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30条记录
高羊茅FaFKF1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及节律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高羊茅蓝光受体家族基因(FaFKF1),分析其序列特征及亚细胞定位,并检测其在不同光照处理下的节律表达特征,为探索其在成花中的调控机制及高羊茅光周期适应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ACE方法克隆FaFKF1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pCAMBIA1300-FaFKF1-GFP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染烟草表皮细胞,观察荧光信号以确定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FKF1基因不同光照处理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节律表达特征。【结果】克隆获得FaFKF1基因c DNA全长为226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881 bp,编码62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68.89 kD,理论等电点(pI)为5.76,脂肪系数为80.99,不稳定指数为39.81,属于较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FaFKF1蛋白的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24.92%),无规则卷曲(44.89%)、延伸链(23.16%)和β-转角(7.03%)。FaFKF1蛋白与大豆(NP001235886.2)、大麦(KAE8795993.1)和二穗短柄草(XP003577479.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为79.50%~87.68%,且与二穗短柄草FKF1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大麦和小麦。长日照处理下,FaFKF1基因在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的叶片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变化趋势也较相似,均在ZT8时(即下午16:00)达最高峰,呈现出24 h的昼夜节律,但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相对表达量明显较高。在长日照和短日照基础上施加不同光照处理下,FaFKF1基因均能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虽然表达峰出现时间不一致,但整体上能维持24 h的昼夜节律。【结论】FaFKF1基因在细胞核发挥作用,且在不同光照下均呈现节律表达,受光周期的诱导调控。

关键词: 高羊茅 FaFKF1基因 克隆 节律表达 亚细胞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玉米穗部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T32和齐319为亲本构建118份F2∶3家系的双亲分离群体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家系的穗部性状进行评价,结合高密度SNP标记的基因型鉴定结果,利用IciMapping4.2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5个穗部相关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秃尖长)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6个QTL,其中,控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秃尖长的QTL分别为3、2、4、2和5个,单个QTL可解释2.92%~13.53%的表型变异。结合公共数据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4个控制穗部相关性状的候选基因Zm00001d031906、Zm00001d027721、Zm00001d002762和Zm00001d002768。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SNP标记 QTL 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果渣主要功能性成分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蓝莓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及东亚、我国北部地区的多年生低灌木。蓝莓果渣是蓝莓果汁、果酒加工副产物。果渣中的功能性成分与果实相近,具有降血脂、抗肿瘤、调节免疫力等功效。文章综述了蓝莓果渣主要功能性成分、功效及综合利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要展望,可为蓝莓果渣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蓝莓果渣 功能性成分 综合利用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L1 ST128型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耐药性及毒力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阐明贵州某规模化鸭场临床疑似鸭霍乱的病原菌耐药性及毒力特征,通过细菌的分离鉴定、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ERIC-PCR同源性分析、药敏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细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基因组局部比较分析对分离株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分离得到5株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PmCW1~5),均为A:L1 ST128型且同源性较高;分离株均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和林可霉素4种药物耐药,其中PmCW1还对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对强毒株PmCW1的全基因组数据分析显示,PmCW1中存在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多肽类等耐药基因,同时存在多药外排泵及多药耐药蛋白基因,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相符;PmCW1中存在的毒力基因总数为201个,主要是脂寡糖/脂多糖(LOS/LPS)、荚膜、黏附因子等编码基因;此外,还检测到IV型菌毛基因(ptfA、comE、hofB、hofC、vfr)、铁摄取相关蛋白基因(ccmABCEF、hgbBC、fur、hscB等)以及部分外膜蛋白基因(ompP5等)等;PmCW1具有典型的A:L1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征。综上表明,本研究分离得到的ST128型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目前鲜有报道,对其耐药性及毒力的研究可为鸭霍乱的临床用药及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 分离鉴定 MLST 耐药性与毒力 基因组局部比较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明裂腹鱼溃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

淡水渔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患"溃疡病"的致病原理,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从患病昆明裂腹鱼体表溃烂处、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dnaJ、cpn60等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自患病昆明裂腹鱼分离纯化获得形态大小均一的细菌菌落,随机选取肾脏分离细菌(BL61C)作为试验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L61C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健康昆明裂腹鱼回归感染BL61C后的发病特征与自然病例一致,并从组织中再次分离到同种致病菌,表明维氏气单胞菌BL61C是引起本次昆明裂腹鱼溃疡病的致病菌,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09×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大观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和头孢噻肟等8种药物敏感,对克拉霉素、制霉菌素、四环素等20种药物耐药。

关键词: 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 溃疡病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支撑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贵州酒用高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分析贵州发展酒用高粱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强化科技支撑角度提出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对策.认为:贵州发展酒用高粱产业具有生态环境优越、高粱种质资源丰富多样、酱酒原料需求日益增多、交通区位突出等优势,但也存在品种单一退化、配套栽培技术落后、深加工研发不足等问题.应从夯实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加大酒用高粱示范基地建设及全产业链技术研发力度等方面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促进贵州酒用高粱产业发展.

关键词: 酒用高粱;产业;科技支撑;问题;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宜机采型簇生朝天椒与线椒迁移积累Cd特性分析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簇生朝天椒CC1、CC2、CC3和簇生线椒CX1、CX2、CX3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分析种植于Cd污染土壤后,果实、根部及根围土壤Cd含量变化,探讨不同品种迁移积累Cd能力变化,以期为当地推广应用适宜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簇生线椒果实和根部Cd含量低于朝天椒,其中簇生线椒CX3果实Cd含量最低,折算为鲜椒果实Cd含量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2-2012限量要求(Cd<0.05 mg·kg-1);2)簇生线椒迁移能力低于簇生朝天椒,除簇生朝天椒CC1迁移系数大于1外,其它品种迁移系数均小于1;3)簇生线椒根部和果实积累能力均低于簇生朝天椒,且簇生线椒可食部位积累系数均小于1。综合而言,簇生线椒CX3果实Cd未超标、迁移系数和积累系数均小于1。因而,喀斯特区较适宜推广应用簇生线椒CX3。

关键词: 辣椒 低积累 迁移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织金县南瓜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织金县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株类型及有效防治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分子生物分析及致病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当地南瓜种植区采集的南瓜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对市场上常见的8种杀菌剂(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30%肟菌酯SC,1%申嗪霉素SC,450g/L咪鲜胺EW,70%丙森锌WP,22.5%啶氧菌酯SC,50%嘧菌酯WG)进行筛选。【结果】分离得到2株引起南瓜病害的病原菌N-1和N-2,回接试验表现与田间发病症状基本一致;通过病原菌形态学联合ITS、ACT、GADPH基因的PCR扩增、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菌株N-1、N-2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处于同一分支,支持率达100%,确定分离得到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药剂筛选出60%唑醚·代森联WG 4 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WG 4 000倍液及450g/L咪鲜胺EW 4 000倍液对菌株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88.6%、91.5%和89.0%,极显著高于其余5种药剂。【结论】引起织金南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及450g/L咪鲜胺EW可用作南瓜炭疽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关键词: 南瓜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有机刺梨产业SWOT战略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有机刺梨作为刺梨产业的细分领域和有机食品的重点应用方向,对打造高端刺梨产品,拓展刺梨产业链,提高刺梨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贵州省有机刺梨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从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4个方面分析贵州有机刺梨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出,贵州有机刺梨产业发展SO战略、ST战略、WO战略及WT战略。从充分整合刺梨产业资源、逐步壮大有机刺梨产业,凸显刺梨营养保健的核心价值、提高有机刺梨产品的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有机刺梨产业有序发展,建立健全有机刺梨生产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贵州有机刺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有机刺梨 SWOT战略 对策 贵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绿肥种植下盛花期土壤水分和氮磷淋失特征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光叶苕子、黑麦草、肥田萝卜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科绿肥搭配种植下盛花期时土壤水分淋失和氮、磷淋失特征,得出保水保肥效果最好的绿肥种植搭配,以期能够有效推广绿肥种植,提高土壤水土保持能力。结果表明:各品种绿肥生长速率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处理光苕+肥萝中二者的生长速率在155~173 d时均大于其它处理中的相同绿肥。盛花期时,种植有黑麦草的处理每盆地上部鲜质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种植有肥田萝卜的处理每盆地下部鲜质量均高于其它处理。不同浇水量下,处理单种黑麦草、光苕+肥萝和光苕+肥萝+黑麦均能有效减少淋失水量,其中处理光苕+肥萝在浇水量为1 000、1 500 mL时减幅均最大,分别为92.68%、81.55%;处理单种肥田萝卜、光苕+肥萝和肥萝+黑麦均能有效降低土壤总氮、总磷淋失量,其中处理光苕+肥萝在浇水量为1 000、1 500 mL时降低幅度均最大,分别为92.31%、93.21%和77.88%、92.53%,浇水量为2 000 mL时,土壤总磷淋失量降低幅度最大,降低了94.34%。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淋失水量及总氮、总磷淋失量与地下部鲜质量显著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科绿肥及其不同搭配种植下在盛花期时可不同程度减少土壤水分淋失,以及降低土壤总氮、总磷淋失量,且部分混种处理相对单种处理效果有所提高,其中豆科-光叶苕子与十字花科-肥田萝卜混种效果最佳,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绿肥 盛花期 淋失水量 总氮淋失量 总磷淋失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