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新型铜合金网箱装备的研发设计与安装

齐鲁渔业 2014

摘要:现有水产养殖网箱网围网衣多采用合成纤维,其在海水中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布满海洋污损生物,既影响网围内外水体交换及养殖户日常操作维护,又影响养殖鱼类品质和生长,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等.水产养殖户不得不经常清洗或更换布满污损生物的网围网衣,频繁洗网或换网会影响鱼类正常生长.威海正明海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以及国际铜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铜合金网衣网箱项目组成功研发出具有防污功能的铜合金网衣网箱,并在大连、威海、浙江、福建和广西等地成功开展了商业化养殖,证明铜合金网衣在我国水产养殖上应用具有可行性,对我国养殖装备高端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养殖网箱 铜合金 研发 装备 海洋污损生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水产研究所 安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盐度和pH对鲻幼鱼耗氧率、排氨率以及窒息点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12、16、20、24、28、32℃)、盐度(5、10、15、20、25、30)和pH(7.2、7.7、8.2、8.7、9.2、9.7)对体质量(0.21±0.03)g的鲻(Mugil cephal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X)对鲻幼鱼耗氧率(YO)和排氨率(YN)的影响显著,其两两间的相关关系可分别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6X2+0.2191X-0.1054(P<0.05)和YN=-0.0054X2+0.0441X-0.0082(P<0.01)表示。随着温度的升高,鲻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在24℃时,耗氧率和排氨率都达到最大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盐度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当盐度在5~30时,随着盐度的升高,耗氧率先下降再升高,然后再下降;排氨率则先升高后降低。经方差检验,盐度对鲻幼鱼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13X2+0.0027X+0.047(P<0.01)。pH对鲻幼鱼耗氧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随着pH的升高,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YO=-0.02583X2+0.198X+0.0775(P<0.01)表示;pH对鲻排氨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式为YN=-0.0032X2+0.0217X+0.003(P<0.01)。温度和pH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极显著(P<0.01),盐度对鲻幼鱼窒息点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鲻的窒息时间没有显著影响(P>0.05)。

关键词: 温度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窒息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带中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海带中砷元素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采用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高剂量海带组、低剂量海带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灌胃基础饲料和添加50%、25%海带粉(占饲料粉的比例)的饲料。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血液、胃内容物、回肠内容物、回盲部内容物和大肠末端内容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样品中的砷形态和含量。结果表明,海带中的砷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空白对照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和大肠末端的内容物中砷含量较低,主要砷形态为二甲基砷(DMA)和五价砷(AsⅤ),且不含有砷糖化合物;添加海带组大鼠胃、回肠、回盲部、大肠末端内容物中含有砷糖化合物及少量的砷胆碱(AsC)、砷甜菜碱(AsB)、DMA和AsⅤ,海带中的砷在大鼠的大肠末端主要以砷糖和小分子有机砷形态排出体外。空白对照组和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的砷形态均为DMA和少量AsⅤ,添加海带组大鼠血液中未检出砷糖化合物。本研究旨在为阐明海带中砷元素在体内的代谢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海带 大鼠 体内代谢 形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FD的养殖污水净化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结构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应器液体流场、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对于内径200 mm、底部采用均孔布气盘的反应器,在表观气速为0.5~2.5 cm/s时,导流筒与反应器的内径比0.5,导流筒高度与反应器内径比6,导流筒下端到反应器底部距离50 mm,导流筒上端到液面距离100 mm为最优值;针对液体循环流量,使用相关数学模型求解理论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对,通过偏差分析探究了数学模型应用的局限性;使用MATLAB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反应器在最优结构参数下表观气速与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关系,验证了拟合公式的精确性。该研究为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计算流体力学 结构 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蛋白酶MP发酵液离子交换树脂的脱色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蛋白酶MP发酵液中的色素沉积影响了其在产品中的应用,该文研究了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其进行脱色。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树脂D352既能有效地脱色,又能保持较高的蛋白酶酶活;D352树脂脱色的最适pH值为6~7,最适温度为30℃,最有效的流速为6 BV/mL;D352树脂在吸附色素的同时也能吸附发酵液中大量杂蛋白分子,蛋白脱除率为45.2%;D352树脂在连续使用6次之后仍具有较强的脱色能力。

关键词: 蛋白酶 发酵液 离子交换树脂 脱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的遗传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条件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进行遗传分析;基于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大菱鲆6种交配组合的生长曲线划分为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后期和渐进期,并与各生长期所对应的遗传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6种交配组合的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和快速生长后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缓慢生长期,检测到新的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其相应的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应的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快速生长前期,交互检测到达到极其显著水平的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其相应的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和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分别在15~18月龄和12~15月龄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快速生长后期,同时检测到达到极其显著水平的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其相应的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和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均达到极其显著水平(P<0.01),但同期的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高于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本研究通过探讨大菱鲆体重性状在特定生长发育期的遗传机理,深入了解复杂数量性状时空动态变化的遗传生态学机制及其遗传规律,旨在为提高大菱鲆育种的预见性和选择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菱鲆 体重性状 快速生长期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摄食前后耗氧率和窒息点变化与体重的关系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在水温22~25℃下,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和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在饱食和空腹情况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摄食后耗氧率与体质量关系的变化趋势与空腹情况时相同,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下降,饱食耗氧率与空腹耗氧率的比值随体质量的增加也下降,饱食与空腹西伯利亚鲟平均耗氧率与平均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Q=0.809*W-0.2414(0.179

关键词: 耗氧率 窒息点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枪鱼延绳钓船能效设计指数探讨

渔业现代化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一套适用于国内金枪鱼延绳钓船的CO2排放量化考核方法,根据该船型的作业特点提出了EEDI计算公式,运用该计算公式并采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回归了该船型的EEDI参考线公式。依据提出的EEDI计算公式和经过回归的EEDI参考线公式,建立了国内金枪鱼延绳钓船的EEDI考核办法,运用该考核办法对49.5 m金枪鱼延绳钓船进行EEDI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可以用于实船计算;对该船型的常规柴油机推进和电力推进的EEDI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体现了电力推进对多作业工况船型应用上的优越性。回归公式对于总吨位100~650的金枪鱼延绳钓船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建立基于EEDI量化考核指标的国内金枪鱼延绳钓船的CO2减排评价方法。

关键词: 金枪鱼延绳钓船 统计回归 能效设计指数 EED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耐药性与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5种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同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上gyrA、parC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6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磺胺复合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2.54%和83.58%,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中等耐药,耐药率介于19.40%~64.18%,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低于10%;79.10%(53/67)的菌株对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19.40%(13/67)的菌株携带PMQR基因,其中,8.96%(6/67)携带qnrS1基因、5.97%(4/67)携带qnrS2基因、7.46%(5/67)携带aac(6')-Ib-cr基因[其中2株同时携带qnrS2和aac(6')-Ib-cr基因]。13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均分别携带1~4个质粒,大小介于0.8~15 kb;其中6株在gyrA基因及parC基因上均发生变异,3株仅在gyrA基因上发生变异,另外4株未发现QRDR的基因突变。研究表明,广东地区龟鳖源气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而且PMQR机制的存在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性很可能会在水产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龟鳖 气单胞菌 耐药 质粒介导 喹诺酮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Guyenotia放射孢子虫的形态和分子序列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放射孢子虫(Actinospore)是黏体动物(Myxozoan)生活史中寄生在环节动物(Anneild)宿主体内的重要阶段。自Stolc[1]在颤蚓(寡毛类)中首次发现和报道放射孢子虫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放射孢子虫一直被认为是与黏孢子虫(Myxospore)亲缘关系很近的独立生物类群,并隶属于黏体动物门(Myxozoa)放射孢子虫纲(Actinosporea);同时,由于该类群未曾发现严重的经济或社会影响,相关的报道和研究非常稀少。然而,1984年,Wolf和Markiw[2]

关键词: 放射孢子虫 黏孢子虫 苏氏尾鳃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