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灌溉技术下水氮耦合对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灌溉技术和水氮耦合下小麦最佳节水增效模式,采用普通灌溉、喷灌(PG)和滴灌(DG)3种灌溉技术,以小麦品种郑麦103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灌水量(B1、B2、B3和B4)和2个施氮量(C1和C2).3种灌溉技术设置共同不灌水对照(B1C1和B1C2),共20个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显著提高了小麦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产量,其中,均以灌水量为B2时最高.普通灌溉、PG灌溉技术下均以B2C2处理的小麦SPAD值最高,分别为51.1,52.1;而DG灌溉技术下以B2C1处理的最高,为51.8.普通灌溉、PG、DG均以B2C1处理的小麦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最高,净光合速率分别达到了13.84,14.44,14.22μmol/(m2·s);产量分别达到了10802,10559,10641 kg/hm2.灌水利用效率和灌水效益则随着灌水量的减少而增加(除普通灌溉下灌水效益外).普通灌溉、PG、DG均以B4C1处理的灌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27.8,247.4,249.7 kg/m3.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小麦灌水效益均以B4C2处理的最高,分别为66.3,69.0 kg/m3,而普通灌溉技术下以B3C2处理最高,为47.5 kg/m3.结果还表明,灌水量相对充足(B2和B3)条件下,3种灌溉技术下小麦光合特性、灌水利用特性及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低灌水量(B4)条件下,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灌水利用效率、灌水效益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对应普通灌溉处理.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和灌水利用特性,节水灌溉技术下(PG和DG)+B4C1为最佳节水增效模式.
关键词: 小麦 灌溉技术 水氮耦合 光合特性 灌水利用特性 产量


复配淀粉对捻转冻藏后品质的影响研究
《粮食与油脂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复配淀粉对捻转冻藏过程中综合品质的影响,以糊化性质及直链淀粉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淀粉品种筛选.利用响应面试验考察马铃薯原淀粉、磷酸酯双淀粉及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对冻藏后捻转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最佳工艺配方:马铃薯原淀粉添加量2.97%、磷酸酯双淀粉2.99%、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2.74%,以此配方制作捻转,冻藏解冻后,硬度、弹性、咀嚼性和感官评分分别为25.13 N、1.23 mm、19.86 mJ和88.45,对捻转的品质保持较好.


长期定位施肥对潮土磷素下移及有效磷生态阈值的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长期施肥条件下磷素下移情况及其与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的关系,明确有效磷生态阈值对作物产量和农业生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试验基于"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 30年定位试验,选取5个处理,即不施磷肥(NK)、施用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和有机肥配施(MNPK)、MNPK处理施肥量的1.5倍(1.5NPKM)、氮磷钾化肥与玉米秸秆还田配施(SNPK),采集0~20、 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样品,分析有效磷含量,研究土壤有效磷垂直变化,并分析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与磷素下移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可提高有效磷含量,施磷量越高,有效磷含量增加越快;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15.7~24.7 mg/kg,磷素下移慢,可下移到40~60 cm土层;而有效磷含量大于55.6 mg/kg时,磷素下移速度显著增加,下移到60~80 cm土层,并且下移量更大.综上,磷素下移的深度受耕层有效磷含量的影响,潮土区土壤有效磷生态阈值为25 mg/kg,既满足作物高产对养分的需要,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为15~25 mg/kg时,控制磷的投入量;当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超出25 mg/kg,减少磷的投入.


三种发酵酒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其香气成分对比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陕西当地主产柿子、猕猴桃、葛根为原料酿造功能发酵酒,采用对比试验借助紫外分光光度法、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研究三种发酵酒在理化指标(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总酸、pH)、活性成分(黄酮、总酚)、抗氧化活性评价及香气成分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柿子酒、猕猴桃酒、葛根酒的理化指标、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明显差异,香气成分各有特色.三种发酵酒的酒精度都在11% vol左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7.5%左右,柿子酒的还原糖含量最高(5.82 g/L),猕猴桃酒总酸含量最高(13.52 g/L).猕猴桃酒和葛根酒的黄酮和总酚含量都显著高于柿子酒(P<0.05),猕猴桃酒清除三种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离子的能力及总还原能力最强,葛根酒仅次于猕猴桃酒,但三种发酵酒对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都较弱.三种发酵酒共检测鉴别出7类49种香气成分,其中柿子酒、猕猴桃酒、葛根酒分别检测到香气成分33种、37种、38种,关键风味化合物12、12、16种,修饰风味化合物7、12、6种,潜在风味化合物7、4、7种.三种发酵酒共检出21种共有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和ROAV值较高的均为醇类和酯类物质.综合分析,利用不同原料制作发酵酒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香气成分呈现差异性,猕猴桃酒和葛根酒的整体品质较为优良,本研究的结果为陕西发酵酒产品品质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发酵酒 理化指标 黄酮 总酚 抗氧化活性 香气成分


青麦仁饼干多酚及抗氧化活性在模拟胃肠消化后的变化研究
《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对青麦仁饼干中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性的影响,采用体外模拟胃液和肠液消化过程,测定青麦仁饼干消化前后多酚含量的变化,并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等指标反映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胃消化和肠消化,较未消化时多酚含量分别提升了87.06%和216.38%;在抗氧化方面,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多酚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胃消化过程更有利于还原能力的体现,肠消化可以显著提高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相关性分析,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多酚含量成显著性正相关,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含量的相关性不大.


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绿黄波段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指标、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防蛾灯的应用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以565~585 nm波段黄光和515~535 nm波段绿光的防蛾灯照射大白菜幼苗,以不进行光处理为对照,测定大白菜生长指标、成熟期产量及光合色素和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绿黄光照射对大白菜生长指标(根长、株高、叶片数、叶面积、鲜重、干重和成熟期产量)、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各指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与对照相比,绿光和黄光照射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大白菜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P<0.01),分别增加了36.54%和15.00%;游离氨基酸含量以黄光照射处理最高,分别显著高于对照和绿光照射处理33.00%和29.50%(P<0.05,下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绿光照射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对照28.34%,较黄光处理高24.28%,但差异不显著;绿、黄光照射处理后大白菜叶片中粗纤维含量显著增加,分别较对照增加5.1%和5.6%。【结论】绿黄光防蛾灯照射对大白菜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均无负面影响,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白菜的营养品质,可在大白菜生产中推广应用防蛾灯。


硫对烤烟生理和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土壤有效硫含量中等(27.04 mg/kg)的植烟区,控制硫肥施用量(24、48、96、144、192 kg/hm~2),研究硫对烤烟现蕾期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为烤烟生产过程中硫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结果显示,施硫量在24~144 kg/hm~2内增加,烤烟叶片各光合特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施硫量超过144 kg/hm~2时,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净光合速率均显著降低。施硫量在24~96 kg/hm~2内增加,根硫含量提高48.0%,叶片氮平衡指数(NBI)增加26.0%,施硫量超过96 kg/hm~2时,根硫含量降低,叶片NBI减小。施硫量在24~192 kg/hm~2内增加,上、中、下部叶片的硫含量分别提高22.7%、25.0%、46.2%,最大叶长和叶宽分别增大6.4%和15.5%,中、上部叶的叶片密度分别增加12.8%、21.2%,单株茎质量、地下生物量分别减小26.3%、20.2%,茎叶比降低20.3%,但地上、地下生物量之比无明显变化规律。适量增加硫肥施用量能够增加烤烟叶片的单叶质量,其中,上部叶片增加显著(P<0.05)并最高增加了23.0%;但过多施用硫肥造成烤烟单叶质量下降,其中下部叶片下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硫含量中等时,增加硫肥施用量对烤烟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各相关指标的影响不同,综合考虑,施硫量为48~144 kg/hm~2时对烤烟生长发育较为有利,中、上部烟叶的产量较高、密度适中且NBI较大、叶片光合特性较好,当地施硫量144.9 kg/hm~2达到了施硫量的最适上限,可以适当减少硫肥施用量。
关键词: 烤烟 硫 光合特性 氮平衡指数 农艺性状 生物量分配


玉米脱落酸受体ZmPYL9基因的克隆及功能探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脱落酸(ABA)参与植物发育过程以及调控多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性,PYL基因作为ABA受体,直接影响ABA的生物合成。为了探究玉米中PYL家族基因的功能,克隆了一个ZmPYL9基因,该基因编码197个氨基酸;物种同源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发现,ZmPYL9与高粱同源蛋白相似度甚高,且具有相同的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ZmPYL9基因ATG上游2 000 bp区域含有多种激素应答相关的结合位点;ZmPYL9基因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在胚乳中高度表达。ZmPYL9基因正向响应外源ABA诱导,恢复正常培养后,该基因表达量急速下降且低于CK;但是ZmPYL9基因受PEG和PEG+ABA负向诱导,且在PEG+ABA胁迫下该基因表达量高于PEG胁迫下,恢复正常培养后,2种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量均表现上升趋势。说明ZmPYL9基因响应干旱胁迫和ABA诱导,且ABA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量。
关键词: 玉米 脱落酸受体 组成型表达 干旱胁迫 ABA诱导


施硫对花生产质量和硫吸收利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施硫对花生产质量和硫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花生合理施用硫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花生的饱果质量、出仁率、百果质量、产量呈增加趋势,其最大值分别为29.2 g/株、68.8%、224.5 g、5 836.5 kg/hm~2;油酸、亚油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最高值分别为37.83%、39.83%;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45%、1.48%;蛋氨酸、色氨酸的含量呈增加趋势,最大值分别为0.26%、0.30%.花生仁、茎、果壳、叶、根中硫积累量分别占总积累量的44.4%~47.7%、29.4%~31.5%、12.1%~13.6%、6.7%~7.5%、1.9%~5.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花生仁、果壳、茎中硫的积累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叶、根中硫的积累量呈增加趋势.花生硫素积累量、硫肥利用率、硫肥农学效率均随着施硫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19.65 kg/hm~2、8.4%、9.8 k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硫量在60~90 kg/hm~2时,花生产量为5 665.5~5 802.0 kg/hm~2,硫肥利用率、硫肥农学效率分别为7.1%~8.4%、8.0~9.8 kg/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