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微酸性电解水对盐渍海蜇脱铝的效果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盐渍海蜇为原料,探究微酸性电解水对盐渍海蜇的浸泡脱铝效果。经单因素实验筛选浸泡时间、料液比、有效氯质量浓度参数,采用响应面模型对浸泡条件进行优化,从色差、质构及显微分析角度评价脱铝处理对海蜇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脱铝条件为有效氯质量浓度37 mg/L,浸泡时间27 min,料液比1∶4。在此条件下,铝脱除量为120.17 mg/kg,脱除率为30.41%。各因素对脱铝效果的排序为有效氯质量浓度>时间>料液比。随着浸泡时间、料液比和有效氯质量浓度的增大,试验组及对照组产品的硬度、咀嚼性逐渐降低,弹性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盐渍海蜇色泽的亮度(L*)与白度(W)均显著增加。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处理后海蜇的微观结构无孔隙出现,结构仍较为致密。

关键词: 盐渍海蜇 微酸性电解水 脱铝 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微波冷冻预油炸食品的研究进展

中国调味品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可使用微波炉重新加热的冷冻预油炸食品是目前最受消费者青睐的调理食品之一,但其加工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综述了预油炸食品在油炸、冷冻贮藏和微波复热三道工序中的品质控制以及改良措施,以期为可微波预油炸食品的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预油炸 含油量 保水剂 微波复热 失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学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5)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个体摄食强度随着叉长和性腺指数(P=0.030)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P=0.002),在满月阶段摄食强度较高而在新月前后摄食强度较低(边际显著,P=0.058).

关键词: 热带中西太平洋 大眼金枪鱼 摄食强度 生态位宽度 月相 渔获水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中和"压力下长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路径研究

渔业现代化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通过栖息地均质化、生境碎片化等累积效应对长江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反馈,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正在危及生态稳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从而威胁人类自身安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未来8年内长江上游的水电工程将迎来大规模建设期,由于长江生物多样性密集分布区与水能资源丰富区高度重叠,生态恢复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复杂严峻."生态修复"与"碳中和"是中国的两大可持续发展目标,协同水生态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近年来政府努力的目标,研究实现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研究通过综述基础生态学、河流工程学、保护生态学、生态恢复动力学等领域在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实施长江生态系统修复的"连通性恢复(Reconnection)、微生境修复(Restoration)、物种池构建(Rehabitation)、功能性恢复(Recovery)、生态再平衡(Rebalance)"的5R路径,为精准开展全流域、多尺度的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江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工程 鱼类栖息地 实施路径 碳中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细纹狮子鱼栖息地分布的季节变化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细纹狮子鱼(Liparis tanakae)的生态学特征,根据2018-2019年4个季节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利用同步采集的表层水温(SST)、表层盐度(SSS)、底层水温(SBT)、底层盐度(SBS)和水深等5个环境因子以及资源密度数据,开展了细纹狮子鱼栖息地适宜性的季节变化研究.利用提升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建立各季节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确定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春夏秋3个季节,对细纹狮子鱼适宜栖息地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底层水温,贡献率分别为84.05%、54.60%和60.74%;冬季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表层水温,贡献率为34.71%.春季,细纹狮子鱼最适栖息底层水温9.60~11.37 ℃;夏季,最适栖息底层水温7.64~10.46 ℃;秋季,最适栖息底层水温8.92~9.92 ℃;冬季,最适栖息表层水温9.82~12.34 ℃.根据交叉验证评估结果,春季和夏季选取AMM算法、秋季和冬季选取GMM算法且赋予权重的HSI模型研究其栖息地适宜性.细纹狮子鱼的最适栖息地(HSI≥0.7)随季节表现出一定的变化,春夏秋3个季节面积较小,占研究海域面积的13.43%~23.53%,主要栖息地位于受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冬季,最适栖息地相对其他季节明显扩大,占研究海域面积的45.31%,从黄海南部向东海北部延伸,南端达长江口近海.

关键词: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 细纹狮子鱼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 环境因子 季节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生物量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构建海洋食物网、生物泵和元素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硅循环等)的基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息息相关.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地化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浮游植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直接测定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碳生物量依旧受到传统技术和方法的限制.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生物量检测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列举了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方法有黑白瓶法、遥感估算法、碳同位素测定、快速重复率荧光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的主要方法有细胞体积转换法、流式细胞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碳同位素与快速重复率荧光法相结合可以更高效测定出初级生产力,而最具优势与应用前景的碳生物量检测方法是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其中,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具有拟合异常值、测定结果准确等优势,能够实现现场浮游植物群落以及各个功能群碳生物量的估算,并能够与卫星遥感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应用于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海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估算.通过本文的综述,一方面为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含量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和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深入研究浮游植物在海洋碳循环以及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碳生物量 碳循环 检测方法 分位数回归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喂仿刺参性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肉类研究 2023

摘要:以仿刺参雌、雄性腺冻干粉为原料,对其基本营养组分和主要功效成分进行测定,采用小鼠饲喂实验,考察仿刺参性腺在小鼠免疫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仿刺参雌、雄性腺富含营养和功效成分,其中雄性性腺蛋白质含量高达74.54 g/100 g,显著高于仿刺参体壁(P<0.05),雌性性腺中海参多糖含量与体壁相当,而海参皂苷含量高达4.77 g/100 g,是体壁的10倍以上;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仿刺参性腺可显著增加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尤其是饲喂雄性性腺的小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率升高到(47.19±4.99)%,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为(209.75±24.82)pg/mL,血清和肝脏中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有所提升,肝脏中丙二醛含量降低至(1.98±0.25)nmol/mg.由此可知,饲喂仿刺参性腺可提高小鼠的免疫机能,且饲喂雄性性腺的作用更加明显.

关键词: 仿刺参 雌、雄性腺 免疫调节 动物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HCO3碱度和NaCl盐度对两种规格高体雅罗鱼幼鱼的急性毒理研究

水产学杂志 2023

摘要:在水温23.12℃~24.35℃下,将体质健壮的1月龄(3.36±0.24)g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幼鱼置于循环可控的水族箱中,暴露在分析纯Na Cl配制的盐度2.1 g·L-1、4.0 g·L-1、6.1 g·L-1、8.0 g·L-1、10.0 g·L-1、12.1 g·L-1和14.0 g·L-1水中;将健康的上述规格和3月龄(17.1±0.05)g高体雅罗鱼暴露在用分析纯Na HCO3配制的碱度浓度分别为10.3 mmol·L-1、20.1 mmol·L-1、30.4 mmol·L-1、41.8 mmol·L-1、50.8 mmol·L-1、60.4 mmol·L-1、69.2mmol·L-1、81.4 mmol·L-1和90.8 mmol·L-1水中。根据单一毒性实验的LC50,进行了碱度和盐度的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盐碱混合梯度中盐度为4 g·L-1、6 g·L-1、8 g·L-1和10 g·L-1,碱度为40 mmol·L-1和50 mmol·L-1的双列组合。结果表明,采用概率单位法和线性回归法两种方法得出碱度对1月龄实验鱼12 h、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78.93 mmol·L-1、71.47 mmol·L-1、67.33 mmol·L-1、63.38 mmol·L-1、61.46 mmol·L-1和68.73 mmol·L-1、65.59 mmol·L-1、63.72 mmol·L-1、60.74 mmol·L-1、58.51 mmol·L-1,安全浓度(SC)为17.93 mmol·L-1和18.04 mmol·L-1;碱度对3月龄实验鱼12 h、24 h、48 h、72 h、96 h的LC50分别为89.46 mmol·L-1、78.13 mmol·L-1、72.11 mmol·L-1、68.25 mmol·L-1、68.25 mmol·L-1和73.09 mmol·L-1、67.64 mmol·L-1、65.33 mmol·L-1、61.63mmol·L-1、61.63 mmol·L-1,SC为18.43 mmol·L-1和18.28 mmol·L-1。差异分析显示,同一规格实验鱼在同一时间段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LC50无明显差异(P>0.05)。盐度对1月龄实验鱼不同时间段的LC50分别为14.03 g·L-1、12.71 g·L-1、12.43 g·L-1、11.52 g·L-1、11.24 g·L-1和11.54 g·L-1、10.79 g·L-1、10.24 g·L-1、10.11 g·L-1、9.89 g·L-1,SC为2.71 g·L-1和2.77 g·L-1。96 h内盐度和碱度对两种规格高体雅罗鱼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拮抗效应,盐碱混合毒性效应大于单碱和单盐。综合来看,高体雅罗鱼具有较强的耐盐碱特性,是中碱度(10~30 mmol·L-1)碳酸盐型盐碱水中良好的养殖对象。

关键词: 高体雅罗鱼 碱度 盐度 半致死浓度 耐盐碱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东方鲀低温胁迫应答主效QTL候选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暖温性、广温性鱼类,低温的冬季海水会对其生存造成很大影响,因此,选育具有抗寒性状的品系对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利用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分析筛选出6个与红鳍东方鲀耐低温相关的候选基因(tacc2、fsip1、exoc4、arhgap44a、pde10a和unc5b)的基础上,通过Real-time PCR检测这6个基因在低温胁迫下在肝脏、心脏和肾脏中表达量的变化。实验用鱼为课题组建立的同一家系的8月龄鱼,共设置3个温度梯度(8℃、13℃和18℃),8℃和13℃为低温组,18℃为对照组。结果显示,6个基因在不同温度下的3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pde10a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表达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tacc2和exoc4基因在8℃组肝脏、肾脏以及心脏中的表达分别呈先下降再趋于稳定、先升高再趋于稳定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unc5b基因在肝脏和心脏中的表达量较低,在低温组实验前期的肾脏中呈现高表达;arhgap44a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在心脏和肾脏中整体表达无明显变化;fsip1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在心脏和肾脏中的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6个基因在红鳍东方鲀组织中均随着时间和温度变化具有差异性表达,在低温胁迫下呈现积极响应,表明这6个QTL候选基因在红鳍东方鲀低温适应中具有潜在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红鳍东方鲀耐低温相关信号通路研究以及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pde10a基因 tacc2基因 unc5b基因 exoc4基因 arhgap44a基因 fsip1基因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工程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水产业在提供优质和健康食物来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新形势下,践行大食物观、建立食物多元化供给体系对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重大需求.本文以渔业资源与捕捞、水产养殖与海洋牧场、水产品加工与流通等水产业三大方向为研究划分,通过深入的行业调研、广泛的交流研讨,把握了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行业发展目标与重点举措.调研发现,近海渔业捕捞压力过大,对远洋与极地资源认知不强、技术与装备能力薄弱,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优质饲料原料依赖进口,智慧渔业的基础软硬件能力存在短板,水产品加工能力滞后;建议实施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修复、远洋渔业资源开发与科学利用、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深远海养殖平台技术研发与应用、水产养殖新模式构建与推广、水产品绿色加工与高值利用等重点举措.通过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35年迈入水产科技强国行列并生产水产品8.1×107 t,2050年全面实现智慧渔业并生产水产品1×108 t.

关键词: 水产业 渔业资源 水产养殖 海洋牧场 水产品加工 高质量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