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用微卫星标记鉴定和分析德国镜鲤的家系及遗传结构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为选育抗疱疹病毒的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mirror carp)新品种,2012年在F1抗病家系基础上,构建27个家系,同池养殖。本研究采集经疱疹病毒感染存活个体,应用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对构建的27个德国镜鲤家系进行鉴定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1)4个位点累计排除率为99.9%,亲本与子代的配对率为100%(P=0.05);(2)在27个家系的4个位点中检测到32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7~10个等位基因,期望杂合度为0.6796~0.801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510;(3)8个家系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下,19个家系处于不平衡状态下(P<0.05),其中有15个家系为极显著不平衡(P<0.01);(4)27个家系间遗传距离为0.1751~0.8772,平均值为0.4425,聚类分析中,27个家系主要聚在两个分支上,其它家系分散于不同分支。结果表明:27个家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家系间遗传分化明显,大部分家系因病毒选择作用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家系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品种选育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镜鲤 家系鉴定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养虾过程中的饲料投喂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对虾养殖是高风险产业,养殖的每一个环节一环扣一环,只要有一个环节失误,都可以导致对虾养殖失败。近年来虾病严重,其原因很多,其中与在投饲料环节存在严重的错误投饲料方法有关。对虾发病有许多原因,其中管理不善是对虾发病的原因之一。投饲料是对虾养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饥饿胁迫对刀鲚形体、体成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短期饥饿胁迫对刀鲚(Coilia nasus)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以室内养殖刀鲚为实验对象,研究20 d的短期饥饿对其形体、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分别在第0、2、5、10、15和20天取样。结果表明,脏体比和肝体比在饥饿的第2天即显著下降(P<0.05),肥满度和体质量在20 d的饥饿期内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刀鲚肌肉粗脂肪在第5天显著下降(P<0.05),下降5.99%,而粗蛋白含量在第15天时才显著降低(P<0.05),水分在整个饥饿期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第10天显著上升(P<0.05),粗灰分含量在饥饿期间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胆固醇和皮质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血清甘油三酯和血糖总体呈先急速下降后维持一定水平,其中甘油三酯在饥饿至第2天显著下降(P<0.05),血糖浓度在第5天显著下降(P<0.05)。表明短期饥饿胁迫使刀鲚形体发生一定的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刀鲚首先动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满足能量供应,再动用蛋白质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血液生化指标也发生与饥饿相适应的变化。

关键词: 刀鲚 饥饿 形体 体成分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大水面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中含有大的残余饲料、粪便等固形废弃物,完全排放会造成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危害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针对上述问题,研发网箱底部废弃物汇集装置,通过气力提升的方法对沉积在网箱底部的废弃物及高浓度尾水进行收集,并结合生态浮床与富氧挂膜工艺对收集的尾水进行生态处理。结果表明:收集的尾水经生态处理后,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ammonia nitrogen,NH3-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分别由450.1、21.350、8.458 mg/L降低至16.2、0.095、0.305 mg/L。研究结果能大幅降低网箱养殖尾水的各项排放指标,实现达标排放,有效降低网箱养殖水域的污染。

关键词: 养殖 废弃物 化学需氧量 网箱 生态浮床 减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液相色谱-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水产品中的硼酸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

摘要:目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HPLC-ICP-MS)测定水产品中硼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对水产品进行前处理,优化蛋白沉淀剂、提取时间和流动相等条件。结果硼酸的检出限为0.015 mg/L,加标回收率为85.1%~112.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RSD)为6.0%~8.2%。结论本方法测定水产品中的硼酸含量准确、可靠,满足外源性硼酸的检测。

关键词: 高压液相色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水产品 硼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StAR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组织的时空表达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半滑舌鳎性腺转录组测序获得的StAR基因部分序列,设计RACE引物,克隆了半滑舌鳎StAR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1 294 bp,5'端UTR为132 bp,3'端UTR为310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2 bp,共编码283个氨基酸。将半滑舌鳎StAR基因与其他物种StAR基因进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半滑舌鳎StAR与塞内加尔鳎、大口黑鲈、花鲈、金头鲷的同源性都达到了85%,与虹鳟、斜带石斑鱼及日本鳗鲡的同源性分别为81%、83%和76%。雌、雄鱼不同组织StAR基因的表达分析表明,StAR基因在雄鱼性腺中高表达,在雄鱼的肝脏、脑及心脏中表达量较低,而在雄鱼的其他组织中不表达;在雌鱼肠中不表达,在其他组织(卵巢、肝脏、脾脏、脑、垂体、肌肉、心脏、肾脏)中微量表达。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组织与不同时期性腺表达谱表明,雄鱼性腺中StA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雌、雄鱼其他各组织(P<0.05),提示StAR基因对雄鱼精巢发育起重要作用。雄鱼不同时期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StAR基因在66天前的精巢中不表达,在150天时表达量急剧增加,至2龄时表达量最高,3龄时表达量下降,说明该基因在精巢发育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原位杂交结果显示,StAR基因主要在雄鱼精巢的精子细胞中表达,而在雌鱼的卵巢中不表达。研究表明,StAR基因在半滑舌鳎精巢发育中发挥作用,且可能在精子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半滑舌鳎 StAR基因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pH对驼背鲈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驼背鲈3种主要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驼背鲈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温度和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0~45℃,肠、幽门盲囊、肝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40℃;胃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35℃,幽门盲囊的最适温度为40~45℃,其他部位均为40℃;胃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其他部位均为35℃。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3.2,肠、幽门盲囊、肝的最适pH均为8.2;胃、肝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7.2、8.2,其他部位均为6.2;胃淀粉酶的最适pH为7.2~8.2,其他器官的最适pH均为7.2。各部位在最适温度和pH下,脂肪酶酶活力顺序为肠>胃>肝>幽门盲囊,淀粉酶酶活力顺序为肠>幽门盲囊>胃>肝;蛋白酶在最适温度和pH下的酶活力顺序分别为肠>胃>肝>幽门盲囊、肠>胃>幽门盲囊>肝。

关键词: 驼背鲈 消化酶活力 温度 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档案基础资源分析与探讨

兰台世界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基础中的基础,是一切档案利用、服务、开发和数字化工作的前提,其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方面,档案征集与接收工作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矛盾、新问题,特别是档案基础工作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我们必须研究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九五"、"十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在档案的征集接收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增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尔羌高原鳅的温室大棚生态养殖技术初探

水产养殖 2014

摘要:利用水葫芦和菹草开展对叶尔羌高原鳅温室大棚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的温度、pH以及溶氧量均存在一定的影响。添加水生植物的各实验组间的叶尔羌高原鳅存活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实验组间叶尔羌高原鳅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展叶尔羌高原鳅生态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叶尔羌高原鳅 水葫芦 菹草 生态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a)芘对罗非鱼肝脏CYP1A1和GST活性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μg·L-1)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50μg·L-1浓度组CYP1A1活性在6和168 h时受到显著诱导(P<0.05);0.1和1μg·L-1浓度组肝脏GST活性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10和50μg·L-1浓度组GST活性在336 h时与空白和丙酮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CYP1A1活性与GST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相近,尤其是1和50μg·L-12个浓度组,表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罗非鱼 苯并(a)芘(Ba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