余各盐度组。驯化40 d后,对各组鱼鳃、肝脏、肾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活性检测结果显示,除盐度5组外,盐度10、20组点篮子鱼鳃、肝脏、肾脏、肌肉中SOD、CAT、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在驯化40 d后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盐度5组中鱼鳃的SOD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显著高于盐度10和盐度20组,肝脏、肌肉和肾脏中SOD、CAT、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活性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点篮子鱼不同组织中SOD和CAT酶活力在不同盐度下均以肝脏中最高,肾脏和鳃次之,肌肉中最低;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以肝脏中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P<0.01),肌肉次之,肾脏和鳃最低;羟自由基活力以肾脏中最高,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织中羟自由基活力(P<0.05);鳃次之,肝脏和肌肉中最低,结果表明盐度能影响抗氧化酶活力大小,但并未影响鱼体内酶的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PP/PA复合单丝和普通PP单丝的耐磨性比较(英文)
《海洋渔业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用聚丙烯聚酰胺(PP/PA)复合单丝是东海水产研究所采用共混改性技术及特殊纺丝工艺生产的渔用纤维新材料。课题组在对渔用PP/PA复合单丝和普通聚丙烯(PP)单丝结构和性能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同等加压负荷下两种单丝的磨损质量损失、耐磨度、强度保持率以及伸长变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单丝材料的结构与耐磨性之间的关系。在相同加压负荷(1.274N)下,干摩擦、水润滑摩擦条件下的渔用PP/PA复合单丝的磨损质量损失较普通PP单丝分别减小了25.9%、10.0%;在1.274N、2.901N和5.351N加压负荷及干摩擦条件下渔用PP/PA复合单丝较普通PP单丝的耐磨度增加了38.4%、28.2%和28.4%;在1.274N、2.901N和5.351N加压负荷及水润滑摩擦条件下渔用PP/PA复合单丝较普通PP单丝的耐磨度增加了63.8%、74.7%和94.6%;在相同加压负荷(1.274N)、摩擦次数及干摩擦条件下,渔用PP/PA复合单丝的断裂强度保持率高于普通PP单丝,而伸长变化较小。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PP单丝相比,渔用PP/PA复合单丝耐磨性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蛋白酶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南极磷虾自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条件和主要生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经过30%~70%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 HR凝胶层析后得到电泳纯的蛋白酶,该酶纯化倍数为12.59,产率为43%,分子质量约为28 ku;最适pH和最适温度为pH 8.0和50℃;该酶pH稳定范围为pH 7.0~9.5,并在45℃以下较稳定;苯甲基磺酰氟(PMSF)、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对甲苯磺酰基赖氨酸氯甲基酮(TLCK)对该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体营养水平对3种沉水植物吸收磷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太湖3种沉水植物对磷的吸收特性,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3种沉水植物轮叶黑藻、金鱼藻和伊乐藻在寡、富和超富3种营养水平条件下和不同光照条件下对无机磷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条件下,3种沉水植物对不同营养水平水体中活性磷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且3种沉水植物间的去除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去除能力表现为:金鱼藻>轮叶黑藻>伊乐藻;同种植物在不同营养水平下,去除磷能力不同,轮叶黑藻和伊乐藻在寡营养水质下对活性磷去除效果最强,不同营养水质下活性磷的去除能力表现为:寡营养>富营养>超富营养;而金鱼藻的去除能力表现为:富营养>寡营养>超富营养。与自然光照条件比较而言,3种沉水植物对活性磷的吸收作用能力减弱,这表明光照影响3种沉水植物对活性磷的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