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贮藏时间对川芎质量影响的评价研究
《海峡药学 》 2019
摘要:目的建立川芎中阿魏酸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通过比较不同贮藏时间的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变化来综合评估川芎的质量。方法采用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系统,Diamonsil plus C_(18)-A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17∶83)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1nm。结果在0.57μg~71.25μg浓度范围内,阿魏酸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0%。测得贮藏时间为4年、3年、2年的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降解率分别为38.4%、7.95%和5.46%。结论川芎药材贮藏时间越长,阿魏酸含量降低越多,且从第四年开始,含量开始急剧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花期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毒力测定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引起蓝莓花期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室内筛选用于该病菌的防治药剂。[方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种类;选用18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抑菌效果测定,筛选出有效药剂,为防治该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从麻江县部分蓝莓花上分离出7个纯菌株,通过病原菌r DNA-ITS系列分析,鉴定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phaseolorum)、链孢霉(Neurospora)、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内生真菌(Endophyte)、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18种农药对蓝莓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DP、45%咪鲜胺ME和10%苯醚甲环唑SC对灰霉菌的EC50值小于1 mg/L,分别为0.0181、0.2510、0.5285 mg/L。[结论]对麻江染病蓝莓花分离病菌为间座壳属(Diaporthe phaseolorum)、链孢霉(Neurospora)、球黑孢霉(Nigrospora sphaerica)、内生真菌(Endophyte)和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筛选出18种针对蓝莓花期的灰霉菌的药剂,其中50%鲜胺锰盐WP对灰霉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可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处理对金稻919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北方水稻 》 2019
摘要:以优质食味水稻品系金稻919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肥处理对金稻919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金稻919的伤流量在5%水平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的叶片中氮素含有率均低于对照组,处理组的收获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水稻的收获指数;不同氮肥处理的金稻919的产量和对照组差异较为显著。此外,不同氮肥处理条件下,出穗期的叶色值、出穗期叶片氮素含有率、成熟期的叶色值以及成熟期叶片氮素的含有率越低,金稻919的产量、整糙米率越高,糙米的粒厚也越厚,同时稻米的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有率也降低。综上所述,适宜的施肥处理可以在维持产量稳定的同时,改善水稻的外观品质和降低蛋白质含有率,最终可以实现稻米品质的提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除虫菊酯在培养料和白灵菇中的消解动态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食用菌中农药残留污染现状,研究探讨拟除虫菊酯在白灵菇拌料、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过程的消解动态及转移规律。结果表明,常压高温灭菌条件下,4种菊酯农药的降解率在33%~39%,其中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率相对较高;在出菇试验中,在菌料中喷施3个浓度水平的菊酯农药,获取农药在菌料中的动态残留及子实体、菌糠的最终残留数据,得到四种菊酯在菌料中的半衰期为14.26 d~24.71 d;在子实体喷施试验中,分析农药在子实体生长过程的动态残留规律,获得其半衰期为3.03 d~4.22 d;在转移试验中,菌糠中四种菊酯的检出率为100%,子实体未有检出。该研究成果对拟除虫菊酯在菌菇生产中的规范化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圆青椒贮藏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保鲜剂对圆青椒货架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SO2保鲜剂、1-MCP、乙烯吸收剂,在贮藏温度为(9±0.5)℃下分别对青椒进行处理,并分析贮藏期间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丙二醛含量、Vc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结果 1-MCP处理组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均在贮藏8 d后加快上升,而在贮藏到20 d时1-MCP处理组的可溶性固形、可滴定酸质量分数分别下降到0.041%,3.87%,Vc和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到59.95 mg/100 g,0.073 mg/g,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上升至1.1μmol/g,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下降至20.38 U/(min·g),相较于其他组可减少圆青椒的腐败率、转红率、质量损失率,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叶绿素等含量的下降,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结论 1-MCP可保持圆青椒贮藏期间的品质,并延长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离子水处理对马铃薯杀菌保鲜效果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解决马铃薯容易感染微生物等问题,开展基于等离子水处理的马铃薯杀菌研究。方法以马铃薯为原料,以马铃薯表面菌落总数为指标,研究室温(25℃)条件下,不同电流、水量、制备时间、处理马铃薯时间条件下制备成的等离子水对马铃薯的杀菌效果。结果在水量为15L,制备等离子水时间为1 h,清洗马铃薯时间为10 min,电流为6 A条件下制备成的等离子水杀菌效果最好,马铃薯表面的菌落总数(2.15 lg CFU/g)明显少于对照组(5.24 lg CFU/g)和水处理组(4.22 lg CFU/g),且采用等离子水处理不会改变马铃薯的颜色和硬度。电镜结果表明,等离子水可使马铃薯表面微生物的细胞破裂,使其灭活,但对马铃薯表皮结构没有影响。结论研究表明采用等离子水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马铃薯表面的微生物含量,为马铃薯保鲜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绿色杀菌方式,对产业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醇熏蒸结合乙烯吸附剂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包装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乙醇熏蒸结合乙烯吸附剂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粉蓝"蓝莓为实验材料,采用对照(CK)及3种处理方法(乙醇;乙烯吸附剂;乙醇+乙烯吸附剂)对蓝莓在贮藏温度(1±0.5)℃下进行保鲜,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蓝莓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 3种处理方法能够降低蓝莓的生理代谢水平,有利于保持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其中乙醇结合乙烯吸附剂更有利于降低蓝莓的果实腐烂率、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能有效地抑制蓝莓贮藏期果实硬度的下降,能有效地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花色苷含量的降低,能较好地保持蓝莓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论采用乙醇结合乙烯吸附剂的处理方法对蓝莓果实保鲜的效果最好,能够更好地维持蓝莓的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蔬微波联合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包装工程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微波和微波联合干燥技术干燥效果的探讨,以期为我国果蔬采后加工贮藏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介绍果蔬微波干燥以及果蔬微波联合干燥的原理、特性、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果蔬干燥加工的研究进行展望。结果微波干燥技术在果蔬加工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达到干燥的目的,提高果蔬的经济效益,还能缩短果蔬的干燥时间,减少能量的消耗,维持产品较好的色香味和营养物质含量。结论微波干燥技术在采后的果蔬加工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果蔬采后加工过程中重要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