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胎羊与成年绵羊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稳定、可持续传代的绵羊肝细胞,采集110~120 d的绵羊胚胎肝和正常未怀孕成年绵羊肝,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用PAS染色法和CK-18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用CCK-8测定肝细胞第6、12、24、36、48、60、72和96小时的D450值,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获得的绵羊原代肝细胞形态完整,贴壁良好,平均存活率为92%。PAS和CK-18荧光染色呈阳性,肝细胞纯度在95%以上。胎羊原代肝细胞可传代,成年绵羊肝细胞不可传代。由以上结果可知,将经典的Seglen两步原位胶原酶灌流法进行优化改良,可获得大量高纯度、高活性的绵羊原代肝细胞,胎羊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活性,可满足需要大量肝细胞的体外试验研究。

关键词: 绵羊 原代肝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坦布苏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的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对鸭坦布苏病毒NS5蛋白功能基团RNA依赖RNA聚合酶进行真核表达,同时对其蛋白结构和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首先查找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DTMUV基因序列,以RdRp基因为研究对象,通过软件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RT-PCR技术扩增RdRp基因,回收PCR产物并与pCMV-N-Flag真核表达载体相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Flag-RdRp,将测序无误的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该蛋白在BHK-21细胞内的表达.同时针对RdRp蛋白,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构解析及功能预测.通过PCR方法成功扩增RdRp基因,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MV-Flag-RdRp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正确,进一步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CMV-Flag-RdRp在BHK-21细胞内正常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RdRp蛋白编码606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3091 H4810 N870 O894 S41,编码蛋白亲水性平均系数为-0.536,不稳定指数为42.15,含有丰富的磷酸化位点及O-糖基化位点.其二级结构包含46.37%的α-螺旋、12.54%的延伸链以及35.31%的无规则卷曲.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坦布苏病毒致病性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RNA依赖RNA聚合酶;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糙皮侧耳菌株对腐食酪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6±1)℃、相对湿度(80±5)%条件下,分别用10个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的麦粒菌种培养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测定腐食酪螨的卵孵化率、各发育阶段的历期和未成螨存活率。结果表明:腐食酪螨完成一代需要的历期为(10.64±0.25)~(13.66±0.36)d,在‘新科101’‘新平菇’菌种上的世代历期较长,卵孵化率较低,未成螨死亡率较高,表明‘新科101’和‘新平菇’具有较强的抵抗腐食酪螨虫害的能力。

关键词: 腐食酪螨 糙皮侧耳 发育历期 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蜇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结构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蜇为原料,采用盐酸-胃蛋白酶法提取胶原蛋白,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紫外光谱(UV-visible spectroscopy,UV)、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圆二色谱(Circular dichroism,CD)以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对其结构特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海蜇胶原蛋白在135 kDa左右有一条α-链,在245 kDa以上有一条β-链和γ-链,紫外吸收峰在233 nm处,符合I型胶原蛋白的特征,其亚基组成可能为[α1(I)]3。海蜇胶原蛋白中含量最高的氨基酸为甘氨酸,占氨基酸总量的25.99%,且含有15.94%的亚氨基酸。红外光谱和圆二色谱均表明海蜇胶原蛋白分子排布紧凑,具有主要由氢键构成的完整三螺旋结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海蜇胶原蛋白具有多层聚集、以纤维为主的无规则网状结构。

关键词: 海蜇 胶原蛋白 胃蛋白酶 氨基酸组成 结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电子鼻评价桃果实香气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桃品种资源果实香气差异,对桃果实香气评价和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利用电子鼻系统对桃品种资源果实整果香气进行测定和区分。通过PEN 3.5电子鼻系统采集74份不同品种资源桃果实芳香成分并得到了不同传感器的响应值,采用主成分(PCA)、线性判别法(LDA)和负荷加载(LO)方法分析数据。LO分析结果显示,硫化氢(W1W)、氮氧化物类(W5S)、甲烷类(W1S)、芳香成分与有机硫化物(W2W)传感器对供试桃果实香气的评价起主要作用;结合PCA和区分度值表明白花水蜜、脆保、春冠、奉罐1号、菊黄和红肉桃1号与其他供试品种资源的香气区别较大;LDA可将不同果实生育期桃较好区分,长、中、短不同果实生育期桃甲烷类和芳香成分与有机硫化物传感器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LDA可将硬肉类型(肉质绵)与其他4种肉质类型桃(不溶质、硬溶质、软溶质和硬质)区分开,且硬肉类型与其他4种肉质类型桃甲烷类传感器响应值差异显著(P<0.05);LDA无法区分不同肉色的桃,且各传感器响应值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生育期长短对桃果实香气有明显影响;硬肉类型桃香气较独特;不同肉色桃香气接近。

关键词: 果实香气 电子鼻 果实生育期 肉质 果肉颜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苏北盐碱地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了探究播期对苏北盐碱地环境下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调查和比较不同播期下‘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株高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随播种时间推迟,‘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全生育期变短;‘南粳9108’的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重呈减小趋势,‘连粳11号’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对‘连粳11号’株高影响差异显著,且株高随播期推迟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和‘连粳11号’的播种时间推迟,其有效穗、每穗粒数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南粳9108’在苏北盐碱地区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24日,‘连粳11号’为5月31日。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盐碱地 生育期 干物质积累量 株高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减投条件下膜材料使用对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环境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氨挥发排放是稻田系统氮损失的主要途径.现有技术多以调控氮肥施用为削减氨挥发排放的技术手段;但由于氮肥投入基数较大且减投不能改变氨挥发途径氮损失比例,氮肥减投后的氨挥发排放仍是限制氮肥利用效率提升的瓶颈.对此,本研究选用满足环境友好和使用便捷的农业废弃物粉末和两性分子物质作为膜材料,配合氮肥施用在田面水表进行多次铺洒,研究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过程及排放总量的影响,结合作物生长和氮去向探索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的影响机制.连续2 a小区试验发现,膜材料使用可减少水稻种植期氨挥发排放总量的19%~31%,由此减少的氮损失或以矿质态氮形态贮存于土壤或提高了作物氮吸收量.施氮条件下,田面水铵态氮含量和p H以及膜材料使用是影响氨挥发排放的主控因子;氮肥减投后,膜材料使用可进一步削减氨挥发排放.基于不同膜材料对氨挥发排放影响机制差异,应用时,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膜材料进行按需选择.

关键词: 氨挥发 稻田系统 氮肥减投 农业废弃物 两性分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综合评价及种质筛选

核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鉴定指标,构建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综合评价体系,挖掘高油酸花生耐冷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56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进行耐冷性综合评价及耐冷种质筛选。结果表明,11个耐冷鉴定指标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露白萌发因子、发芽时间因子及子叶鲜重因子,发芽指数及萌发耐冷指数可以作为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的最优鉴定指标,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萌发期耐冷性强弱受多指标影响。高油酸花生萌发期耐冷性状综合评价D值范围为0.080~0.754,均值为0.497,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萌发期耐冷性存在较大差异。56份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分为5个耐冷级别,筛选到萌发期耐冷较强材料1份、中等耐冷材料20份、耐冷较差材料29份、耐冷差材料5份及冷敏感型材料1份。本试验筛选到的耐冷种质可以作为高油酸花生耐冷育种和耐冷机理的研究材料。本研究为探明高油酸花生种质资源耐冷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油酸花生 萌发期 耐冷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施磷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田磷肥的"旱重水轻"施肥策略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率、减少磷素流失的有效技术途径,但稻季不施磷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监测了苏州和宜兴两块长期定位试验田中正常施磷与不施磷处理水稻生育期内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与正常施磷处理相比,长期不施磷处理均显著促进了稻田CH4和N2O排放,其中,苏州试验田CH4和N2O排放量分别增加57%和25%,宜兴试验田CH4和N2O排放量分别增加221%和70%。长期不施磷使土壤的速效磷、有机酸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下降,与CH4排放密切相关,特别是土壤速效磷含量与CH4排放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87。两处试验田不施磷处理的全球增温潜势均大于施磷处理。因此,稻田长期缺磷会对土壤有机酸、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含量产生影响,进而增加稻田CH4和N2O的排放。

关键词: 稻田 甲烷 氧化亚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al14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徐稻3号群体中获得1个可稳定遗传的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al14,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al14出苗后白化,三叶期后转绿,白化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生育期除抽穗期和株高外,其他农艺性状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经透射电镜观察,白化叶片中大部分叶绿体发育异常,类囊体膜数量变少,片层结构松散;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白化转绿突变性状由1对隐形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al14/9311的F2群体中白化表现明显个体精细定位,最终将突变基因al14定位到第1染色体短臂标记al14-3和al14-10之间,物理距离为100.5 kb。测序发现突变体在该区间内编码线粒体底物ADP/ATP转运子的基因Os01g0265200终止密码子前插入了18 bp碱基,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结合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等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和表型,推测该基因可能调控幼苗叶绿体发育。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叶绿体发育 线粒体ADP/ATP转运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