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种雀稗属牧草对低磷胁迫的生长、生理应激响应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和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适应低磷胁迫的能力,揭示其对低磷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机理,试验以石英砂为基质,定期浇灌200μmol·L-1(常磷)、20μmol·L-1、 2μmol·L-1的Hoagland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处理,分别在磷处理10、20、30 d时测定供试材料的幼苗形态及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低磷处理30 d时,2种雀稗属牧草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叶面积、叶长呈降低趋势,根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尖数、根毛数量较常磷处理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除巴哈雀稗)、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较常磷处理显著增加(P<0.05),根部电导率、叶片电导率较常磷处理显著提高(P<0.05)。当磷水平降低至2μmol·L-1时,宽叶雀稗地上部生物量降幅最大,为41.67%,根冠比、SOD活性增幅最大,分别为86.36%、113.19%;巴哈雀稗叶长降幅最大,为90.43%,根冠比、根毛数量增幅最大,分别为108.47%和74.91%。综上,低磷胁迫抑制了2种雀稗属牧草地上部的生长,促进了地下部的生长,提高了保护酶活性,且宽叶雀稗的低磷适应能力高于巴哈雀稗。本研究为2种雀稗属牧草在低磷环境下的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loop序列和SSR的从江田鱼与6个鲤群体的遗传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从江田鱼的遗传背景及其多样性水平,为进一步开展系统选育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D-loop序列和11个SSR标记开展从江田鱼(CJTY)与清水江鲤(QSJ)、太湖鲤(THL)、黄河鲤(HHL)、黑龙江鲤(HLJ)、福瑞鲤(FRL)及松浦镜鲤(SPL)等6个鲤群体的遗传分析。【结果】长度为932 bp的D-loop片段上有46个多态性位点,共定义41个单倍型,其中CJTY有16个单倍型;CJTY的核苷酸遗传多样性π值为0.005,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29,高于FRL和SPL,但低于其余4个鲤群体,CJTY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2,高于FRL(0.73)和SPL(0.50),但低于其他4个鲤群体,CJTY的期望杂合度(He)为0.90,低于QSJ(0.93)和THL(0.92),高于其他4个鲤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值)显示CJTY与QSJ、THL、HHL、HLJ的分化程度较低,与FRL呈中度遗传分化,与SPL呈高度遗传分化,FRL和SPL各为1个亚群,其余5个群体为1个亚群;群体间遗传距离分析结果与FST结果相符。【结论】从江田鱼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2个人工选育群体(FRL和SPL),低于4个野生群体(QSJ、THL、HHL和HLJ);从江田鱼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分布区域和特定养殖模式等特点,受到一定程度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压力,但未经系统选育实践,尚保留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具有进一步遗传改良的潜力。
关键词: 从江田鱼 群体 线粒体D-loop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品种芸豆营养品质差异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大白芸豆、红芸豆、黑花芸豆、红腰豆和中白芸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以5个芸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灰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灰分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含量分别为17.30~23.70、1.10~1.90、34.90~38.30、4.00~4.80 g/100 g。中白芸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3.70、38.30g/100 g;黑花芸豆K、Ca、Na和Mg含量最高,分别为1.99×104、1.15×103、33.40、1.79×103 mg/kg,中白芸豆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77.10、41.80 mg/kg,中白芸豆Na含量最低,为25.40 mg/kg;氨基酸含量范围是0.08~3.75 g/100 g,中白芸豆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最高,分别为8.86、14.17、23.03 g/100 g;5种芸豆脂肪酸含量范围是0.0020~0.8913 g/100 g,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其含量排序依次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大白芸豆脂肪酸含量最高,为2.02 g/100 g。中白芸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率(PS)最低,数值为4.14,红腰豆动脉粥硬化指数(AI)值最低,数值为0.005。综合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中白芸豆营养品质优于大白芸豆、红芸豆、黑花芸豆、红腰豆。
关键词: 芸豆 营养品质 蛋白质 矿物质元素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磷对水稻锌吸收、积累和转运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水稻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研究长期不同施磷模式对水稻锌的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为通过合理施肥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依托22年的黄壤(水田)长期定位试验,选取其中7种施肥模式:不施肥(CK)、偏施氮肥(N)、偏施氮钾肥(NK)、平衡施用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1/2有机肥替代1/2NP(0.5MNP)、全量有机肥化肥配施(MNPK)。CK、N、NK处理不施磷,NPK、M、0.5MNP处理施磷量依次为P2O5 82.5、79.4、81.0 kg·hm-2,MNPK施磷量为P2O5 161.9 kg·hm-2。于水稻分蘖期、开花期及成熟期,采集土壤和植株样品,分析比较各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植株锌含量及其锌积累和转运特征差异。水稻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效锌含量基本表现为MNPK≥M>0.5MNP>NPK≥CK>N,NK,长期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与NPK处理成熟期植株相比,CK、N、NK处理茎叶和籽粒锌含量分别提高了-2.0%~44.0%和15.7%~46.7%,MNPK处理茎叶和籽粒锌含量分别降低了22.0%~38.7%和12.0%~19.8%,M和0.5MNP处理籽粒锌含量提高了6.4%~14.4%;各处理成熟期茎叶和籽粒P/Zn分别为6.2~67.2和62.2~225.2,均以CK、N、NK处理最低,MNPK处理最高;不同施肥处理间水稻植株锌积累量无显著差异,锌转运量及其贡献率均以M处理最高,NPK和N处理最低,花后锌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则相反。相关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茎叶和籽粒锌含量与磷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锌含量主要与有机肥施用量有关,而水稻茎叶和籽粒锌含量则主要受磷肥施用量影响。综上,长期不施磷可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但严重制约水稻产量的提高,长期高量施磷可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但却降低了籽粒锌含量。适宜施磷量下,有机无机配施既可实现作物高产又可提高籽粒锌含量,是黄壤稻田上实现作物高产优质的有效途径。此外,本研究中土施锌肥对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效果有限,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籽粒锌含量,还应重视叶面锌肥的施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研究
《中药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贵州喀斯特地区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方法:在兴义市则戎镇干嘎村干嘎丫口、长冲村小东山、冷洞村烘纳组和南盘江镇田房村坡墰组等地,开展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试验,研究仿野生种植环境条件、种植方法、管理技术措施.结果:(1)地势开阔、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种植效果好,深山峡谷、地势低洼、光照时间短、通风不良的地方种植效果差;(2)山中上部仿野生种植效果优于山中下部;(3)郁闭度以30%~50%为最好,不能大于80%;(4)经大棚驯化1~2年的种苗,种植成活率、分蘖率高,能获得适当的产量.结论:环境和种苗是影响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坦布苏病毒不同感染途径对樱桃谷鸭致病性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TMUV)不同途径感染对樱桃谷鸭致病性的影响,以脑内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及口服五种途径接种TMUV JS804株5×104PFU,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并对各组鸭体重、血液病毒载量、脾脏病理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组试验鸭均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拉绿色稀粪等临床症状,其中脑内注射组最为严重;各组鸭体重均呈下降趋势,肌肉注射组体重下降最为明显;五种攻毒途径均可使鸭出现明显的病毒血症,其中肌肉注射组血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口服组病毒血症出现时间最晚;各组鸭脾脏均出现组织结构破坏及细胞坏死等变化。提示TMUV对樱桃谷鸭的致病力与感染途径相关,肌肉注射途径致病力较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改良大粒香稻瘟病抗性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质稻米大粒香是采用粳籼杂交方法育成的香稻品系,多年来是贵州省优质稻米企业开发生产的主推品种。但稻瘟病抗性差,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本研究以大粒香为材料,根据CRISPR/Cas 9靶点设计要求设计稻瘟病基因pid3特异性靶点sgRNA序列,构建crispr-pid3双靶点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大粒香愈伤组织,获得45株转基因苗,有30株阳性苗。在T1代中共获得9株无Cas 9转基因位点的pid3纯合突变体,对其进行稻瘟病病情鉴定,与原种大粒香相比,稻瘟病抗性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且对改良株系进行米质鉴定,与野生型大粒香相比,稻米品质并未发生显著改变。说明改良株系的米质并未因pid3基因的编辑而受到影响。
关键词: 大粒香 稻瘟病抗性 CRISPR/Cas 9 pid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比例对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施氮比例对杂交籼稻宜香优211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7和2018年在施氮(纯氮)总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了3种基蘖肥与穗肥的施氮比例(N5-5、N6-4和N7-3)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基蘖肥∶穗肥为5∶5(N5-5处理)时可获得最高产量,平均产量达9 413.42 kg/hm2,较N6-4、N7-3处理分别增加了3.39%、9.49%。施氮比例主要显著影响有效穗数,N5-5处理的有效穗数最高。随着氮肥的后移,水稻氮肥利用率逐渐升高,表现为N5-5>N6-4>N7-3。不同施氮比例对稻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影响虽不显著,但以N5-5处理的精米率与整精米率最高;对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较大影响,N6-4处理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N5-5和N7-3,而N5-5和N6-4处理的垩白度显著低于N7-3;对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综上,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5∶5时,宜香优2115的产量、氮肥利用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最高,垩白较小,且保持较好营养品质,能同步实现高产和优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比对红皮大蒜产量与经济性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红皮大蒜在贵阳生态区及相似区域的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及配比,为红皮大蒜高产栽培提供施肥参考.[方法]以提纯复壮的红皮大蒜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对红皮大蒜蒜头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3种营养元素对红皮大蒜蒜头产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氮>钾>磷,红皮大蒜蒜头产量达630.00 kg/667m2的最佳施肥方案为纯N16.17 kg/667m2、P2O55.17 kg/667m2、K2O 17.77 kg/667m2.[结论]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有利于蒜苗的生长,延缓叶片衰老,促进抽薹和鳞茎膨大,贵阳生态区及相似区域可参照最佳施肥方案的肥料比例即N∶P2O5∶K2O=3∶1∶ 3.5进行红皮大蒜田间肥料统筹.
关键词: 大蒜;3414试验;氮磷钾配比;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