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采收期"卡罗拉"月季切花贮藏效果比较
《包装工程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为了延长月季切花"卡罗拉"的贮藏期,选取合适的采收期进行贮藏至关重要.方法 分别以提前 4 d采收(1 级)、提前 2~3 d采收(2 级)、提前 1 d采收(3 级)、当天采收(4 级)的月季切花"卡罗拉"为试材,于 4℃下贮藏 20 d,定期观察贮藏及瓶插期间鲜切花品质的变化.结果 与其他采收期月季切花相比,2 级月季切花乙烯生成速率偏低,贮藏 15 d前,2 级月季切花在一定程度上呼吸强度较低,丙二醛含量整体呈现较低趋势.在贮藏 20 d瓶插 8 d时,2 级月季切花花朵直径偏大,可维持花朵较高的开放程度,花朵萎蔫指数、腐烂指数、质量损失率仅为 40.66%、82.22%、11%,均低于其他采收期的月季切花;色差中L*值较高,b*值较低,表明 2 级月季切花颜色较为鲜亮,有效延缓了黄化现象.结论 经过1 d物流运输及 20 d左右的贮藏条件下存放时,提前 2~3 d采收(2 级)的月季切花可维持较好的品质及观赏价值.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番茄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蔬菜种类多,养分需求特性各异。本研究构建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番茄养分专家系统,并进行施肥推荐,为我国番茄生产提供科学轻简高效的推荐施肥方法。【方法】收集整理2000—2023年314个番茄田间试验数据,计算产量反应、相对产量、农学效率、养分内在效率等参数,利用QUEFTS模型估测不同目标产量下番茄的最佳养分需求参数,建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番茄养分专家系统。于2023年,在天津市和江苏徐州市共7个地点开展田间验证试验,设置农民习惯施肥(FP)、测土推荐施肥(ST)、番茄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NE)处理,以及基于NE的不施氮、不施磷和不施钾处理,共6个处理。调查了番茄产量、经济效益、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养分表观平衡和养分利用率。【结果】我国已有试验的平均结果为:番茄产量73.34 t/hm2,收获指数0.54 kg/kg,番茄地上部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18.60、52.66、370.14 kg/hm2,氮、磷和钾养分收获指数分别为0.51、0.52、0.52 kg/kg,氮、磷和钾养分内在效率分别为352.75、1445.45和209.64 kg/kg。QUEFTS模型结果表明,在达到潜在产量70%范围内,1 t番茄果实产量所需要的氮、磷和钾养分量分别为2.6、0.7和4.6 kg,氮、磷和钾养分需求比例约为3.8∶1.0∶6.8。番茄氮、磷、钾肥产量反应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线性相关关系(P<0.01);产量反应与农学效率呈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1)。田间验证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NE处理氮、磷和钾肥施用量分别降低31.3%、59.2%和22.7%,而番茄产量和经济净效益分别提高2.0%和4.2%;与ST处理相比,NE处理减少了氮和磷肥施用量,增加了钾肥施用量。养分表观平衡结果显示,FP处理存在大量的氮磷钾养分盈余;ST处理氮和磷素盈余较高,钾素呈现亏缺状态;NE处理氮磷钾养分盈余量最接近于平衡。NE处理氮、磷和钾肥回收率分别高出FP处理13.1、7.9和13.6个百分点,分别高出ST处理6.8、6.7和1.9个百分点;NE处理的氮素与磷素偏生产力高于FP、ST处理,钾素偏生产力高于FP处理但低于ST处理。【结论】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构建的番茄养分专家系统,在全国不同生产条件下均较常规推荐施肥方法进一步优化了肥料用量和比例,进一步提高了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降低了土壤养分盈余量,是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小农户番茄种植的推荐施肥方法。
关键词: 番茄 养分专家系统 产量反应 肥料利用率 推荐施肥


敌草快诱导肉鸡氧化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建立敌草快诱导的肉鸡氧化损伤模型,并初步揭示其分子机制。将160只1日龄肉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低剂量组(T1)、中剂量组(T2)和高剂量组(T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在第16日龄(第一阶段)时,每个重复抽取5只鸡,第37日龄(第二阶段)时抽取剩余5只鸡,称取肉鸡体重,计算每组平均体重,腹腔注射敌草快。T1、T2和T3组分别腹腔注射5、10、20 mg·kg-1的敌草快,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生理盐水。两次注射后的当天和第5天,每个重复抽取2只,采血并取样。结果表明:两次注射敌草快后,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肉鸡精神沉郁、饮食减少,T3组注射后6 h有2只鸡出现死亡,注射后72 h和96 h试验组肉鸡体重均极显著降低(P<0.01);2)T2和T3组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极显著(P<0.01)升高;3)T2和T3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第二阶段T3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4)试验组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5)试验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肝细胞空泡样变,细胞质疏松明显,且各肠段绒毛脱落较为严重;组织学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2组与T3组肝脏和小肠评分均极显著升高(P<0.01),除第二阶段十二指肠评分外,T1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6)各试验组肉鸡肝脏和空肠中ZO-1和OCLDN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7)肝脏中T2组HO-1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T1组(P<0.05);空肠中T2组和T3组Nrf2和HO-1 mRNA表达量较T1组均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敌草快诱导的肉鸡氧化损伤模型,且以10 mg·kg-1的注射剂量为建立氧化损伤模型最为适宜,同时发现敌草快可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来诱导炎症相关因子生成且抑制抗氧化酶的表达,引起肉鸡肠道屏障损伤,从而引起肉鸡炎症反应。
关键词: 敌草快 氧化损伤 Nrf2/HO-1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非寄主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剂,本研究选取 23 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作为候选材料,进行 4 轮试验,首先采用行为趋向反应试验,筛选出8种驱避率较高且选择反应率和驱避反应率差异极显著(P<0.01)的非寄主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山鸡椒、广藿香、当归、茶树、茴香、薄荷、艾草;然后通过产卵驱避活性试验,筛选出4 种驱避率高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茶树.浓度梯度试验表明,浓度为5 000 μg/mL时,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驱避率最高,浓度为3 000 μg/mL时,茶树精油驱避率最高;在最佳浓度下对桔小实蝇产卵驱避持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浓度下4种精油处理过的果实,随着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产卵孔和产卵量逐渐增加,驱避率逐渐降低,驱避产卵活性逐渐消失,前3 d降速较快,然后逐渐放缓.本研究通过行为趋向反应试验、产卵驱避活性试验、浓度梯度试验和驱避活性持效试验,从 23 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中,筛选到绿花白千层精油对桔小实蝇有较高的产卵驱避活性,通过剂型改良等措施有望开发成植物源驱避剂.


蜂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蜂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并确定蜂毒素的适宜添加量。选取1日龄817杂交肉鸡1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低剂量组,A组)、0.10(中剂量组,B组)和0.15 g/kg(高剂量组,C组)的蜂毒素。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22~42日龄和1~42日龄,与CON组相比,B组和C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2)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B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B组和C组肉鸡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42日龄时,B组和C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4)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B组和C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 <0.05),B组空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提高(P <0.05),B组和C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而V/C值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B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B组和C组肉鸡空肠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B组和C组空肠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 <0.05)。6)与CON组相比,21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空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B组和C组空肠闭合蛋白(OCL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42日龄时,各试验组空肠OCLN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蜂毒素可以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和抗炎能力,促进肠道形态发育,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提高其生长性能,且当蜂毒素添加量为0.10 g/kg时饲喂效果较佳。


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定量标识制度的不断完善,大批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迫在眉睫,为了在实验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在检测方法建立初期及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本研究以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定量检测方法为例,在检测实验室积累到足够检测数据之前,在8家实验室对5种转基因含量样品进行联合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再现性标准偏差,形成"自上而下"的不确定度预评定方法.结果显示:经格拉布斯法和科克伦法检验8家实验室数据,实验室5的数据存在离群值和岐离值,故剔除,7家实验室5个含量样品的再现性相对标准差RSDjR为6.025%~11.532%,均小于规定的35%,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根据上述分析数据绘制回归曲线方程为sjR=0.078 3 ×(c)j-0.010 4,计算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0.078 3,u0=0.012,进而将试样检测结果的平均值((c))带入公式,计算定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u=√u20+(ur×(c))2=√0.0122+(0.078 3 ×(c))2.结果表明基于联合验证数据评定转化体定量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为转化体定量检测方法建立初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实验室自行评定方法,为转基因生物及产品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预评定 联合验证 转基因 耐除草剂大豆DBN9004 安全监管


混菌固态发酵降解蒸汽爆破芦苇秸秆纤维素的研究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芦苇秸秆利用率,试验采用3株产朊假丝酵母菌(CR1、CR2和CR3)。1株枯草芽孢杆菌(KC)、1株酿酒酵母菌(NJ)和1株植物乳杆菌(ZR)对芦苇秸秆进行单菌固态发酵,并对CR1、CR2、CR3进行耐高氮菌株的诱导筛选。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种组合、菌种比例、复合菌接种量、氮源种类等进行筛选优化,探究其对芦苇秸秆混菌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显示,CR3菌株的耐高氮能力较强,液体(2.5%尿素)培养后,CR3菌浓度≥10~7 CFU/mL。芦苇秸秆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种组合及比例为CR3∶NJ∶ZR=2∶1∶1,复合菌接种量为15%,尿素为最佳氮源。此条件下,粗蛋白和真蛋白含量分别为14.15%和9.74%,较发酵前分别增加76.65%和67.35%;纤维素及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21.07%和27.30%,较发酵前分别增加68.56%和167.65%。研究表明,混菌固态发酵可增加芦苇秸秆的粗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
关键词: 混菌固态发酵 蒸汽爆破 芦苇秸秆 高氮诱导 纤维素


基于Vision Transformer和卷积注入的车辆重识别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车辆重识别中提取特征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Vision Transformer的车辆重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注意力机制提出目标导向映射模块,并结合辅助信息嵌入模块,抑制由不同视角、相机拍摄及无效背景引入的噪声.其次,以Vision Transformer远距离建模能力为基础提出通道感知模块,通过并行设计模型能够同时获取图像块之间和图像通道之间的特征,在关注图像块之间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通道之间的关联.最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局部归纳偏置,将全局特征向量输入到卷积注入模块中进行细化,并与全局特征联合优化,以构建鲁棒性的车辆特征.为了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在Ve?Ri776、VehicleID和VeRi-Wild数据集上分别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本文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车辆重识别 Vision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导向映射 通道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