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绿芦笋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工艺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优化绿芦笋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工艺、缩短干燥时间、提升干品品质,以复水比、色差和感官评分为考核指标,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热风温度、转化点含水率、微波功率与考核指标的回归模型,得到绿芦笋最佳热风-微波联合干制工艺为:前期热风温度55℃、转换点含水率42.00%、后期微波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得到复水比为2.54,a值为2.07,感官评分为15.16。通过实验证明模型可靠有效,可用于生产预测和控制,试验为绿芦笋干制品的制备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绿芦笋 联合干燥 热风-微波 工艺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烟蚜茧蜂机械化释放的僵蚜球参数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烟蚜茧蜂僵蚜球出蜂孔直径和孔数与烟蚜茧蜂羽化、成活等的关系,为烟蚜茧蜂僵蚜机械化、规模化释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僵蚜球出蜂孔直径大小、孔数等参数对僵蚜羽化率、死亡率及散落率的影响。【结果】僵蚜球出蜂孔直径对僵蚜的有效羽化率、死亡率和散落率有显著影响,僵蚜球直径为2.6mm,出蜂孔直径为1.5mm时,有效羽化率最高,为63.17%;随着孔数增加,有效羽化率逐渐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而对散落率的影响不显著;孔数为15个和20个的处理有效羽化率最高,分别为67.33%和70.00%;死亡率最低,分别为5.04%和4.19%。【结论】僵蚜球直径为2.6cm,僵蚜装填量为200头,僵蚜球出蜂孔直径为1.5mm,出蜂孔孔数为15~20个时,僵蚜球烟蚜茧蜂羽化率可达67.33%~70.00%,适合田间投放。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释放 僵蚜球 出峰孔直径 出峰孔孔数 羽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HSP9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90(HSP90)广泛参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且积极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为全面解析玉米HSP90基因家族信息,对HSP90基因家族进化树、基因结构、保守基序(motif)、GO富集和组织表达模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ZmHSP90-1基因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模式及蛋白互作关系。结果显示,从玉米全基因组水平共鉴定到11个ZmHSP90家族基因,被划分为5个亚族(I~V);相邻进化树分支上的ZmHSP90基因具有相似的motif和基因结构;GO富集分析显示,11个ZmHSP90基因均参与了蛋白质折叠过程;表达模式分析显示,11个ZmHSP90基因在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ZmHSP90-1基因的表达量相对较高;ZmHSP90-1基因在耐旱性强的玉米自交系中具有更高的表达量,且积极响应干旱和复水过程;蛋白互作预测显示,ZmHSP90-1可能与其互作蛋白协同响应非生物胁迫,发挥生物学功能。

关键词: 玉米 热激蛋白90 表达水平 干旱响应 蛋白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氯芬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鼠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合成巴氯芬(baclofen,BA)人工抗原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巴氯芬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将BA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BA-BSA和包被抗原BA-OVA,通过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其偶联效果.将免疫抗原BA-BSA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ELISA、间接竞争ELISA及交叉反应试验分别对所获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敏感性、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效果良好.ELISA结果表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到1∶25600,半数抑制浓度(ICso)为22.33 ng/mL,且与巴氯芬结构类似物及其他瘦肉精类药物(γ-氨基丁酸、氯丙那林、可乐定、赛庚啶、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3%,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成功合成了巴氯芬人工抗原,并制备了免疫学特性良好的巴氯芬鼠源多克隆抗体.

关键词: 巴氯芬;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用量对夏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氮量对芝麻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以郑芝98N09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肥处理(0、60、120和18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夏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夏芝麻冠层平均叶倾角、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降低冠层透光率,显著提高夏芝麻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质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其中以120 kg·hm-2氮肥处理的平均叶倾角,净光合速率、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最高,2018年和2019年子粒产量分别为1 616.5和1 405.8 kg·hm-2,显著高于CK和其他氮肥处理。本试验条件下,120 kg·hm-2氮肥处理的夏芝麻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产量和品质指标最好。

关键词: 夏芝麻 氮肥用量 产量 品质 冠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AT基因簇miRNA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对马立克病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分析

病毒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毒编码的microRNA(miRNA)在马立克病病毒(MDV)的复制、潜伏感染及诱导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血清1型MDV(MDV-1)编码的26个成熟体miRNA在基因组中形成3个基因簇,分别命名为Meq、Mid和LAT miRNA基因簇。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超强毒株(vvMDV)国内代表株GX0101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可实现LAT基因簇miRNA编辑缺失的特异性gRNA组合,成功构建了一株LAT基因簇miRNA缺失毒株GX?LAT-miRs-C21-15。经DNA测序分析、IFA鉴定及RT-qPCR分析,证实LAT基因簇miRNA被完全编辑缺失。该基因缺失毒株传代稳定性良好,miRNA的缺失不影响MDV的体外复制及相关基因表达。本研究基于CRISPR/Cas9系统,获得了稳定的LAT基因簇miRNA编辑缺失毒株,为后续相关miRN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MDV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miRNAs LAT基因簇 调控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酸梭菌介导TLRs/NLRs信号通路调控仔猪肠道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丁酸梭菌作为一种良好、安全的添加剂,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畜牧业中.尽管已在丁酸梭菌的特征、营养作用及畜禽饲粮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开展过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丁酸梭菌调节肠道黏膜免疫通路方面的研究尚不系统,对丁酸梭菌调节致病菌感染仔猪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也未完全认识.因此,本研究对丁酸梭菌介导TLRs/NLRs信号通路调控仔猪肠道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丁酸梭菌;仔猪;信号通路;肠道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位点CRs的KASP标记开发及应用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s为最近发现的1个抗根肿病基因。以连锁的4个标记作为引物,以8个抗病和8个感病大白菜材料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发现,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存在6个序列变异位点,其中5个(A08染色体9 956 808、9 956 888、9 956 904、10 707 299和10 707 385 bp)为新的变异位点,1个(10 539 495 bp处的G/A SNP变异)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针对4个新的变异位点(因9 956 888 bp与9 956 904 bp处变异距离很近,故后者未分析)和10 539 495 bp的变异位点设计开发出5个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标记Probe55K1、Probe55K2、Probe64K1、Probe64K2和Probe60K1。结果表明,设计的5个KASP标记均可有效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分为2组。利用标记Probe55K1和Probe64K1在包含45个抗病单株和48个感病单株的BC1P1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这2个标记在各个单株的基因型和抗病性表型一致率高达94.62%。因此,本研究中开发的KASP标记可以高效用于根肿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CRs基因 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明暗适应及黄光照射下明适应状态转化率

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蛾类昆虫的趋光性与复眼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光照与草地贪夜蛾Spodotera frugiperda复眼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的关系。【方法】在光、暗适应条件和不同光照强度黄光照射下,在不同时间段,用相机迅速拍照,观察统计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的明暗适应状态及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率。【结果】在明适应状态下,草地贪夜蛾成虫经黄光照射1 h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逐步升高:雄成虫复眼在0.1~0.5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为67.77%(有32.23%的转化为暗适应状态与中间状态),4~6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达到100%;雌成虫复眼在7~10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达98.90%。在明适应状态下,经黄光照射3 h后,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逐步升高,在0.1~0.5 lx时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为50.00%,雌成虫为32.23%;在光照强度7~10 lx时,雌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分别为90.00%和100%。在暗适应状态下,草地贪夜蛾成虫经不同光照强度的黄光照射30 min后,成虫复眼向明适应状态逐渐转化:在0.1~0.5 lx光照强度时雌、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转化率均为93.33%;当光照强度达到0.6~0.9 lx时雌成虫复眼的明适应状态转化率达到100%,雄成虫复眼则在1~2 lx时达到100%。【结论】结果说明,草地贪夜蛾成虫有较强的光敏感性,且雌虫对黄光的光敏感性略强于雄虫。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复眼 明适应 暗适应 黄光 光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与地表水体空间分布格局的交互关系研究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中部典型农业区的土壤和地表水体数据为例,基于改良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计算并统计了1km网格尺度下的土壤类型个数、土壤构成组分多样性、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多样性等多类数据指数,探索了区域土壤与地表水体在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最具代表性土类潮土和褐土(两者面积加和占研究区总面积85%,两者空间分布多样性均大于0.8)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之间存在数据联系,回归分析中的判定系数R2大于0.5,这与水要素在两种土壤类型成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2)研究区面积的增加一般会造成地表水体对区域内土壤类型数量的影响作用减弱。与其他成土因素相比,水要素在土壤形成中影响作用的重要程度与研究尺度的大小有关。(3)基于资源地理空间分布离散性分析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及理论为水、土等不同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评价及其交互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数据支持。

关键词: 土壤多样性 地表水体 土壤形成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