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FecB基因突变对绵羊超排处理效果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FecB基因突变对绵羊同期发情-超数排卵效果的影响,基于同期发情、超数排卵等技术处理,对3种FecB基因型小尾寒羊进行了处理前后的发情时间和卵泡数量统计研究,分析其外周血清激素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相比于同期非超排试验处理,超排组绵羊群体的发情时间更为集中;且携带FecB基因突变的BB和+B型绵羊群体,在超排激素作用下所形成的排卵前卵泡数显著高于++野生型(P<0.05)。在发情后6 h超排处理的BB型绵羊外周血清FSH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预示着绵羊发情早期的FSH浓度可能决定着随后的卵泡形成数量。超排处理后的3种FecB基因型绵羊群体之间的外周血清氧化应激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而非超排处理的BB型较高的血清MDA水平,反应了正常生理水平下BB型绵羊较高的卵泡形成数量可能引起了机体的相当程度的高氧化应激状态。


实时荧光PCR"自下而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转基因玉米成分测定中的应用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中建立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方法的"自下而上"不确定度评定模型,提出利用实验室自制校准品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将标准曲线参数斜率(a)、截距(b)和y(测定Ct值)作为输入量,获得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以转基因玉米CC-2定量检测定值为例,利用建立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自下而上"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采用自制校准品开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3个子样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17.74%、17.62%和17.38%,合成不确定度为10.15%,扩展不确定度为20.30%.按照本模型将转基因实验室间测定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3个实验室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0.30%、13.53%和15.15%.


温室草莓精准灌溉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传统温室灌溉系统存在的过量灌溉问题,保证草莓始终处于适宜的土壤湿度环境下,节约水资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TM32 芯片和RS485 型传感器的灌溉设备.针对灌溉系统具有的非线性、惯性大且一定滞后性特性,提出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结合调节型阀门,设计了根据土壤湿度变化实时、自动、精准调节灌溉量的系统.为了验证算法应用效果,根据温室草莓实际灌溉规律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对比传统PID和模糊自适应PID模拟灌溉模型,得出模糊自适应PID比传统PID超调量少7.98%,且达到稳定后稳态误差维持在±0.5%范围内的结果.本研究利用模糊规则改进了PID控制算法,将其应用到温室草莓灌溉系统中减小了超调量,降低了稳态误差,有效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关键词: 精准灌溉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 温室草莓 仿真


外源褪黑素处理对花椰菜采后贮藏品质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花椰菜保鲜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以花椰菜为实验材料,采用浓度为50μmol/L的MT处理,以不喷施MT作为对照,处理后PE膜包装并于0℃冷库进行贮藏,并对贮藏60 d内样品的感官品质、营养指标、生理指标、衰老指标及生理变化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外源MT处理对花椰菜采后贮藏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MT处理组腐烂率更低,贮藏60 d时腐烂率为15%,CK组腐烂率为35%,显著高于MT处理组(P<0.05),采后外源MT处理能够更好地维持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呼吸速率和乙烯生成速率,延缓相对电导率含量的增加,维持过氧化物酶、超氧化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升高及H2O2含量的积累。该实验结果可以为花椰菜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并为花椰菜采后贮运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微环境气调保鲜箱对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配备不同气调元件的保鲜箱(MAP1、MAP2、MAP3)进行包装,以无气调元件保鲜箱为对照(CK),于冰温((–0.5±0.3)℃)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气调元件保鲜箱对葡萄果实感官指标、营养指标、生理指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冰温贮藏过程中,MAP1、MAP2、MAP3处理组O2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8.7%~19.7%、18.7%~19.5%和18.4%~19.0%;CO2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2%~0.8%、0.6%~1.4%和0.9%~2.3%。与CK相比,3种气调元件均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保鲜箱内O2含量、提高CO2含量,进而抑制葡萄果实的生理活动,延缓果实贮藏品质的下降。其中MAP3处理组可有效降低贮藏期间葡萄果实的腐烂率、落粒率和失重率,较好地维持葡萄果皮亮度和果肉硬度,延缓营养物质(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葡萄果实的呼吸速率及乙烯生成速率,延缓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上升,较好地保持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上升。不同气调元件保鲜箱处理中MAP3处理组保鲜效果最好。


基于ISTA测试研究电商包装对莲雾货架品质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莲雾果实皮薄肉脆,采后流通中极易产生机械损伤,严重影响果实货架品质。为了维持莲雾在物流运输中的货架品质,减少机械损伤,该研究基于ISTA 6-AMAZON.COM-SIOC TYPE A(ISTA 6A)测试标准模拟4种常用电商包装方式下(P1:瓦楞纸箱+单层网套、P2:瓦楞纸箱+双层网套、P3:瓦楞纸箱+发泡聚乙烯(expanded polyethylene,EPE)内衬和P4:泡沫箱+双层网套)莲雾果实的运输情况,并分析模拟测试后莲雾货架期(15℃,8 d)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外包装相同,缓冲形式不同时,双层网套(P2)组莲雾果实呼吸强度变化最为平缓,果皮亮度值为最低值32.86,果肉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与单层网套和EPE内衬相比上升了62.35%,其上升速率最慢,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货架品质显著好于单层网套(P1)和EPE内衬(P3)(P<0.05),原因在于单层网套的缓冲保护作用较弱,而EPE内衬阻碍果实呼吸热量散失和水分扩散,导致货架后期莲雾呼吸增加,品质严重下降;当缓冲形式相同,外包装不同时,瓦楞纸箱(P2)与泡沫箱(P4)处理组对莲雾果实呼吸强度、BI值、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等货架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得,在外包装具有足够支撑性能条件下,双层网套作为缓冲包装不仅能够将振动能量均匀地分布于整个果实,减小机械损伤,而且有利于莲雾自身呼吸热散失,抑制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维持果实货架品质。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莲雾电商物流保鲜技术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天津水稻穗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山东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水稻穗腐病在天津地区发生较重,成为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连续两年对天津地区水稻主产区穗腐病危害进行调查、病原菌分离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病原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引起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病原菌为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95%咯菌腈和95.3%丙环唑对稻黑孢霉抑菌效果最好,2020年EC50值分别为0.2776、1.3102μg/mL,2021年EC50值分别为0.5171、2.0188μg/mL;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两年菌株的抑制效果差异较大,对2020年菌株EC50值为8.0151μg/mL,对2021年菌株的EC50值为24.6704μg/mL。75%三环唑对该病原菌无抑制作用,生产上不推荐使用。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水稻穗腐病的致病菌株并筛选了高效抑菌药剂,为生产中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盐胁迫对甜樱桃砧木生理特性及光合荧光参数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年生甜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和'考特'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 mmol·L-1)处理对其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究甜樱桃砧木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NaCl处理促进了甜樱桃砧木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2)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甜樱桃砧木叶片中SOD活性呈现升高趋势,而POD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甜樱桃砧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而胞间CO2浓度(Ci)逐渐升高,非气孔限制为甜樱桃砧木叶片Pn下降的主要因素.(4)NaCl处理抑制了甜樱桃砧木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增加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研究发现,盐胁迫破坏了甜樱桃砧木的光合机构,抑制了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量子效率,降低了对光能的利用率,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甜樱桃砧木在盐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渗透胁迫并降低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吉塞拉6号'在盐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其耐盐性更强;甜樱桃砧木在高于100 mmol·L-1NaCl处理时表现出明显受害症状.


高浓度CO2胁迫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细胞壁代谢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贮藏期间高浓度CO2胁迫对软枣猕猴桃细胞壁代谢的影响,以“龙成二号”为试验材料,以微环境气调箱为载体,分别粘贴气调元件A(CK2)、气调元件B(TR),以不粘贴气调元件为CK1,研究高浓度CO2胁迫对冷藏期间果实果皮强度、细胞壁多糖、细胞壁降解酶及活性氧(ROS)的影响。在60 d时分析不同处理组果实果皮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冷藏过程中,CK2组中形成适于软枣猕猴桃贮藏的环境(O2含量17.00%~20.92%,CO2含量1.63%~2.78%),而TR组形成高浓度CO2胁迫的贮藏环境(O2含量11.22%~15.55%,CO2含量9.00%~11.93%)。与CK1和CK2相比,TR组可阻碍果皮强度的降低,影响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的正常下降,抑制水溶性果胶的升高,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β-半乳糖苷酶(β-Gal)及淀粉酶活性,加快超氧阴离子(O2·-)活性、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的上升;同时果皮细胞结构破坏严重,表皮粗糙凌乱,细胞间隙增大,组织轮廓模糊紊乱。分析表明,TR组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环境CO2含量超过耐受阈值,引起果实僵直,硬度下降缓慢,影响后熟进程,细胞壁多糖代谢转化受到抑制,组织内自由基大量积累,膜脂过氧化,细胞结构被破坏,丧失商品性。


沼泽生红冬孢酵母类胡萝卜素合成条件的优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提高红酵母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以从水产养殖环境中分离出的 8 株红酵母菌为实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类胡萝卜素能力较强的沼泽生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paludigenum)CN7.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量的番茄匀浆、胡萝卜汁、柠檬酸钠、乙醇,对CN7 菌株的类胡萝卜素合成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番茄匀浆、胡萝卜汁、柠檬酸钠、乙醇,均能提高CN7 菌株的类胡萝素合成能力,但不同物质对CN7 菌株的胡萝卜素合成能力的提高幅度不同,顺序为胡萝卜汁>乙醇>柠檬酸钠>番茄匀浆.培养基中分别添加 80 mL/L胡萝卜汁、1.5 mL/L乙醇、6.0 g/L柠檬酸钠、20 mL/L番茄匀浆,CN7 菌株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达到342.82、280.00、255.62、239.19 μg/g,较初始值的 170.11 μg/g分别提高 101.5%、64.6%、50.3%、40.6%.上述结果表明,胡萝卜汁对CN7 菌株合成类胡萝卜素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在后续发酵中可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胡萝卜汁以提高菌株的类胡萝卜素产量.
关键词: 沼泽生红冬孢酵母 类胡萝卜素 合成条件优化 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