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珠江河口重金属镉的含量与分布的季节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珠江河口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中重金属镉(Cd)的含量与分布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Cd含量范围在0.022~0.047 1 mg/L,并且Cd含量在时间上由高到低依次为:2月、5月、11月、8月,2月Cd含量显著高于5月、8月和11月(P<0.05)。以海水水质标准衡量,珠江河口水体2008年中大部分时间为海水二类水质。沉积物中Cd含量范围在5.062~9.239 mg/kg,平均含量为6.974 mg/kg,并且沉积物中Cd含量均超过海洋沉积物3类标准。与国内外河口比较,珠江河口沉积物中Cd含量处在较高水平,污染比较严重,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生物体中Cd含量范围在0.144~0.430 mg/kg,鱼类Cd含量均超过国家水产品卫生标准,并且肉食性鱼类Cd含量略高于杂食性鱼类,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往年调查进行比较发现,珠江河口鱼类Cd含量2000年较1988年有大幅增加,并且2000年以后增加也比较明显。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水体 沉积物 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温和饵料对宝石鲈稚、幼鱼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宝石鲈稚、幼鱼在不同水温及饵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研究,初步确定宝石鲈稚、幼鱼最适生长水温为30℃左右;在试验选用的5种饵料中,卤虫是最适合其稚、幼鱼期生长发育的饵料。在最适条件下,宝石鲈稚、幼苗表现出最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宝石鲈的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资料,直接指导了生产实践。

关键词: 宝石鲈 稚幼鱼 水温 饵料 生长 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0年广东鳗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广东鳗鱼的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产业化、已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广东鳗鱼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2010年广东鳗鱼价格的变化,预测2011年鳗鱼价格的走势,就目前广东鳗鱼业及关联产业科技现状,提出广东鳗鱼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为广东乃至全国鳗鱼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鳗鱼 广东 产业经济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池塘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对集约化养殖池塘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分别以无处理池塘、经过人工基质悬挂处理池塘和经过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处理池塘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Chla、SD、TP和TN4个指标,用相关加权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再选择物化和生物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计算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人工基质悬挂处理和浮床种植水生植物空心菜均使得集约化池塘的综合营养指数下降,综合指数上升,2种净水措施均使得集约化池塘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与营养状态降低相对应。应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法(TSI-CI)评价净水技术对池塘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行。

关键词: 池塘 净水方式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指标 综合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岛胶州湾口海域秋季文昌鱼的分布及栖息环境的特征

生物多样性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掌握青岛胶州湾口海域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分布特征,2009年11月作者选择了北沙海域和南沙海域,共设34个站位,采用箱式采泥器对文昌鱼资源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在北沙海域发现了较为集中的文昌鱼栖息地,栖息密度为162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93 g/m2;优势体长为30–40 mm,年龄组以III龄鱼为主。在南沙海域,文昌鱼栖息密度为17.33 ind./m2,平均生物量为0.57 g/m2;年龄结构没有明显的优势组群,基本为II龄和III龄,在体长组成上出现了20–25 mm这一较小的峰值。北沙的沉积物类型以砾质砂和砂为主,而南沙保护区里的沉积物以砂和粉砂质砂为主,文昌鱼适合生长于砂质类型的沉积物中,水深10–20 m。比较发现青岛文昌鱼保护区的文昌鱼正在逐步减少,应在北沙海域设定规模合适的文昌鱼保护区。

关键词: 文昌鱼 分布 沉积物 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沟湾筏式养鲍区水质分析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4、6、8、10和12月5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有机污染指数(A)、营养水平指数(E)、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鲍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与海带区、非养殖区同步调查数据以及鲍区历史数据的比较,研究了筏式养鲍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鲍区溶解性无机氮、磷酸盐及硅酸盐的浓度分别在2.02~9.25,0.086~0.420,0.91~18.35范围内,季节变化明显。4、6、12月A值均<0,水质状态良好;8月和10月A值介于0和1之间,水质状态较好,鲍筏式养殖区尚未受到有机污染。E值介于0~0.5,水质营养水平处于贫营养状态。磷酸盐是鲍区、海带区及非养殖区的主要限制因子。鲍区的氨氮及无机氮浓度在8月出现峰值,显著高于海带区和非养殖区,也高于历史数据,可能与鲍的氨氮排泄有关。虽然鲍区目前的水环境状况较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盐的结构和季节性变化趋势发生变化。

关键词: 皱纹盘鲍 筏式养殖 水质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与非转基因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

海洋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含有外源基因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简称:转基因唐鱼)和同胞家系中不含有外源基因唐鱼(简称:非转基因唐鱼)肌肉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转基因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高于非转基因唐鱼,粗脂肪含量低于非转基因唐鱼,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肌肉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62.3 mg/100 g和492m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分别为161.6 mg/100 g和314.8 mg/100 g,鲜味氨基酸分别为74.3 mg/100 g和127.8 mg/100 g;按照GC/MS面积归一化法检测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检测到2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9.47%和31.59%,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39.14%和42.45%,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31.40%和25.96%。可见外源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插入和表达对宿主唐鱼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均不大。

关键词: 唐鱼 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生藻类的环境指示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有效地监测水环境中的氮磷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笔者论述了水生藻类对水体环境中相应污染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以及污染物对水域生态系统中藻类种群结构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污染物对水生藻类的毒理和富集等。由此表明:水生藻类对一些水环境污染物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该方法便于直观快速地调查分析相应水体的污染情况。

关键词: 藻类 指示生物 水环境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沿海贝类产品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安全性评价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对华南沿海部分海域牡蛎、文蛤和江珧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对牡蛎样品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海域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差异进行了讨论。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Cd、Cu、Pb、As、Hg和Zn的含量具有显著的差异。Cu、Zn在牡蛎样品中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在文蛤、江珧等样品中的含量。采用粗略的点估计方法,计算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对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成年人,正常食用牡蛎、文蛤等产品,重金属元素的膳食暴露量低于JECFA的推荐值,处于安全范围。而食用同量的江珧产品,Cd的摄入量超过JECFA的推荐值,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

关键词: 贝类 重金属含量 安全评价 华南沿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对脊尾白虾幼体存活生长及体内RNA/DNA比值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糠虾幼体为实验材料,用氯化铵模拟水体中氨氮进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糠虾幼体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7.51、23.15、19.46和10.28 mg/L。糠虾幼体体内毒性蓄积程度随实验时间逐步增强。在6 d的糠虾幼体蜕壳变态的亚急性实验中,高浓度的氨氮表现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显示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氨氮对脊尾白虾糠虾幼体肌肉组织细胞的核酸代谢及DNA合成有一定的影响,高浓度的氨氮促进RNA/DNA的含量比值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较显著。实验显示,在一定氨氮浓度胁迫下,糠虾幼体变态率与RNA/DNA的比值呈现较显著的指数负相关性的关系,说明了糠虾幼体本身的生长代谢过程还是受到了氨氮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氨氮 脊尾白虾糠虾幼体 生长 变态率 RNA/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