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豇豆耐盐种质资源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掘优异耐盐种质是进行豇豆品种耐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以蛭石为培养基质,在子叶展开期,以分别添加50,100,150,200,250 mmol/L NaCl的1/2 Hoagland营养液对12个豇豆品种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对豇豆耐盐等级(STR)、叶绿素含量(SPAD)、株高(PH)、根长(RL)、地上部鲜质量(AFW)、地上部干质量(ADW)、根鲜质量(RFW)和根干质量(RDW)等8个指标的影响,鉴定适宜盐浓度;依据隶属函数值(Fi),综合评价12个品种的耐盐性,并确定耐盐鉴定方法;根据此方法,评价84份豇豆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增加,12个品种STR值呈上升趋势,150 mmol/L NaCl胁迫下变异系数最大,确定150 mmol/L为豇豆苗期耐盐性鉴定适宜浓度;筛选出耐盐品种苏紫41和绿领四号(Fi>0.60),盐敏感品种苏豇1419(Fi<0.30);建立了一种以蛭石为基质,150 mmol/L NaCl处理4周左右进行豇豆苗期耐盐性鉴定的方法;84份豇豆种质资源耐盐性Fi变幅为0.06~0.88,遴选出苏紫豇1号和紫筋肉豆角等8份耐盐种质资源。本研究筛选到10份耐盐种质资源(Fi>0.60),为豇豆耐盐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改良不同肥力设施番茄土壤效果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施肥(CK)、中药渣有机肥(OF)和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减肥30%(HOF)3种处理在2种肥力日光温室进行田间试验,以探讨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对设施番茄土壤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HOF处理可提升p H 0.13~0.15,并显著降低电导率328.5~371.3μS/cm、硝态氮60.7~305.0 mg/kg、有效磷42.6~57.1 mg/kg和速效钾179.4~274.1 mg/kg。OF处理也可显著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但效果明显弱于HOF。土壤生物学方面,HOF处理较CK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并显著削减28.5%~36.0%的真菌数量。OF处理改善效果弱于HOF处理,且对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另外,HOF处理改善高肥力土壤化学和生物性状的作用强于中肥力土壤的改善作用。与CK处理相比,HOF处理在中肥力和高肥力日光温室的增产率分别为9.0%和13.1%,而OF处理分别为4.6%和5.9%。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显示,HOF处理通过降低土壤盐分与养分,改善土壤生物学性状进而达到增产,而HOF处理平衡性减施速效养分投入极利于改善土壤性状,且在高肥力土壤中尤为明显。因此,中药渣有机肥耦合高效水溶肥,可在减施30%化肥养分条件下有效改善富营养设施的土壤综合质量。
关键词: 中药渣有机肥 高效水溶肥 土壤肥力 土壤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产量稳定性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赤红壤旱地花生-甘薯轮作体系中两种作物产量的稳定性,以优化作物养分管理.[方法]化肥定位试验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定位试验在闽东南典型赤红壤旱地分别连续进行了15和13年,种植制度均为花生-甘薯轮作.化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在推荐施肥基础上不施氮、磷、钾的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化肥有机肥定位试验处理包括农民习惯施肥、推荐施肥以及以商品有机肥、猪粪和稻草替代1/3推荐施氮量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根据历年花生和甘薯产量,计算了产量的可持续性指数和变异系数,构建一元灰色线性模型,计算了不同施肥模式的长期趋势产量.[结果]长期化肥定位试验中,推荐施肥处理的花生和甘薯产量均值显著高于其它5个处理;在长期有机无机肥配合试验中,3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产量均高于推荐施肥处理.花生和甘薯化肥推荐施肥的产量可持续指数(SYI)分别为0.729±0.019和0.501 ± 0.028,化肥配施猪粪花生的SYI为0.689±0.013,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和化肥配施稻草处理,与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稻草甘薯的SYI为0.514 ±0.029,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和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一元灰色线性模型显示,推荐施肥处理的花生和甘薯趋势产量均值分别为3780和19408 kg/hm2,均显著高于其他化肥处理.化肥配施猪粪的花生趋势产量均值为3492 kg/hm2,在95%置信区间,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和其余两个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化肥配施稻草处理甘薯的趋势产量均值为17567 kg/hm2,显著高于推荐施肥处理和化肥配施商品有机肥处理,与化肥配施猪粪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产量可持续性指数较变异系数可更加有效地区分不同处理之间的产量波动差异,与产量的绝对高低没有关系.[结论]化肥推荐施肥有利于提高赤红壤旱地轮作体系中花生和甘薯的产量;猪粪或商品有机肥替代1/3的化肥氮均可提高花生产量的稳定性和增产潜力,而稻草或猪粪替代1/3的化肥氮对甘薯产量及其稳定性最为有利.
关键词: 赤红壤 长期定位试验 花生 甘薯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趋势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红肉蟠桃新品种'金陵血蟠'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陵血蟠’是以早熟红肉桃‘野鸡红’为母本,中熟黄肉油蟠桃单株DN1-42(‘霞光’×NF)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早熟红肉蟠桃新品种。果实扁平形,平均单果质量107.6 g,大果质量146.6 g;果肉红色,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14.2%,半离核。在南京地区6月上中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80 d左右。自花结实,丰产性好,产量22 500 kg·hm-2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PLC-MS/MS法检测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的残留和消解动态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小麦扬花期和收获期麦穗中氟唑菌酰羟胺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检测方法,明确了氟唑菌酰羟胺在小麦麦穗中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乙腈浓度为60%,液固比为20 mL/g,超声破碎时间为15 min,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中氟唑菌酰羟胺提取量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3.34μg/g和1.12μg/g;利用空白加标试验,扬花期和收获期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3%~115.8%,方法的检出限为0.03 ng/mL,定量限为0.15 ng/mL。氟唑菌酰羟胺在麦穗上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3.2~4.4 d。收获后麦粒中氟唑菌酰羟胺残留量为0.12μg/g,低于美国规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0.3μg/g)。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用于小麦病害防治是安全的。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麦穗 消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OBE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构建基于OBE(成果导向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形成毕业设计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能力,对国内地方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形态及吸附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针对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可能造成的土壤磷素过度积累及易流失等问题,本研究拟通过施用生物炭增加土壤中磷的吸附,从而减少磷流失。此外,目前关于在设施土壤中连续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在辣椒大棚中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有效磷、不同形态磷、磷吸附及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用15 t猪粪稻草有机肥基础上施用生物炭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pH,并显著改变了土壤磷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了NaHCO3Pi、NaHCO3Po、Fe/Al-Pi和Ca-Pi含量,且显著降低了Ca-Po含量。此外,连续4茬施用生物炭还增加了土壤对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的释放。本研究结果说明,在设施土壤中长期大量施用有机肥下结合施用生物炭在保持土壤有效磷供应下可提高土壤磷的吸附,从而降低土壤磷素的流失风险。
关键词: 设施土壤 有机肥 生物炭 土壤磷分级 磷吸附 磷释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谷鸭种公鸭睾丸发育和生殖轴基因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樱桃谷鸭种公鸭的睾丸发育规律,本研究以75日龄、105日龄、135日龄和165日龄樱桃谷鸭种公鸭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组织学方法观察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情况,其次通过Q-PCR方法检测下丘脑-脑垂体-睾丸轴组织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105日龄相比,135日龄时睾丸质量增加了10倍以上,曲精细管直径和上皮生精细胞数量增加,脑垂体FSHβ基因mRNA表达量增加了40倍以上。与75日龄相比,105~165日龄脑垂体组织中GnIHR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随着日龄增加,樱桃谷鸭种公鸭睾丸支持细胞特异性FSHR、INHα、INHβA、AMH基因和间质细胞特异性LHR、StAR、CYP11A1、3β-HSD基因的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以上结果表明,自135日龄开始,在脑垂体FSH和LH刺激下,樱桃谷鸭种公鸭睾丸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165日龄时,睾丸能够产生成熟精子,表明睾丸发育达到性成熟阶段。本研究结果为后续樱桃谷鸭种鸭的繁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通甜蜜1号'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甜蜜1号’是以14203为母本,T13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薄皮甜瓜新品种。果实圆球形,单果质量约630 g,果皮白色有黄晕。果肉白色,肉厚2.2 cm,肉质脆,有芳香味,中心糖含量14%,边糖含量10%,边心差小。全生育期105 d,果实发育期30 d。爬地栽培产量33 t·hm-2左右,立架栽培产量42 t·hm-2左右。适合江苏省及类似生态地区春秋两季保护地及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酶法的酰基化桑椹花青素的制备与特性
《农业工程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尽可能减少花青素的降解,提高其稳定性,采用生物酶法,对桑椹花青素进行酰基化修饰,并与非酰基化花青素进行对比研究。运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脂肪酶、反应溶剂和酰基供体,分析对花青素酰基转化率的影响。确定酰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为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为酰基化催化酶、吡啶为催化反应溶剂、苯甲酸甲酯为酰基供体,酰基化效果最好,转化率最大为13.5%。采用傅里叶红外、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经鉴定,酰基化产物为单酰基或多酰基花青素。此外,研究了酰基化对花青素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的影响。酰基化可提高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耐酸碱稳定性。相同温度下,酰基化花青素保留率提高约5.0%,光照6d后,酰基化花青素的保留率仍高达96.1%。酰基化可以显著增加花青素体外抗氧化性,增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比非酰基化花青素提高30%,金属离子螯合能力高达90%。酰基化花青素肿瘤细胞活性抑制率可达81%,而非酰基化花青素仅为50%。该研究为花青素稳定性提高和性能改善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