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柑橘渣生产蛋白饲料的发酵工艺筛选
《饲料研究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柑橘渣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试验以柑橘渣为原料,以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单菌发酵试验预筛选产蛋白量较高的优势菌株,将预筛选的优势菌株按1∶ 1∶1∶1进行混合发酵;对发酵基质比例、菌液的接种量、发酵时间进行正交分析,优化柑橘渣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单菌种发酵试验的较优菌种;在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1∶1∶1∶1比例接种,尿素添加量为1.5%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最适工艺条件为发酵基质柑橘渣与麸皮的比例7∶3、接种量20%、发酵时间8d.研究表明,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柑橘渣发酵所得的蛋白质饲料产物的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能够提高柑橘渣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家鸡羽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自然界中鸟类呈现出丰富的羽毛颜色,羽色性状在躲避天敌、捕食、求偶及抵御紫外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对鸡羽毛颜色性状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品种区分、识别,在育种工作中建立品种间的显著标识和保障同一品种外观整齐尤为重要。羽毛颜色是禽类表型遗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黑色素和类胡萝卜素所决定。目前鸡羽毛颜色性状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黑色素相关通路,其中,Wnt、KIT/KITL和EDN3/EDNRB等信号通路对黑素细胞的生长发育、迁移和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α-MSH/ASIP-MC1R信号通路负责调控黑色素的合成。已有研究显示,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检测技术挖掘与羽色性状相关的基因和变异位点,可以揭示黑羽、麻羽、显性白羽、隐形白羽、常染色体白化、银羽、性连锁不完全白化、深棕色羽、淡紫色羽(灰羽)、非依赖酪氨酸酶的隐性白羽、斑点羽和性连锁横斑羽(芦花羽)等多种羽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此外,以图灵模型为理论基础可以解释复杂羽色图案的形成机制。作者通过总结黑色素相关调控通路与图灵模型对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对近年来已经确定基因座的家鸡羽毛颜色性状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鸡羽色分子机制研究以及在育种过程中开展鸡羽色性状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鸡 羽毛颜色 基因调控 分子遗传 图灵模型 黑色素


小豆AUX/IAA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长素是一种必需的植物激素,而AUX/IAA是生长素原初响应因子在环境胁迫中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VaIAAs在小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对VaIAAs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小豆的AUX/IAA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基于RNA-seq分析VaAUX/IAA基因家族在各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在小豆全基因组共鉴定到41个VaIAAs基因,亚细胞定位显示均为定位为细胞核.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来自小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的AUX/IAA蛋白聚集成6组.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所有基因均含有内含子数目1~8个,VaIAAs基因包含1~21个外显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参与响应生物/非生物胁迫顺式作用元件最多,包括最常识别到的ATTATA.bos、G-box和sp1基序,还发现富集在厌氧诱导响应元件ARE和植物抗逆相关的MYB元件.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所有VaIAAs均与ARF相连,此外还有部分基因与AXR3(生长素诱导阻遏因子)、MP(转录因子B3家族蛋白)等基因互作.VaIAAs具有组织特异性,在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较大.[结论]小豆AUX/IAA基因家族的基因结构、系统进化、蛋白质-蛋白质网络互作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将为揭示小豆AUX/IAA基因家族在小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重要的线索.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生长素 小豆 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RNA-seq分析


肉桂游离酚提取物改善非酒精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活性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云野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的含量,并探究其不同存在形式酚类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为热带亚热带植物肉桂资源的深加工及相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福林酚法及硼氢化钠—四氯对苯醌法分析肉桂中不同存在形式的酚类物质及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体外以游离脂肪酸诱导剂(油酸钠∶棕榈酸=2∶1)诱导HepG2细胞为模型,分析不同浓度的肉桂游离酚/结合酚提取物对NAFLD细胞模型脂滴形成及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体内以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NAFLD小鼠为模型,探究体外筛选的强活性酚类提取物对小鼠血脂及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肉桂多酚主要以游离酚(55.99±0.45 mg GAE/g)的形式存在,含有一定比例的结合酚(3.21±0.12 mg GAE/g),其中黄酮类物质(46.49±4.75 mg CE/g)是肉桂的主要酚类物质之一。云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可有效降低NAFLD细胞模型胞内TG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经中和高剂量的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下同),分别降低17.07%和26.83%,而结合酚提取物作用后细胞内TG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游离酚提取物干预后,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降低42.21%和22.2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结果表明,肉桂游离酚提取物主要由原花青素C1、原花青素B2、原花青素A2、原花青素B3和原花青素B1等物质组成。【结论】肉桂游离酚提取物对NAFLD可能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原花青素类物质可能是发挥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关键词: 肉桂提取物 多酚 脂肪变性 NAFLD细胞模型 小鼠


表皮碳氢化合物在3种火蚁属蚂蚁成虫鉴定中的应用
《环境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火蚁属重要的入侵蚂蚁,与其近缘种黑火蚁S.richteri和杂交蚁S.invicta×S.richteri形态相似,难以区分.为了快速准确鉴定3种火蚁属近缘种,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解析3种火蚁的工蚁、有翅雌蚁、有翅雄蚁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种火蚁共检测到62种表皮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一甲基烷烃、二甲基烷烃和正构烷烃等;红火蚁、黑火蚁及杂交蚁不同品级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存在显著的种间差异,红火蚁不同地理种群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种类及含量相似度较高;建立3种火蚁相应品级的分类判别函数,可准确区分各品级下的3种火蚁.因此,表皮碳氢化合物组成分析可用于红火蚁及其近缘种的分类鉴定,为口岸火蚁属蚂蚁的快速检疫鉴定提供新技术.
关键词: 表皮碳氢化合物 火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CRISPR/Cas9技术在猪、鸡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基因编辑是利用核酸酶在基因组的特定位点产生DNA双链断裂,从而触发细胞自身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实现对靶基因序列进行位点特异性修饰。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CRISPR)及其相关蛋白9(Cas9)系统作为第3代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和基因治疗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锌指核酶和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酶基因编辑方法相比,它可以靶向基因的任何位点引起DNA双链断裂,实现目标基因的精准敲除或插入外源片段,并能快速、高效地修饰基因组,包括基因敲除、敲入、抑制、激活等,是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命科学、医学和遗传学研究现状。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动物基因组进行修饰,开启了畜禽分子育种的新纪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畜禽养殖技术的发展,而且为人类医学研究做出了特殊贡献,特别是在猪和鸡上。作者以猪和鸡为对象,综述了CRISPR/Cas9技术在异体器官移植供体、人类疾病的生物模型、抗病育种材料、全基因组高通量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利用CRISPR技术快速又简单地生产出基因编辑猪、鸡,为推动CRISPR技术制备其他基因编辑动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CRISPR/Cas9技术 猪 鸡 基因编辑 基因功能


厚朴酚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粪便主要微生物数量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厚朴酚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粪便主要微生物数量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7.91±0.00)kg]相近且健康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44头,按体重接近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和0.04%厚朴酚.试验期42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肌酐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粪便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数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粪便中Lactobacillus数量(P<0.05),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数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降低了粪便pH(P<0.05),显著提高了粪便中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提高了粪便中乙酸、丙酸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显著降低了粪便中苯酚、对甲酚、粪臭素、腐胺、尸胺和总生物胺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0.02%厚朴酚显著降低了粪便中对甲酚、粪臭素、尸胺和总生物胺含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可提高断奶仔猪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调节机体代谢,同时调控微生物菌群结构,使后肠微生物偏向碳水化合物发酵模式.这提示饲粮中添加0.04%厚朴酚有利于促进宿主生长,并对仔猪的肠道健康发挥潜在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厚朴酚 断奶仔猪 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微生物 代谢产物


番木瓜成熟过程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变化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全基因组DNA甲基化(WGBS)和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番木瓜4个成熟时期(绿熟期、破色期、熟化期、腐熟期)的果实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C位点、CG、CHG和CHH序列平均甲基化水平分别为17.15%、49.33%、34.30%和8.28%.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持续下降,同时差异表达基因(DEG)数量逐渐上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数据联合分析表明,基因表达水平与启动子及基因体甲基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筛选出CpACO4、CpPDS、CpXTH30 和CpXTH31等4个番木瓜果实成熟差异表达候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和McrBC-PCR分别检测其表达水平和相应DMR序列甲基化水平,结果分别同转录组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一致,推测这些基因在番木瓜果实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番木瓜;果实;成熟;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基因;差异表达


大豆种子的生活力及萌发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豆种子生活力测定的最适染色条件以及种子萌发期重要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用于大豆种子生活力检测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最佳组合;并分析大豆种子在不同萌发环境下的发芽率和种子内源细胞壁水解酶的变化。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无吸胀处理对于种子染色至关重要,且低浓度(0.1%)的TTC溶液会显著降低种子的染色率。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染色的最佳条件是:吸胀时间6 h, TTC浓度1%,染色温度35℃,染色时间60 min。该组合下的种子染色率为98.5%。萌发率试验表明,光、暗条件对于萌发进程无显著的影响;高水量下大豆萌发受到抑制,而低水量下种子却有着较高的萌发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可推迟种子萌发,但却提高了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酶活性试验表明,种子在光、暗条件下萌发时,种胚内的纤维素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变化,而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在光照下的活性却显著高于其在暗环境下的活性。在不同吸胀水量下,纤维素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无显著变化;β-半乳糖苷酶活性随着水量的增加逐渐上升,而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活性却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萌发温度的升高能够显著增加4种细胞壁水解酶在大豆胚中的活性。综上,TTC染色结果对于快速判断大豆种子生活力,完善大豆种子质量检测技术规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探索大豆种子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的细胞壁水解酶活性有助于揭示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