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超声波遥测在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态学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声波遥测应用于水生动物是基于海洋生物学家对自然环境中海洋动物的行为和生理研究的迫切需求而诞生的。目前已发展成为包括鱼类、甲壳类、豚类以及海龟等水生动物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回顾了超声波遥测应用于水生动物近50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技术的系统组成和使用方法,阐述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分析了其应用于水生动物遥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声波遥测 行为 栖息地 生态环境 水生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蛎壳丙酸钙的非煅烧法制备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牡蛎壳为钙源,不经过高温煅烧,经粉碎、水飞法处理后直接用于制备丙酸钙。为了获得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丙酸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丙酸过量75%条件下转化反应进行2h,丙酸钙产率可达87.9%,且产品纯度大于99.5%。同时,研究还发现丙酸钙对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三种革兰氏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并具有显著延缓面包片霉变的效果。

关键词: 牡蛎壳 非煅烧法 丙酸钙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鲢AFLP和微卫星标记连锁图谱构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对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野生鲢及其90尾杂交后代为作图群体,分别构建了鲢雌、雄亲本AFLP和微卫星混合标记连锁图谱和鲢性别平均连锁图谱。鲢性别平均连锁图谱含254个标记(包括46个微卫星标记和208个AFLP标记),由23个连锁群、8个三联体及9个连锁对组成,图谱总长1 146.6 cM,覆盖率74.6%,249个座位间平均间隔15.5 cM。鲢性别平均图谱标记分布不均匀,在不同连锁群间以及同一连锁群上的不同区域,都存在标记密度显著差别。比较雌、雄图谱座位同线性关系,发现1个可能与性别决定相关的重组抑制区。该图谱是构建高密度微卫星标记图谱的起点,其分布清楚的微卫星标记为鲢及其近缘物种遗传资源评价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连锁图谱 微卫星 AFLP 性别决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微生物酶反应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发酵过程具有严重非线性、高度时变性、高阶多变量和大型不确定的特点,为了实现生物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水平,使得发酵过程的参数检测、操作监视、自动控制等智能化,分析了影响发酵过程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综合应用传统的PID控制方法、模糊神经网络技术,构建了一种多变量模糊神经控制系统的前馈解耦算法并将其应用在发酵过程的思想,同时采用了冷凝、回收、利用发酵尾气技术,解决了尾气排放、罐体泄漏染菌的问题。模糊神经控制器和解耦部分独立设计,在模糊控制器中引入神经网络,解耦网络采用一层隐层,利用简化的学习算法,根据系统输出误差,在线调整网络权值,从而实现动态解耦而无需辨识被控对象的模型。该方法结构简单且计算量小,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控制算法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发酵 溶解氧 环保 通气量 耦合 解耦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背鲈肝脏结构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E、Mallory氏三色法、Heidenhain氏Azan染色,PAS反应,组织块银浸染方法,对组织切片染色处理,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驼背鲈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驼背鲈肝组织中肝细胞界限不明显,不存在双核现象,有暗细胞和亮细胞之分,胞质中细胞器丰富,有大量的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高尔基体很难观察到,仅在胆小管和狄氏间隙的附近发现。此外,在肝血窦的附近观察到成纤维细胞、枯否氏细胞和贮脂细胞。肝组织中胆管数量众多包括肝叶中央胆管、支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小叶内胆管,并且在中央静脉附近偶见辐射状排列的肝细胞索。

关键词: 驼背鲈 肝脏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氯杀螨醇对草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

水生生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农作物产量,人类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依赖杀虫剂。种植业喷洒的化学杀虫剂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并残留在水环境中,威胁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1]。三氯杀螨

关键词: 三氯杀螨醇 急性毒性 渔业环境 幼鱼幼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胚胎及早期仔鱼耗氧量的研究

生态科学 2010 CSCD

摘要:运用SKW-3微量呼吸仪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进行测定,研究温度、盐度及pH的变化对胚胎耗氧量和Cu2+、Cd2+等重金属离子对早期仔鱼的耗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5)℃条件下,卵形鲳鲹胚胎和早期仔鱼的耗氧量均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胚胎耗氧量在出膜前达到最大值,其中以原肠期和出膜期耗氧量变化最为显著.胚胎耗氧量随着温度、盐度、pH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水温25℃、盐度35和pH为8时耗氧量到达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随着Cu2+浓度的升高,早期仔鱼耗氧量呈先增大后减小,在0.01 mg·L1时耗氧率最大;胚胎耗氧量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关键词: 卵形鲳鲹 胚胎 早期仔鱼 耗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不同规格鲆鲽类的生化组成并进行了营养价值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规格的鲆鲽类鱼肉氨基酸都符合FAO/WHO公布的氨基酸理想模式:EAA/TAA含量在40%左右、EAA/NEAA在60%以上,重金属含量都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所以鲆鲽类蛋白质都属于理想安全的优质蛋白质。不同规格鲆鲽类的FAA/TAA的比例都相近,而1~2kg的鲆鲽类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0.5kg的大菱鲆。

关键词: 鲆鲽类 生化组成 营养价值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利亚罗非鱼雌激素β受体两种亚型cDNA的克隆、组织分布及雌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奥利亚罗非鱼β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β,ERβ)两种亚型的cDNA全序列(ERβ1和ERβ2)。荧光定量PCR分析雌雄奥利亚罗非鱼两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并观察注射外源雌激素对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雌激素受体ERα和β(β1/β2)基因表达的影响。序列分析表明,ERβ1cDNA全长为4262bp,其中包含239bp5′非编码区,2349bp3′非编码区和1674bp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57个氨基酸。ERβ2 cDNA全长为2506bp,包含5′非编码区393bp,3′非编码区109bp,阅读框为2004bp,共编码66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奥利亚罗非鱼ERβ1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高达99.1%,而与鲈形目其它鱼类的相似性为82.6%~94.2%。ERβ2氨基酸序列与尼罗罗非鱼的相似性为98.7%,与大口黑鲈、虹鳟、底鳉及斑马鱼的相似性分别为81.8%、76.3%、64.7%和55.0%。在系统进化树上奥利亚罗非鱼的ERβ1和ERβ2分别与尼罗罗非鱼的相应受体聚类。奥利亚罗非鱼ERβ1/β2基因在所检测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ERβ1基因在卵巢、精巢、肝脏、肾脏和肠等组织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以卵巢的表达量为最高。ERβ2基因在精巢、肝脏及肾脏组织的表达量较高(P<0.05)。ERβ1在卵巢、精巢、肠与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ERβ2,其中卵巢中ERβ1的表达量是ERβ2的164倍。注射雌二醇(17beta-estradiol,E2)24h后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下丘脑ERα/β1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以ERα的升幅最大,且存在剂量依赖效应。在E2高剂量组(7.5mg/kg)下丘脑ER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ERβ2基因的表达则没有显著变化。垂体中3个基因的表达在中低E2剂量(2.5mg/kg、5.0mg/kg)组均下调,而在E2高剂量(7.5mg/kg)组则上升,其中ERα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精巢中ERβ2基因的表达量升高,以中、高剂量组(5.0、7.5mg/kg)的升幅最大(P<0.05),而ERα/β1两个基因的表达量则没有明显变化。ERβ1/β2的不同组织分布以及雌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及性腺ERα/β1/β2的不同的表达调控,提示奥利亚罗非鱼3种ER亚型存在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 奥利亚罗非鱼 β雌激素受体 ERβ1和ERβ2 组织分布 表达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废电池中重金属溶出特性及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

生态毒理学报 2010 CSCD

摘要:针对渔用废电池被大量丢弃在海洋中的现象,分别开展了废电池中主要重金属离子溶出特性试验和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海洋生物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盐度为20的40L海水中自然浸泡状态下(45节电池),松下一号锌锰废电池溶出液中铅、镉、汞溶出浓度不断增加,但溶出速率较慢.单节电池在第6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08μg、0.52μg和0.60μg,溶出率分别为0.004%、0.018%和1.263%;第210d铅、镉和汞溶出总量分别为28.76μg、6.38μg和1.02μg,溶出率分别为0.057%、0.224%和2.147%.一节废电池中铅、镉和汞总量在1L海水中全部溶出后浓度分别可达到50445μg·L-1、2850μg·L-1和47.5μg·L-1,分别是我国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1009倍、570倍和95倍.废电池浸出液对不同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废电池浸出液混合浓度中铅、镉和汞浓度分别为3.39μg·L-1、0.64μg·L-1和0.76μg·L-1时(45节电池40L海水浸泡60d),对黑鲷、脊尾白虾和缢蛏的96h半致死浓度值分别为溶出液混合浓度的5.13%、4.87%和6.71%,废电池浸出液中各重金属离子对海洋生物毒性具有非常强的协同作用.在鱼、虾、贝三类受试生物中,贝类对废电池溶出液毒性的耐受能力最强,鱼类次之,虾类最弱.

关键词: 废电池 重金属 溶出特性 海洋生物 毒性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