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条锈菌GMPP基因克隆及其产物糖转运功能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中预测编码甘露糖-1-磷酸鸟苷酰转移酶(mannose-1-phosphate guanylyltransferase,GMPP)基因产物的糖转运功能.[方法]基于Pst转录组数据与NCBI中17个Pst基因组比对结果设计引物,筛选和克隆Pst的GMPP基因,命名为PsMT1,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酵母己糖转运缺失突变体EBY.VW4000,对获得的pDR196-PsMT1-EBY.VW4000重组酵母菌进行糖吸收功能互补测定.[结果]PsMT1基因的编码区为1245 bp,编码414个氨基酸,等电点为6.05.构建的无根进化树显示PsMT1与小麦秆锈菌的GMPP单独聚为一个分支.在酵母己糖转运功能缺失突变体中表达PsMT1能恢复EBY.VW4000菌体在D-甘露糖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结论]克隆了Pst的PsMT1基因,其异源表达产物具有转运甘露糖的功能,为研究糖转运蛋白介导Pst-小麦互作的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糖转运 甘露糖-1-磷酸鸟苷酰转移酶 异源表达


鲜切甘蓝生物保鲜剂配方优化和评价
《现代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鲜切甘蓝易造成机械损伤,导致品质恶化,选择合适的保鲜剂配方尤为重要.该文通过研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和 ε-聚赖氨酸保鲜剂的不同质量分数对鲜切甘蓝品质的影响,采取真空包装,以色泽、质地、外形、气味为筛选指标,对鲜切甘蓝感官品质进行评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确定了鲜切甘蓝的生物保鲜剂的最佳配方为0.3%(m/m)木瓜蛋白酶、0.3%(m/m)菠萝蛋白酶和0.1%(m/m)ε-聚赖氨酸.由响应面方差分析对鲜切甘蓝的感官品质的影响顺序为:ε-聚赖氨酸>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根据贮藏实验,证明了优化后的生物保鲜剂配方,能有效延缓鲜切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贮藏12 d时,生物保鲜剂处理组鲜切甘蓝维生素C含量为26.23 mg/100 g,还原糖含量为18.92 mg/g,叶绿素a含量为6.08 mg/kg,叶绿素b含量为12.25 mg/kg.结果证明了经优化的生物保鲜剂能有效维持鲜切甘蓝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指标,较单一保鲜剂具有明显优势,可用于鲜切甘蓝的商品保鲜.


臭氧精准处理对‘巨峰’葡萄保鲜性能的影响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巨峰’葡萄为试材,通过不同臭氧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测定葡萄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PPO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调查臭氧对‘巨峰’葡萄采后生理品质的影响,为臭氧保鲜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为12.84 mg·m~(-3)时对‘巨峰’葡萄的呼吸强度具有抑制效果,且对葡萄的乙烯生成速率、菌落总数、果柄拉力、PPO和POD活性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常温货架期间,用12.84 mg·m~(-3)臭氧处理6 h时,能够显著抑制葡萄呼吸强度和落粒率,为提高‘巨峰’葡萄的保鲜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重、炎症反应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重、肠道形态、血清炎症因子、盲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SCFAs)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用20只8周龄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植物乳杆菌组,每组10只。植物乳杆菌组小鼠每日灌胃浓度为1×109CFU/mL的植物乳杆菌悬液,灌胃量为0.2 mL/只,对照组小鼠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灌胃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重、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小鼠空肠绒隐比显著上升(P<0.05)。3)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盲肠内容物总SCFAs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植物乳杆菌组小鼠盲肠内容物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极显著升高(P<0.01),有益菌相对丰度上升,同时潜在的致病菌相对丰度下降。综上所述,灌胃植物乳杆菌能够改善小鼠肠道形态,提高小肠吸收能力,提高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有利于肠道健康。


bta-miR-29d-3p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bta-miR-29d-3p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及甘油三酯含量之间的调控关系,试验设计并合成bta-miR-29d-3p的模拟物和抑制物,通过瞬时转染技术将bta-miR-29d-3p的模拟物和抑制物转染到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bta-miR-29d-3p抑制或过表达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用试剂盒检测。结果显示:bta-miR-29d-3p过表达后甘油三酯合成相关基因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1)、线粒体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PAM),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脂肪酸合成酶(FASN),转录因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F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0.01),肝X受体Α(LXRA)表达量显著上升(P <0.01)。同时过表达bta-miR-29d-3p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P <0.05)。干扰bta-miR-29d-3p显著增加了DGAT1、ACACA、FASN、GPAM、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1)(P <0.01)和SREBF1(P <0.05)的表达量,同时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加(P <0.05)。说明bta-miR-29d-3p通过改变乳脂代谢相关基因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调节奶牛乳脂代谢。
关键词: bta-miR-29d-3p 乳脂代谢 甘油三酯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纤维素基水凝胶的构建及其应用
《材料工程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凝胶是一种交联的三维网状亲水性聚合物材料,能够吸收和保留大量的水并且保持一定形状.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天然或改性类高分子合成聚合物水凝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是一大类可再生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资源丰富以及种类繁多等特点,由它合成的纤维素基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可应用于医疗、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基水凝胶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将水凝胶的微观网络结构与宏观性能相结合,重点对比了单网络、互穿网络和半互穿网络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等,并对其在医疗、环境、农业以及电子领域的应用进行总结.对开发兼具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的纤维素基水凝胶以及未来发展更多绿色经济的方法合成纤维素基水凝胶材料并将之用于工业化提出了展望.


免疫亲和注射器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偶联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的二氧化硅作为注射器微萃取的选择性吸附剂,建立了检测牛奶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ZERs)的免疫亲和注射器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A-MEPS-LC-MS/MS)。将牛奶离心后,取中间夹层,使用免疫亲和注射器微萃取,超纯水洗涤,甲醇洗脱,洗脱液浓缩,流动相复溶后进行LC-MS/MS分析,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使用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在工作液质量浓度0.1~100.0 ng/mL时6种ZERs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4 3~0.996 2;在ZERs添加水平为1 ng/g时,平均回收率在50.40%~68.34%,日内RSD在4.87%~17.64%,日间RSD在7.04%~18.75%,本方法的检测限(LOD)为0.05 ng/g,定量限(LOQ)为0.2 ng/g。
关键词: 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 免疫亲和注射器微萃取 牛奶 残留检测


酶解辅助提取香菇多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香菇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香菇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该试验采用酶解辅助法提取香菇多糖,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对香菇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参数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4%、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20(g/mL)。在该工艺条件下,香菇多糖含量达到5.73%,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73%,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香菇多糖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1.34%,香菇多糖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香菇多糖 酶解辅助法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