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MS诱变NC 55突变体库的创建及高钾突变材料的筛选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烟草突变体库,用0.6%的EMS诱变处理NC 55,对诱变后的M_1代的大田性状进行调查分析,并从中筛选高钾突变材料。EMSNC 55 M_1代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变异类型丰富,突变率为11.88%,主要为多头突变、株型突变、叶片突变等;通过大田筛选和烟叶化验,筛选到钾含量高于对照NC 55的突变材料74份,其中钾含量超过1.50%的35份,以EMSNC 55-5501烟叶钾含量最高,为2.03%。EMSNC 55 M_1代单株留种606份,为进一步筛选各种类型突变体和选育新品种创建了很好的突变体库。


平菇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43个平菇栽培菌株和11个野生菌株为材料,通过子实体颜色差异初步分类,采用拮抗法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颜色差异较大的菌株,拮抗试验差异显著;通过拮抗法将54个菌株分为32个差异菌株;通过ITS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将54个菌株聚为2个大类,2个大类遗传关系相对较远、独立进化,最终将54个菌株鉴定为36个差异菌株;拮抗试验结果与ITS序列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但第Ⅵ—Ⅸ组有较大差异。因此,拮抗试验结合ITS序列分析法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一个手段。
关键词: 平菇 种质资源 拮抗试验 ITS序列分析 遗传多样性


南阳牛生长性状相关基因组区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筛选和鉴定与南阳牛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和候选基因,从而更好地了解牛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试验共采集71头南阳牛母牛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LAF-seq(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获得全基因组SNP标记并对试验个体基因型进行分型。对每头个体初生重及不同月龄(6、12、18、24、36)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坐骨端宽及每6个月体增重等生长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显著相关的基因组区域后,对其中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以筛选候选基因。结果显示,共获得141 755个筛选后的SNPs,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出5个分别与12月龄体重(8号染色体:17 320 634~17 347 720 bp)、12月龄胸围(2号染色体:15 063 190~15 155 309 bp)、24月龄体斜长(11号染色体:60 727 342~81 425 987 bp)、36月龄坐骨端宽(14号染色体:15 635 762~15 643 272 bp)和12~18月龄体增重(26号染色体:40 456 192~40 456 477 bp)等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组区域(LOD≥6.35)。通过对5个基因组区域内的186个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共筛选得到11号染色体上的8个基因(BMP10、IFT172、SDC1、TCF23、TRIM54、RAB1A、VPS54和GDF7)与骨生长、肌肉发育和生长调控有关,建议其可优先作为牛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进行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南阳牛 生长性状 SLAF-seq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土壤增施硒肥对西瓜生长及其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土壤增施硒肥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果肉硒含量影响的变化规律,明确西瓜的最佳硒肥施用量,以期为富硒西瓜的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圣达尔和开美1号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4个硒肥水平,分别为0(CK)、0.25(Se1)、0.50(Se2)、0.75 kg/hm2(Se3),分析了土壤增施硒肥对西瓜生长、产量、品质及果肉硒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土壤增施硒肥可提高西瓜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均表现为随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Se2处理达到最大,圣达尔较CK分别显著增加22.3%、26.6%及16.1%(P<0.05),开美1号则分别显著增加24.0%、34.9%及14.6%(P<0.05)。土壤增施硒肥可提高西瓜果肉可溶性糖、糖酸比、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等营养品质,表现为随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Se2处理达到最大,与CK相比,圣达尔分别显著增加11.6%、30.4%、13.5%和22.7%(P<0.05),开美1号分别显著增加16.2%、30.9%、11.4%和20.2%(P<0.05)。而可滴定酸和硝酸盐含量则相反,表现为随施硒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以Se2处理最小,与CK相比,圣达尔分别显著降低14.4%和9.70%(P<0.05),开美1号分别显著降低11.2%和10.9%(P<0.05)。土壤增施硒肥可显著提高西瓜果肉硒含量,两品种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综合分析,土壤施硒量为0.50 kg/hm2更有利于西瓜生长,可有效提高西瓜产量,改善品质,富硒效果最佳。


'阳光玫瑰'葡萄果锈发生规律调查与防治建议
《中国果树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调查对象,以果袋颜色、植物生长调节剂、负载量、氮钙施肥配比、挂树时间、树龄、果粒大小、糖度等指标为变量,连续多年在河南省调查了'阳光玫瑰'葡萄果锈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即:套绿色或蓝色果袋;使用25 mg/L GA3+5 mg/L CPPU或25 mg/L GA3+2.5 mg/L TDZ进行无核保果处理;667 m2产量控制在1 500~2 000 kg;高钙低氮配比施肥;果实糖度达到18%以后及时采收;培养壮树;多留副梢,尤其是果穗附近副梢叶片;减少或不要触碰果实.


不同干燥方式的苦瓜粉品质特性及香气成分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苦瓜粉适宜的干燥方式,采用日晒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等4种干燥方式对新鲜苦瓜进行干燥处理,并对干燥后苦瓜粉的加工性质(水分含量、溶解性、色泽、叶绿素含量)、营养成分(总酚、黄酮、皂苷)和香气成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苦瓜粉的加工性质和营养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喷雾干燥苦瓜粉的加工性质明显优于其余3种干燥方式,水分含量最低(4.34%),冲调性最好(64.07%),叶绿素含量最高,色泽最优;真空冷冻干燥苦瓜粉营养成分(多酚、黄酮、皂苷含量分别为45.32 mg/g、19.15 mg/g、18.04 mg/g)均优于其他方式,喷雾干燥的苦瓜粉营养成分仅次于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日晒干燥的苦瓜粉加工品质和营养成分相对较差。新鲜苦瓜和4种干燥处理的苦瓜粉共检测出107种香气成分,其中新鲜苦瓜检出42种,日晒、热风、真空冷冻、喷雾干燥苦瓜粉分别为48、42、36、50种,但仅有7种共有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占60%以上。综合对比,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苦瓜粉品质优于热风干燥和日晒干燥。本研究结果为苦瓜粉进一步的加工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理阻隔剂对苗期小麦生长和镉、砷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地区小麦在生理阻隔剂处理下镉(Cd)、砷(As)含量变化,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8种生理阻隔剂对小麦幼苗生长和Cd、As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铁(Fe)、镁(Mg)、锰(Mn)处理均增加了小麦生物量,其中Fe处理效果最佳。Mn和Mg处理对小麦Cd积累的抑制效果较好,使小麦幼苗地上部Cd含量分别降低了20.6%和15.2%。所有生理阻隔剂处理均未显著影响小麦As含量。同时还发现,Zn和Se处理降低了小麦Fe含量。总体来说,喷施Mn和Mg有望成为抑制小麦积累Cd的有效措施,但在使用时应考虑其对小麦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不同花生品种秸秆与籽仁营养成分综合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的大田作物,为综合利用花生秸秆和籽仁的营养价值提高经济效益等,本研究以26个花生品种为材料,通过分析秸秆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营养价值评价;同时,用近红外分析仪测定了其籽仁的脂肪、蛋白质、油酸、亚油酸等营养指标,采用Topsis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排序。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秸秆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商花26号、冀545、冀5059、远杂9102、豫花90号综合营养价值较高;多数品种间籽仁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油酸含量和亚油酸含量则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豫花102号蛋白质含量最高,冀5059脂肪含量最高,冀农G99油酸含量最高、亚油酸含量最低;若兼顾秸秆和籽仁的营养成分含量,综合价值由高及低的10个品种依次为冀农G99、开农310、商花26号、豫花93号、远杂9102、冀545、濮花56、濮花52号、豫花89号、郑农花19号,它们可作为仁秆两用型花生品种的首选。


氮肥减施对玉米机收品种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为探索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产上氮肥的投入量,以该地区20个玉米机收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两个试验点设置0 kg N·hm~(-2)(不施氮,N0)、120 kg N·hm~(-2)(较正常施氮量减少1/2,N1)、160 kg N·hm~(-2)(减氮1/3,N2)、200 kg N·hm~(-2)(减氮1/6,N3)和240 kg N·hm~(-2)(正常施氮量,N4)共5个施氮处理,研究了各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和生物量分配的差异以及产量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N4相比,N3和N2下产量未有显著下降,品种WY178和WK518表现为高产。河南郸城点,N2、N3和N4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产量提高18.0%,WY17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陕西户县点,N3和N4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明显,平均较N0增加13.3%,品种DH528和WK518在N0、N2和N4处理下均表现为高产。随施氮量增加,河南郸城点玉米地上部总生物量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2下达最高,为19.12 t·hm~(-2);而陕西户县点的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平均为19.64 t·hm~(-2)。各机收品种的总生物量在河南郸城点以WY178和WK518最高,二者无显著差异,陕西户县点以WK518最高,为22.18 t·hm~(-2);各机收品种间的生物量差异主要来源于籽粒和茎等器官,相对于其他品种,WK518籽粒和XD724茎重较高,平均分别为10.61和5.48 t·hm~(-2)。施氮量与产量、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总生物量和产量间的回归方程达显著水平。因此,黄淮海地区使用WK518和WY178等高产品种,采取减施氮肥1/6~1/3(施氮量在160~200 kg N·hm~(-2))等措施能够保证玉米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