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钾肥追施时期后移对甜瓜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钾肥施用时期对甜瓜产量和品质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以连栋棚内栽培的厚皮甜瓜品种"众云20"为试验材料,比较6种钾肥追施时期对甜瓜干物质量、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定植后54 d追施钾肥(T1和T3)可促进甜瓜生长,显著提高甜瓜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改善甜瓜品质;显著提高中心和边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同时,促进甜瓜对钾素的吸收,提高钾肥利用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素农学效率,其产值及经济效益亦明显增加.在连栋棚加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定植后54 d追施钾肥为较适宜的追钾时期,有利于促进甜瓜生长,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 甜瓜 钾肥 追肥时期 产量 品质 钾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与氮肥配施对豫北潮土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评价减氮配施腐殖酸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科学利用氮肥提供有效依据,2017-2019年在豫北潮土区开展田间定位试验,研究腐殖酸与不同氮肥水平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单施磷钾肥、常规施肥、单施腐殖酸3000 kg/hm2、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15%、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30%等6个处理.结果表明,腐殖酸与氮肥配施可以有效改善冬小麦的光合特性,其中,以常规施肥减氮15%配施腐殖酸(T5处理)的效果最佳.冬小麦叶片的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却与之完全相反.T5处理的冬小麦叶片的SPAD值、Pn、Gs和Tr最高,而Ci最低,在整个生育期与常规施肥T2处理相比,SPAD值增加5.77%~32.19%,Pn增加12.08% ~21.66%,Gs增加8.78% ~14.97%,Tr增加10.53% ~26.98%,而Ci降低8.32% ~24.02%.因此,腐殖酸3000 kg/hm2+常规施肥减氮15%是本研究区域最佳的施肥模式,对实现农业的高质量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腐殖酸 氮肥 潮土 冬小麦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氮肥用量与配比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探究了有机无机氮肥用量与配比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生物量、烤后烟叶化学品质及氮素转化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改善土壤生物学特性和提升连作烟田的烟叶品质提供施肥技术.试验设6个处理:T1为对照(不施氮);T2、T3、T4处理施氮量均为N 60 kg hm-2,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为0%、25%和50%;T5和T6处理施氮量均为N 45 kg hm-2,有机氮所占比例分别为25%和50%.结果表明:各处理烟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随烟草生育期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均于旺长期达到峰值;T4处理整个生育期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值比T1处理分别提高49.30%、45.31%、47.33%;在团棵期和旺长期,T4处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高于T3和T6处理且差异显著,而T3、T5和T6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施用有机氮(饼肥)的T3、T4、T5和T6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比T1处理(对照)依次提高了29.66%~49.54%、48.72%~73.56%、26.81%~54.71%和19.25%~60.44%,土壤微生物氮则随烤烟生育期推进而不断递减,在成熟期趋于稳定;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的T4、T6处理烤后烟叶化学品质指标更协调,产量比对照提高15.74%,产值增加37.39%,中上等烟叶比例提升了9.99%.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生物学特性,提升烟叶品质.

关键词: 烤烟 饼肥 氮素 有机无机配施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降压与抗氧化肽QCKH的构效关系、分子拼接及理化性质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芝麻7S蛋白源的降血压与抗氧化双活性肽QCKH的构效关系、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作用机理、理化特性,采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parative molecular similarity indices analysis,CoMSIA)研究构效关系,利用分子拼接揭示QCKH与人体ACE的作用位点,并预测其体内吸收代谢特性,评价外部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QCKH的降压性与抗氧化性分别与His4和Cys2有关,氢键与电荷极性是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QCKH通过与ACE的活性口袋S1(Ala354、Tyr523),S2(Gln281、His353、Lys511、His513、Tyr520),活性中心Zn2+及其四面体配位中His387和Glu411发生作用,影响ACE空间结构,引起抑制.ADMET预测QCKH可以经口吸收,不影响体内正常的代谢,安全性高.QCKH在酸性与中性条件下活性稳定,在60℃下也能保持稳定,然而对紫外敏感.研究结果为QCKH的结构修饰与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芝麻7S球蛋白 吸收代谢预测 安全性评价 稳定性评价 氨基酸残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株高和叶龄对盛花期渍水响应的定量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盛花期不同渍水时长对芝麻株高和叶龄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式,以耐湿型中芝13和敏感型郑芝13为对象,在盛花期设置CK(不渍水)和渍水24、36、48、60 h共5个处理,采用生长函数和归一化法,以苗后相对天数为自变量,相对株高为因变量,构建模型定量分析芝麻株高和叶龄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渍水造成芝麻株高增高,叶龄降低.株高和叶龄变化趋势符合"S"曲线,采用Logistic方程可较好地模拟芝麻株高和叶龄生长动态.株高和叶龄拟合模型的RMSE分别为14.68 cm和2.49对,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0和0.975;渍水对相对株高最大值(k)和相对叶龄最大值(k′)有显著影响.中芝13和郑芝13 4个渍水处理(W24h、W36h、W48h和W60h)k均值较CK分别增长9.34%和10.16%,k′均值分别降低10.69%和10.16%.中芝13和郑芝13渍水处理株高Tmax均小于0.554.中芝13渍水处理叶龄的Tmax介于0.554~0.590(相对渍水时间),而郑芝13 W24h和W36h处理叶龄的Tmax介于0.554~0.590,W48h和W60h处理的Tmax小于0.554.中芝13株高的T1、T2、T3、t2、h2和h3渍水处理均值高于郑芝13,而V2和V3均值小于郑芝13;中芝13叶龄的T2、T3、t2渍水处理均值高于郑芝13,而T1、V2、V3、h2、h3均值小于郑芝13.株高和叶龄对渍水的响应差异主要体现在株高增长相对持续时间(T1、T2和T3)和株高增长速率(V2和V3)以及叶龄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相对增长速率(V2和V3)上.

关键词: 芝麻 盛花期 渍水 株高 叶龄 定量分析 模型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玉米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估算

玉米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18和2019年在河南省新乡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试验基地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八旋翼无人机搭载的MicaSense RedEdge多光谱相机对试验区进行遥感监测,构建玉米叶面积无人机遥感监测模型和产量估算模型,并在示范区进行应用.结果表明,NDVI、EVI和GNDVI这3种植被指数在构建叶面积指数监测模型中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利用抽雄期植被指数构建的估产模型精度最高,吐丝期次之,拔节期最低.与单生育期估产模型相比,累积3个生育期植被指数构建的估产模型精度有一定提升,R2为0.87,RMSE为405.42 kg/hm2.构建的无人机遥感监测模型,可以快速有效评估玉米长势和产量.

关键词: 玉米 无人机 多光谱遥感 叶面积指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西地区天然草地生产现状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家畜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2018年河南省草地清查的结果,对河南豫西地区的草地面积、草地类型、草地特点、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地取样分析,为豫西天然草地的合理保护和多样化利用提供依据。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全国草地清查总体工作方案》,在原来草地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样地布设方案,对豫西乃至全省草地开展样方和样地调查,查清草地的植被特点、生产性状、生态特点和利用现状。结果表明:(1)豫西山区草地共有4类11个型,面积为300 200 hm2,占河南省草地面积的57.47%;(2)豫西天然草地中被子植物共有159科、1 030个属、3 230个种及变种;(3)豫西天然草地平均草层高度55.99 cm,平均盖度86.73%,平均产草量为3512.68 kg/hm2,草地载畜量为726 520.76羊单位。总之,豫西地区草地类型多样,饲草资源丰富,草地生产水平高,开发利用潜力极大。非常有必要根据草地的不同气候、地形以及生产特点,进行多样化综合保护和科学利用,加大草牧业发展,挖掘天然草地巨大的多功能生产潜力。

关键词: 豫西地区 天然草地 特点 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亚麻(L.stelleroides Planch.)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种子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亚麻属野生种野亚麻(L.stelleroides Planch.)的核型特征,利用酶解去壁低渗法进行制片,并对其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野亚麻的染色体数目为20,核型公式为2 n=2 x=20=20 m,核型类型是1 A,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4.15%.本研究将为亚麻属物种的起源、演化研究和野生种利用提供重要的细胞学依据.

关键词: 野亚麻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均匀设计和主成分分析的即食捻转加工及灭菌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均匀设计试验相结合,进行即食捻转的工艺优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建立捻转在贮藏期内的品质综合评价模型,对灭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表明:以每公斤青麦仁计,食盐添加量为21.5 g,花椒与辣椒添加量为25.0%(两者质量分别为102.4 g、147.9 g),菠菜粉添加量为6.5 g,浸泡时间为79 min,焙烤时间为63 min,制作的即食捻转感官评分为96.29.最佳灭菌工艺主成分分析中选取2个主成分能解释全部指标90.003%的信息,达到降维的目的,100℃蒸煮6 min-紫外杀菌10 min,对即食捻转的灭菌效果最佳.此试验结果为即食捻转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即食捻转 工艺优化 均匀设计 灭菌工艺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萌芽期抗旱相关QTL定位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谷子抗旱遗传基础和指导抗旱育种,进行谷子萌芽期抗旱基因定位,以山西2010和K359×M4-1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利用2b-RAD测序技术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谷子萌芽期抗旱性QTL进行定位。谷子萌芽期抗旱性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经两亲本及F2群体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包含583个SNP标记的连锁图谱。该图覆盖谷子基因组9条染色体,各染色体标记数平均64.8,标记间平均间隔为0.97 cM。在第5和第6染色体上共检测到3个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相关QTL,分别为qSIDR-5a、qSIDR-6a和qSIDR-6b,可解释12.4%~14.3%的表型变异,其中第5染色体上qSIDR-5a的表型贡献率最高,达到14.3%。经过比较发现,这3个QTL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在一个区间内,是新的QTL。qSIDR-5a、qSIDR-6a和qSIDR-6b可用于后续萌芽期抗旱性调控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研究,也可用于谷子萌芽期抗旱性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与抗旱育种。

关键词: 谷子 萌芽期 抗旱性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