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181条记录
钼肥拌种量对旱薄地花生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旱薄地花生产量、改善品质,缓解花生种植土壤缺钼情况,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CK)、0.5、1.0、1.5 g/kg 4个钼酸铵拌种量,分析钼酸铵拌种对花生生长发育及氮素积累的影响,探讨最佳钼酸铵拌种量。结果表明,钼酸铵拌种可促进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提高花生叶片面积和光合速率,提高器官含氮量及产量,改善花生品质。其中钼酸铵拌种量为1.0~1.5 g/kg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钼酸铵拌种量1.5 g/kg处理单株开花数增加48.43朵,收获时果针数、荚果数、荚果体积提高19.46%、26.49%、16.39%,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5.20%、51.08%,单株生产力提高32.74%。可见,通过钼酸铵拌种能显著促进旱薄地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各器官氮素积累,提高花生产量,改善花生品质。

关键词: 花生 钼酸铵 拌种量 旱薄地 发育 氮素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细小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凝试验(HA)鉴定纯化的重组PPV VP2蛋白的活性,将重组VP2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HI)效价可达1∶216,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多轮亚克隆,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成功获得杂交瘤细胞株5F7和11B3,能够稳定分泌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的轻链型均为Kappa,重链型分别为IgG2a和IgG2b。经ELISA和IPMA检测,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均能与重组PPV VP2蛋白和PPV病毒粒子发生特异反应,而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无交叉反应。5F7和11B3腹水针对PPV病毒反应的ELSIA效价分别为1∶10 240和1∶20 480;针对PPV感染PK15细胞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211和1∶210。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均不与变性的VP2蛋白发生反应,说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识别重组PPV VP2蛋白的构象型表位。综上,成功制备了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PPV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VP2蛋白 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杂交瘤细胞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腺病毒4型ZZ株的致病性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感染引起的心包积液综合征(HPS)病例在国内鸡群中持续增加,前期从患有HPS的病鸡样品中分离了1株FAdV-4病毒(FAdV-420ZZ)并获得了全基因组序列。本研究以FAdV-420ZZ病毒株感染SPF鸡,从临床症状、存活率、组织病理学变化、病毒的组织分布情况对该毒株的致病性进行了评价。结果:FAdV-420ZZ株感染SPF鸡9620h内,所有感染鸡全部死亡;剖检发现FAdV-420ZZ株感染组病死鸡全部出现心包积液和肝脏变黄肿大等典型的病理变化;HE染色后,除十二指肠外,感染组病死鸡的心、肝、脾、肺、肾、腺胃、法氏囊等组织均呈现出一定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的病毒载量最高,其次为肺,而且在心脏、脾、肾、十二指肠、腺胃和心包积液中都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病毒存在。这些结果表明,FAdV-420ZZ病毒株对鸡致病性较强。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4型 SPF鸡 致病性试验 高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抗茎基腐病评价及茎秆和籽粒中毒素积累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不同抗性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茎杆和籽粒中镰刀菌毒素积累情况,在采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和成株期混合播种法进行抗性鉴定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小麦茎杆和籽粒中6种常见镰刀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小麦品种中,苗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百农207’等4个、‘郑麦7698’等7个、‘周麦18’等4个和‘矮抗58’等5个,分别占20%、35%、20%和25%。成株期表现抗病、中抗和感病的分别有‘周麦18’和‘中麦895’共2个、‘济麦23’等8个和‘矮抗58’等10个,分别占10%、40%和50%。抗性鉴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苗期和成株期抗性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籽粒中均未检测到毒素,茎秆中均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及隐蔽型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含量分别为4.03~17.65 mg·kg-1、0.09~1.28 mg·kg-1和1.93~16.82 mg·kg-1。根据研究结果,认为‘矮抗58’和‘郑麦7698’可作为感病和中抗对照品种。本研究结果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抗性品种培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茎基腐病 抗病性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BraA.Pb.8.4的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白菜1E519BC1F2和4E511BC1F2两个群体为试材,分别构建根肿病抗病和感病池,进行集团分离群体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和分析。结果发现,两个群体中检测到1个共同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候选区间,位于A08染色体7.40~8.85 Mb,命名为BraA.Pb.8.4。该基因在物理位置上和已经报道的根肿病抗性基因Crr1、Rcr9和CRs均不同,并且Crr1和Rcr9连锁的标记在抗病和感病材料中不具有多态性,CRs连锁的4个标记中只有1个标记(Probe60)在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存在多态性,表明BraA.Pb.8.4不同于已经报道的基因,可能为1个新的根肿病抗性基因。在BraA.Pb.8.4候选区间开发了3个KASP标记(BraA.Pb.8.4-K1、BraA.Pb.8.4-K2和BraA.Pb.8.4-K3),均可以有效将纯合抗病、纯合感病和杂合抗病材料区分开,为共显性标记。利用标记BraA.Pb.8.4-K1在5个群体共257个单株中进行验证,发现各单株的基因型和抗病性表型平均一致率高达96.13%。因此,本研究鉴定的BraA.Pb.8.4基因及开发的KASP标记可以高效用于根肿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BraA.Pb.8.4基因 基因定位 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中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 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IPMA筛选和连续克隆化筛选鉴定抗H9N2亚型A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标记HA单克隆抗体,配对HA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小鼠IgG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H9N2亚型AIV快速检测试纸条,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获得了11株稳定分泌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在1.28×10-4至2.56×10-5之间.单克隆抗体3A2、5H6、6B8、7E10和9G12血凝抑制试验(HI)显示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1og2~91og2之间.单克隆抗体3A2、6B8和9G12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对H9N2亚型AIV有显著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1 ∶ 6 400、1 ∶ 25 600和1 ∶ 25 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该中和单克隆抗体识别HA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利用配对单克隆抗体3A2和9G12研制的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检测H9N2亚型AIV尿囊液的效价为9log2,灵敏度与经典血凝试验(HA)相当,与其他亚型AIV(H1、H3、H5、H7),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制了 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为H9N2亚型AIV新型疫苗研制和快速检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血凝抑制;病毒中和;免疫层析试纸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对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改良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应对黄褐土农田土壤已经存在的酸化问题,探究合适的调控方法,以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肥(CK)、传统施肥(CT)、微生物菌肥(WJ)、高量(T20,炭∶土=1∶20)和低量(T200,炭∶土=1∶200)生物质炭添加5种处理,采用桶栽试验开展玉米季土壤酸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CT处理在玉米收获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SOM)、交换性钙离子、交换性镁离子、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说明常规施肥方式不利于酸化黄褐土土壤改良。而WJ、T20、T200处理土壤pH值和SOM含量均较CK显著提升,其中pH值在玉米收获后分别达到4.80、6.45、5.92,SOM含量分别达到14.5、26.5、17.3 g/kg,说明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添加可以显著缓解酸化,改善黄褐土土壤质量。同时,WJ、T20和T200处理土壤交换性钾离子、交换性钠离子、交换性钙离子和交换性镁离子含量显著高于CK和CT处理,说明添加微生物菌肥和生物质炭可有效固持黄褐土土壤中关键盐基离子。不同处理玉米关键生长期的光合指标显示,WJ、T20和T200处理玉米大喇叭口期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和灌浆期叶片Pn、Gs、Tr均显著高于CK和CT处理,说明添加微生物菌肥和生物质炭不仅改善了黄褐土土壤酸化问题,而且提升了玉米的光合生理指标。且T20处理玉米生长季光合指标(Pn、Gs、Ci和Tr)、土壤pH值、玉米地上部干质量和根干质量等指标均较T200处理显著提升,说明加大生物质炭施用量可能更有益于黄褐土土壤酸化的缓解。综上,添加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肥是改良酸化黄褐土农田土壤的有效手段,而加大生物质炭用量可以进一步提升改良效果。

关键词: 黄褐土 酸化 土壤改良 玉米 光合响应 生物质炭 微生物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条件下,在小麦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研究干旱条件下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总体上可提高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小麦旗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丙二醛及脱落酸含量,提高籽粒千粒质量和产量,产量提高幅度为5.7%~7.4%。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独脚金内酯 产量 光合特性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流域主要梨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黄河流域5个综合试验站224个主产区梨园,采集树冠滴水线下0~20 cm土样用于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除泰安试验站有20.0%梨园土壤pH处于3.95~5.34外,其余4个试验站梨园土壤pH均在6.62~7.82;90%以上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g/kg,其中24.1%梨园有机质含量低于10 g/kg.62.1%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60 mg/kg,且绝大多数低于90 mg/kg;约18%梨园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而43.3%梨园高于40 mg/kg;17.4%梨园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100 mg/kg,但有41.1%梨园高于200 mg/kg:梨园土壤有效磷钾富集现象明显.梨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均较高,平均值分别达3073 mg/kg和219.8 mg/kg.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75%梨园有效铁含量低于10 mg/kg,27%左右梨园有效锰含量低于7 mg/kg,29.2%梨园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30%左右梨园有效锌含量低于1 mg/kg;有效硼含量在0.25~1.0 mg/kg及>1 mg/kg范围的梨园分别约占57.6%和27.2%.针对上述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建议黄河流域梨栽培中应加强有机肥或有机物料的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量施用磷钾肥,重视补充微量元素铁、锰、锌、硼等.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梨园 土壤 养分丰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氮水平对夏芝麻氮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夏芝麻适宜的氮肥用量,提高其籽粒产量并改善品质,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白芝麻品种郑芝98N09为试验材料,设置0(CK)、60、120、180 kg/hm24个供氮水平,分析不同供氮水平对芝麻氮代谢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增强芝麻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全氮含量和产量,改善芝麻品质.其中,氮素水平120 kg/hm2效果最好,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现蕾期和盛花期NR活性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60.1%、32.7%、21.8%和76.9%、33.8%、26.4%,GS活性分别提高24.9%、11.6%、7.0%和60.8%、31.8%、17.4%.2015年和2016年氮素水平120 kg/hm2的芝麻籽粒产量分别为1456.6 kg/hm2和1499.2 kg/hm2,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117.7%、75.5%、12.2%和105.0%、70.7%、11.0%,其中单株蒴数分别提高120.4%、38.6%、12.5%和105.0%、34.7%、10.9%,单蒴粒数分别提高30.6%、19.2%、7.2%和31.7%、18.4%、8.8%,千粒质量分别提高12.5%、5.5%、1.8%和11.5%、3.1%、3.8%.2015年和2016年氮素水平120 kg/hm2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58%和25.20%,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28.6%、13.1%、10.3%和31.0%、15.0%、11.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2.80%和52.94%,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7.4%、1.4%、1.9%和7.4%、0.8%、1.6%.相关分析表明,芝麻叶片氮代谢指标与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氮素水平120 kg/hm2通过对芝麻叶片氮代谢和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及千粒质量的调控,显著提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改善芝麻品质.

关键词: 芝麻;供氮水平;氮代谢;产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