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定桩式海上风机泊机状态下多激励动态响应抑制研究

机械设计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抑制定桩式海上风机在风、浪和地震联合激励下的动态响应,文中对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主动TMD系统进行设计,并对其响应抑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借助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定桩式海上风机模型;其次,在仅保留塔筒1阶前后弯曲自由度和TMD纵向运动自由度的基础上,基于系统辨识技术建立风机降阶模型;然后,对被动式TMD和主动TMD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在泊机状态下,评估控制系统对桩基前后弯矩和塔顶前后加速度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被动TMD和主动TMD均可以有效抑制桩基前后弯矩和塔顶前后加速度最大值;相比于被动TMD,主动TMD在需要消耗控制功率的同时控制效果更好。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海上风机 动态响应 多激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痹性贝毒亚慢性暴露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

摘要:目的 评估亚慢性剂量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s)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口服灌胃的方式,采用的脂质组学技术评估不同剂量浓度PSTs对肝脏脂质代谢组学的影响。结果 高中剂量组(大于100μg STXeq/kg BW)暴露导致脂质代谢异常,其中甘油磷脂类(glycerophospholipids, GP)为主要差异脂质代谢物,磷脂酰乙醇胺(18:3/22:6)[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18:3/22:6), PE (18:3/22:6)]、PE (16:0/18:0)、16(17)-环氧二十二碳五烯酸的相对含量降低,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P-16:0/0:0)的相对含量升高,这些脂质可作为PSTs暴露导致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相比之下,低剂量组(45μg STXeq/kg BW)未对小鼠肝脏脂质造成显著性影响。差异脂质的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 α-亚麻酸代谢、甘油酯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共同参与了3个PSTs实验组的脂质代谢。结论 PSTs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特征,脂质功能障碍可能影响PSTs的神经毒性作用,本研究为探索PSTs对小鼠肝脏损伤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麻痹性贝毒 脂质组学 差异脂质 代谢通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鳍鳠人工繁殖技术优化

水产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高大鳍鳠繁殖效率。[方法]实验通过对大鳍鳠人工授精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精子保存液(A~F)、精卵数量比(5.0×10~4、1.0×10~5、1.5×10~5和2.0×10~5)、激活液(mL)与卵子(g)体积质量比(2:1、1:1和1:2)、配子接触时长(2、3和4 min)及卵子质量(正常卵、过熟卵)等条件下对大鳍鳠受精孵化的影响。[结果]不同保存液对精子活力和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C液效果最好,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到60.22%、41.55%;精卵数量比从5.0×10~4提高到1.0×10~5,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当精卵数量比为1.0×10~5~2.0×10~5时,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确定了精子密度与受精率之间的关系;激活液:卵重=2:1时受精率最高,显著高于1:1组和1:2组,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配子接触时长设计的3个组,受精率为54.21%~59.29%,孵化率为37.40%~40.9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卵成熟状态对大鳍鳠受精率影响显著,过熟卵的受精率(24.00%)显著低于正常卵(34.38%)。[结论]研究筛选出了大鳍鳠适宜的精子保存液、精卵数量比,激活液的量、受精时长等,可为大鳍鳠规模化高效繁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鳍鳠 精子保存液 精卵数量比 激活液与卵子配比 配子接触时长 卵子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虾功能饲料的研发与产业应用(四)

科学养鱼 202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脂质及风味品质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杀菌条件对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niphonius)品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了110℃、46.4 min (A组),115℃、14.7 min (B组)和121℃、3.7 min (C组) 3种杀菌条件对鱼肉感官品质、脂质组成及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杀菌后蓝点马鲛鱼的质地、滋味和气味的感官评分变化明显。样品中的总脂、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在杀菌后均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不同杀菌组间脂质组成存在差异,C组样品的脂质损失程度最高。脂质氧化程度受杀菌条件的影响显著(P<0.05),过氧化值(POV)含量均显著升高、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TBARS)含量显著降低(P<0.05)。电子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杀菌条件处理后鱼肉的气味特征明显不同。借助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从4组样品中鉴别出22种挥发性化合物,各组间的挥发性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己醛、戊醛、异戊醛、3-戊酮、环己酮、3-羟基丁-2-酮和乙酸乙酯等是鱼肉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在B组样品中含量最高。综上,采用115℃、14.7 min (B组)杀菌的样品,其感官和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其他组,且脂质氧化程度更低。研究结果可为蓝点马鲛鱼罐头产品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蓝点马鲛鱼 杀菌条件 感官品质 脂质 挥发性物质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市售虾酱产品品质分析与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市售虾酱产品的品质现状,探究不同品种虾酱之间的品质差异,采集了32种市售虾酱,进行了感官评价和水分、盐分、蛋白质、氨基酸态氮等理化指标的检测,对品质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并进一步采用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对气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市售虾酱色泽和质地差异相对较小,而气味差异较大。理化指标中,市售虾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变异系数为33.91%,离散程度最大。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32%,表明能够涵盖虾酱品质的基本信息,水分、氨基酸态氮、气味是影响虾酱综合品质的关键指标。电子鼻聚类热图表明,在欧式距离4.03处可将32种虾酱聚为4类,原料是影响聚类的主要因素。对海银虾、蜢子虾和白虾3种原料的虾酱进行GC-IMS分析,共鉴定出6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醇类。研究结果可为虾酱产品品质评价与生产工艺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 虾酱 理化指标 品质 主成分分析 电子鼻 GC-I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黑水河河流健康状况

水生态学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水河为金沙江下游一级支流,是白鹤滩库区干流鱼类的重要替代生境和优先保护支流,评价黑水河河流健康状况,可为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黑水河23个采样点开展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5(亚)种,隶属于4目10科33属.以黑水河河口、水文站上游和825回水点作为参照点,经过分布范围、判别能力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指标构建黑水河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评价体系.使用1、3、5赋值法和比值法计算各采样点的IBI分值以评价各采样点健康状况,结果显示,1、3、5赋值法和比值法的结果虽不完全相同,但趋势是一致的.黑水河大部分采样点的健康状况处于"较差"和"一般"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I分值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P<0.01).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显示,黑水河鱼类群落结构整体上受到中度干扰.

关键词: 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 河流健康 黑水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菜共生系统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矿化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鱼菜共生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该研究旨在筛选出抗逆性好、矿化功能强的鱼源性乳酸菌,加强鱼粪残饵的发酵矿化性能。试验从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物滤料和鱼体中分离乳酸菌,并通过抗逆性及发酵矿化性能检测,筛选出2株具有应用潜力的鱼粪残饵矿化菌株,经鉴定分别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L1和糊精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xtrinicus)L2。耐温性、耐酸碱性和耐盐性检测结果显示,L1表现出较好的抗逆性。在50℃时,L1存活率为96.60%,显著高于L2的存活率80.35%(P<0.05);在pH值分别为5.0和9.0时,L1的存活率分别为65.43%和71.25%,高于L2的存活率31.10%和52.22%(P<0.05);当盐浓度为60 g/L时,L1的存活率为37.33%,而L2无法存活。通过比较对照组(CK组,未添加乳酸菌)和乳酸乳球菌组(L组,添加乳酸乳球菌)发酵矿化过程中发酵液水质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L组的有机物降解及矿化效果更好,除硫(S)元素以外,钾(K)、钙(Ca)、镁(Mg)、铁(Fe)、锰(Mn)和锌(Zn)元素的矿化率均在第3天达到最高(27.59%~94.67%)。综上所述,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显著的发酵矿化效果,且其最佳发酵矿化周期为3 d。该研究可为提高鱼菜共生系统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矿化 矿物盐 鱼菜共生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额尔齐斯河中的高体雅罗鱼胚胎和仔鱼发育观察

湿地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高体雅罗鱼(Leuciscus idus)胚胎发育的规律,以额尔齐斯河中的野生高体雅罗鱼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发育的时序和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了观察、详细描述、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3.34±0.14)℃条件下,高体雅罗鱼的胚胎历经234 h 20 min出膜,共需积温3 136.36℃·h;高体雅罗鱼的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了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共7个时期(进一步细分为26个时期);其中,孵化期所需要的积温最多,其次为器官形成期,囊胚期、卵裂期、神经胚期、原肠期、受精卵期所需要的积温依次减少;历经96 h,出膜仔鱼的眼、消化道、鳃盖等器官完全形成,已经可以开口摄食,但是,此时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营养混合吸收的方式,直到第5天,卵黄囊被吸收完毕,仔鱼的营养吸收方式完全转变为外源性营养吸收方式。在早期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高体雅罗鱼的仔鱼能够通过食物来源的快速转变、器官的快速发育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增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自身的成活率。因此,深入研究高体雅罗鱼早期发育时期的生物学特性,对于提高其苗种成活率和未来进一步开展该物种的人工繁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体雅罗鱼 人工繁殖 胚胎 仔鱼 发育 额尔齐斯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州鲈主要病毒病诊断与防控策略(上)

科学养鱼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加州鲈具有生长速度快、肉多刺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2022年,全国鲈鱼养殖产量达到了80万吨,主要区域集中在广东、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加州鲈已成为我国主要特色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加州鲈适应范围广、食性杂,养殖条件下各种病原因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对养殖加州鲈健康的影响显著,导致加州鲈易患多种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病、神经坏死病毒病等,给加州鲈养殖带来巨大风险。以下分别介绍养殖加州鲈主要病毒病的病原、流行情况与诊断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