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酶解罗非鱼鱼骨粉制备可溶性钙的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酶解罗非鱼鱼骨粉,以酶解液中可溶性钙含量、水解度和氮收率为特征性指标,利用L16(5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水解鱼骨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胃蛋白酶水解鱼骨粉,效果优于其它三种酶;胃蛋白酶水解鱼骨粉的最佳条件是:pH2.0、料液比1∶3、酶用量0.3%、时间5h、温度37℃;所得酶解液中钙含量为23.68g/L,水解度和氮收率分别达14.07%和56.35%,可溶性氮含量达97.43%,Fe、Zn、Mg、P的含量分别为0.36、3.84、716.67mg/L和10.89g/L。

关键词: 罗非鱼鱼骨粉 可溶性钙 胃蛋白酶 水解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拟穴青蟹抗菌肽基因SCY2的SNP位点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根据公布的锯缘青蟹SCY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SCY2-RFLPs和SCY2-RFLPa,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5个地理群体(宁德、汕头、万宁、东方、三亚)共计148个拟穴青蟹SCY2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所扩增的SCY2基因片段含有2个StuⅠ内切酶识别位点,位于第一外显子的位点没有多态性,位于第一内含子的位点存在多态性.在14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等位基因B的出现频率非常低,只在三亚群体的1个个体中检测到,而在其他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其等位基因频率为0.003 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片段长度为1 016 bp,包含部分5′非翻译区(282 bp)、第一外显子(131 bp)和部分第一内含子(603 bp).AA基因型表现为3条带(从大到小依次为509,356,151 bp),AB基因型表现为4条带(从大到小依次为660,509,356,151bp).B等位基因是由于867 bp处发生了C→G的单碱基突变导致StuⅠ内切酶失去了1个识别位点而形成的.

关键词: 拟穴青蟹 SCY2基因 PCR-RFLP技术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体肌肉重金属残留调查与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2009年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采集了10种鱼样,分别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鱼体肌肉内Cu、Zn、Pb、Cd的含量,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Hg、As的含量,用以评价保护区内鱼体肌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食品安全。6种重金属元素在不同鱼类肌肉中残留范围分别为0.39~1.17 mg/kg、29.83~38.68 mg/kg、0.03~0.64 mg/kg、0.015~0.042 mg/kg、0.015~0.074 mg/kg和0.031~0.077 mg/kg(湿重)。除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肌肉内Pb含量超出国家食品中重金属限量卫生标准外,其他鱼类肌肉中的重金属元素均低于限量标准。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标准,有6种鱼体肌肉内的Pb含量超标。研究结果显示,肉食性鱼类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杂食性鱼类,各种鱼类肌肉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低于0.5,属于微污染和轻污染程度,保护区范围内的鱼类没有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本研究结果反映了保护区内鱼类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管理与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重金属 鱼类 肌肉 长江上游 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胁迫下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机体免疫力的变化及其对海豚链球菌易感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0、24、48、96和120 h)下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对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清SOD、AKP、溶菌酶和补体C3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质量浓度氨氮(对照组、1、3、5和10 mg·L-1)胁迫下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结果显示: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在24 h受到诱导;在3.0、5.0和10.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SOD活性均受到抑制,最大抑制率分别达18.85%、23.47%和38.46%。在1.0 mg·L-1氨氮质量浓度下,罗非鱼血清AKP活性在0~96 h呈先降低后恢复的趋势;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AKP活性在24~120 h则一直受到抑制。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在24~120 h一直无显著变化,3.0、5.0和10.0 mg·L-1实验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0 mg·L-1实验组的罗非鱼血清补体C3活性在各个采样时间下均大于对照组,而5.0和10.0 mg·L-1实验组补体C3活性始终受到抑制。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实验研究显示,置于3.0、5.0和10.0 mg·L-1的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43.33%、46.67%和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 mg·L-1实验组,表明氨氮质量浓度超过3.0 mg·L-1能够增加罗非鱼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本实验认为,超过3 mg·L-1的氨氮质量浓度胁迫能够显著降低罗非鱼的免疫力,增加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因此在罗非鱼健康养殖中,调控并降低氨氮质量浓度非常重要。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氨氮 免疫 死亡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和杭州湾凤鲚胃含物与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比较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6月—8月期间在长江口及杭州湾水域收集了1355尾的凤鲚(Coilia mystus)标本,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同步采集了取样点附近的浮游动物,比较了凤鲚胃含物食谱与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对浮游动物主要种类而言,河口性的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为703.25,占相对重要性指数总和百分比(%IRI)为39.65%,远远超过其它种类,包括任何一个桡足类优势种,因而是凤鲚食谱中的最重要的种类。凤鲚摄食的其它主要种类包括: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IRI=261.04),虫肢歪水蚤(Tortanus vermiculus)(IRI=107.53)、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IRI=27.27)。以上4种浮游动物%IRI合计为61.96%。在被摄食种类中占优势。因而是凤鲚饵料中最重要的优势种。胃含物和海域浮游动物之间的相似度值大致在0.363—0.365之间;而两者桡足类之间的相似度值在0.521—0.575之间。由此推测凤鲚对个体较小的桡足类采用过滤性摄食,对这些种类的选择性较低。而对个体较大的糠虾则是有选择性追逐摄食。

关键词: 凤鲚 长江口 杭州湾 胃含物 饵料组成 浮游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合K-调和均值和模拟退火粒子群的混合聚类算法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K-调和均值和模拟退火粒子群聚类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1种融合K-调和均值和模拟退火粒子群的混合聚类算法。首先通过K-调和均值方法将粒子群分成若干个子群,每个粒子根据其个体极值和所在子种群的全局极值来更新位置。同时引入模拟退火思想,抑制了早期收敛,提高了计算精度。本文使用Iris、Zoo、Wine和Image Segmentation,4个数据库,以F-measure为评价聚类效果的标准,对混合聚类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该混合聚类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在保证收敛速度的同时增强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明显改善了聚类效果。该算法目前已用于无锡一淡水养殖基地的水产健康养殖水质分析系统,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K-调和均值 模拟退火 粒子群算法 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蓄水后小江鱼类资源现状

淡水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Zacco platypus)、黑尾(Hemiculer tchangi)、鲇(Silurus asotu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翘嘴鲌(Culter ilishaeformi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及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等为小江的主要经济鱼类。调查表明:小江渔获物种类数以春季最高;坝上水域渔获物种类组成季节性变化幅度大于坝下水域;坝下水域鱼类丰富度高于坝上水域,但与库区其它支流相比,小江渔获物丰富度较低。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小江 鱼类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进展

水产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海洋鱼类 摄食生态 海洋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门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

淡水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解剖和显微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哲罗鱼口咽腔内除分布有味蕾和粘液细胞外,还着生有丰富的齿结构;食道粗而短,内壁有9~15个舌状粘膜褶皱,在粘膜层扁平上皮细胞间分布有大量的粘液细胞和少量梭型细胞;胃呈V型在粘膜层形成丰富胃小凹,柱状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肠分前肠与直肠,纹状缘发达,粘膜层分布有3种粘液细胞和大量嗜伊红颗粒;数目在217~234的幽门盲囊开口于前肠,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肝脏和胰脏独立分布。结果表明,哲罗鱼消化系统具有典型肉食性鱼类特征。

关键词: 哲罗鱼(Hucho taimen) 消化系统 粘液细胞 嗜伊红囊状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克氏原螯虾的肌肉生化成分、组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分析

海洋渔业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测定了两种规格(27.0±2.0、12.0±2.0 g)野生克氏原螯虾的肌肉生化成分、组织消化酶和免疫酶活性等。结果表明:大规格虾的肌肉能量以及整虾除肌肉外其它部分的能量均高于小规格虾,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也均高于小规格虾;肝胰脏和肠道内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随pH值的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两种规格虾肠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以及小规格虾肝胰脏中淀粉酶的最适pH值均为7.2,而小规格虾肝胰脏中蛋白酶最适pH值则为7.6;大规格虾血清中血蓝蛋白的含量高于小规格虾,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则都低于小规格虾。

关键词: 野生克氏原螯虾 生化成分 蛋白酶 淀粉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溶菌酶 血蓝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