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豆粕型饲粮添加金菊黄对黄羽肉鸡皮肤、胫脚和腹脂颜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金菊黄对1~48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背部皮肤、腹部皮肤、胫脚、腹脂颜色以及色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天然叶黄素在肉鸡上的应用提供依据。选择540只初始体重为(40.33±0.05) 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快大型麻黄肉公雏,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饲喂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金菊黄1、2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和4 000 mg/kg金菊黄。试验期48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金菊黄对肉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21和35日龄及屠宰后45 min,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背部皮肤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21、35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背部皮肤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21、35和48日龄及屠宰后45 min和48 h,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背部皮肤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21日龄,金菊黄2组肉鸡背部皮肤b*值显著高于金菊黄1组(P<0.05)。3)21日龄及屠宰后48 h,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腹部皮肤a*值显著升高(P<0.05)。21、35、48日龄及屠宰后45 min和48 h,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腹部皮肤黄度b*值显著升高(P<0.05),且金菊黄2组肉鸡腹部皮肤b*值显著高于金菊黄1组(P<0.05)。4)21、35和48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胫脚a*和b*值显著升高(P<0.05)。金菊黄2组21日龄胫脚b*值和48日龄胫脚a*值显著高于金菊黄1组(P<0.05)。5)48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1、2组肉鸡腹脂a*和b*值显著升高(P<0.05)。金菊黄2组肉鸡腹脂b*值显著高于金菊黄1组(P<0.05)。6)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2组肉鸡背部皮肤β-胡萝卜素加氧酶1(BC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金菊黄1、2组肉鸡肝脏BCO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金菊黄2组肉鸡肝脏和腹脂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由此可见,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2 000和4 000 mg/kg金菊黄均可改善肉鸡不同生长阶段背部皮肤、腹部皮肤、胫脚和腹脂颜色,且添加4 000 mg/kg效果较好。
关键词: 金菊黄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皮肤颜色 胫脚颜色 腹脂颜色


余甘子的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余甘子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水果,含有黄酮、酚酸、鞣质和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护肝、免疫调节和预防糖尿病等多种功效.在古代,余甘子就被用来治疗咳嗽、喉痛、腹泻及血热等疾病.余甘子鲜果水分含量较高,采后易受微生物污染,在自然条件下贮藏易失水、褐变、腐败,造成果品严重浪费.而且余甘子鲜食时有较强烈的酸涩感,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对余甘子加工,不仅能降低其酸涩的口感,还能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综述了余甘子中鞣质类、酚酸类、黄酮类和萜类等主要化学成分,体外和体内模型下抗氧化、预防糖尿病、抗炎、抗菌、护肝等生物活性功能以及余甘子加工制品研究现状,为充分挖掘余甘子产品的营养价值和深层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推动余甘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余甘子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提取物 生物活性 加工利用


屠宰场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广东省茂名地区屠宰环节猪肉中携带的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和毒力特征,为该地区食源性沙门氏菌的危害评估和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地区屠宰场采集的猪肉、脾脏、肝脏样本中分离到19株沙门氏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其对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blaOXA-1、blaSHV)、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S、qnrB)、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1、aac(6′)-Ⅰb、rmt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tetC)、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1、floR)、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SulⅢ)和10种毒力基因(mogA、sseL、mgtC、bcfA、araB、spvR、spvA、spvB、spvC、spvD)的携带情况。【结果】19株沙门氏菌耐药严重,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氟苯尼考、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50%,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为89.5%(17/19),对3种及其以上抗菌药物耐药率为89.5%,最高对11种抗菌药物均有耐药性;blaTEM、qnrA、aadA1、aac(6′)-Ⅰb、Cat1、floR、SulⅠ、SulⅢ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50.0%),blaTEM耐药基因检出率最高为84.2%,同时携带5个及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73.7%,最高携带12个耐药基因;mogA、mgtC、bcfA、araB毒力基因均有检出,且检出率均在70%以上,其中mogA基因的检出率高达100%,其余6种毒力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广东省茂名地区屠宰场猪肉中沙门氏菌多重耐药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具有复杂的基因组合类型,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


马蹄糕杀菌条件优化及贮存期的品质变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马蹄糕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入口甘甜而不腻,但因马蹄糕自身营养物质丰富,导致其成品马蹄糕极易因微生物的生长而出现腐败变质.该研究以现有马蹄糕制备工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杀菌温度、时间、防腐剂种类和防腐剂添加量对于马蹄糕抑菌效果及储存品质的影响.杀菌温度110℃,杀菌时间30 min,杀菌效果较好;通过几种防腐剂的筛选,选择脱氢乙酸钠作为马蹄糕的防腐剂;添加0.32 g/kg的脱氢乙酸钠,15 d菌落总数为6363 cfu/g,表明15 d可作为马蹄糕有效贮藏期;进一步对其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进行探究,在贮藏10 d后ΔE*值明显提升(p<0.05),而15 d后ΔE*值大于2,表明其已出现视觉上的颜色差异;马蹄糕弹性、黏性、内聚性咀嚼性在0~5 d内无显著(p>0.05)变化,而15 d时候质构数据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合微生物生长情况、色泽与质构数据变化,认为现有杀菌条件下马蹄糕的贮藏期为15 d,而0~5 d则为马蹄糕的最佳食用期.该研究可为工业生产马蹄糕产品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应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x基因直接控制水稻胚乳直链淀粉的合成,进而影响胶稠度等多个品质指标,是控制稻米食味的主效基因.适当降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可改善稻米品质.吉丰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组配后代的食味品质.本研究以吉丰B为试验材料,对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进行编辑,以期获得Wx基因表达下调,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水稻种质.以农杆菌为介导进行转基因,获得9个转基因株系,从后代中筛到2个大片段缺失的变异株系L8和L9.它们的Wx基因表达大幅下调,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胶稠度和食味品质也有所改善.L8和L9糙米外观有很大差异,L8与糯米相近,L9与粘米类似.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Wx基因编码区上游序列,获得两份低直链淀粉含量水稻种质,该结果为稻米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Wx基因;直链淀粉含量;CRISPR/Cas9


5种珍禽腿肉营养品质及风味评价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珍禽腿肉的品质差异,并评价其风味.方法 选取了5种珍稀禽类(绿头鸭、雉鸡、鹧鸪、鹌鹑、鸸鹋),比较分析了其腿肉的营养成分、pH、蒸煮损失率、色泽及质构特性的差异,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结果 5种珍禽腿肉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部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肉品质上来说,鹌鹑腿肉的蒸煮损失率最低为8.77%,且其硬度、胶粘性、咀嚼性较小,肉的保水性好且肉质较嫩.5种珍禽腿肉中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较高.鹧鸪腿肉的鲜味氨基酸占比(29.78%)最高,鸸鹋腿肉的甜味氨基酸占比(57.70%)最高.5种珍禽腿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均以醛类和烷烯烃类为主,绿头鸭腿肉的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64.39%,雉鸡腿肉的烷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40.08%.结论 5种珍禽腿肉的品质、风味各有优劣,可以针对其品质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和加工用途.
关键词: 珍稀禽类;腿肉;品质;氨基酸;风味


木薯MeAHL22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初步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T-hook是一类定位于细胞核的新型DNA结合蛋白基序,在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中普遍存在.AT-hook蛋白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应答以及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从木薯中克隆出MeAHL22基因,对其结构、亚细胞定位、启动子区域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eAHL2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73 bp,编码一个具有290个氨基酸的蛋白;结构分析发现该蛋白存在AT-hook基序和PPC/DUF296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11.03%)、无规则卷曲(60%)、延伸链(21.72%)以及β-转角(7.24%)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为可溶性的亲水蛋白,预测其定位在细胞核;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烟草中进行瞬时表达融合表达载体,结果表明MeAHL22蛋白的确定位于细胞核,与预测结果一致.MeAHL22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光响应、激素响应、非生物胁迫响应和生长进程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MeAHL22基因在木薯根、茎、叶中均表达,其中块根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不同激素处理表明MeJA诱导MeAHL22在根茎叶中显著上调表达,ABA则抑制其表达,GA和IAA诱导在叶中上调表达.非生物胁迫处理表明MeAHL22对模拟干旱胁迫的诱导响应最为强烈,同时受到盐胁迫的诱导,但是对冷胁迫的敏感性较低.本研究初步确定了木薯MeAHL22基因在激素、非生物胁迫信号应答和生长发育进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为进一步研究MeAHL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木薯;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表达模式分析


冠层垂直高度对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例
《生物多样性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功能性状能够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叶片是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研究对象,但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解释植物对所处环境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个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树种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碳含量(LCC)、叶片氮含量(LNC)、叶片磷含量(LPC)、叶片氮磷比(N ∶P)、等效水厚度(EWT)、氮平衡指数(NBI)、类黄酮含量(FLAV)共10个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叶干物质含量、类黄酮含量、等效水厚度和叶片磷含量呈增加趋势,比叶面积和氮平衡指数呈减小趋势;在冠层垂直方向上,类黄酮含量与氮平衡指数、比叶面积与等效水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氮含量与叶片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显著,可能受植物自身特性和群落树种演替进程的影响.(3)叶片功能性状的种内差异沿垂直层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67%的树种的类黄酮含量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而显著增加,67%的树种的氮平衡指数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而显著减小.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树种叶片功能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增加产生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以及对水资源和能量利用的不同策略.
关键词: 鼎湖山塔吊样地 植物功能性状 优势树种 垂直结构 物种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