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生物质炭配施蚯蚓粪提升土壤有机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低对作物产量的限制性影响,探究生物质炭配施蚯蚓粪对中低产田土壤有机碳提升和作物增产的积极作用。设2个生物质炭用量梯度(B1:6 g·kg-1和B2:30 g·kg-1)和3个蚯蚓粪用量梯度(M1:不施蚯蚓粪;M2:1%;M3:5%)配施进行盆栽试验,不施生物质炭和蚯蚓粪为对照(CK),共7个处理进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和蚯蚓粪对土壤温度和水稻株高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6 g·kg-1生物质炭配施5%蚯蚓粪或30 g·kg-1生物质炭配施不同用量蚯蚓粪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生物质炭与蚯蚓粪产生的外源性炭投入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51(P<0.05);同等蚯蚓粪用量下,30 g·kg-1生物质炭用量处理水稻不同部位生物量高于6 g·kg-1生物质炭用量处理;B1M3和B2M3处理水稻粒重最高,施用生物质炭和蚯蚓粪增加养分投入和促进养分吸收是增产的主要原因;生物质炭配施蚯蚓粪提高了氮素的收获指数。生物质炭配施蚯蚓粪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碳,是培肥中低产田土壤、提高养分吸收利用和促进水稻增产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质炭 蚯蚓粪 土壤有机碳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的筛选、耐低氧萌发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是选育适宜直播水稻新品种的基础.为简便、高效的评价种质资源的萌发耐淹性,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年代和地区的191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了萌发耐淹性鉴定,共获得12份萌发耐淹性强的种质资源,其中连粳15号表现出较强的低氧萌发能力.利用其与籼稻品种黄莉占构建的F2:3分离群体,采用模拟大田的鉴定方法,在水稻1号、3号、9号、10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个QTL,即qGS1、qGS3、qGS9和qGS10.共解释表型变异的70.9%,其中qGS1、qGS3和qGS10,能够被重复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19.2%~24.0%、12.6%~14.7%、19.1%~20.5%,是稳定表达的QTL位点.这些种质资源和QTL的发现为耐低氧发芽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亲本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同时也为选育优良直播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萌发耐淹性 种质资源 数量性状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胡萝卜脆片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热风-气流膨化干燥(AD-EPD)、旋转式微波-气流膨化干燥(MD-EPD)、振动旋转式微波-气流膨化干燥(VMD-EPD)、热风耦合振动旋转式微波-气流膨化干燥(AD+VMD-EPD)和热风联合旋转式微波-气流膨化干燥(AD+MD-EPD)5种不同组合干燥方式对胡萝卜脆片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预干燥方式对色泽、水分以及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干燥方式对水分和温度均匀性影响显著(P<0.05),其中VMD预干燥方式对水分和温度干燥均匀性改善最为显著。不同预干燥方式与EPD联合后,对胡萝卜脆片质构和营养品质影响显著(P<0.05),其中,VMD-EPD干燥方式显著降低胡萝卜脆片硬度,微观结构呈均匀多孔疏松状,且对总黄酮、VC及总类胡萝卜素有显著保护作用。通过不同组合干燥方式胡萝卜脆片品质的2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13个评价核心指标并建立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其中,综合得分最高的是VMD-EPD干燥方式。

关键词: 胡萝卜脆片 组合干燥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本文总结了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发展的历史、现状、成效及问题,分析了国内外甘薯产业和种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目前中国甘薯产业稳步发展,种植面积趋于平稳,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106 hm2左右;单产稳步提高,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96倍;产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鲜食市场供应比例不断提高,甘薯逐步实现餐桌化,休闲、保健和功能食品得到适度发展;鲜食消费比例逐年增加,提升了甘薯种植效益;品牌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甘薯种业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推动下,初步建立了甘薯分子育种平台,甘薯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构建了高密度分子连锁图谱,开发出一批与甘薯茎线虫病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和与甘薯淀粉含量等性状相关的主效QTL,发掘出甘薯品质、抗病、耐盐、抗旱等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建立了甘薯主要病虫害抗性评价平台,创制出一批甘薯特异新材料;构建了优质专用甘薯品种评价平台,育成一批甘薯专用型新品种,良种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制定了甘薯新品种的DUS测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了种薯种苗市场;完成了脱毒种薯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种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种薯种苗企业重组。现阶段中国甘薯产业和种业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优异种质数量少,无法满足育种的需求;二是优质品种评价指标缺乏,专用化品种少,无法满足加工需求;三是脱毒种薯种苗的应用率低,种薯种苗繁育技术和市场不规范;四是甘薯种业尚未形成规模,政府对种薯种苗繁育企业扶持力度较弱,区域性的种薯种苗企业数量少,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未来5—10年,中国应注重资源收集、评价和保存平台建设;打造甘薯育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品种;着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健康种薯种苗繁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延长加工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在"一带一路"国家示范推广高品质淀粉、富含膳食纤维、花青素、胡萝卜素及多酚类物质等专用品种。

关键词: 甘薯 产业 种业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酶提取鸡肺明胶及其结构与性质的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鸡肺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酶法提取明胶,采用紫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圆二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激光粒度分布法、扫描电镜等分析超声辅助酶提鸡肺明胶的结构,并研究其乳化性质,探究该法在鸡肺明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热水提取法相比:超声辅助酶提法的明胶得率为30.08%(鸡肺除杂后干重状态原料),是前者提取的3.43倍,提取效率也提高了2.15倍,热变性温度为90.22℃,略低于前者;两种明胶均存在胶原的特征负吸收峰,出现在229 nm处,其中超声辅助酶提明胶的无规则卷曲程度低于常规热水提取明胶。平均粒径为396 nm,颗粒减小了13.7%,多数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45 000~95 000之间,已基本降解为小分子亚基,表面微观结构有明显的破碎;进一步分析发现,两种明胶样品的乳化性无明显差异。因此,超声辅助酶提法可显著提高明胶提取率,有效缩短了生产周期,鸡肺明胶还可作为乳化剂用于食品工业中,该方法制备的鸡肺明胶在食品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提高肉鸡副产物的附加值。

关键词: 鸡肺 明胶 超声 酶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1-2019年江苏省水稻主产区规模连片水稻时空动态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农田防护林作为界定田块是否连片的标准,分析了水稻规模连片种植的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19年,研究区内0.67×103 hm2以上规模连片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其中,6.67×103 hm2以上连片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7.38%, 3.34×103~6.67×103 hm2连片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2.40%,0.67×103~3.33×103 hm2连片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0.76%。(2)位于洪泽县,东海县、灌云县、连云港城区交界处,东海县的大于6.67×103 hm2连片水稻种植面积持续保持稳定;位于淮安市楚州区,滨海县、射阳县、阜宁县交界处,盐城市盐都区的大于6.67×103 hm2水稻连片区从大到小或从有到无,变化幅度较大。(3)随着水稻规模连片区的缩小,连片区内水稻种植逐步单一化、水稻田块空间分布紧密度提高。本研究提出的用田块间间距来界定田块是否连片的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区域性农作物规模连片种植的量化问题。

关键词: 遥感 水稻 规模连片种植 空间分布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花新品种'钟秀'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钟秀’是以‘红垂枝’和‘菊花桃’为亲本,从其杂交实生子二代中选出的观赏桃花新品种。树形垂枝形;花菊花型,重瓣,白色,花径4.3 cm。在南京地区3月下旬始花,比‘菊花桃’提前3~5 d;盛花期持续10 d左右,观花期可达15 d。

关键词: 观赏桃 菊花型 垂枝形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ARMS技术的绿豆抗叶斑病基因VrTAF5分子标记的开发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斑病是绿豆生产上主要的真菌性病害,利用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途径。为筛选抗病资源,根据抗性基因VrTAF5的突变位点,利用五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enta-prime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PARMS)开发分子标记。并利用抗病性具有差异的164份绿豆资源对所开发的分子标记的可靠性进行检验和评价。结果表明,VrTAF5-1517分子标记在7个分子标记中的检出率最高,基因分型为AA、AC、CC,可以有效区分基因碱基序列的SNP差异。根据叶斑病抗性评价结果,该标记对抗病材料的选择效率为75.00%、感病材料的选择效率为93.42%。VrTAF5-1517分子标记对抗病资源中检出抗病基因型的比例、对高感和感病资源中检出感病基因型比例均为100%,说明本研究开发的分子标记可用于绿豆抗叶斑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绿豆 叶斑病 VrTAF5基因 SNP分子标记 PARMS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淮地区7个甘薯茎线虫群体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省徐淮地区7个采集地的甘薯块根中分离到7个甘薯茎线虫群体,通过形态学鉴定,其特征与已报道的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利用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腐烂茎线虫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群体JSXZ为B(L)型,其余6个分离群体均为A(S)型腐烂茎线虫。结合ITS-5.8S-ITS2区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进一步表明,所获序列与腐烂茎线虫相似性最高,且各分离群体与徐淮地区已报道的相同基因型的腐烂茎线虫群体序列相似性均在99%以上。群体JSXZ没有与腐烂茎线虫A型、B型群体聚在一起,而是与C型、D型群体聚为1个分支,且和C型亲缘关系更近,所以群体JSXZ被鉴定为C型腐烂茎线虫;群体JSWJ、JSYJ、JSGS、JSHW、JSLQ和JSNG与A型腐烂茎线虫群体聚为1个分支,均为A型腐烂茎线虫,且与其他基因型区分明显。危害徐淮地区甘薯的腐烂茎线虫亲缘关系近,基因型种类多,存在A型、B型和C型,其中A型腐烂茎线虫为优势群体。

关键词: 甘薯 腐烂茎线虫 鉴定 系统发育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东华北规模化羊场细菌耐药性的调查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主要的规模化养羊区规模化羊场的细菌耐药性情况,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北等地规模化羊场采集临床发病羊的呼吸道、消化道和其他样品,分离鉴定细菌,用药敏纸片法测定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到细菌147株;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严重,对β内酰胺类中度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整体耐药率低于40%;革兰阴性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在60%~100%,对青霉素类的耐药率在80%以上,仅对大观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30%。对2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5株细菌耐药20种以上(占30.6%),主要为肠杆菌属菌;50株细菌耐药10~20种(占34%)。从2018到2020年总耐药率从80.1%下降到56.9%,江苏、河北等省耐药严重,春夏季耐药率高于秋冬季。这些结果提示,规模化羊场细菌耐药性严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细菌耐药性分析和制定合理的安全用药措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规模化羊场 细菌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