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肇庆市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与高质量发展建议

蚕桑茶叶通讯 2023

摘要: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在分析肇庆市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肇庆市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蚕桑产业 高质量发展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广适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旺两优98丝苗

杂交水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旺两优98丝苗是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光温敏核不育系W115S为母本,以恢复系粤恢98丝苗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20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分别通过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旺两优98丝苗 优质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瓜首雌花节位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冬瓜首雌花节位基因(FFFN)进行遗传分析和定位,为FFFN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方法】以首雌花节位差异显著的冬瓜高代自交系材料B214 (P1)和B227 (P2)及以P1为母本和P2为父本构建的F1(P1×P2)、F2、B1(F1×P1)和B2(F1×P2)遗传群体为材料,采用6世代混合模型分析方法对FFFN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已构建的高密度SNP遗传图谱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结果】冬瓜FFFN遗传符合E模型,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及2对主基因的加性互作效应控制,同时受环境影响较大;结合已构建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仅检测到1个与FFFN相关的QTL位点(FFFN2.1),其对数优势比阈值(LOD)为11.7,贡献率为32.1%,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Marker 61668-Marker 39179,物理距离为7.64 Mb。通过标记加密将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的1.38 Mb范围。候选区间内有28个候选基因(Bhi02M001022~Bhi02M001049),其中11个基因没有功能注释,其他17个注释的功能基因包括生长素反应蛋白(ARF)、逆转录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三角状五肽重复蛋白等。【结论】冬瓜FFFN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主效位点FFFN2.1定位在InDel2和SSR91之间,结合功能注释推测Bhi02M001033为候选基因。

关键词: 冬瓜 首雌花节位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粤茗1号'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粤茗1号’为高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茶树新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早生种。春茶一芽二叶蒸青样中水浸出物、EGCG、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0.4%、10.3%、24.4%、4.4%和3.1%。制红茶外形紧结壮实、乌润显毫,汤色红艳明亮,麝香浓郁持久,滋味甜醇浓厚。适宜在华南、西南等茶区种植。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混合发酵在红枣浆中的发酵特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枣浆中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复合菌进行发酵,测定红枣浆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并比较发酵前后pH值、总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多糖、抗坏血酸、有机酸、抗氧化能力和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营养丰富,上述3种不同乳酸菌混合均能在红枣浆中较好的生长,发酵24 h后,活菌数超过9.4lg CF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的红枣浆色泽与未发酵组更接近.在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也优于其余2个发酵组.综上所述,红枣浆应以植物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为宜.

关键词: 混合发酵 乳酸菌 红枣浆 功能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资源在改善肉类预制菜肴品质中的应用前景

现代食品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肉制品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肉类预制菜肴的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过氧化反应与微生物污染,造成营养流失、色泽衰退、风味下降.传统肉制品抗氧化剂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已引起人们重视,天然植物资源在调控肉制品营养与品质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天然植物中富含多酚、多糖、有机酸、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对于肉制品的色泽、氧化、风味及有害物质生成等均具有良好调控作用.该研究围绕着肉类预制菜肴关键的品质变化、植物中典型的活性物质、天然活性物质在肉类预制菜肴中的应用现状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当前植物资源在改善预制菜肴品质中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为肉类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肉类预制菜肴 天然抗氧化剂 毒害物质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葫芦科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摘要:葫芦科拥有许多常见的蔬菜和瓜果,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质量参考基因组是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挖掘、种质资源精准鉴评及分子设计育种体系建立及应用的重要前提。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陆续建立了Sanger、Roche 454、Illumina、PacBio等测序平台,测序成本不断降低,不同物种的基因组测序工作陆续完成。黄瓜是葫芦科作物研究的模式作物,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蔬菜作物。随后,包括西瓜、甜瓜、南瓜和冬瓜等在内的葫芦科作物逐步完成了全基因组测序,显著提升了葫芦科作物的基因组学、系统进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本文综述了葫芦科主要作物在全基因组测序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在葫芦科作物起源与进化、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挖掘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葫芦科作物端粒到端粒(T2T)基因组和泛基因组的构建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葫芦科作物 基因组 全基因组测序 物种进化 农艺性状 基因挖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东亚迁飞场重要通道—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2年在雷州半岛设立探照灯对夜间昆虫进行诱集及种群动态监测,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诱集昆虫隶属于12目61科126属146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是诱集量和物种丰富度最多的3大类群,分别占所有诱集昆虫总数的72.37%、11.18%和6.58%。诱集昆虫不仅包括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和斜纹夜蛾S. litura等多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还包括中华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等迁飞性天敌昆虫。空中昆虫的诱集高峰期主要在6—9月。诱集昆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数为6.6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数为2.68。表明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并证实许多重大农业害虫在迁飞过程中途经雷州半岛。

关键词: 雷州半岛 探照灯 昆虫群落 种群动态 物种多样性 迁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茶类适制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不同季节的高苦茶碱茶树新品系‘苦茶6号’为原料制成白茶、绿茶和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和茶叶品质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苦茶6号’的茶类适制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苦茶6号’不同茶类产品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苦味,表现为绿茶>白茶>红茶,且春季样品苦味程度大于其他两季,其中制成绿茶具有花香、豆香,滋味醇厚鲜爽,苦味较重;白茶具有药香、花香,滋味醇厚;红茶甜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总量、EGCG、EGC等与苦味相关的组分在绿茶和白茶中的含量显著(P<0.05)高于红茶;不同茶类春季样品中苦茶碱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两季。综上,富含高苦茶碱的‘苦茶6号’适合制作红茶,因其在保留高含量苦茶碱的同时还具有甜香浓郁、滋味醇厚鲜爽的特点,而制成的绿茶和白茶苦味重,但苦茶碱、EGCG等保健功能成分含量高,则更适合进一步制成深加工产品进行推广。本文为‘苦茶6号’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苦茶 苦茶碱 适制性 感官审评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槽舌兰与钻喙兰属间杂交新品种'小白马'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白马’是短距槽舌兰与白花钻喙兰通过属间杂交选育而成的兰花新品种。植株小巧,生长旺盛,花形圆整,小花型,花朵清香,平均花径2.6 cm,单株花梗数1.8个,单梗着花9.5朵。在广州地区平地温室栽培2月中旬始花,花期40 d;抗性较强。

关键词: 槽舌兰 钻喙兰 属间杂交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