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潮土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潮土区是我国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的主要产区,研究不同施氮量潮土氮磷淋溶特征对于指导区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传统施氮(CON)、优化施氮(OPT)和优化再减氮(OPTJ),利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及总磷淋溶特征.结果表明:2016—2018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年不同施肥处理90 cm土层年淋溶水量79.0~102.5 mm,不同淋溶事件间土壤淋溶液硝态氮浓度波动较大,CON、OPT和OPTJ处理单次淋溶事件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8.9~208.7(平均为72.7)mg·L?1、9.0~99.2(平均为33.8)mg·L?1、4.7~55.5(平均为15.4)mg·L?1.本研究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的氮素淋溶风险较高,磷素淋溶风险较低.传统施氮处理(CON)下农田硝态氮的平均淋溶量和表观淋失系数分别为66.4 kg·hm?2和10.3%,而总磷(TP)为0.06 kg·hm?2和0.04%.氮肥减施会显著降低氮素淋失,OPT和OPTJ处理的氮素淋溶减排率可达56.3%和78.9%.两个年度CON、OPT和OPTJ处理硝态氮平均表观淋失系数分别为10.3%、6.2%和4.9%,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淋失系数动态增加.氮淋溶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降雨量高的2018年比降雨少的2017年硝态氮淋溶量多57.0%.两个年度CON、OPT和OPTJ处理总磷平均淋溶量分别为0.06 kg·hm?2、0.06 kg·hm?2和0.08 kg·hm?2.适量减施氮肥会增加作物产量,OPT处理的作物产量是CON处理的1.08倍.然而,过量减施则会带来减产风险,OPTJ处理氮肥减施56%,作物产量比CON处理降低2.0%~8.1%.总之,潮土区农田硝态氮淋溶风险较大,适量减施氮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氮素淋失损失.
关键词: 潮土 施氮量 淋溶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硝态氮 总磷 产量


基于主成分分析不同加工方式鲜食小麦蛋白功能特性及亚基结构
《现代食品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实验以炒制和煮制两种热处理后的鲜食小麦为原料,通过碱提酸沉法提取蛋白,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加工方式鲜食小麦蛋白的功能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煮制的鲜食小麦蛋白中的分子量为21.20ku的条带逐渐消失,而炒制中的此条带则逐渐显现;两种处理的鲜食小麦蛋白的持水性随热处理时间的增加均不断提高,而持油性、起泡性、乳化性、溶解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4.23 g/g、4.30 m2/g、44.67%和30.31%,乳化稳定性则与之相反。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煮制和炒制综合得分最高分别为29.43%、14.08%,得出煮制的功能特性优于炒制,且煮制15 min时鲜食小麦蛋白的功能特性最好。综上所述,煮制的鲜食小麦蛋白功能特性较炒制的好,适合对鲜食小麦进行加工,为鲜食小麦原料热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鲜食小麦蛋白 不同加工方式 亚基 功能特性 主成分分析


不同降水年型下免耕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河南省2011—2017年长期定位耕作试验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RZWQM2模型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免耕对0~100 cm土层贮水量、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分别提高11.3%、12.9%和16.9%。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平水年抽雄期-收获期根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5%和3.1%,分别提高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氮素利用率26.7%、8.7%和6.0%,免耕较传统耕作氮肥利用效率在枯水年提高11.7%,而在丰水年降低1.7%。


不同脂肪水平下添加龙须菜对翘嘴红鲌生长、消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脂肪水平下添加龙须菜对翘嘴红鲌生长、消化和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在6%、9%和12%3个脂肪水平下,分别添加0%、5%的龙须菜藻粉(Gracilaria lemaneiformis),配制成6种等氮饲料,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为(11.51±0.13)g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幼鱼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未添加龙须菜时,12%脂肪组翘嘴红鲌全鱼粗脂肪、肝脏脂肪、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比6%脂肪组分别显著升高10.34%、9.24%、11.25%、12.91%(P <0.05),但增重率比9%脂肪组显著下降11.7%(P <0.05);12%脂肪组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比9%脂肪组显著降低24.11%(P <0.05),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却显著高于6%和9%脂肪组(P <0.05)。当饲料脂肪含量为6%时,添加龙须菜组翘嘴红鲌前肠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血清甘油三酯(TG)和TC含量比未添加龙须菜组分别显著下降21.06%、17.18%、15.83%(P <0.05)。不论是否添加龙须菜,9%和12%组翘嘴红鲌前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6%组(P <0.05)。本研究表明,饲料脂肪含量超过适宜水平会导致翘嘴红鲌脂代谢失衡,生长性能下降。饲料中添加5%龙须菜有助于降低翘嘴红鲌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当饲料脂肪含量超过翘嘴红鲌适宜需求量时,龙须菜饲料可一定程度的保护肝脏。


锯片式花生去柄清选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针对现有花生清选装置只是实现将花生摘果脱出物中泥土、瘪果及轻杂物的清理,而对滞留在花生荚果上的"果柄"清除研究比较缺失,进而造成清选效率低、清选后花生荚果含杂率高和后期花生荚果的整体质量低下等问题;以花生摘果脱出物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新型锯片式花生去柄清选试验台.[方法]通过专业测量设备对晾晒处理后的花生摘果脱出物主要组成成分和比例进行试验分析,同时对主要脱出物尺寸、摩擦力、空气动力学等主要物理特性差异进行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主要由振动筛与离心风机组合、去柄锯片与去柄振动筛网板组合形式的锯片式花生清选试验台,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关键设计装置最佳匹配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以清洁率为目标函数,离心风机转速、振动筛振动频率和去柄锯片转速为试验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离心风机转速为800 r·min-1、振动筛振动频率为6 Hz、去柄锯片转速为350 r·min-1时,该锯片式花生去柄清选试验台的清洁率为92.29%.[结论]花生摘果脱出物较清选之前清洁度提高了24.47%,清选性能较好,能够满足实际生产需求.该研究能够为花生联合收获机清选系统的创新设计提供技术参数支撑和理论依据.


2011-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抗病性评价
《中国植保导刊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抗病性水平,对2011年以来河南省审定的302个小麦品种进行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等5种病害的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具有抗病性的品种数量比例较小,未发现对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表现高抗的品种;65%以上的品种对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表现中感,95%以上的品种对赤霉病表现高感;2个品种兼抗3种病害,35个品种兼抗2种病害,兼抗多种病害的品种比例少.今后河南省小麦育种中应加大抗病育种的研发力度.同时,做好小麦主要病害的防控.
关键词: 小麦;品种;抗病性;评价


饲料用玉米和小麦麸皮中伏马毒素含量的测定
《饲料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仪器条件、提取溶剂的选择与优化,建立了饲料用玉米和小麦麸皮中伏马毒素(FB1、FB2、FB3)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水-2%甲酸乙腈(5050,V/V)提取,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和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和小麦麸皮基质溶液中,3种伏马毒素在1.0~25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方法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0、3.0μg/kg。不同添加浓度水平下,玉米和小麦麸皮样品中伏马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3.65%~107.3%、88.79%~103.5%,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03%~7.00%、1.41%~8.98%。该方法净化效果好,杂质干扰小,且回收率高,可满足饲料用玉米和小麦麸皮中伏马毒素的检测要求。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伏马毒素 玉米 小麦麸皮 饲料


滴灌减量施肥对梨树体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以9年生中梨1号梨树为试材,连续2年以常规施肥枪施肥为对照,以3种水溶肥35-10-7、17-17-16-TE和18-9-24-TE分别在采后、幼果期和膨大期以组合"套餐"形式,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施肥。探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方式下梨树水溶肥组合对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梨树减肥提质增效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结果表明:1)2种施肥方式下各生育期内大、中量元素含量基本表现为短梢叶高于长梢叶,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微量元素Fe、Cu、B含量均表现为滴灌施肥方式下较高。2)果实中的N、P、K大量元素含量和Fe、Mn、B、Zn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在果实发育中前期较高;在二次膨大期至成熟期,滴灌施肥方式下果实N、K元素和Ca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与对照相比,滴灌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产量,2018年和2019年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5.5%和52.9%;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018年试验中无显著差异,而2019年低于对照,与负载量过大有关。综上所述,滴灌施肥方式下梨树水溶肥组合套餐可显著提高产量,尤其是提高了商品果产量,对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和果形指数影响不大。同时生产中应注意负载量应与供肥量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农业人口预测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准确预测区域农业人口规模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章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的缺点,借助抗噪音迭代模型在中期人口预测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求解问题化为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问题,推导并完整给出了模型的代价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继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迭代求解公式,从而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以黄淮海平原两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市都市农业区为例进行农业人口中期预测。[结果]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传统农业区曲周县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增加且增速趋缓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理性范围内;都市农业区北京市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下降且降速趋缓并逐渐稳定在一个理性范围内。[结论]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区域农业人口的中期预测;针对黄淮海平原两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都市农业区的农业人口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策略。
关键词: 自适应ARMA模型 农业人口 中期预测 黄淮海平原 典型农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