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我国水产行业标准体系的构建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标准体系应围绕一个特定的标准化目的而建立,体系表的组成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使标准体系为实现技术和管理的有序化服务。水产行业标准从整体属性上看,既有工业标准的普遍性又具渔业生产的特殊性。水产行业标准由渔业环境、资源、渔船、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具与渔具材料、渔业机械与仪器、渔用饲料、检疫防疫和渔药等标准组成,主要应用于水产品的养殖、捕捞、加工、运输、贸易等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标准体系的异同,构建了我国水产行业标准体系表,探讨了我国水产行业标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渔业 行业标准 标准体系 中国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离子色谱法与硫酸钡比浊法测定琼胶糖中硫酸基含量的比较研究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琼胶糖为原料,样品用干法灰化法处理后分别以超纯水和1.0mol/L盐酸溶解定容,利用离子色谱法和硫酸钡比浊法测定其硫酸基含量(以SO42-计)。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SO42-在1.0~15.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硫酸钡比浊法SO42-在6.0~3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对同种琼胶糖样品进行6次重复测定,离子色谱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40%(n=6),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硫酸钡比浊法相对标准偏差为3.51%(n=6);对两种不同的琼胶糖样品分别进行两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离子色谱法回收率为86.33%~97.40%,硫酸钡比浊法回收率为84.17%~96.67%。因此,离子色谱法和硫酸钡比浊法均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硫酸基含量。

关键词: 琼胶糖 硫酸基 离子色谱法 硫酸钡比浊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DNA标记在大口黑鲈亲权鉴定中的应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微卫星DNA标记在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亲权鉴定中的可行性,为大口黑鲈家系选育的系谱精确鉴定和选育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个多态信息含量较高的微卫星DNA位点,以人工选育建立的大口黑鲈5个全同胞家系为试验材料,采用Cervus 3.0进行亲权分析,并根据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所选的12个微卫星DNA多态位点在102个子代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94 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45 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75 9。Cervus3.0亲权分析表明,在置信度为95%时,使用12个和10个位点,模拟和实际分析的判别成功率分别为96%和98%,87%和91%;而置信度为99%时,分别为78%和92%,64%和86%;在置信度为99%和95%时,判别准确率皆在90%以上。从12个位点中挑选10个多态信息含量高的微卫星DNA位点,即可将102个子代完全准确地聚为5个群体。亲权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所选用的12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大口黑鲈亲权鉴定研究,其判定成功率和准确率较高,结果可靠。

关键词: 微卫星 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dies) 亲权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纹缟虾虎鱼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长江口水域纹缟虾虎鱼的繁殖生物学。结果如下:(1)纹缟虾虎鱼雌雄亲鱼间形态学特征具有差异,肥满度分别为3.47±0.36与2.17±0.52,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等比值存在极显著差异;(2)纹缟虾虎鱼产卵期为3~7月份,盛产期为4~6月份。绝对生殖力平均为12 689.2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平均为206.9粒/mm;(3)纹缟虾虎鱼成熟的卵为球形,卵径0.482~0.606 mm,卵中油球数量10~200个,精子较小,由圆形头部和细长尾部(鞭毛)两个部分组成;(4)纹缟虾虎鱼产卵受精一般在洞穴内进行,而且雄鱼具有护卵习性;(5)纹缟虾虎鱼受精卵呈梨形或者梭形,卵膜端具有由粘丝组成的附着盘,动物极靠近附着盘。纹缟虾虎鱼人工催产与自然繁殖时的受精率分别为78.58%与83.84%。在17~25℃范围内,纹缟虾虎鱼胚胎均能孵出仔鱼,随着水温上升发育速度加快,温度与孵化时间呈正相关关系,有效积温为3 128.3 h.℃。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变动可能对纹缟虾虎鱼繁殖及其资源量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纹缟虾虎鱼 形态学 产卵期 繁殖习性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鲑科鱼类仔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对比观察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形态学观察与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放流前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和哲罗鱼(Hucho taimen)胚胎期(水温8~10℃)和胚后期(水温6~16℃)消化系统的发生发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大麻哈鱼受精16 d,哲罗鱼受精11 d形成原始的消化管。大麻哈鱼受精16 d,哲罗鱼受精18 d出现致密的小肝细胞团。大麻哈鱼和哲罗鱼在受精18 d时胃及口裂雏型形成。大麻哈鱼受精25 d,哲罗鱼受精20 d消化道贯通。大麻哈鱼受精60 d鱼体破膜,哲罗鱼受精30 d鱼体破膜,口能自由闭合,上下颌及舌部出现早期齿,原始的胃腺细胞出现。大麻哈鱼破膜70 d,哲罗鱼破膜30 d卵黄完全被吸收,各消化器官和结构逐步发育。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消化器官逐步发育成熟,结构和功能完善。

关键词: 大麻哈鱼 哲罗鱼 消化系统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游泳动物对长江口新生盐沼湿地潮沟生境的利用

生态学杂志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长袋网(fykenet)采集了长江口新生盐沼湿地潮沟内的游泳动物,分析了该类盐沼湿地的鱼类栖息地利用。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记录到游泳动物20种,其中鱼类15种,虾蟹类5种。生态类群主要以淡水性种类(10种)和河口性种类(6种)为主,洄游性种类(3种)和海洋性种类(1种)较少。从数量组成来看,游泳动物群落主要由安氏白虾(35.4%)、棕刺虾虎鱼(17.7%)、贝氏餐(17.7%)、长蛇鮈(9.2%)和日本沼虾(4.6%)等少数几个物种占优势。这些游泳动物大多为稚幼个体,表明长江口新生盐沼湿地是许多鱼类和甲壳动物的重要育幼场所。

关键词: 游泳动物 盐沼湿地 生境 利用 长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沼虾的COI基因序列变异及其分类地位探讨(英文)

动物学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和日本沼虾(M.nipponense)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养殖,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祁连沼虾(M.qilianensis)是自然分布在我国甘肃省的土著虾种,因其外部形态符合沼虾属的特征,而被前人归入沼虾属。为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理解罗氏沼虾、日本沼虾与祁连沼虾的遗传差异,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沼虾资源提供理论基础,作者对这3种沼虾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研究。从甘肃、浙江等地分别采集这三种沼虾的样本各10尾,共30尾,其中祁连沼虾是野生样本,而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都是养殖样本。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COI基因,并测序。通过比对,获得一致序列649bp。在3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69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6.04%;共检测到7种单倍型。3种沼虾的核苷酸多态性分别为:罗氏沼虾0.411%、日本沼虾0.092%、祁连沼虾0.031%。野生的祁连沼虾遗传多样性远远低于养殖的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三种沼虾单倍型之间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在19.87%~23.84%,三者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提示三者均为有效种。为进一步确定这三种沼虾在长臂虾科的分类地位,我们从NCBI数据库中下载了长臂虾科的其它种类的COI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用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与沼虾属的其它种类聚成一枝,而祁连沼虾与同亚科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长角长臂虾(Palaemon debilis)较沼虾属另10种虾的遗传距离近,即祁连沼虾与白虾属及长臂虾属聚成另一枝。因此,COI序列的结果不支持祁连沼虾归入沼虾属。但其分类地位应该综合多方面证据重新进行分析确定。

关键词: 沼虾 遗传差异 分类 COI基因 线粒体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虾中的喹烯酮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鱼虾中喹烯酮残留量的测定方法。以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肌肉样品为代表材料,经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喹烯酮标准品在0.02~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8,加标回收率为81.2%~107.0%,相对标准偏差为0.13%~7.7%,检出限为20μg/kg。

关键词: 喹烯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氏原螯虾池塘和稻田集约化养殖技术及工艺

湖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详尽地阐述了克氏原螯虾池塘及稻田养殖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建造、池塘养殖具体实施方法,养殖稻田的清整、稻田养殖具体实施方案等,为克氏原螯虾养殖生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池塘养殖 稻田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姑鱼群体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黄姑鱼青岛、舟山和厦门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在G3PDH、IDHP、LDH、MDH、PGDH、PGM、SDH和SOD等8种酶中,共检测到11个基因位点。3个黄姑鱼群体在G3PDH*和PGM*位点上均呈多态,其多态位点比例均为0.2。3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和预期值分别在0.0101~0.0379和0.0234~0.0399之间,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290~1.0528之间。3个群体间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004~0.0008和0.9992~0.9996。研究结果表明,3个黄姑鱼群体之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黄姑鱼 同工酶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