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保鲜处理对青皮核桃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保鲜处理对青皮核桃贮藏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青皮核桃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不同保鲜方法进行处理:0℃冷水浸泡5 min、150 mg/L ClO2浸泡20 min、100 mg/L赤霉素浸泡20 min和赤霉素(100 mg/L)+咪鲜胺(有效成分含量450 g/L)混合处理20 min,以不做处理的青皮核桃为对照,在0±0.3℃的低温条件下贮藏,研究其贮藏期间褐变指数、水分含量、色差、呼吸强度、硬度、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处理组青皮核桃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显著(P<0.05)延缓了其水分含量的降低和色差的变化,延缓褐变指数、呼吸强度和PPO活性的上升,抑制了硬度、叶绿素、总酚、总黄酮含量的下降,降低了贮藏期MDA的生成量,更好的保持POD活性。由试验可知,赤霉素+咪鲜胺处理的青皮核桃水分含量、硬度、叶绿素含量、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褐变指数和色差上升最缓慢,呼吸强度最低,丙二醛含量和PPO、POD活性最低,保鲜效果最佳。
关键词: 青皮核桃 低温贮藏 保鲜处理 贮藏效果 赤霉素 咪鲜胺


牛至精油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牛至精油对沃德168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沃德168肉鸡1 0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g/t牛至精油.试验期4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FN-γ)、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脾脏器官指数显著提高(P<0.05),法氏囊器官指数极显著提高(P<0.01).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300 g/t牛至精油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性能和屠宰性能.
关键词: 牛至精油 沃德168肉鸡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屠宰性能


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表现及Pib和Pi5抗性基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及其基因型,本研究利用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对黄淮稻区的500份水稻材料进行了稻瘟病抗性的人工接种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筛选出33份极抗材料和32份极感材料进行Pib和Pi5的分子标记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500份水稻材料中有39.4%的材料为中抗材料,38.4%的材料为中感材料,19.4%为感病材料,1.8%为抗性材料。抗性基因Pib在极抗、极感材料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9.7%和65.6%,抗性基因Pi5在极抗、极感材料中的频率分别为42.4%和31.3%,Pib和Pi5双抗基因在极抗和极感材料中的频率分别为33.3%和12.5%。该结果显示,黄淮稻区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抗性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选择Pib和Pi5双抗性的材料对稻瘟病抗性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富马酸和肉桂醛及其联合添加对817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和肉桂醛及其联合添加对817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600只1日龄健康817肉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600 mg/kg富马酸(FA组)、400 mg/kg肉桂醛(CA组)以及600 mg/kg富马酸+400 mg/kg肉桂醛(FC组)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21~42日龄,与CON组相比,FA组和CA组肉鸡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FC组FBW和ADG极显著提高(P<0.01),FA组、CA组和FC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1~42日龄,与CON组相比,FA组和CA组ADG显著提高(P<0.05),FC组ADG极显著提高(P<0.01)。2)与CON组相比,CA组和FC组肉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且FC组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低于CA组(P<0.05)。3)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均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FC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FA组和CA组(P<0.05),血清IgM和GSH含量以及SOD活性显著高于FA组和CA组(P<0.05)。4)21和42日龄时,与CON组相比,CA组和FC组肉鸡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5)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肉鸡盲肠菌群Chao1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CA组和FC组盲肠菌群ACE指数显著提高(P<0.05)。在门水平,各试验组肉鸡盲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盲肠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CON组相比,各试验组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且FC组盲肠乳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A组和FA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单独添加富马酸或肉桂醛及二者联合添加可以提高肉鸡ADG和抗氧化能力,提高血清IgM含量,改善盲肠菌群结构;饲粮单独添加肉桂醛及富马酸与肉桂醛二者联合添加还可以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改善肠道组织形态;与单独添加相比,富马酸与肉桂醛联合添加的效果更佳。
关键词: 富马酸 肉桂醛 肉鸡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肠道健康


不同生物保鲜剂处理对番茄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聚赖氨酸(□-polylysine,□-PL)和纳他霉素(natamycin,NT)两种生物保鲜剂对番茄采后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该研究以番茄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1.0 g/L的口-PL处理、0.8 g/L的NT处理,以不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处理后PE膜包装并于4℃冷库进行贮藏,每7 d从冷库中拿出并测定感官品质、营养指标、生理指标、衰老指标及生理变化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采后进行□-PL和NT处理均可以有效地维持番茄贮藏期间的品质,如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滴定酸及黄酮含量,提高APX、PAL和几丁质酶活性.其中,NT处理可以显著地维持番茄采后贮藏期间的感官品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番茄红素含量;抑制番茄采后贮藏期间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的提高;抑制MDA的积累,维持总酚含量,提高了 POD、CA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该实验结果可以为番茄采后低温贮藏保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并为番茄采后冷链物流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不同水稻品种萌发期与幼苗期耐盐性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天津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的耐盐性,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水稻品种,采用智能温室栽培法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0、2、4、6、10 g/L)对12种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萌发期各品种水稻发芽势、发芽率整体均随着盐处理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前期(1~4 d)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后期除高盐浓度(10 g/L)对发芽的抑制作用较强外,较低盐浓度(2、4 g/L)对参试水稻发芽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部分还有促进发芽的现象。幼苗期成活率与根长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基本呈下降趋势,苗高随着盐分浓度的增高明显下降。低盐浓度(2、4 g/L)对水稻苗高影响显著,对根长影响不显著,高浓度(6、10 g/L)极大地抑制了水稻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总体来说,不同品种在不同生长期受盐胁迫抑制程度不同,特别是在高盐浓度下12个参试品种间差异更明显;相比于萌发期,水稻幼苗期对盐胁迫更为敏感;从萌发期至幼苗期,参试12个水稻品种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津原97>津育粳22>津原正28>吨粮稻3号>津稻818>津稻919>津原985>津原89=津原A12>吨粮稻2号>津原香98>吨粮稻1号。针对盐碱地水稻生产中可能存在的盐害导致的产量损失问题,可以把握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季节性动的规律,通过土壤成分剖析,选择适合生长的水稻品种,以遵循波动规律,确保生产质量。
关键词: 水稻 萌发期 幼苗期 盐胁迫 耐盐性 成活率 根长 苗高


不同温度和风速愈伤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皮薄易损,在收获时极易受到机械损伤,从而造成腐烂,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和风速梯度对采后甘薯愈伤的作用效果,在天津以烟薯25号为材料开展了采后甘薯愈伤贮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CK组(12℃)相比,33℃的愈伤处理可以更好地降低甘薯块根贮藏期间的失重率、呼吸强度、丙二醛含量、纤维素酶活力和过氧化物酶活力,促进木质素合成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和淀粉的积累。交互效应分析表明,温度相较于风速对甘薯块根愈伤的影响更大,对损伤的恢复和品质的形成都有着显著效果。其中,以23℃配合1 m/s风速和33℃配合2 m/s风速的愈伤处理效果最好,能够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延缓甘薯块根的水分散失,维持营养品质,延长贮藏时间,为甘薯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的完善推广提供参考。


新疆肉苁蓉不同品种与部位间活性成分差异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评估了新疆和田策勒县梭梭肉苁蓉、红柳肉苁蓉的不同部位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红柳肉苁蓉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均表现为下部含量最高,中部、上部含量递减。其中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含量(38.35 mg GAE/g DW、35.61 mg RE/g DW)分别为梭梭肉苁蓉下部的2.47、10.95倍。梭梭上部松果菊苷含量在两种肉苁蓉不同部位中最高,为92.93 mg/g DW,两种肉苁蓉下部总三萜含量显著高于上部、中部(P<0.05),梭梭下部总三萜最多,为6.75 mg OAE/g DW。此外,梭梭肉苁蓉和红柳肉苁蓉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并且肉苁蓉下部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IC50 DPPH分别为7.15和5.95 mg/mL,IC50 ABTS+分别为5.19和3.28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肉苁蓉中的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与IC50 DPPH和IC50 ABTS+呈负相关。结果表明,梭梭肉苁蓉上部的松果菊苷含量丰富,红柳肉苁蓉下部的总多酚、总黄酮、总糖、毛蕊花糖苷含量丰富且高于梭梭肉苁蓉对应部位。本文可以为不同产地肉苁蓉标准化及功能性产品深度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水稻转录因子OsNAC019的表达模式和突变体表型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NAM、ATAF1/2、CUC2)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的抗逆反应.本研究发现水稻转录因子Os NAC019(Os01g0884300)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响应多种处理.此外,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成功敲除OsNAC019,并且初步观察突变体osnac019具有干旱敏感的性状,敲除后的突变体千粒重有所降低,但对种子萌发率、根长影响不大.这些发现不仅为进一步研究转录因子OsNAC019的功能提供资料,也为其在水稻抗性育种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敲除 水稻 转录因子 OsNAC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