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凡纳滨对虾-鲻网围分隔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池塘中构建围网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单养及对虾-鲻(Mugil cephalus)混养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特征。围网内鲻放养量依次为0(M0)、250(M 250)、500(M500)和800(M800)尾。结果显示,池塘浮游植物共计7门39属65种,其中绿藻门最多(21属33种),蓝藻门次之(7属17种),细胞丰度随鲻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养殖池塘藻类以小球藻为主(50%以上)。养殖末期鲻放养组绿藻丰度普遍高于对照组,蓝藻丰度反之。M250组绿藻丰度最高而蓝藻最低,且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其多样性指数在养殖末期居各组最高。养殖前中期高密度鲻组(M500、M800)浮游植物藻相较优,后期则以低密度鲻组M250最优。研究表明,虾塘围网混养鲻可有效提高池塘中绿藻密度,降低蓝藻密度,增加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

关键词: 对虾 围网 混养 浮游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检测及不同毒力基因型菌株对剑尾鱼的致病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气溶素 溶血素 胞外蛋白酶 细胞毒性肠毒素 毒力基因 剑尾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 × Acipenser schrenckii)冷藏期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通过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仪(GC-MS),研究了养殖鲟鱼籽酱在冷藏条件(0℃)下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鲟鱼籽酱脂肪总体组成为:23.03%饱和脂肪酸(SFA),33.68%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33.0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其富含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如EPA(二十碳五烯酸,C20∶5(n-3))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营养价值非常高。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升高,不饱和脂肪酸(UFA=MUFA+PUFA)含量显著降低,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明显(p<0.05),由此表明,仅低温冷藏不能保持鱼籽酱的脂肪酸营养品质。此外,在鲟鱼籽酱贮藏3月后,MUFA和PUFA出现显著性减少,且到贮藏5月时,分别从3月时的36.79、32.43降到34.83、31.86。由此可初步认定为3~5个月为鲟鱼籽酱冷藏时质量控制的关键时间段。

关键词: 养殖鲟鱼 鱼籽酱 冷藏 脂肪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背鲈头肾和脾脏的形态组织学观察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研究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头肾和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充实该鱼类免疫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组织学等基础资料,为深入研究驼背鲈生物学及其养殖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常规采集驼背鲈的头肾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及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头肾和脾脏的显微组织结构。【结果】驼背鲈头肾位于食道背面、胸腔内咽退缩肌之上,其外覆盖一层疏松结缔组织性被膜,属于淋巴样实质组织,无肾单位及明显小梁,分为红细胞聚集区和白细胞聚集区,其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血管和血窦组成,其间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驼背鲈脾脏位于胃后方、肠的前部背面,表面也覆盖一层较薄的结缔组织性被膜,其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混合排列组成,小梁不明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血细胞及粒细胞,有椭圆体和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脾脏中的动脉、静脉及神经束互相结伴而行。【结论】驼背鲈头肾是机体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而脾脏具有很强的血液过滤及储存功能。

关键词: 驼背鲈 头肾 脾脏 形态特征 组织学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科研事业单位行政人员激励方式的思考

云南科技管理 2015

摘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都是热门话题,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其中行政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也是一直探讨的问题。虽然事业单位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但行政人员的激励机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了行政效率不高。农业事业单位改革和完善行政人员的激励机制,需要借鉴多方面的激励方式,综合运用。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激励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草提取物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口恶)英致建鲤精密肝切片组织损伤中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精密肝组织切片来评价甘草提取物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口恶)英(TCDD)诱导建鲤精密肝切片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制备的肝组织切片分为6个处理组,即Control组、TCDD模型组、甘草提取物对照组、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前后处理组,其中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前后处理组分别换用含0.2、0.4、0.8 mg·mL-1的甘草提取物L-15培养基与精密肝切片共培养,用于检测损伤肝切片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可以较好缓解TCDD对肝组织造成的损伤,降低了肝切片培养液中GOT、GPT活性以及MDA、TNF-α、IL-1β、IgM含量,提高了培养液中SOD活性.这说明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TCDD造成的肝组织损伤,对肝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甘草提取物 2,3,7,8-四氯二苯-p-二(口恶)英(TCDD) 精密肝组织切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免疫球蛋白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剂和光照对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肉抗氧化肽在应用中是否受到食品添加剂和光照的影响,文章以清除DPPH·、·OH和O2-·等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SPC)为指标,测定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的抗氧化稳定性受食品辅料(Na Cl、蔗糖和葡萄糖)、不同浓度防腐剂(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金属离子(K+、Ca2+、Mg2+、Zn2+和Cu2+)等添加剂以及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Na Cl(0.5%~4.0%)和蔗糖(2.0%~10.0%)对合浦珠母贝肉酶解液抗氧化性影响并不显著,长时间保存,葡萄糖的影响较大;防腐剂对其抗氧化活性和SPC也有一定的影响,0.6%的山梨酸钾和0.4%的苯甲酸钠有益于其保存,且苯甲酸钠的作用效果大于山梨酸钾;K+、Ca2+、Mg2+对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影响较小,而Cu2+的影响最大,0.05mg·m L-1以上浓度的Cu2+和光照都会降低其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肉 抗氧化肽 食品添加剂 光照 抗氧化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胁迫对黄姑鱼幼鱼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实验设置3个盐度梯度(9、16、23,分别记为S9、S16、S23),其中S23为对照组,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进行低盐度胁迫,于第0、第1、第3和第7天进行取样。通过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肝脏和血清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研究低盐度对黄姑鱼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肝脏SOD活力呈上升后下降变化,而CAT活力呈减弱后增强而后再减弱的变化。肝脏GSH-Px活力出现了显著增强(P<0.05)。且盐度越低,活力变化越剧烈。肝脏T-AOC在盐度16下呈现显著增强后减弱变化(P<0.05),而S9组T-AOC显著减弱后维持在较低水平(P<0.05)。S9组肝脏与血清b(MDA)有显著升高(P<0.05),而S16组肝脏b(MDA)呈上下波动变化,血清b(MDA)则略有下降。实验表明,盐度降低可显著影响黄姑鱼肝脏的抗氧化功能,而黄姑鱼对低盐度有较强适应能力,但胁迫过强会消耗机体储备,降低机体抵抗力,损伤鱼体。

关键词: 黄姑鱼 肝脏 抗氧化酶 谷胱甘肽 丙二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渍海参行业标准制修订的分析探讨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

摘要:盐渍海参是近年来颇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高营养、耐贮存的食品。为确保市售盐渍海参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农业部曾于2007年颁布行业标准SC/T 3215—2007《盐渍海参》,由于盐渍海参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SC/T3215—2007《盐渍海参》已经不符合产业实际,为此2012年对标准进行了修订,于2014年颁布了新的标准SC/T3215—2014《盐渍海参》。本研究在介绍盐渍海参标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比较了SC/T3215—2014《盐渍海参》(新标准)和SC/T 3215—2007《盐渍海参》(旧标准)的主要变化,即表现在增加了原辅材料、加工要求和原料处理方法的规定;将产品等级进行了划分,分为3个等级;增加了蛋白质、附盐的规定,修改了产品规格、盐分指标;净含量、污染物和兽药残留的规定直接引用相关标准法规规定。重点阐述了SC/T3215—2014《盐渍海参》主要技术参数制修订的内容和依据,主要包括感官要求和水分、蛋白质、盐分等理化指标,指出新标准中规定,盐渍海参蛋白质含量为一级品≥12%、二级品≥9%、合格品≥6%;盐分含量为一级品≤20%、二级品≤22%、合格品≤25%;水分含量规定为≤65%;附盐含量不超过3.0%。研究发现,《盐渍海参》新标准从保障市场公平合理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指导思想出发,标准科学、合理和可行性强,有助于规范盐渍海参的生产,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也便于技术监督管理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建议在生产企业、市场监管人员及广大消费者中积极宣贯本标准。本研究可为企业和检测部门正确理解和运用SC/T3215—2014《盐渍海参》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盐渍海参 标准 制修定 水分 蛋白质 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对三角鲂的急性毒性研究

生物学杂志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邻苯二甲酸酯对水生态系统的危害,以三角鲂(Magalobrame Tarminalis)幼鱼为研究对象,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4种PAEs化合物对其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以上4种化合物在暴露24 h、48 h和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75、2.41和2.08 mg/L;5.29、4.12和3.29 mg/L;6.56、6.15和5.41 mg/L和6.98、6.84和6.60mg/L。其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0.79、1.62和2.00 mg/L。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的中毒症状相似,但4种物质的致死浓度区间存在差别,4种物质对三角鲂幼鱼的毒性大小顺序为DBP>DMP>DEHP>DEP,三角鲂幼鱼对4种PAEs化合物均表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呈正相关。结果表明,4种物质在试验浓度下对三角鲂幼鱼产生了明显的毒性作用,对水生生物存在危害,应对其水生态风险加以关注。为制定4种PAEs水质标准及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三角鲂幼鱼 半致死浓度(LC50) 安全浓度(S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