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体外产气法评定茶渣替代苜蓿的可行性研究

饲料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比较茶渣与苜蓿的肉羊瘤胃体外发酵参数,评价茶渣用作肉羊饲料及替代苜蓿的可行性.选取4只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利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测定苜蓿、茶渣体外发酵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结果表明:①苜蓿组12、24、48 h累计产气量、慢速发酵部分产气量、潜在产气量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两组间快速发酵部分产气量、产气速率并未见显著差异(P>0.05).②茶渣组pH较苜蓿组显著降低(P<0.05);苜蓿组干物质降解率显著低于茶渣组(P<0.05),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苜蓿组可消化有机物、有机物降解率及代谢能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③两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甲烷产量和乙酸/丙酸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苜蓿组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④两组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苜蓿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茶渣组(P<0.05).由此可见,茶渣可作为肉羊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但养分可利用程度不如苜蓿,不能完全替代苜蓿.

关键词: 茶渣 体外发酵 产气量 发酵参数 肉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山区乡村产业发展精准帮扶实践经验与思路建议

农业工程技术 2024

摘要:该文探讨了福建山区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帮扶策略,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结论指出,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产业发展的政策适应性和针对性;增加资金投入和财政扶持,确保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强化生态保护,促进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未来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期实现福建山区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福建 山区 乡村产业 精准帮扶 政策支持 资金投入 技术创新 人才培养 生态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7个印度南瓜组合在周宁县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福建农业科技 2024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周宁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的印度南瓜品种,以一品为对照,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室配制的27个印度南瓜组合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印度南瓜组合2023011和2023015产量高,植株长势旺盛,均为主蔓结瓜,瓜形均为厚扁圆形,成熟期果实皮色均为墨绿色,果实蒂部分别为微凸、平状,果实脐部均为平状,果实大小适中,折合产量分别为33 064.1、31 491.9 kg·hm-2,较对照一品增产6.6%~11.9%,在产量、瓜形、瓜蒂形状等商品性指标符合市场需求,肉质致密,口感粉味,综合性状表现优异,适宜在周宁地区种植。

关键词: 印度南瓜 组合比较 适应性 评价 周宁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萼剂对"浙梨6号"果实品质与着果率的影响

中国南方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浙梨6号”因部分萼片宿存或残存、果顶尖凸等而影响果实品相问题,选择PBO、氟硅唑、丙环唑3种脱萼剂,以清水为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脱萼剂处理果实的脱萼率提高23.27~26.01百分点,果顶尖凸率降低24.55~26.44百分点,扁圆果占比、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33.19~37.66百分点、37.9~57.1 g和0.68~0.94百分点,但果实偏斜度、全锈果率分别偏高0.54~0.74和18.36~19.23百分点,端正果率、着果率分别下降15.89~21.07和5.43~6.62百分点,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上述3种脱萼剂分别选择4 000、333.3、444.4 mg·L-1和花序分离期进行喷施,在保证脱萼防凸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对着果率及果形端正度等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脱萼剂 尖凸率 偏斜度 可溶性固形物 着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在狐尾藻中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狐尾藻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耐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武夷肉桂加工中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和香气品质形成研究

茶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桂是武夷岩茶主栽品种,具有馥郁的花果香和辛锐的桂皮味特征.为明确武夷肉桂关键呈香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GBVs)对香气的贡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系统(UHPLC-Q-Exactive/MS)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武夷肉桂加工过程 GBVs和香气物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武夷肉桂 11 个不同加工阶段的 276 种香气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杂环化合物类、酮类、醛类、萜类等多种组分,其中杂环化合物类、酯类、萜类和醇类香气组分含量较高.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发现,武夷肉桂中 30 种特征香气物质变量重投影要性值和香气活度值均大于 1,其中具有青味的(Z)-3-己烯醇和(E)-2-己烯醛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下降,呈花香或果香的芳樟醇、苯甲醇、苯乙醛、香叶醇和 β-罗勒烯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上升,脱氢芳樟醇和 α-石竹烯具有辛香的特征,可能是肉桂品种特征香气桂皮辛香的主要贡献物.在武夷肉桂毛茶中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和(E,E)-3,5-辛二烯-2-酮等物质香气特征影响值大于 1,说明这些物质是武夷肉桂加工过程中关键呈香物质.在武夷肉桂中鉴定到 10 种GBVs,在加工过程中,葡萄糖苷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樱草糖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GBVs总含量上保持相对稳定.在做青后期,葡萄糖苷和樱草糖苷的含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苯甲基樱草糖苷、2-苯乙基樱草糖苷、香叶基樱草糖苷、芳樟基樱草糖苷和香叶基葡萄糖苷显著下降,结果表明GBVs参与了武夷肉桂花果香和甜香的形成.研究结果阐明武夷肉桂特征香气成分以及GBVs在武夷肉桂香气形成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武夷肉桂香气品质,提质增效.

关键词: 武夷肉桂 代谢组学 加工过程 香气 挥发性成分糖苷结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照在家兔生产上的应用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福建畜牧兽医 2024

摘要:合理的人工光照方案,能有效地提高母兔同期发情效率,从而提高母兔繁殖和生产性能.本文就光照在家兔生产上的应用,特别是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光照 家兔 繁殖性能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栽培措施对黄秋葵嫩荚产量的影响

福建热作科技 2024

摘要:以'闽秋葵 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 3因素 3水平正交试验,探讨了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和留叶数量对黄秋葵嫩荚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 个因素对黄秋葵嫩荚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施肥水平、留叶数量和种植密度,其中施肥水平和留叶数量对黄秋葵嫩荚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采用每 666.67m2 施 13 kg复合肥、留叶数量 9片和种植密度为 30 cm×60 cm的组合是提高黄秋葵嫩荚产量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黄秋葵 施肥水平 栽培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胸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日龄阁割对河田鸡胸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40日龄河田鸡公鸡4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对照组公鸡不阁割,试验I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公鸡分别于40,60,80日龄实施手术阁割.对照组、试验组公鸡全程饲喂相同日粮,饲养至170日龄.分别于140,170日龄从每个重复随机取3羽测定胸肌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I~Ⅲ组140,170日龄胸肌蛋白质、鲜味氨基酸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40日龄时,试验I~Ⅲ组胸肌谷氨酸和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氨酸、酪氨酸及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Ⅲ组胸肌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Ⅱ组(P<0.05).170日龄时,试验I~Ⅲ组胸肌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丝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I组胸肌天冬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I组和试验Ⅲ组(P<0.05).说明阁割对河田鸡胸肌蛋白质、鲜味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对不同日龄河田鸡胸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河田鸡 阁割日龄 阁割 胸肌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烟酸甲酯/α-环糊精微胶囊制备及其对蓟马的引诱效果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制环境友好型和可控释放的蓟马信息化合物新剂型,通过饱和溶液搅拌法制备异烟酸甲酯/α-环糊精微胶囊,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包埋条件,通过红外光谱、X-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微胶囊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并应用于田间大棚诱集蓟马明确其引诱效果。结果显示,微胶囊最佳包埋条件是温度为40℃、搅拌速率为800 r/min、芯壁质量比为0.3∶1.0、反应时间为3 h,该条件下的包埋率为53.16%;制备的微胶囊呈球状结构,分散均匀;微胶囊释放动力学符合Korsmeyer-Peppas模型,其释放机制由Fickian扩散控制。微胶囊诱集瓜蓟马Thrips palmi的平均数量达到475.5只/板,分别是对照和异烟酸甲酯原药诱集数量的2.58倍和1.96倍,,说明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持效期和引诱效果。表明蓟马引诱剂微胶囊化可提高其稳定性和持久性,可用于昆虫信息素缓释载体产品研发。

关键词: α-环糊精 异烟酸甲酯 微胶囊 释放动力学 蓟马 引诱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