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不同载体固定化海洋微生物酯酶ETM-b的性能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明胶包埋交联法、壳聚糖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海洋芽孢杆菌酯酶ETM-b,并对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壳聚糖制备的固定化酶效果最好,壳聚糖2%、戊二醛浓度1%、小球与酶液4∶3(g/ml)时制备的固定化酶的活性回收最高,达到66%。壳聚糖制备的固定化酶使用10次,相对活性保留70%,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固定化酶在非水介质中具有转化α-乙酸萘酯(α-Naphthyl acetate)的能力,在异辛烷、正辛烷、正己烷中活性表现最高。

关键词: 海洋芽孢杆菌酯酶 固定化酯酶 壳聚糖 非水介质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添加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剑尾鱼的毒性效应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和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HA和NFLX对剑尾鱼毒性大小分别属于高毒和低毒.BHA的暴露浓度为0.20mg.L-1和0.04mg.L-1时,GST和CAT活性诱导分别达到最大值;NFLX的暴露浓度为5mg.L-1时,GST和CAT均受到最大程度的诱导.随着BHA和NFLX暴露浓度的增加,GST和CAT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典型"钟型曲线"变化规律,而MDA含量和EROD活性则逐渐增加.其中,MDA和EROD响应较为敏感,适合作为BHA和NFL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雌雄个体酶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敏感.

关键词: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 诺氟沙星 剑尾鱼 急性毒性 生物标记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性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在转基因唐鱼中的整合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为进一步了解RFP基因在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上的整合特点,采用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转植基因的拷贝数和连接方式。结果表明,转植基因是以单位点、多拷贝(2~3个拷贝)、头尾相接(head-to-tail)的串联体形式整合。应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别克隆出1.0和1.2kb的转植基因整合位点5'和3'侧翼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5'侧翼区为宿主唐鱼基因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经BLAST分析后未发现有同源序列;3'侧翼序列与P1噬菌体部分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达到99%,非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中未检测到该侧翼序列。研究结果为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的遗传稳定提供了评价依据。

关键词: 转基因鱼 唐鱼 红色荧光蛋白 整合 侧翼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与实例应用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结合2006年4月发生在舟山沿岸渔场的韩国籍现代独立轮溢油事故案例,探讨了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提出了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由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和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子体系二大部分构成。其中溢油事故污染指标子体系主要包括溢油品种特征、溢油时间特征、溢油空间特征,溢油区域环境特征、溢油动态特征和采取的防范措施;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评估子体系主要包括污染前后天然渔业资源的种类、单位面积资源生物数量,各种资源生物的损害率、损失量、恢复措施和所需费用。同时提出溢油事故渔业损害的评估程序和在不同情形下,各指标参数的选取方法。案例研究结果得出该事故造成渔业受到严重影响的海域范围在100km2(≥5.0mg/L)以上,鱼卵和仔鱼的总损失量分别为6700万个和117000万尾,鱼、虾和蟹类幼体总损失量分别为3681、17045和406万尾,底栖动物总损失量为8162万个,事故海域渔业资源恢复直接所需总费用为1822万元。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的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为溢油事故对天然渔业资源损害索赔提供参考。

关键词: 溢油事故 天然渔业资源 损害评估 指标体系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存介质和温度对西伯利亚鲟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保存介质(体腔液CF、Hepes液、RMS液)、温度(4℃、16℃)和保存时间(4h、8h、16h、24h)对西伯利亚鲟卵子短期保存的影响.结果显示:保存介质、温度和时间对卵子受精率、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性影响(P<0.05),受精率、孵化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畸形率上升.16℃条件下保存卵子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均高于4℃,但4℃下卵子的保存时间较16℃下长.研究表明,采用根据西伯利亚鲟体腔液生化成分配制的Hepes液作为保存介质,于16℃下保存4h为西伯利亚鲟卵子的最佳保存条件,此时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6.36%、94.74%和0.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卵子 保存介质 温度 短期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色鲍血细胞免疫特点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病毒后血细胞总浓度呈现上升趋势,颗粒细胞与无颗粒细胞浓度与百分比均呈现不同的变化;感染鲍抗菌活力在第24h时最高,说明病毒感染刺激病鲍血细胞产生抗菌活性,第36h时的抗菌活力大大下降;感染鲍在第6h时,溶菌活力大大下降,且一直持续至36h;血细胞内的活性氧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受感染的血细胞出现细胞器空泡化和分解。说明病毒感染对杂色鲍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关键词: 病毒感染 血细胞 抗菌活力 溶菌活力 活性氧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产污系数初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试验塘养殖方法研究了单养模式下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污染物含量及沉积物产污系数。结果表明,单养模式下罗非鱼亲本培育塘的沉积物含水率、总有机质、TN、TP和有效磷的含量以及表层沉积物的氮磷比分别在61.07%~68.87%、5.42%~6.82%、2.12~3.18 mg.g-1、0.34~0.45 mg.g-1、15.39~24.92μg.g-1和5.74~7.85之间,上述指标在池塘水平分布上没有表现出变化的规律性。面积法和产量法计算得到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分别变化在5.60~15.13 kg.m-2、1.81~5.08 kg.m-2、7.24~23.86 g.m-2、1.13~3.08 g.m-2、0.06~0.18 g.m-2、161.76~526.85 g.m-2和7.89~30.35 kg.kg-1、2.55~10.19 kg.kg-1、10.43~47.86 g.kg-1、1.59~6.18 g.kg-1、0.08~0.36 g.kg-1、256.37~1 004.69 g.kg-1。同时,面积法计算显示,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效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产量法计算显示,除底泥有效磷的产污系数差异不显著外(P>0.05),两试验塘的湿泥、干泥、总氮、总磷、有机质的产污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当养殖模式、养殖技术、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等要素基本一致时,用面积法测定的沉积物产污系数比用产量法测定的稳定。

关键词: 罗非鱼 亲本培育塘 沉积物 污染物含量 产污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N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1.69;C/N比值为5∶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达到最高,为31.26%,C/N比值为2∶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最低,仅为28.39%;C/N比值为2∶1时,总脂日增量最高,达到0.84,C/N比值为3∶1时,总脂日增量最低,仅为0.64;5种C/N比值对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N比值为5,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最高。综合比较表明,C/N比值为2∶1时,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及总脂肪积累。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碳氮比 相对生长率 总脂含量 总脂日增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嗜水气单胞菌佐剂灭活苗免疫中华鳖抵抗嗜水气单胞菌的致死性感染

微生物学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中华鳖浸泡感染模型评价中华鳖嗜水气单胞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对中华鳖的免疫保护效力。在主动免疫保护试验中,疫苗免疫组中华鳖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在使用10×LD50的嗜水气单胞菌T3株进行浸泡攻毒后,保护率为100%(10/10),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华鳖的存活率仅为30%(3/10)。在被动免疫保护试验中,疫苗腹腔免疫异育银鲫抗血清能80%(8/10)保护中华鳖抵抗10×LD50的T3株的腹腔接种的攻击,生理盐水对照组中华鳖的存活率为20%(2/10)。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佐剂油乳剂灭活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学原性,可有效预防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鳖红底板和肠道败血症等疾病。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油乳剂灭活苗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9年秋冬季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生物学特征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00~800 g;3~5月性腺成熟度大部分为Ⅱ期,6月则有52%个体为Ⅲ期。3~5月总产量和CPUE(t/h)呈逐渐增加趋势,6月份均显著下降,仅为5月的38.7%和51.4%。冬季(6月)总产量的大幅下降,暗示该渔场的空间分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渔业生物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