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IDEA基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合成的影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诱导细胞死亡的DNA片段化因子-α样效应物A(cell death-inducing DNA fragmentation factorα-like effector A,CIDEA)是一种脂滴(lipid droplet,LD)相关蛋白,在哺乳期的乳腺中高度表达,介导小脂滴变成大脂滴并促进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的积累.为了检测CIDEA基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BMEC)中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TAG合成的影响,本研究通过qPCR技术检测奶牛(Bos taurus)干奶期和泌乳盛期乳腺组织中的CIDEA基因表达变化;设计合成靶向CIDEA基因的siRNA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利用TAG试剂盒检测细胞内TAG的含量.结果表明,通过克隆得到全长660 bp的奶牛CIDEA基因(GenBank No.MW960011)的CDS区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奶牛CIDE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婆罗门牛(B.indicus)(GenBank No.XM_019986952.1)、牦牛(B.mutus)(GenBank No.XM_005892367.1)、印度水牛(Bubalus bubalis)(GenBank No.XM_006043025.3)的同源性分别为99.73%、99.46%和98.5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5%以上;qPCR检测发现,CIDEA基因在奶牛泌乳盛期的表达量是干奶期的1.5倍;在BMEC中转染siRNA,干扰效率达到95%以上;干扰CIDEA基因后,显著下调了脂肪酸从头合成相关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terol-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 1,SREBF1)、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etyl-CoA carboxylaseα,ACACA)的表达,同时抑制了TAG合成相关基因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iacylglycerol O-acyltransferase 1,DGAT1)、DGAT2、脂素1(lipin 1,LPIN1)和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3(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3,FABP3)、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6,CD36)的表达(P<0.05),并且促进了甘油三酯水解酶(adipose triglyceridelipase,ATGL)的表达(P<0.05);CIDEA干扰后,BMEC内TAG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CIDEA基因在调节BMEC脂代谢相关基因及TAG合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乳脂代谢的调控机理,对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奶牛 乳腺上皮细胞(BMEC) 诱导细胞死亡的DNA片段化因子-α样效应物A (CIDEA) 乳脂代谢 甘油三酯(TAG)


12%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甲咪唑烟酸微乳剂在花生中的残留行为评价
《农药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检测花生中乙羧氟草醚、甲咪唑烟酸、喹禾灵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并评价农药残留安全性。[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以优化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乙羧氟草醚、甲咪唑烟酸、喹禾灵和喹禾灵酸的定量限在0.01~0.05 mg/kg之间;在0.01~1 mg/kg的添加质量分数范围内,各农药的添加回收率在80%~94%之间,且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在0.001~1.5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乙羧氟草醚、甲咪唑烟酸、喹禾灵和喹禾灵酸的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12%精喹禾灵·乙羧氟草醚·甲咪唑烟酸微乳剂,以180 g a.i/hm2于花生苗后早期用药1次,成熟期花生中各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其定量限,风险商(RQ)小于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高效、稳定性好,可同时快速检测花生中多种农药的残留量,通过规范残留试验中值计算可知,各农药膳食风险均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L-苯丙氨酸的氨基功能化γ-Fe2O3磁固相萃取(英文)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不同的修饰方法制备了以γ-Fe2O3为核的四种氨基化的磁性纳米材料分别为γ-Fe2O3@SiO2-cysteamine, γ-Fe2O3@SiO2-PEI, γ-Fe2O3@SiO2-G1.0, γ-Fe2O3@SiO2-APTMS.在吸附时间为0.5, 1, 2,4, 8 h, p H=3, 5, 7, 9, 11的条件下,通过磁固相萃取的方法吸附浓度为2.5×10-6 mol/L的苯丙氨酸,随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液的荧光强度,荧光强度越低说明纳米材料的吸附效果越优秀.通过试验后发现γ-Fe2O3@SiO2-G1.0磁性纳米粒子在p H=5,吸附时间为8 h的条件下的吸附性最好. γ-Fe2O3@SiO2-PEI磁性纳米粒子在pH=3,吸附时间为0.5 h条件下的吸附性略逊于上者,但该材料的制备过程简易,吸附氨基酸所需时间更短.因此功能化的γ-Fe2O3磁性纳米材料用于固相萃取氨基酸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湿度调控设施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产孢和释放规律及防治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侵染引起的棒孢叶斑病给黄瓜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孢和释放是多主棒孢实现再侵染的关键环节。论文旨在探究设施栽培条件下多主棒孢产孢、释放规律,湿度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以及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方法】通过测定黄瓜发病叶片0:00、3:00、6:00、9:00、12:00、15:00、18:00和21:00产孢量,分析多主棒孢的产孢规律;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分别测定一天之内0:00、3:00、6:00、9:00、12:00、15:00、18:00、21:00时棚室空气样本中多主棒孢浓度,分析多主棒孢释放的日变化规律;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分别设置持续高湿(相对湿度>90%,24 h)、持续干燥(相对湿度<60%,24 h)、先高湿12 h后干燥12 h、先干燥12 h后高湿12 h等不同的湿度水平,研究不同湿度条件对多主棒孢产孢、释放的影响。比较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喷雾法和弥粉法施药方式,不同施药时间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和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结果】多主棒孢产孢、释放数据显示,一天内不同时间,黄瓜发病叶片病斑产孢量和棚室空间孢子浓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互补关系。夜间18:00之后,随着高湿(相对湿度>90%)持续时间延长,叶片病斑产孢量增大,次日早上6:00病斑孢子数达峰值1 344个孢子/cm2;开风口后,棚室内湿度降低(相对湿度<60%),孢子释放到棚室空间,中午12:00空气中多主棒孢浓度达峰值12 445—110 697个孢子/m3。不同季节棚室空间多主棒孢孢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夜间高湿(相对湿度>90%)产孢、白天低湿(相对湿度<60%)释放的趋势。在人工气候暴露仓和塑料拱棚内,干湿交替条件下多主棒孢的产孢、释放量更高,病情扩展更快,显著高于持续高湿或持续干燥条件。用6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亿活菌/g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在傍晚19:00弥粉法施药,对黄瓜棒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80.60%和75.08%,对空间病原菌的杀灭效果达84%以上。【结论】湿度是影响多主棒孢产孢和释放的关键环境因子,设施栽培干湿交替环境加快了多主棒孢的传播和扩散,弥粉法施药的防治效果优于喷雾施药,最佳施药时间为孢子大量繁殖前的傍晚或晚上。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高效防控策略。
关键词: 黄瓜棒孢叶斑病 多主棒孢 湿度 产孢 释放 弥粉法施药 施药时间


喷施1-甲基环丙烯对水培油菜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喷施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物流运输后水培油菜货架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对物流运输后水培油菜常温货架和冷藏5 d后常温货架期的感官指标、营养指标、生理指标、衰老指标进行测定。设置喷施4μL/L 1-MCP为1-MCP处理组,喷施蒸馏水为CK组。对于常温货架期贮藏方式,相较于CK组,1-MCP处理水培油菜后,其失重率降低、色差更小,同时延缓了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降低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延缓相对电导率、丙二醛的上升。而对于冷藏5 d后常温货架贮藏方式,1-MCP处理后除了对失重率及呼吸速率无明显影响外,其他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常温货架贮藏组相同。另外通过对比2种不同贮藏方式发现,在贮藏后期冷藏处理与常温货架相比除了丙二醛含量更高外,其余指标的含量都更低。同时,对比2种贮藏环境下1-MCP处理组发现,冷藏后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呼吸强度以及乙烯生成速率更低,失重率更高。综上所述,1-MCP可以延缓黄化及软化,维持各营养物质含量,同时还能抑制呼吸强度,减少乙烯释放量,并有效抑制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的升高,延长货架期。


昆虫死亡素thanatin与斑点叉尾鮰β-防御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抑菌效果评价
《畜牧与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出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重组抗菌肽。选定昆虫死亡素thanatin基因和斑点叉尾鮰β-防御素基因(命名为defbl),按毕赤酵母偏好性密码子优化后,将用T2A剪切肽连接的共表达基因(命名为TD)及各单基因分别构建至pMD19-T载体上,经EcoRⅠ、SalⅠ双酶切后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ɑA上,经SacⅠ线性化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中,通过Zeocin抗性及PCR筛选出阳性菌株,利用1%甲醇进行诱导表达,72 h后收集培养基上清液,冻干浓缩并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及体外抑菌试验、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GS115-pPICZαA-thanatin、GS115-pPICZαA-defbl和GS115-pPICZαA-TD,通过甲醇诱导成功获得重组蛋白,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thanatin组和defbl组分别在2.3 kDa和7.8 kDa处出现特异性条带,TD组同时出现上述2条带,蛋白大小均与预期相符;3个重组蛋白浓度分别为600、300和700μg/mL;体外抑菌试验及溶血性试验结果显示,各重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TD重组蛋白抑菌效果最佳,且所获蛋白均具有较低溶血性。研究表明,利用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获得具有良好抑菌效果且溶血性低的重组抗菌肽,相较之下,TD组抗菌肽抑菌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索上述抗菌肽的功能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死亡素thanatin 斑点叉尾鮰β-防御素 抑菌效果 溶血性试验


镉胁迫下福美双对小麦幼苗镉积累及生理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Cd胁迫下喷施杀菌剂福美双对小麦幼苗Cd积累及生理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冬小麦品种为供试作物,采用水培法,在不同浓度Cd胁迫下,于小麦苗期分别喷施高(400倍稀释液)、低(800倍稀释液)两个剂量的福美双制剂,研究福美双对小麦幼苗Cd积累、分布以及抗氧化系统和光合作用等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Cd积累方面,施用福美双提高了小麦地上部Cd和S的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73.8%和151.2%.同一Cd浓度胁迫下,随着福美双施用剂量的提高,Cd在小麦亚细胞各器官中的含量增加,在细胞壁中的占比升高,在细胞可溶性组份中的占比减少;Cd由氯化钠提取态向乙醇提取态和水提取态转变.喷施福美双对麦苗地上部鲜质量和根系长度无显著影响.在光合作用方面,Cd胁迫下喷施福美双提高了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62.7%、36.0%和89.5%.在抗氧化作用方面,Cd胁迫下喷施福美双提高了小麦叶片MDA、H2O2和CAT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27.1%、123.6%和464.3%;SOD含量下降,最大降幅为20.1%.研究表明,施用福美双促进了小麦幼苗地上部Cd积累,提高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但降低了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并加剧了Cd胁迫,高剂量条件下的施药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在镉污染麦田防治病害尽量不施用或少施用福美双.


平凉红牛生长性状及胴体性状育种值预计趋势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展平凉红牛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育种值预计趋势研究,本实验以296头平凉红牛(274头母牛、22头公牛)的育种值预计趋势数据为基础,与美国主要肉牛品种育种值预计趋势进行对比,并开展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绘制生长性状与胴体性状标准化评分雷达图。研究结果显示,平凉红牛RFI、ADG、WWT、YWT育种值的遗传趋势较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及西门塔尔牛逊色,即各项生长性状的发育较其他品种肉牛慢;平凉红牛Marb、Fat育种值的预计趋势评分高于利木赞牛,但较安格斯与西门塔尔牛低;REA育种值的预计趋势评分较安格斯、西门塔尔及利木赞牛高;HCW育种值的预计趋势评分较安格斯、西门塔尔及利木赞牛低;生长性状中除RFI与胴体性状育种值预计趋势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外,其余指标与胴体性状均呈正相关。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平凉红牛与其他品种肉牛相比,在胴体性状特别是眼肌面积方面表现优秀,因此今后平凉红牛选育工作重点可放在高档肉培育方面。


CO2伤害对软枣猕猴桃风味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CO2伤害对软枣猕猴桃风味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龙成二号"软枣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不粘贴气调元件为CK组,粘贴气调元件为TR组(环境稳定时O2含量为11.22%~15.55%,CO2含量为9.00%~11.93%),研究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挥发性成分变化情况,并测定了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CK组可以维持果肉翠绿的颜色,保持果实新鲜的清香风味;TR组加快果实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使得末期果肉黄化严重,贮藏45 d时表现出CO2伤害症状,同时抑制TSS升高,提高末期TA含量,加速VC的消耗;此外,通过电子鼻分析发现果实新鲜度拐点较CK组提前15 d;60 d果实主要特征挥发性成分2-己烯醛和己醛相对含量下降至检测线以下,而乙醇相对含量达到36.78%,果实新鲜的青草风味消失,发酵味异味明显,风味发生较大改变.综上,TR组引起果实CO2伤害,降低营养品质,破坏原有风味,不利于维持软枣猕猴桃贮藏期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