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2岁雷琼黄牛及利雷杂一代公牛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3

摘要:为了研究雷琼黄牛及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利木赞♂×雷琼黄牛♀)的肌肉品质,选取2岁健康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各3头,屠宰后取12至13肋骨间背部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评价.结果发现,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和雷琼黄牛公牛肌肉pH1h均大于6.0,pH24h均小于6.5,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利雷杂交一代公牛肌肉亮度、红度和黄度均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压力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利雷杂交一代公牛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而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雷琼黄牛(P<0.05).综上,与雷琼黄牛相比,利雷杂交一代公牛眼肌面积增大,肉色鲜艳,肌肉嫩度增加,说明利用利木赞牛杂交改良雷琼黄牛效果显著.

关键词: 雷琼黄牛 利雷杂交一代公牛 利木赞牛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在广东省的首次报道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 ToMMV)是2013年发现的烟草花叶病毒属一个新种,目前在多国(地区)有发生。本文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及RT-PCR检测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辣椒疑似病样中检测到ToMMV,命名为番茄斑驳花叶病毒广东分离物(ToMMV-GD-2020)。采用RT-PCR分段扩增获得了ToMMV-GD-2020的基因组全序列,该分离物基因组全长6 399 nt,包含4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个蛋白。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已登录GenBank的14个ToMMV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0%~99.7%,其中与中国辽宁分离物ToMMV-LN(GenBank登录号:MN853592)的相似性最高(99.7%),与危害我国番茄、同属烟草花叶病毒属的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 ToMV)、番茄褐色皱果病毒(tomato brown rugose fruit virus, ToBRFV)代表分离物的相似性分别为84.6%和81.0%。系统进化分析表明,ToMMV-GD-2020与该病毒各分离物亲缘关系均较近,与中国辽宁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利用ToMMV的PCR特异引物对广东其他6个市采集的67份辣椒疑似病毒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说明ToMMV目前还是局部危害广东省辣椒。本文是首次报道在广东发现ToMMV,对监测ToMM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 辣椒 分子鉴定 病毒基因组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2020年我国华南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 LSD)疫情进行溯源调查,本研究采用商品化检测试剂盒和透射电镜对2份华南地区疑似感染的牛皮肤结节组织样本进行鉴定,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遗传进化和病毒重组分析。qPCR检测结果显示2份样本均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阳性,电镜观察到典型LSDV病毒粒子形态,将其命名为China/GD02/2020株和China/GX01/2020株,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上传GenBank获得登录号分别为OM803091和OM803092。对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及遗传进化分析显示GD02和GX01株的核苷酸相似性达到99.99%,并与2020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越南的LSDV分离株处于进化树的同一小分支,且均归属为重组病毒。病毒重组分析表明2株病毒的主要亲本为南非疫苗株(Neethling vaccine LW 1959),次要亲本为摩洛哥从牛分离的田间株(LSD/KSGP 0240/Morocco/2017)和南非野毒株(Neethling Warmbaths LW)等。本研究对国内LSDV流行毒株的遗传演化、溯源和防控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华南地区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全基因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触杀性粉剂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防治效果,利用0.2%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田间红火蚁蚁巢进行单蚁巢处理,分析粉剂施用剂量和次数对田间红火蚁种群数量及蚁巢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触杀性粉剂处理可在短期内显著降低红火蚁的蚁巢数量和工蚁诱集数量,50 g/巢和100 g/巢处理1 d后,蚁巢数量降幅分别达55.17%和66.04%,工蚁诱集数量降幅分别达31.79%和51.95%,但5~9 d后基本恢复至处理前水平,第21天蚁巢增加率达86.21%和37.74%,持效性较差。增多粉剂施用次数同样也只能在短期内压低红火蚁的蚁巢数量和工蚁诱集数量,施用1、2和3次粉剂1 d后蚁巢数量降幅分别达61.44%、76.82%和80.79%,工蚁诱集数量降幅分别达55.40%、47.21%和28.36%,随着时间延长,蚁巢数量和工蚁数量很快恢复。虽然随着施药剂量增加,蚁巢增加率和分巢率明显降低,新蚁巢出现时间略有延迟,新蚁巢的体积明显减小,但整体来看蚁巢数量仍呈上升趋势,新蚁巢出现的距离和方位也没有明显差异。表明粉剂防治仅可在短期内表面上压低红火蚁种群数量,即使增加施药剂量和次数也不能有效降低红火蚁蚁巢数量,甚至会引起并加剧蚁巢的分巢扩散,建议在红火蚁防控中应慎重使用,或仅用于局部应急防控工作。

关键词: 红火蚁 粉剂 种群数量 分巢 迁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腺病毒血清2型分离鉴定及感染SPF鸡发病模型建立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禽腺病毒血清2型(FAdV-2)的发病模型,为评价FAdV-2的免疫原性和疫苗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疑似禽腺病毒感染的样品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株Fiber基因和Hexon基因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使用DNAStar和MEGA7.0软件对分离株和其他FAdV代表株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在确定分离到的病毒为FAdV-2后,通过动物实验分析分离株在不同感染途径和不同感染剂量下对6周龄SPF鸡的致病性,筛选出建立FAdV-2血清型发病模型的最佳感染方式和最佳感染剂量.[结果]从发病鸡组织样品中成功分离得到1株FAdV-2血清型毒株,命名为KM株.遗传演化分析表明,KM株和GX01株同属于禽腺病毒Ⅰ群D种中的FAdV-2血清型;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KM株和GX01株的Fiber基因和Hexo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9.3%,推导出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9%和98.8%.KM株静脉注射感染途径的致病性高于肌肉注射,试验鸡出现明显的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KM株发病模型的感染途径为静脉注射,感染剂量为108.0TCID50,感染后鸡群死亡率为50%,剖检病死鸡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鸡群感染后1d泄殖腔排毒阳性.[结论]首次验证了 FAdV-2能引发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建立了 FAdV-2感染SPF鸡的发病模型,可为药物研发和疫苗评价提供一定参考,将有效预防和减少FAdV-2传播.

关键词: 禽腺病毒 动物模型 分离鉴定 禽腺病毒血清2型(FAdV-2) 致病性 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

中国食品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其贮藏期间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代谢物差异。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褐变程度果肉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结果表明:PE包装明显降低了黄桃果肉褐变指数,以无褐变的果肉为对照,共检出991种代谢物。在CK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206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26种显著下调代谢物,而在PE 12 d vs CK 0 d样本中,共检出145种显著上调代谢物和58种显著下调代谢物。经HMDB通路分析,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3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6的通路分别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脂质和类脂质分子、有机杂环化合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苯甲酸酯类、有机氧化合物。KEGG通路分析表明,代谢物主要富集在10条通路中,其中,富集排名前4的通路为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通路,其它氨基酸代谢等通路。研究从代谢组学角度初步揭示了黄桃果肉褐变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差异性,为提高黄桃果实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黄桃 褐变 包装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通路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新品种'新丰3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丰3号’是以‘中联1号’为母本、‘南新1号’为父本配制的紫红长茄杂交一代新品种。果实长筒形,底圆,纵径27.4~28.0 cm,横径5.06~5.38 cm。果皮紫红色,果面平滑、有光泽,果肉白色,感观品质良。单果质量257.5~267.1 g,单季产量35 301~44 565 kg·hm-2。中抗青枯病。适合华南地区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

关键词: 茄子 抗青枯病 丰产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指针式压力表刻度圆心检测方法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

摘要:通过机器视觉自动识别指针式仪表的指针示数需要基于准确的刻度圆心。以指针式压力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指针式压力表的刻度圆心检测方法,对压力表图像进行分割、过滤后,利用连通域分布及形态过滤分割得到部分刻度线,通过多次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得刻度圆心。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对仪表刻度圆心的检测成功率高,拟合位置比较准确,并且基于获得的刻度圆心,机器视觉能自动识别获得精确的表盘指针示值结果。

关键词: 指针式仪表 自动读数 图像处理 刻度圆心 最小二乘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苏氨酸需要量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饲粮苏氨酸水平对22~42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确定其苏氨酸需要量。【方法】试验选用22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1 600只,根据体重相同的原则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肉鸡(公母各半)。采用玉米-花生粕型基础饲粮,5个处理组试验鸡分别饲喂含0.60%(基础饲粮)、0.67%、0.74%、0.81%和0.88%苏氨酸饲粮,试验期为21 d。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2只鸡屠宰采样,测定屠宰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公鸡、母鸡的体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对于母鸡,0.88%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对于公鸡,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增重最高;0.81%苏氨酸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饲粮苏氨酸水平与黄羽肉公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公、母鸡料重比呈显著的二次线性相关(P<0.05);根据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1%和0.83%;根据料重比回归方程得出黄羽肉母鸡和公鸡饲粮苏氨酸最适水平分别为0.83%和0.86%。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母鸡的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腿肌率、胸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黄羽肉公鸡全净膛率和腹脂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0.81%苏氨酸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0.60%和0.74%苏氨酸组,0.88%苏氨酸组腹脂率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显著影响黄羽肉母鸡法氏囊指数和胸腺指数,其中0.60%苏氨酸组法氏囊指数显著低于0.81%苏氨酸组,0.81%和0.88%苏氨酸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0.60%苏氨酸组(P<0.05);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母鸡血清中甘油三酯、胰岛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60%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最低,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苏氨酸组(P<0.05);苏氨酸水平对黄羽肉公鸡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0.88%苏氨酸水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最低,显著低于0.60%和0.67%苏氨酸组(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适量苏氨酸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以生长性能为主要判定指标,确定22~42日龄黄羽肉母鸡饲粮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3%,黄羽肉公鸡最适苏氨酸水平为0.81%。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苏氨酸 生长性能 胴体品质 营养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洲猪瘟病毒防污染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在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一方面由于检测环境中易产生气溶胶污染,经常导致qPCR检测产生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临床上已发现MGF基因缺失的变异株,现有的检测方法将无法满足野毒株与变异株鉴别检测的需求.为了解决qPCR易产生假阳性,ASFV核酸检测靶标基因过分单一的问题,建立了ASFV的防污染双重q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根据C962R基因和MGF-505-2R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UNG酶达到防污染的目的,建立了ASFV的防污染双重q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对C962R基因和MGF-505-2R的基因标准品进行检测,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果.该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敏感性高,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的ASFV基因标准品;特异性强,与猪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副猪嗜血杆菌(Hoemophilus parasuis)、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较好,变异系数小于1.75%,使用该检测方法对194份临床组织样品检测,与商品化非洲猪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比较,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该方法预期可用于ASFV野毒株与MGF-505-2R基因缺失株的鉴别诊断,为深入开展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储备.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MGF-505-2R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